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 星期二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艺术家与参展作品

安顺

河南人,擅长中国画山水、花卉,亦工书画鉴定。先后就读于郑州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北京大学名家工作室。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人民美术创作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画家、中州大学客座教授。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安顺《明圆走笔》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纯以笔墨传情达意,以沧桑而饱含动感的笔触,折射出作者对历史的态度。



鲍铁雷

1963年出生浙江瑞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文化部老干部书画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外聘教师、中国国家画院何加林工作室助教、雪域西藏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杭州市拱墅区美协副主席、瑞安市政协诗书画联谊会顾问。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鲍铁雷《圆明园大水法遗址》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是以圆明园大水法为创作背景,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其在风格上既有皇家园林的威严雄壮,又有江南园林的雅致婉约,更兼具当时欧洲宫殿的华丽繁复,被誉为“万园之园”。然而在19世纪随着清帝国势力的衰微,圆明园不幸被劫掠。如今圆明园已成为遗址公园,以新的角色面向世界,但它经历的那段历史值得我们后人深刻反思。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鲍铁雷《历史的碎片》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以中国青绿山水的方式来呈现,作品打破空间与时间,以写实与抽象结合的手法来表达圆明园被西方列强劫掠、焚毁的景象。



鲍海舟

浙江瑞安人,生于1992年,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山水画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张捷。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鲍海舟《不忘国耻》204X204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以大水法遗址作为主要创作对象,画面中选取枯木断枝、倒塌的石柱,破损的砖石等元素,使之重组融合,表现了圆明园荒凉、沧桑之感,不禁让人感慨曾经的雍容华贵、委婉多姿,而眼前却是一片残垣断壁。回想英法联军、军阀等对圆明园的烧毁和巧取豪夺,一系列行为令人愤慨,今天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崔福庆

1987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唐勇力教授。现任教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美术学主任、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河北秦皇岛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客座教授;2017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国外访问学者;《中国书画》书画研究院院聘画家;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崔福庆《颐和园夏日荷花图》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用中国画的写意方法,表现颐和园佛香阁与昆明湖夏日荷花“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丽景色。运用笔墨的浓淡干湿,墨语无声写荷花纯洁而高雅品格!远处佛香阁以线条造型、笔墨简练地表现古建筑的皇家园林气派,意境深远!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崔福关《颐和园秋日》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用写意的手法描绘颐和园之深秋,夏季荷塘中繁茂的荷叶、灿若繁星的荷花已经不见,荷叶垂至水面,岸边的垂柳随风飘动,秋日的荷塘早已没有了盛夏时的蝉吟蛙鸣,用笔墨表现灿烂之极归于平淡之感,深秋的荷塘更显残荷的美感及意境!



崔连文(莲文)

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重彩画会会员、宁夏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中国当代女子画会会员。其艺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类展览,亦于海外多次展出并多次获奖,多幅作品被美术馆、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崔连文《清落芦生》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描绘了残垣断壁的圆明园,总是让观者心生悲凉、感慨万千。通过暖色调的落日余晖和摇曳生姿的芦花使画面呈现出一丝温暖,芦苇顽强的生命力感召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高齐岳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书画院副院长、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文化养老公益行动书画艺术顾问、中国书画院山西分院艺委会导师、山西农业大学客座教授。作品多次参加中国文联、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性美术展览。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高齐岳《铭记辉煌》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远景以圆明园的遗迹和沉郁的蓝色调,提示我们的民族曾历经风霜,而前景中遒劲的老树,则歌颂了坚韧和顽强的民族精神。



高栋

职业画家,1969年生于甘肃天水,现居北京。1990年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美术系,师从著名画家戴顺智。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高栋 《正觉寺》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以正觉寺山门为表现主体,由近及远大道和古树,以喻意正觉寺古刹的历史及未来亘古长青。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高栋 《正觉寺文殊亭》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以正觉寺文殊亭和古松为元素,表现正觉寺悠久的历史。



李大鸿

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国博文物鉴定中心艺术委员、东方名家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华书画艺术家协会理事、环球华商协会书画艺委会常务理事、中国绿化基金会生态科技发展艺术委员。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李大鸿《永远的记忆》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画面中一片阴云以及残垣断壁,即是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让人痛心而沉思。画面下半部分是一片青松翠柏,象征着永远不会忘记过去以及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大水法在背后朝阳的衬托下,一片生机,象征了圆明园走向重生,书写崭新的历史。



李成杰

1958年生于北京,中国文联民艺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特聘画家、中国书法研究院理事、中华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李成杰 《知春望佛香》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遥望颐和园佛香阁的场景,佛香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一八六零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按原样重建。它是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主位,建筑中心,阁内现供奉有铜胎贴金千手观音造型一尊,此像为明代所造,上世纪80年代于北京城内寺庙迁至此处。此尊观音通高五米,法相金身、慈悲肃穆,现今佛香阁内大像高阁、相得益彰。



李佳

1986年入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1991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分配至沈阳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工作,1993年调入沈阳市教育学院任教,1997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许勇教授,2000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院任教,2001-2002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学习,2006年考入清华美术学院绘画系,师从杜大恺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毕业,2009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至今,任副教授、插画系主任,2009-2011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2015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讲学,2016年 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访问学者,现为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发表。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李佳《万园之园之废墟-1》68X136cm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李佳《万园之园之废墟-2》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两幅作品为《万园之园之废墟》组画,以大水法遗址作为主要创作背景,希冀人们不忘历史,常怀警醒之心。



刘结锋

1990年生于山东菏泽,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九江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20年入选国家艺术青年项目。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刘结锋《张仃先生在香山》68X136cm


作品赏析



香山作为北京的著名景点,它以深秋红叶吸引着八方来客,络绎不绝。它不但有怡人的风景,而且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故事,这里曾经见证过新中国的建立历程,是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曾经进驻的地方。也是众多艺术家向往的神圣名片,无数名家曾经游览于此,张仃先生就曾经在香山居住了很长时间,这里的山景陪着先生度过特殊时期,丰富了他传奇的艺术人生。画面描绘了先生在山间小憩时的情景,矫首遐观,远眺山间风景,回望艺术人生。如今这里景色依旧,山远悠长!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刘结锋《归途》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是众所周知的十二生肖兽首中的马首,英法联军侵略时火烧圆明园,海晏堂外十二生肖铜像喷泉中的全部兽首在这次灾难中流失。至今有七件铜像首回归祖国,其中马首由何鸿燊家族捐献国家并划拨原属地——圆明园。希望我国的文物追索工作取得更大成绩,使更多的流散文物回归原属地。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刘结锋《春雨烟云》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描绘了春雨中的大水法,春天如期而至,又是一年春来到,几度风云几度春,春雨烟云,山河无恙。圆明园的断垣残壁述说着过往,这里留着昔日的辉煌,记着曾经的沧桑,盼着未来的重光。愿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劫灰飞尽后,笃行致远时。



刘艺青

1964年生于辽宁黑山。200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李少文工作室研究生班学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蒋兆和研究会会员、北京市西城区美术家协会理事、怀柔美术家协会顾问、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画家,数十幅作品参加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大型展览。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刘艺青《颐园晨光》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画面以万寿山为背景,用写实的手法,主要刻画一位普通市民在颐和园晨练的场景。旨在表现往昔百姓禁足之地成为今日游览、健身的场所。也从侧面反应了在党的领导下,百姓安居乐业、尽享幸福生活的祥和景象。



刘远征

别署漾斋,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硕士,师从汤立先生。曾辗转求学于天津美术学院、北京画院石齐工作室、中国国家画院胡抗美曾翔工作室;2019年度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访问学者。菲律宾凯迪雷拉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在读。现为河北省书画院特聘书画家,以写意人物见长,曾先后在河北石家庄、山东德州、安徽合肥、福建泉州等地举办个展。出版有《漾斋墨痕》《刘远征中国画》《中国私家藏画全书刘远征卷》等。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刘远征《杏花春馆图》68X136cm


作品赏析



“杏花春馆”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后湖西北角,为环湖九岛之一,东邻“上下天光”,南接“坦坦荡荡”,是一处极幽美的景致。作品中苍岩峻拔伟岸,给人一种旷远雄浑之感。岩下屋设错落数幢,幽意深沉;岩畔虬枝盘曲,杏花参差屋宇之间,活色生香,观之使人感受到一种寻幽探微的浪漫诗意。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刘远征《碧梧书院图》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取材于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碧桐书院”,碧桐书院位于九州景区后湖东北角,是皇帝读书画画之所,是圆明园较早建成的一组建筑,雍正时期名曰“梧桐院”。这里遍植梧桐、林木茂密,是一处非常清静的地方。作品运用贴近自然山水的表现形式,掺杂以现代构图笔法,使整个画面既显得苍岩耸峙,又有群山俯瞰的壮美辽阔感,远处层崖叠起,使画面层次分明,整幅画笔墨线条错落有致,并且注重笔墨的自由和生机,皴擦点染疏密有度,近景细密,远图粗犷,妙趣横生。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刘远征《坦坦荡荡》68X136cm


作品赏析



“坦坦荡荡”是圆明园较早建成的一组景区,康熙末年就已建成,起初叫“金鱼池”,分南北两部分,南有正殿素心堂,其东为半亩园,这里是帝后休息、进膳之处。北有鱼池,上建水榭、知鱼亭,此为观鱼之处。该景山水环绕,北侧建有单孔石桥碧澜桥一座,与外界相连。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刘远征《蓬岛瑶台》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蓬岛瑶台。蓬岛瑶台建于雍正三年前后,时称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在福海中央作方丈、蓬莱、瀛洲大小三岛,岛上建筑为仙山楼阁之状。蓬岛瑶台结构和布局是根据古代画家李思训的“仙山楼阁”画设计的,自然就带有画意,蓬岛瑶台中的大岛象征着“蓬莱”神山,在蓬岛瑶台大岛的西北和东南的小岛则象征着“方丈”和“瀛洲”另外两座神山,东南岛上还建有一座六方亭,岛上堆有大量山石。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刘远征《上下天光》68X136cm


作品赏析



上下天光是圆明园较早修建的一组建筑,在雍正年间就已经建成。上下天光景区的命名来自北宋文豪范仲淹的传世名作《岳阳楼记》中的诗句“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上下天光的主体建筑为“涵月楼”,涵月楼是一组临水的建筑,前半部分延伸入水中,左右两侧各有一组水亭和水榭,用九曲桥连接在一起。这组建筑也因此而极为唯美巧妙,这里是观赏后湖风光及中秋赏月的极佳去处。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刘远征《镂月开云》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是镂月开云,位于九州景区后湖东南角,也是圆明园最早的建筑群之一。以上的几幅圆明园四十景创作作品,画者以轻松的笔墨,平远的透视方式,设色浅淡,浓淡相宜,为我们再现圆明园四十景的旧时样貌,树木参差,房舍拥错其间,把旧景的建筑格局做了较真实的再现。



师界弘

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精神”专题班、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现为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教授。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师界弘《香山幽远》68X136cm


作品赏析



香山山顶有巨石两块,叫乳峰石。其形酷似“香炉”,周围又常有云雾弥漫,如袅袅升空的香烟,香山由此得名。香山景色秀丽,名胜遍布,风光旖旎,极富自然野趣。秋来黄栌换装,漫山红遍,如火如荼,此即“香山红叶”,是燕京八景之一。这幅作品是画家用画笔绘出一幅清俊淡雅、清秀明洁、清明焕发的艺术作品。



时建良

六盘山人,2006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13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铁生山水工作室高级研修班学习一年。201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国山水画创作与研究,师从许俊教授。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时建良《窗含谐趣》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受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诗句启发而作。以谐趣园为创作素材,将画面分为窗内,窗外。作品隐喻了观者以窗户的视角观赏谐趣园,亦体现了园林中借景的艺术手法。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时建良《颐和园赋》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是以颐和园中最有代表性的万寿山与昆明湖为蓝本,以青绿山水的方式来呈现,观之,正所谓:湖光山色两相融,亭台楼阁遥呼应,绿柳古松游船行,览图畅神赋诗文。陶性灵,栖身心!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时建良《香山秋色》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香山秋景美不胜收,双清别墅历史悠久,又曾是中共中央指挥中心,见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历程。作品以香山和双清别墅为创作素材,以传统的青绿没骨法创作完成。作品以朱色山林环抱双清别墅以象征红色革命必将成功。青青松柏隐喻祖国山河万古长青,这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献礼。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时建良《镂月云开》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是以圆明园中的牡丹园为素材,以传统青绿山水画法创作而成。此作山水与建筑融为一体,画中,青青松柏拥殿宇,黛黛远山一抹青。庭前鹿韭望芙蓉,镂月云开临春风。展现了圆明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意境。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时建良《接秀山房》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以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接秀山房为蓝本,以没骨法创作而成。画面中山水树石,亭台楼阁虚实相生,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烘托出了圆明园早春生机勃勃之景象。



王石染

毕业于北京矿业大学,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书画》杂志社画院院聘画家,九州画院艺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王石染《西山烟云图》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中,万寿山被近处的一些古树遮掩,神秘庄重,意境悠远。其实在颐和园中并没有这个地方,是绘者根据自己写生游园观感,用以大观小,以小观大的方法来加以构思创作的。



杨爱群

副教授职称,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个人美术作品多次获奖,多次参加中国名家邀请展并收藏。现任职于经济日报社、中国书画杂志社画院秘书长、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大型学术片《传承与开拓》特约编审。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杨爱群《云水谣》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应用中国画传统线描没骨技法,尝试当代审美的理念,在作品中把自然界人文化,让大自然的园林与青春女孩融绘为一体,画面呈现有山有水,有云有树,在似与不似之间,芸水之间,诠释中国人文墨客天人合一的人文景观。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杨爱群《白月光》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应用中国画传统技法与当代象征主义思维创作了该幅圆明园题材作品。作者通过浪漫温馨的优美形式“白月光”表现园明园昔日辉煌壮观的建筑艺术,让读者记住难忘的屈辱的历史,同时增强观者的民族使命与责任感。



袁以鑫

1990年出生于江苏徐州,本科毕业于加州艺术学院设计专业,现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山水画创作专业。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袁以鑫《五彩杏花图》 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以杏花春馆中的楼台亭阁为素材,杏花春馆在雍正时期被称为杏花村,取唐朝诗人杜牧的诗歌《清明》中的意境建造,表达的是一种淳朴的田园情趣。因此创作时在设色方面运用了丰富的彩色,以紫红为调,兼含绿、蓝等补色,矮屋疏离,环植文杏,前辟小圃,一派村野景象,欣欣向荣。然而,如此精美华丽之境,已不复存在。故此,作品的构图方式采用了壁画的样式,水平线与垂直线的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形式感,笔墨的皴擦营造出厚重的历史感。往日辉煌,如今只能再画中可见,如历史长河中繁盛王朝,如今只得在壁画中可窥。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袁以鑫《九州清晏图》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以九州清晏为景,其名寓意九州大地河清海晏,天下升平,江山永固。然而曾经华丽壮美的大殿被列强无情摧毁,因此在作品创造时采用了纯水墨的表现技法,既是惋惜也是抗争。整幅作品以淡墨淡彩为基调,纯化了桥、船、湖泊、树木等造型元素,画面中心处的大殿以淡黄、淡绿点缀瓦顶。用较为简练的构图和笔法表达昔日的辉煌与如今残垣的对比。



于华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东工笔画学会理事。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于华《圆明园遗址》68X136cm


作品赏析



颓垣断壁斜阳晚,

万亩之园已破残。

画栋飞檐梁上燕,

谁人见后不心寒。

见到大水法遗址,无限悲凉。不想增加其它的点缀,看着这精致残缺的断壁百余年来依然屹立不倒,它就是顽强的不屈不挠精神。用淡淡的水墨来表现这些石壁苍凉无奈的痕迹,更能够表现出我心中的感触。


张东林

河南省郸城人,现居北京,从事中国画研究和创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高研班导师、特聘教授,清华美院山水画高研班特聘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艺委会委员,周口市美协副主席,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首都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获得者。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全军美展、北京国际双年展、国际造型艺术展、法国卢浮宫等国内外重要展览,多次举办个展和联展,在国内外获得好评。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新加坡艺术博物馆、江苏美术馆、中央党校、中央电视台、荣宝斋美术馆、厦门美术馆、洛阳美术馆、高剑父纪念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张东林《玉楼琼花》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描绘了仁寿宫远景,画中树如皎龙,更显示出颐和园的高古沉雄,运用中国画老墨、积墨和宿墨的手法使画面极有古意,更显示岀气势恢宏。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张东林《漫雪梵香》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表现了颐和园雪景,借冰雪之清皎,托寓人心境之高洁,树木的冰清玉洁,香火轻绕,更显示出福满乾坤,吉祥如意。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张东林《圆明园》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在构图上,以高远法来表现,在用墨上用老墨和宿墨来表现圆明园的高古沉雄和清明洁净,加上水中倒影,环境优美。体现了作者意识到时代重任,铭记期望,期盼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深厚情感,让人们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唤起我们自省图强的爱国情愫。



张俊伟

艺名张正,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广东省美协会员,东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北襄阳老河口美协副主席,北京大骞书画研习社导师,清华大学书画高研班导师,北京园正当代美术创作院导师。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张俊伟《澹宁承雪》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是颐和园后溪河旁的临水建筑,是当年乾隆的一处书屋,澹宁二字取自诸葛亮“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画家用冬季雪景来表现澹泊宁静,通过《澹宁承雪》来叙述澹泊之意的颐和园令人心醉神往的飘雪。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张俊伟《万方安和图》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万方安和,位于后湖西侧,是一处以“卍”字为主体的䢖筑风格园林,建于雍正初年,现仅存遗迹,作者通过对万方安和一景的认识和体会,用泼墨的表达方法,重绘《万方安和图》,表达了如梦如幻的万方安和,寄语各方安宁,天下太平之意!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张俊伟《万园之园前身》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画面用泼墨的手法,通过对虚实空间的处理,对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的前世今生的思考,使人想到辉煌的园林瑰宝景观和侵略者的肆意掠夺,通过红与黑色彩强烈对比,激发观众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张俊伟《颐和园十七孔桥》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以颐和园十七孔桥为背景创作,十七桥仿佛在讲述着古老传说和今生之美,金光穿洞也晋为网红打卡景点,我试图表现置身颐和园景观十七孔桥在每年冬至前后夕阳的余晖光照在十七孔桥,形成金光穿洞之专属瞬间印象,表达十七孔桥之美和颐和园之美的画面。



朱金宇

1989年生于湖南醴陵,2014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获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山水画创作研究方向,获硕士学位,师从袁学君先生。现供职于中国画创作研究院教学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院聘画家,湖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朱金宇《玉泉趵突》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以玉泉山为创作题材,表现了从昆明湖上远眺玉泉山之景。“水清如碧,澄洁似玉”,故此称为玉泉山。在构思布景时就考虑到“玉泉”的表现,大面积的水的处理恰好契合了这句诗词的意境,而远处的玉峰塔的处理可谓是恰到好处,不管在昆明湖任何位置远望它都能映入眼帘,整幅作品清新淡雅。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朱金宇《云外天香》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旨在通过艺术家的角度来发现万寿山的艺术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此幅作品描绘了万寿山一隅,建筑做为表现对象,在画面中占有主导地位,昆明湖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灵秀之美。整幅作品在似与不似之间生发新意象。



左剑虹

1961生, 湖南湘阴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研究生毕业,广西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作院左剑虹工作室导师,漓江画派促进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桂林致公画院院长。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左剑虹《秋色正浓》68X136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描绘了香山秋色,旧时文人墨客感时伤怀,多有悲秋之辞。时代不同了,今天的秋色与红墙相映生辉,正是秋高气爽,精神豪迈,意气风发的好时候。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左剑虹《残阳如血》68X136cm


作品赏析



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是中华民族卧薪尝胆的胆,痛定思痛的痛。一抹残阳,唤醒了多少仁人志士。


在线展览 |《园林画境》艺术视野下的圆明园

上一篇新闻

第9炸!又发现87个爆炸物

下一篇新闻

控电箱穿上花衣裳,进博会区域4.2公里艺术街区示范街开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