• 12月23日 星期一

越南制造业崛起,咱们别慌

作者丨Rebbeca Ren

编辑丨王博源

译者丨zhifang

与我国南部接壤的越南也许会被人们忽视,但如果你关注经济,那么这个邻国在近期的表现将令你感到惊讶。3月,越南的出口同比增长14.8%,达到437亿美元;同时期,中国出口贸易重地深圳的出口下降14%,达到189亿美元。

对于经历过改革开放的国人来说,越南取得的爆炸性增长有“似曾相识”之感。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越南正大步踏上更高的台阶。这个东南亚邻国是否应当成为令中国担忧的对象?

中国制造业的后花园

从几年前开始,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形成两股推力,促使大型制造商将更多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越南,以降低生产成本。

因工人短缺,耐克和Lululemon的运动服饰供应商Eclat Textile在2016年离开中国,同时决定在越南扩大业务。为了提供更灵活的客户服务,这家总部位于台北的纺织公司还计划在其他新兴国家建立多个规模较小的制造中心。

在和周边国家的竞争中,越南是一个成本效益更高的选择。越南当地工人的平均时薪为每小时2.99美元,中国工人的平均时薪是越南工人的两倍——每小时6.5美元。

对更低成本的追逐和亚洲的制造业迁移相呼应——制造中心先是从日本转移到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之后再转移到中国大陆。实力雄厚的制造集团也开始将工厂迁往成本更低的地方。

越南制造业崛起,咱们别慌

中美贸易战使得部分企业将供应链从中国迁出,将生产制造和分销转移到周边国家。越南成为制造商们的首选,不仅因为它靠近我国制造业中心广东省,还因为它有着广阔的海岸线和较低的出口关税。

作为“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8年对中国进口商品单独征收关税。尽管这一举措的目标之一是将失去的制造业带回美国,但目标显然比预期中更难达成,因为中国制造商们开始从越南绕过关税。

太阳能光伏板是一个绝佳的例证。进口关税在2018年被提高后,中国太阳能光伏板巨头纷纷将最后的工序转移到越南,在当地开设部件组装工厂,之后再运往美国。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89%的太阳能光伏板出货量都是进口的,而越南是对美国最大的出口国。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2020年越南的大部分光伏组件由中国知名制造商提供,比如晶科能源、晶澳太阳能、隆基股份 、天合光能、东方日升、尚德电力。

根据Liberty Street Economics的数据,关税政策生效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在2019年下降,同一时间越南对美国的出口市场份额大幅增加。

越南是两个主要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步协议》(CPTPP)。2020年,越南还与欧盟签署了一项自由贸易协定。一系列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降低出口关税,并引来投资者。

广州某家箱包制造商的商品主要销往美国和日本,2017年开始这家公司开始在越南生产箱包,并一直向越南当地工厂分派更多长期订单。公司表示,“整柜的价格其实和深圳是一样的,时间是一样的,关税的问题比较多。产品走越南的关税低,越南的用工成本也低,只有广州的40%。”

生产线的转移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遇到疫情时。

2021年4月,德尔塔病株在越南爆发,为制造业和供应链按下暂停键。浙江一家家具公司的老板王波表示,“我甚至怀疑自己做了一个很糟糕的决定,尤其当我看到中国国内的工厂仍在正常运转。”王波的公司从2020年开始在越南工厂生产商品,以降低成本,并满足欧美客户增长的订单需求。(应受访者要求,使用假名)

2021年10月,经济压力和社会运转压力下,越南政府选择放弃此前应对疫情的政策,转为“与Covid-19共存”,将对国境内大部分城市的封锁解除。越南总理范明政说:“我们不能无限期地继续采纳检疫和封控措施,因为这将对国民和经济带来问题。”

和其他越南工厂一样,王波的工厂从政策转变后逐步复产。“在这一点上,我们停留在越南是值得的。从长远来看,生产渠道的多样化对我们是有利的,特别是考虑到国内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使得工厂短期内无法复工。”王波解释道。

搭建分散化全球供应链的共识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赢得“世界工厂”的称号,“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在全球市场扎根。从2009年以来,我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2019年的出口总额为2.641万亿美元。2020年,中国领先于全球其他经济体,率先从Covid-19疫情中迅速恢复,当年的出口额上升到2.59万亿美元。

全球健康危机映衬出在一个国家境内拥有完整、全面供应链系统的优势。在疫情之前,中国就已经是全球一半医用口罩的制造国。在许多国家陷入防护用品短缺的窘境时,中国成为全球药品和个人防护设备(PPE)的主要供应商。

另一方面,疫情使其他国家开始意识到:过于依赖中国供给的商品,将使他们在危机发生时处于弱势。

2020年3月,Covid-19疫情在美国纽约州肆虐,由于缺乏个人防护设备和呼吸机等设备,打得整个医疗系统措手不及。在一次日常简报中,时任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警告称不要依赖来自中国的基本设备:“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国家安全问题……不能依靠中国的基础设备来拯救美国民众的生命”。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通过增加本土口罩和呼吸机的生产,努力实现防护和医疗设备的“完全独立”——尽管这种设想短期内很难实现,听上去也“成本有点高”。事实上,不仅是医疗设备和药品,法国和美国一样严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

在日本,供应链改革也是一个热门话题。2020年10月,东京政府宣布一项扩大的补贴计划,以鼓励那些将中国作为供应链中心的日本公司向东南亚区域发展,让供应链更加多样化。日本首相菅义伟在日越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表示,“日本将进一步加强与东盟的合作,以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在亚洲建立能够抵御危机的经济体。”

据彭博社报道,截至2021年3月,日本已向81个海外项目发放了约231亿日元的补贴,其中大部分是在越南,其次是泰国和其他国家。

越南制造业崛起,咱们别慌

大型企业也寻求在中国以外的国家扩大生产。据报道,苹果公司正在通知供应商,这家科技巨头计划在印度和东南亚扩充制造业务。苹果十多年来一直依赖中国工厂,分析师估计,苹果有90%的产品由中国的合约制造商生产。《华尔街日报》援引熟悉情况的人士的话报道,苹果公司的中国制造承包商正在将目光投向越南,这个东南亚国家已经是三星电子的智能手机制造中心。

使得国家政府和大型企业寻求多样化的其他因素,还包括难以预测的Covid-19疫情状况,以及中美之间在贸易、技术、地缘政治上的冲突。

欧洲商会4月底对370多名会员进行的调查中,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现在考虑或计划将在中国的投资转向其他市场,两个月前,这一比例还不到四分之一。“虽然乌克兰局势对在中国经营的欧洲企业产生影响,但Covid-19疫情地阿莱更直接的挑战,导致商业信心大幅下降。”该商会补充说道。

全球主要行业和市场分析服务商IHS Markit关注越南的崛起,其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Rajiv Biswas认为,随着供应链分散化进程加快,越南正在成为全球的一个新的制造中心。

越南更可能成为中国供应链的补充,而非竞争对手

归功于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激进的制造业激励政策、地理位置优势,越南成为供应链多样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为与区域国家竞争高质量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越南颁布了许多措施。比如2021-2030年职业教育和培训战略,以及关于职业培训支持的第17号决定,一遍为高端产业培养更多技术工人和IT人才。越南政府在努力使该国成为对外国投资者来说安全、有吸引力、高潜力的投资选择。今年第一季度,越南获得44.2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比上一季度提升7.8%。

在最近访问美国期间,越南总理会见苹果和英特尔等硅谷科技巨头,试图吸引他们在越南建立工厂。

越南制造业崛起,咱们别慌

然而中国不应该对越南最近的经济增长过于担心。专注于东南亚的新加坡风投公司墨腾创投表示:“越南更有可能成为中国供应链网络的延伸,而非竞争对手。该国人口和经济规模比广东省小,它也许不能像中国一样发展完备的供应链。”

近几个月的封锁证明“越南制造”与中国供应链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部分中越边境口岸,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导致供应链中断,限制部分商品的流通。中国是越南的钢铁、电路板、机械、纺织品等行业的首要供应商。5月初,胡志明市服装纺织刺绣针织协会主席Pham Xuan Hong对彭博社表示,材料短缺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所有服装厂的生产和出口。

今年前四个月,越南从中国的进口额超过38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2%,使得贸易逆差超过200亿美元。重新调整全球供应链布局是复杂且动态发展的过程,Covid-19疫情下的状况已经表明,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有多么密不可分,减少与中国的联系是多么的困难。真正意义上的转型需要耗费很多年时间。

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不可避免地搬迁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新兴市场。因此,中国必须面对产业转移带来的就业问题。与此同时,中国必须在高端供应链中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以确保长期增长,因为像越南这样的后起之秀会更重视制造业升级。

本文首发于品玩英文站,原文为Vietnam's rise in global supply chain doesn't mean it will eat into China's share of manufacturing, here's why,根据中文阅读习惯有所调整。

题图来自Unsplash,由Florian Wehde上传

上一篇新闻

金泰熙Rain合体捞金,广告资源不断却与全智贤宋慧乔拉开差距

下一篇新闻

仙女都不怕冷的吗?孙芸芸好冷但是穿短裤,陶晶莹:你真的好会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