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共享中国机遇,进博“朋友圈”持续扩容
【编者按】
11月4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在全球疫情仍在肆虐、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特殊背景下,这场如期而至的东方之约尤显特殊和不凡。为此,海外网推出系列评论“世界经济复苏的进博机遇”。此为三评。
————————————
11月6日,第三届进博会参展商联盟大会隆重举行。会上,第四届进博会展区图正式公布亮相,29家展商集体签约第四届进博会。中国搭台、世界合唱,进博会进一步助力世界经济和贸易复苏与发展。
回望过去,进博会连续两届成功举办,向世界交出亮眼“成绩单”。据统计,前两届进博会累计进场人次逾171万,累计意向成交1289.6亿美元,参展企业深切感受到中国市场机遇。每年短短6天的展期只是对全球好物的集中展示,截至目前,上海共诞生56家“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和制度体系已形成,通过这些平台的专业服务,全球商品、服务和技术得以无缝衔接进入中国市场。从6天展期到365天驻守,“永不落幕的进博会”带动效应和溢出效应持续释放。
正是因为参展企业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以及中国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和广阔前景,本届进博会“磁力”不减。来自世界各地的2600多家参展企业中,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回头率超70%,更有数十家企业已连续签约未来三届。而在进博会7.2H展馆的新品发布区,众多“全球首发、中国首展”正密集上演。肯尼亚广播公司网站积极评价进博会的重要作用和吸引力,强调中国有着世界最大市场,进博会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展示产品、洽谈业务、拓展中国市场的良好平台,非洲企业也将从中受益。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进博会作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在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渐凸显。通过这一平台,各国企业可以更多看到中国的机会,与这一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零距离”接触。不同于分散式的一般贸易,进博会汇集了各国优质商品,在这个巨大平台上可以轻松实现“货比百家”,极大提高了贸易效率。诸多“新朋友”“回头客”齐聚本届进博会,表明这些企业十分看好中国市场的未来前景,希望在扩展中国市场中捷足先登,争相利用好进博会这一“近水楼台”。
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在实现自身经济增长的同时,必然将向世界溢出更多机会,带来更大发展空间。进博会的举办就是其中一项实实在在的行动,是对世界各国“真金白银”的贡献。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国内市场并非彼此割裂,应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随着中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博会将更好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互联互通。斐济天然护肤品、墨西哥咖啡龙舌兰、新加坡黑胡桃木家具……曾经稀缺的进口商品,正在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白明表示,过去讲“钱花在刀刃上”,中国多侧重生产资料进口;现在随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正向生活资料进口延伸。而进口商品的结构性变化,与进博会所代表的趋势相互印证,将有效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随着越来越多全球产品通过进博会这一重要平台进入中国,更多国家和地区将分享中国消费升级红利。中国的进博“朋友圈”也将越来越大,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将持续提升。(栾雨石)
来源:海外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