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犀能:“硬核”无线充电 引领能源革命

从创业伊始的两人队伍到拥有过硬的技术团队,从借实验室做研究到获千万元融资,从步履维艰地“破冰”市场到客户遍及全球,犀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无线充电技术,迅速填补市场空白,引领行业的变革。

“蹭”来的实验室,载化蛹之艰

孵化于南洋理工大学的犀能公司于2018年正式运营,致力于为移动机器人提供大功率智能无线充电装备及智慧调控平台,在智能制造、电商无人仓库的物流AGV/AMR、无人叉车、安防、巡检及服务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都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创业从来都是充满艰辛与困苦的,犀能公司的成立也不例外。由于资金紧张,犀能团队创业之初的研发试验都是在南洋理工大学实验室“蹭”来的。“资源永远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只能把有限的资源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公司联合创始人胡晓磊说,为了不影响实验室本身的运转工作,犀能团队只有在晚上才能拥有研发的一方天地,凌晨两三点下班也成了生活的常态。“简单睡上几个小时,早上八点开始就需要接续处理一些商务事宜,我们就像一颗高速旋转的陀螺,不停地连轴转。”

今年年初,犀能公司正式落户苏州,并入围园区“重大领军”人才项目,获得了园区管委会在政策、场地和资金等方面的有力支持。“中新两国政府间的密切合作、园区发达的生产制造工业以及优越的营商环境,因而园区成为我们十分合理的选择。”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经历创业之初的化蛹之艰,犀能将园区公司定位为未来发展的运营主体,继续深耕自动化及无线充电领域,将自主创新进行到底。

“硬科技”产品,敢为市场先

作为大功率无线充电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犀能将大功率无线充电设备的规模量产变为现实,填补了大功率无线充电市场的空白。

区别于手机电脑等低功率无线充电产品,“硬科技”实力下诞生的犀能无线充电产品具备“万能充电器”的功能,能够适配不同电压和电功率的移动机器人,且接收端支持任何种类的电池。同时,得益于其强大的产品研发实力,同等功率下的产品,犀能可以做到体积最小且价格最低。此外,其独有的云端平台,可全程实现远程部署和调控,通过电池数据的云处理,智能研判电池的停机风险、更换时间、健康状态等,将电池寿命延长一年左右,为客户提供更及时高效的运维服务。

胡晓磊在电力电子、电源开发领域已有近15年丰富沉淀,他提到:“做硬科技这件事本身就很辛苦,同时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很高,我们公司拥有100%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意味着对市场的控制权,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迅速响应。”目前,犀能产品已通过欧盟CE认证,在新加坡中心建有面积逾200㎡独立实验室,拥有总价超百万美元研发设备。100%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也使其可以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在市场上始终保持竞争力。

犀能公司以绝对的科技实力和极致的创新精神,敢为市场先,不断优化“硬科技”产品,使智能机器人动能永续。

开放思维,引领“能源革命”

不可再生能源紧缺的全球危机下,能源迭代已至,一个全新的能源时代正加速到来。

“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紧扣人类生产生活提出的新要求。”犀能深以为然,因而保持开放性便成了公司发展的箴言。“保持开放,而不是闭门造车;让创新真正能创造价值,为生产所用。”胡晓磊在谈及公司发展需坚持的核心理念时,提到开放这个关键词,“自由畅想、大胆假设,永远向更多可能性保持一种开放的状态。”在开放性思维的引领下,犀能才能在新能源领域势如破竹般成长,并敏锐捕捉市场动向的调整,完成产品的快速迭代。

新能源产业全面爆发的背景下,犀能是无线充电技术规模量产的成功实验,更是助力新旧动能转换、提升经济发展能级的企业缩影。犀能为机器人“心脏”持续“供氧”的同时,也为国家的“能源革命”注入了新可能。

作者 朱霜

《苏州日报》2021年11月19日B02版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上一篇新闻

嘉腾引爆大功率无线充电技术

下一篇新闻

M2 MacBook Air媒体评论解禁:续航优秀 但有过热和SSD缓慢问题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