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新加坡莆田华人传统兴化木偶戏辉煌史 曾经风光一时

新加坡本地传统木偶戏在走向没落之前,曾风光一时。新和平木偶戏班是本地现存唯一能以兴化话演出的木偶戏班。新和平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开始立足本地,杨来好是第三代接班人。31年前新和平的老班主去世后,他以3000元买下整个戏班,包括木偶和300多个剧本。


新加坡莆田华人传统兴化木偶戏辉煌史 曾经风光一时


  原籍福建莆田,杨来好7岁起便跟着爷爷在街头演木偶戏。9岁爷爷去世后,他便上台学乐器,10多岁时已掌握了木偶的演出技艺,是一个全能的木偶戏班主。

  莆仙木偶戏俗称“加礼戏”,主要在神诞和庙宇节庆上演出,用的是半个人高的提线木偶。除了酬神,过去家境好的兴化老乡也喜欢在结婚、生日时,请戏班到家里表演助兴。以前新加坡奎因街(俗称三马路)是兴化人聚居处,演出时特别热闹。

  现在,莆仙木偶戏的演出机会非常少,台期主要集中在庙宇的节庆和农历7月,一年大概演出150到180场,换言之,只有半年的演出机会。


新加坡莆田华人传统兴化木偶戏辉煌史 曾经风光一时

演出现场

新赛宝丰班

  其实,新加坡本地还有好些个不同方言群的木偶戏班。较活跃的潮州木偶戏班就有两个,新赛宝丰班是其中一个。班主吴亚荣(76岁)估计,新赛宝丰班由他的父亲传到他手中,少说也有100年了。他本人十一二岁时加入戏班至今,能演能唱也能演奏木偶戏的各种乐器,看着潮州木偶戏从兴盛走向没落。

  潮州木偶戏的木偶是持箸木偶,俗称铁枝木偶,个个制作精巧。木雕的身躯,头部是泥塑人头,也有瓷塑的,手脚有节,类似人体四肢的关节,表演时可以灵活弯曲。木偶身高约半个成人手臂,背后和双手连接铁箸,艺人必须提箸表演,以操纵木偶的动作。

  据了解,70年代是潮州木偶戏班最风光的年代。吴亚荣说,好年景时,他们的戏班每个月都要演十多天木偶戏,单靠木偶戏演出,他就可以养妻活儿。吴亚荣跟太太育有四个子女。可是80年代以后,这种繁盛景象便一去不复返。

  潮州木偶戏班主要也是为庙宇的酬神活动而演出。乡村的消失,潮州庙宇数目的减少,也许是潮州木偶戏兴盛不起来的原因之一。

  潮州木偶戏现在的演出机会也少得可怜。到目前为止,今年新赛宝丰班在1、4、6、7月各有一天演出,加上8月的三天演出,还不到十天。吴亚荣说,这样的情况已持续了十年左右,其余的日子,戏班就得靠清唱潮曲来维持了。跟多个木偶戏班一样,现在新赛宝丰的演员和乐师都是兼职的,没演出时各忙各的,有演出时则临时凑数。

“三春隆”海南木偶戏班 曾受邀到印尼演出15晚

  在一些海南人的记忆里,海南木偶戏也曾在新加坡有过一段辉煌时光。50年代,海南社团会庆,富有人家办喜事都爱请一台木偶戏表演助兴。海南木偶戏用的是杖头木偶,那是一种用木头做头,以两根木棒控制木偶手部动作的木偶。

  新加坡什么时候开始有海南木偶戏,一时难说得准。根据《新加坡琼州会馆135周年纪念特刊》的记载,已故的琼剧唢呐师傅符祥春说,他在1926年随一个琼剧团到新加坡表演时,本地已有海南木偶戏班了。

  后来符祥春也搞了一个木偶戏班,不过没有班名,曾受聘在快乐世界演出。日本占领时期,木偶戏班常有酬神戏演,跑遍后港、樟宜等海南人聚居的山芭。1947年,符祥春和两名朋友组成“三春隆”木偶戏班,隔年该戏班受邀到印度尼西亚廖内演出15晚,轰动一时。

  符祥春去世七年后,新兴港琼南剧社以两300元买下符祥春留下的木偶、道具和布景,希望能将这批木偶道具保留下来,剧社还花了4、5千元把木偶、戏台和戏服整修一番。

  14年前,新兴港琼南剧社受邀到海南会馆演出,那是该木偶戏班的第一个演出,也是海南会馆停演木偶戏30年的第一场演出。这些年来,新兴港琼南剧社的演出机会不算多,今年估计有八场。目前,该木偶戏班有20来个演员,他们都是乐龄人士,虽然每次演出只有十几二十名观众,他们仍每周排练三次,为下一次的演出做最充分的准备。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环球影城有哪些展馆是必玩的项目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牛车水庆中秋活动开幕 助青年了解华人文化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