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冠军走下赛场——熊国宝的退役之路
作者:黄晓芸
每天7点到19点,只要不外出上课,熊国宝都会出现在羽毛球馆中,开启训练学员的12小时,虽已年近六旬,但他仍然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大体能训练:“我要保持最佳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从世界冠军到出国执教再到创立自己的羽毛球学院,熊国宝走下赛场后的路,无疑可以给退役运动员们提供一条参考路径。
熊国宝在进行体能训练。
据奥运冠军杨扬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同发起设立的体育公益专项基金——冠军基金的数据,全国在役运动员约14000人,按照优秀运动队15%-20%的年更新率,平均每年有近3000名运动员退役。现实中这个数字会因为统计范围的扩大而上升。运动员走出赛场,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更加丰富。“第二次人生”尽管有迷茫,但也意味着新的机会。熊国宝就抓住了这个机会。
从零开始:把握立身之本,趁势而为
退役后做什么?1990年的熊国宝也面临着这项选择。退役后熊国宝一直没有离开羽毛球这项运动,他开始在全世界进行羽毛球教学,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多个国家。2008年,熊国宝回到了中国,开始自掏腰包录制羽毛球教学的视频光盘,熊国宝这样做的想法很单纯,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羽毛球:“有的人要找我来学羽毛球,又怕没有时间。有时间的,距离又太远。所以我决定我来拍视频给大家看。”
熊国宝指导小朋友羽毛球技术。
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全民健身的火热、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的繁荣,对于专业体育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多,无疑为运动员退役转型创造新的“蓝海”,多元化、市场化的自主择业和创业渐成主流,熊国宝也趁势而为,成为了其中的一员。2017年,熊国宝体育有限公司成立,熊国宝介绍,公司是一家集教学培训,赛事服务,场馆运营,线上社区运营及体育旅游于一体的羽毛球全产业链公司。其中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熊国宝在坚持羽毛球技术研究和教学三十几年,总结并建立的“熊式羽毛球技术体系”,这一体系已经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认证”。
在此基础上,熊国宝也十分重视教练员的选择,学校教练员有国家队、省队的退役运动员,也有各高校的体育专业毕业生,还有高水平的草根羽毛球狂人,但所有教练员都必须要经过系统的培训、考核,才能执教。教练员不仅精通羽毛球技战术教学,还要掌握专项体能教学、运动员心理建设及青少年的人格培养。
扬长避短:体育精神是退役运动员的宝贵财富
运动员在退役时就像“专家”和“孩子”的矛盾体。他们拥有专业体育技能,以及很强的意志品质、执行力,但与此同时,在文化素养、职业技能、社会经验等方面又存在缺失。他们从小适应了专业队“被包办”的生活,一旦面临自主择业,往往出现心理落差。身份转换后,选择的盲目性、无方向感造成转型不成功,甚至社会生存能力差。如何破解这样的矛盾?熊国宝的答案是,扬长避短,将自己运动员生涯一直秉持的对运动的热爱和体育精神作为前行的助力。
熊国宝与运动员交流羽毛球技术。
“羽毛球是我的生命,是我一生的挚爱。”熊国宝说,国家培养了我,国宝更应该是大众的国宝,应该走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一滴水,融入到大海里面才不会干枯。在熊国宝看来,羽毛球是一项平民运动,自己出身于平民,打了一辈子羽毛球,钻研了一辈子的羽毛球,所以更是要让自己的专业技术服务于广大平民大众,越是贫穷困苦的地方,越是要把羽毛球技术送过去。
退役以来,熊国宝走进了新疆马兰部队、东北202装甲旅、清华大学等,还有沙漠油田、聋哑学校、乡村学校,也走进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做巡回公益活动,把专业的羽毛球技术带去了这些地方,在部队、沙漠油田和一些中小学、大学还开展了“走进世界冠军 感悟国宝人生”励志讲演活动。
深挖价值:以体育为媒,持续发挥体育运动的价值
梳理运动员们的退役选择,不论是从政、经商、当演员,他们都紧密地将体育与政治、商业、娱乐结合到了一起,熊国宝也不例外,在体育领域之外持续挖掘并发挥体育运动的价值。
“中国不光是羽毛球技术超强,中国的羽毛球技术也更加需要传播,有阳光的地方,就有羽毛球,我想用羽毛球技术把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友爱传播到世界各地。”熊国宝计划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熊国宝毛球学院,将羽毛球作为媒介,让更多的国家通过羽毛球了解中国,推动世界羽毛球运动的全球化融合与发展。把熊式羽毛球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上更多的人都来打羽毛球,打好羽毛球。更重要的是,培养更多的孩子走上冠军之路,让他们知道只要坚持勤奋和努力,人生总有一个冠军会属于他们,而不仅限于球场上的冠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