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这才叫华人之光,他带着上千名中国人,在海外建了座新城市

这才叫华人之光,他带着上千名中国人,在海外建了座新城市


1、

谁说中国没有哥伦布


西方有哥伦布,让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大陆,开启了世界近代史。欧洲人为了纪念他,将他视作伟人,为他建造铜像,还有多座美洲城市以他的名字命名。


这才叫华人之光,他带着上千名中国人,在海外建了座新城市


曾经有人感叹说,中国就没有哥伦布这样,在海外开拓新家园的冒险家。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远胜于西方,可郑和七下西洋只为了彰显国力,从未想到过打通世界贸易航道,成为海洋强国。


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


像哥伦布这样的英雄,在西方可能几百年才能出一个,而在中国,却时不时都有。


这个观点,是梁启超研究了海外华人历史之后说的。他的原话是:“泰西豪杰若摩西之君犹太、哥伦布之开美洲,其人大都旷世不一遇,而中国乃时时有焉。”


梁启超接着举例说明:


商朝的时候,夏桀的儿子淳维开拓北方,创立了匈奴。


周朝的时候,箕子带着族人远渡朝鲜,开创朝鲜王朝。


后来还有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立下千秋功业。


然后梁启超又写了八篇传记,分别是八位在海外开拓殖民的中国人的事迹。他称之为《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


其实,梁启超还漏了一个人,而且这个人跟他是同时代,完全有资格被称为中国的“殖民伟人”。


这个人带着1000多名中国人,跑到海外跟外国人签订了一个协议,租下了一大片土地,开拓了一个海外华人的新家园,至今那里还生活着大量华人,都是受到他的开拓之恩。


他就是马来西亚诗巫(新福州)的开拓者——黄乃裳。


这才叫华人之光,他带着上千名中国人,在海外建了座新城市


2、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黄乃裳,1849年出生于福州闽清县,家中世代务农,父亲还在村中兼职木匠,家境贫寒。黄乃裳少年时需要半耕半读来贴补家用。


1877年,28岁的黄乃裳终于考中了秀才,45岁才考中举人。也正是在他中举人那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黄乃裳的弟弟,身为致远舰军官的黄乃模,与管带邓世昌一起壮烈殉国。


正在北京赶考的黄乃裳,怀着这样的国仇家恨,在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带领下,进行了“公车上书”。


要求光绪皇帝不能签署那丧权辱国的条约,并立即变法图存。


这才叫华人之光,他带着上千名中国人,在海外建了座新城市


结局我们也都知道了,在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军队登陆辽东,虎视中原的情况下,大清国已经没有可以谈判的筹码,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黄乃裳带着悲愤的心情回到福州,他开始在当地办报纸,宣传变法救国。不久之后戊戌变法开始,黄乃裳也加入了维新队伍,多次向李鸿章和翁同龢讲述新学。


变法失败之后,黄乃裳也被清政府通缉,不过由于他只是这次变法中无足轻重的人物,所以他只是回老家避了一阵风头。


在老家,黄乃裳看到的是民生的疾苦。


他在文章里写道:“闽地苦瘠,丰年亦不足食,乡曲贫民,终岁啖红薯十室而九。”意思是:福州老家就算是风调雨顺的年份都吃不饱,十家人里有九家每天都只能靠红薯充饥。


如果按照中国古代传统的思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当老百姓活不下去的时候,除了忍耐,就是造反。只有这两条路可以选择。


以黄乃裳当时的能力,造反是不可能的,但他也不愿意就这样忍受。他想出了另一条路——殖民海外。


精通新学,熟悉欧美历史的他,想起了美国最早的那批移民。他们不就是在英国活不下去,然后去美洲开拓了一个新家园吗?


黄乃裳这样写道:“因决往南洋群岛,觅一地旷人稀之处,可容数百万人为农业者,为桑梓穷无聊赖之同胞辟一生活路径,不至稿饿而死。且以远女主之淫威,与夫专制之虐毒”。


这里说的女主,就是实际控制着晚清朝廷的慈禧太后。早已厌倦了被淫威专制荼毒的黄乃裳,决定“自弃于中华之地”,为广大生活困苦的同胞去开拓一个新的家园。


经过细致的考察,黄乃裳看中了当时马来亚砂拉越州的第三大城市诗巫市。当时的马来亚大部分地区被英国人殖民,但还有一些地方是无主的荒地。


这才叫华人之光,他带着上千名中国人,在海外建了座新城市


1900年5月,黄乃裳与当地土王签订了条约,租下了一大片荒地,租期为九百九十九年。盟约共十七款,其中规定在这里华人享有往来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设立公司商业自由,购买枪械自由,航业自由等等,而且无纳丁税、无服公役、无当兵义务……


他还这块地方改名为新福州,就像当年英国的移民把美国的一座城市改名为新约克(纽约)一样。


这个条约签订之后,孙中山知道了,赞叹道:“这是华人对外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1900年12月23日,黄乃裳从福建招募到了500余人,第一批91人从福州出发,乘坐着“丰美”号帆船前往新福州。这91人中,有农民、工匠、商人、传教士、医生等等不同职业,他们漂洋过海,先在新加坡落脚中转,在第二年的2月20号终于到达新福州。


此后又陆陆续续从福建过来了1000多人,黄乃裳与这些人吃住在一起,一起开荒垦地,克服了前期的水土不服,筚路蓝缕,艰难创业。


从一开始只能种植番薯、杂粮、蔬菜,到后来大面积种植橡胶,成为南洋橡胶重要的产地,并且铺路架桥,建立学校、教堂和店铺,新福州终于繁荣了起来。


这才叫华人之光,他带着上千名中国人,在海外建了座新城市


3、

革命先烈

令人惋惜


正当新福州在黄乃裳一群人的开拓下逐渐繁荣起来的时候,一场变故让黄乃裳不得不选择离开。


黄乃裳只是一介书生,没有资本,前期为了开拓向马来亚的土王和政府借贷了大量资金,到了偿还期限却没有偿还能力。


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马来亚政府希望在新福州开设赌场和鸦片生意,赚更多的钱。


对赌博和鸦片深恶痛绝的黄乃裳,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于是,马来亚政府就以偿还债务相逼,使得黄乃裳不得不离开这块他亲手开拓的土地。


1904年,黄乃裳不得不离开他一手开拓的新福州。


回到中国之后,他开始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并以花甲之年,冲锋陷阵。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即反清的号角吹遍全国。11月8日,黄乃裳带着30多名学生组成“炸弹队”参与了福州起义。


黄乃裳自告奋勇担当旗手冲在最前面,他说:“旗手不用选了,我今年63岁了,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就让我给大家当一回旗手吧!”


经过了一天一夜的战斗,起义军活捉了福建将军朴寿,清军缴械投降,福州宣布光复。几个月后,宣统皇帝逊位,两千年皇权专制就此终结。


1924年9月22日,黄乃裳因病在福建家中去世,享年76岁。


为了纪念他对新福州的开拓之功,当地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条街道,一座公园,一座中学。


这才叫华人之光,他带着上千名中国人,在海外建了座新城市


黄乃裳虽然只在新福州待了4年,但他对这座城市的开拓和华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黄乃裳离开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了解到新福州,知道在海外还有这么个可以谋生立足的地方,于是纷纷“下南洋”来到这里。


新福州后来曾一度成为马来西亚砂拉越州最大的城市,如今这里的人口有40%都是华人,源头就是当年前来垦荒的福建侨民。


在中国古代,如果遇到不好的政府,一般人只有四种选择。第一种是做陈胜吴广,起来造反。第二种是做陶渊明,找个地方隐居起来。第三种是做屈原,以死明志。第四种是学箕子,去海外创建自己的家园。


黄乃裳显然是走的箕子的道路,他的初心是为了帮更多的国人逃离专制和贫苦。谁说中国人的骨子里没有向外开拓的精神?黄乃裳,就是中国的哥伦布。


不同的是,哥伦布在海外开拓的同时,背后有着国家的强力支持,西班牙的两位君主都是他坚实资助人。


黄乃裳却只能独自打拼,假如黄乃裳也有哥伦布的资源,说不定华人也早在海外建立了一个更强大,更繁荣的家园。这也是他最令人惋惜的地方吧。


这才叫华人之光,他带着上千名中国人,在海外建了座新城市

上一篇新闻

这个吃不上饭的穷小子,如今4个月2个IPO!这4个字让他身价千亿

下一篇新闻

吃饭的革命史:古人是如何从一日两餐制演变成现在一日三餐的?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