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磐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自年初传出被吉利收购后,魅族卖身吉利一事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6月1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星纪时代(吉利旗下的手机公司)拟收购珠海魅族79.09%的股权。魅族对媒体回应称,“交易细节还在协商中,将择机分享详细消息。”另外,双方并未公布交易价格。
魅族创始人黄秀章(黄章真名,下称“黄章”)对于魅族的持股比例从49.08%降至9.79%,淘宝中国将退出对魅族的持股(27.23%)与控制。
这是一场并不意外的告别。从1月21日传出被卖身到尘埃落定用时143天,这或许是20岁却在生死线挣扎多年的魅族最好的归宿。黄章的魅族时代,也终告完结。
壹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江湖上有一种说法,黄章是比雷军、贾跃亭更像乔布斯的人,俩人对产品的偏执和追求完美的态度何其相似。
就是这么一个在打磨工艺上追求出众的产品狂人,却将自己一手创办的魅族拖入绝境,不得不卖身求生。
魅族曾是中国智能手机品牌最亮的那颗星,“在中国智能机初期,是魅族在教行业做手机”“雷军做手机都是他(黄章)教的”“手机界黄埔军校”等评价无一不是对魅族的肯定。
2003年,27岁的黄章创立了魅族,基于此前在新加坡合资企业爱琴公司的工作经历(带领公司从VCD转战MP3、音响等领域),魅族最初从事的也是MP3行业。
不到四年的时间,黄章便把魅族的MP3年销售额做到了10亿元。2007年,当MP3行业走下坡路时,黄章力排众议放弃已占据领导地位的MP3市场,瞄准了功能机向智能机过渡的时间节点,下场做手机。
彼时,外界多认为从“虎口”夺食的黄章是疯狂的,毕竟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手机市场的绝对优势很难撼动,且国产手机品牌同样劲敌林立,波导、夏新、联想实力不容小觑,天语、金立、长虹等品牌抓住千元机低端市场变革机遇,崭露头角。
在产品上一向偏执、自信的黄章“不信命”,经过两年的探索和研发——先是选定WinCE6.0并基于此研发出了Mymobile操作系统,配备了iPhone3GS同款三星处理器和多点触控大屏,魅族首款智能手机M8,即国内第一款大屏全触屏智能机得以在2009年2月18日推出。
这比2009年10月30日才得以进入中国手机市场的iPhone提前了8个多月。魅族M8上市即大火,价格是iPhone的一半,还有黄章力推的优质售后服务,两个月销量达到10万部,五个月销售额突破5个亿,并当选2009年十大年度手机。
当时,国内山寨机大行其道,魅族M8的推出可称得上是开启了中国智能机时代,而且有竞争力的配置和价格称得上是性价比的“开山鼻祖”,是小米手机的“老师”。
“不做中国的苹果,要做世界的魅族”,这句流传甚广的口号更是说尽了魅族彼时的风光。黄章和他的魅族也是不少手机业有志之士的“偶像”。
2010年,黄章在魅族M8大获成功后“诡异”的选择隐退,闭门研究产品。把管理工作交给魅族另一位创始人白永祥。
这一年,曾“偷师”黄章的雷军创立了小米,并掀起了互联网手机浪潮,自此之后一切都变了模样。
贰
魅族并未如流传的口号那般,成为世界的魅族,只成为偏执的黄章一人的魅族。
“成也黄章,败也黄章”。
黄章做产品非常专注,对产品极致的追求成就了魅族,但他在产品打磨期间,对市场需求和风向标的变化关注度不够,极致的追求也“拖累”了魅族。曾有舆论这样评价黄章,“只顾低头看路,不管路通何处。”
2012年之后,中国手机市场迎来三次风口: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依靠性价比崛起;OPPO、vivo在三四线城市换机潮中上位;华为抢先(国产机厂商)占位中高端手机市场。
在此期间,黄章和他的魅族或许正闭关打磨新机,忽视了外面的风向,错失风口的魅族也注定了坎坷。
2009-2014年,魅族仅发了寥寥数款手机,其中5款延期发售,理由是为了追求产品的极致和完美。
在此期间,除了苹果之外,三星、诺基亚等巨头,“中华酷联”、金立、天语等老牌国产手机品牌,以及互联网手机后浪小米、OPPO、vivo都坚决执行机海战术,同时它们在中低端的全面布局对魅族产生了极大的压力。
提到机海战术不得不提到魅族当时的副总裁李楠,他2012年加入魅族后主导建立了营销体系并打造了子品牌魅蓝,他在国产机机海战术开打初期提议入局但未被黄章接受。
渐渐掉队的魅族在出货量上与小米形成鲜明对比,2013年,魅族出货量200万部,而小米为1700万部。不断下滑的市场份额让黄章坐立难安,隐退多时的他选择在2014年复出并担任CEO,但面对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品牌掀起的手机业资本时代,他的时机已过。
彼时,黄章一改以往态度,有了借助资本重振魅族的想法。他接受了阿里的5.9亿美元,当时估值约40亿美元。
此番融资过后,魅族的风格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许是为了探索更多可能性,或许是向“资本”妥协,魅族推出搭载阿里YunOS的产品,糟糕的市场表现让其很快放弃这一系统。
另外,魅族加入了机海战术队伍,并成立了魅蓝和魅族Pro两个子品牌,有一段时间月月举办新品发布会。
2015年,魅族加速对高中低端的覆盖,发布了6款产品,追平过去6年的数量,魅族的销量也由2014年的440万部,增至2015年的2000万部。对规模的盲目也带来了亏损的扩大,2015年魅族亏损10亿元,负债近89亿元。
2016年,魅族将新品量提升到了14款,但2500万部的目标只完成了2200万。此时魅族手机在质量和供应链正遭遇危机。
看似万能的机海战术对于迟到的魅族来说已不奏效,而且黄章仍执着于“高端的梦想”。
面对2017年再次下滑的手机销量(至2000万部),再次回归的(2015年再次隐退,2017年年初回归)的黄章表示,“将打造我的梦想机,去迎接魅族15周年”。
黄章先是关闭了2500多家线下门店中的500多家,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成立魅族、魅蓝、Flyme三大事业部,自己亲自主抓高端。
过于理想化的黄章显然忽略了智能机市场已趋于饱和,且魅族也未跟进当时全面屏等技术趋势,即使他亲自抓发展也是枉然。
2018年魅族手机出货量降至948万部,和此前相比几乎腰斩,也是这一年之后,黄章再未公布过销量数据。
与发展颓势随之而来的是,公司内部争斗让困境中的魅族雪上加霜。黄章2017年回归前,魅族已确定了以白永祥为核心的领导班子。
黄章的回归让内部分歧严重,以他为首的原团队与其他团队各自为营。2017-2019年,魅族三剑客白永祥、前华为终端DMO杨拓以及被称为“魅蓝之父”的李楠陆续离职,黄章对公司的集权完成,但他已无力拉住坠落中的魅族。
偏执的黄章对魅族的产品规划委实让人看不懂,不仅孤注一掷押宝高端手机(时至今日也没进展),而且还坚持砍掉魅族的销量引擎魅蓝系列。
销量的断崖式下跌导致资金面承压更甚。2019年,魅族为了自救,寻到了珠海国资委的投资公司虹华新动能的入资,不过其在公司章程内写道,“如不能在2025年6月30日前完成合格IPO,则其有权向第三方转让股权。”
2016年就声称要冲击IPO的魅族,如今看来已成过往云烟。
叁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这句话用来形容魅族再合适不过。
这家起步较早的手机厂商,赶上了时代的机遇,搭上了智能机起步的风口迅速崛起,但因掌舵者在经营理念、产品上的偏执和品牌打造上的失误,错过了智能手机的黄金发展阶段。
赛诺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魅族在国内手机市场占比为0.5%,第三季度下滑至0.3%。2021年以来,其在各大数据机构的报告中,早已被归于Others。据市场调研机构BCI数据,截至2021年1月底,魅族市场份额已跌至0.1%左右,彻底沦为边缘品牌。
珠海小厂的重点显然也不在手机上,年初新品发布会多是潮电、接卸键盘、移动电源等“杂货”产品,也只有时隔四年多回归的魅蓝新品魅蓝10无声呐喊着,“魅族仍是一家手机厂商。”
对于黄章而言,更为糟心的是,珠海国资委给出的6年“自救”时间也已过半,梳理其背后投资方,虽然有格力电器、珠海国资委、横琴新区财政局、华发集团、华金资本以及阿里等民营公司和国企,但其对于无造血能力且太缺钱的魅族或许已无他法,而卖身对气若游丝的魅族是最优选择。
固执且自负的黄章是导致魅族卖身的第一责任人,对产品坚持极端“理想主义”,虽对产品工艺打磨要求严苛,但却忽视了消费者对性能和体验的本质需求,且在产品营销上走了岔路,魅族最后“鸡飞蛋打”。
无论如何,昔日国产手机“领路人”已经谢幕,魅族手机未来如何运作已不在黄章操心范畴,虽然魅族这个名字能否保住还不得而知,但魅族的生命可得以延续。
最后一刻,“隐士”黄章仍未现身,不知他会不会对以往有所悔意?
*题图购买于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