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叔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一条推送的新闻,是禹门公安分局再次发出了《禹门分局致在逃人员及亲属的一封公开信》,喊话逃亡20年的解丽萍投案自首。


吸引人点进去看看的自然是下面这张照片。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在逃20年的解丽萍的一张旧照


有网友说:觉得被这张脸骗,很值!可谓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喜欢看脸的叔,突然有了兴趣,搜了搜这几年的高颜值罪犯。我们说颜值即正义。可是,是否高颜值就更占据正义呢?


2016年,美国阿肯色州一名女罪犯Sarah因在警局拍的一组入狱照而爆红,在被捕入狱照中,莎拉面露一抹微笑,人畜无害的样子。引起一群男性网友疯狂为她喊冤。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24岁的莎拉过去曾犯下抢劫、绑架和偷车等罪行,2014年时则是因危险驾驶被起诉,但她却屡次缺席出庭而被通缉,最后才被警方逮捕。


她入狱的照片在网上疯传。甚至有一家公司用她的入狱大头照做广告,还配了文字:有时候可爱不代表无邪。


2018年四川绵阳警方发布通缉令,曝光了7个“酒托”诈骗犯罪团伙嫌疑人的照片。然而,这一条严肃的通告,画风却突然被反转,网友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一名叫“卿晨璟靓”的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外貌和名字上。结果女孩,因为颜值高被网友封为“最美通缉犯”意外火了。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卿晨璟靓生活照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引发关注后女孩就去自首了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去年10月,有媒体报道新加坡一名女嫌犯疑似因高颜值逃过死刑的新闻,引起大量网友关注。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萧玉珍


新加坡豪杰大厦致死的案件,案发监控视频曝光后,在网络上得到了极高的浏览量和讨论度。本是一起恶性案件,但网友的关注点却跑偏,都在讨论监控中积极参与围殴的萧玉珍。在个人资料被人放上网后,萧玉珍靠着高颜值从嫌犯变为网红,得到一大批粉丝拥护。那些沉迷萧玉珍颜值的粉丝们开始在网上为她积极奔走,在论坛上呼吁“她是无辜的”要求释放她。有粉丝甚至写道:“她那么瘦,就算踢了人也不可能受多重的伤”。

萧玉珍粉丝俱乐部,成立首日便吸引了超过22万支持者,有500个回应。一个粉丝写道。"她只是一个无辜的旁观者!支持萧玉珍!为了萧玉珍的正义!"206人点赞


emmm!好人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恶人只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凭什么?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除了善恶的判断之外,大家会有基于稀缺的美丽基因的直觉判断,美的就是好的,由于高颜值被认为具有更多的社会理想特质和更优良的基因, 看到美好的基因被毁灭,多少会有人类共同体的一种惋惜,倒不是不能能理解。但是,不管这种惋惜怎样深入人心,也不应该抵消我们对罪恶本身的憎恨。


这届吃瓜群众,看到高颜值罪犯后,荣辱不分、好坏莫辨,有失社会底线。当自己并非是被加害者,并没有受到邪恶力量的伤害时,就对包装精美的恶选择性忽略,突然显露圣母心,觉得可以原谅。作为人类共同体对受害者和加害者的痛苦分不清孰轻孰重,就不明事理了。


所以,氧叔想跟大家聊聊,看看什么样的颜让人心生同情,容易得到原谅。当然我们只看脸,对脸不对事儿。


颜的共振,满满颤抖的灵魂


不怕反派坏,就怕反派帅。站在颜值高点上的人,当然更容易让人心生惋惜,但也不尽然。


在说容易被人原谅的脸前,那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样子,让人不容易有社会信任,觉得不可原谅呢?前段时间有个新闻,说两个小学生在公园玩儿,捡到一个三岁小女孩,期间有一个自称孩子姑父的男人要把孩子认领走,两个女生出于谨慎先报了警,带着“姑父”一起去了警察局。


后来证实,是真姑父。评论里都是夸奖两个孩子教科书级神操作。但是对于真姑父不被信任也表示心疼。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其中一个评论说,ta有一个朋友,光头,金链子,大花臂,每次抱着女儿出门,孩子一哭,周围就很多人狐疑的看着他,半年被带到警察局四五回,不过他却真心感激报警的人和公安,觉得都是好人。


外形的侵略性,是盔甲也是躺枪的源头。题解就是降低自己外形的攻击性,实在不愿意改,那就只能加强让自己看得开的能力。


我们对弱小,天然充满同情。


可是得意又尽欢的人做错了什么呢?有人即使并没有做错什么,即使法律给了他们公正,但是人心不放过他们,人们还是觉得被冒犯,觉得他们不可原谅,比如陈冠希,比如章小蕙,都是有颜有才华的妙人,颜值即正义,才华即自由,但是,他们很久都在舆论社会失去了正义和自由,因为他们的个人形象,让大众觉得他们长久占据了过多的社会资源,和关注。

公众人物,如果占有资源又不展示相对责任心的话,即使外表并不具备攻击性,但是侵蚀性的社会形象还是容易让公众意难平。风平浪静时 ,各不相安,一旦因为某个事件进入风暴中心,那就很难在大众舆论中全身而退。所谓娱乐圈的高风险高回报,也是基于此。


越解释澄清越让人觉得他们不断霸占公共话题领域,唯一的解,就是淡出公众视野,而这对于公众人物是致命的。所以外表的攻击性和人格的侵蚀性不容易获得社会信任和认同,无法认同,自然不会有共鸣,更不会颤动心底的共振。


什么样的脸让你我心里起了共振,让我们心生同情,主动站队和他们成为命运共同体?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李沁和张雨绮都演过《白鹿原》里的田小娥,论妩媚风情李沁不如张雨绮有优势,可是李沁是长在我们软肋上的那种脸,我们看着她被命运胖揍,感同身受,于心不忍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阿佳妮,那号称能击碎镜头的双眼,满眼哀伤,全都流进你眼里,拥有强势输出灵魂的眼眉,满脸颤抖的灵魂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凤旭哭的凄惨,润玉哭的让人心碎


美强惨,只要够美够惨,惨就是美的消化酶。有了惨,美才能被get吸收,有的脸就是越苦涩越被放在心尖儿,一哭你就心疼。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颜的正义,在观者的起心动念


什么时候你会对一个恶人动了恻隐之心?当然,恶人当然有辩解的权利,自有他们的律师。


《我们与恶的距离》中的王赦替“无差别杀人犯”李晓明辩护,就像王律师说的:“他杀了人就应该死,可是不代表,民主法治就要跟着一起陪葬。”


“不管多十恶不赦的杀人犯,都不应该由舆论代替法律去审判。”如果让舆论影响了法治,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为你下一次不敢保证,舆论不会被有心之人利用。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在司法体系里,考虑舆情判案是多么荒唐,开头说到的萧玉珍的律师也辟谣了,因网友声援减刑,根本是无稽之谈。法庭依据现场视频判定这个女被告只是拳打脚踢,没有作出威胁生命的举动,并没有意图要谋杀死者,控方同意将她的控状从谋杀降至共谋蓄意伤人。新加坡可是个出名的执法严明的国家呀。


反之亦然,舆情爱也好,恨也罢,爱或恨的情感总是与善意或愤怒相伴随而存在,不干扰司法公正的,存在于人心的愤怒也好,同情也好,都只让它是你个人保留的“公正”就好。


叔就只说说自己心里的“颜的正义”。


我们通常认为反社会的人,是缺乏共情能力的,认为他们对别人的痛苦情绪更加麻木。所以我们看到反社会人格者的行为,第一反应是觉得不可理喻,我们倾向于把他们看作和我们不一样的人。这样我们就屏蔽了替不一样的人设身处地的动力。


一旦你感到他们其实是敏感多情的,你就会觉得他们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一定另有隐情,你也更愿意去了解这个中曲折。


下面是一组老照片,先品品。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如果告诉你,这是一组上世纪20年代澳洲警局的犯人留档照片,是不是 和你想象中的有出入。大概是因为他们衣着和神情的高度“文明化”呈现,让人觉得他们本不该是阶下囚。


我们不知道他们都做了什么获得牢狱之灾,但看到这些照片后,觉得这些犯人离我们很近,或者说我们可能离一次犯罪很近。因为他们看起鲜活生动,和身边认识的很多好人别无二致,让人莫名心生亲近。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黑盒子,里面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也不尽然知道,但人们确实看到一个人时候会做出各种远近亲疏的判断,并且这种判断真的主要是看脸,或者说第一印象。如果一张脸能够唤起你的高度共情,那么你就更容易设身处地替他考虑,让观者起心动念,动了恻隐之心的脸是什么样的?一张唤起他人共情的脸是什么样的?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人类能够被他人的情绪所感染, 并且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 这就是共情。共情分为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共情的早成分是情绪分享的过程,晚成分是认识调节,说到底,人类就是情景动物,我们的情绪会影响我们认知。


高文明的压抑的脸


没有人天生罪恶,就如没有人天生高贵,文明是不能由生物遗传延续的,只能通过学习。文明就是一种压抑机制,发达社会人的压抑在不断增强,工业社会中人的这种压抑性生存状态会给我们的面孔留下痕迹,一张隐忍,克制的脸,会让他人感觉你更深思熟虑。


一直到现在,全世界教育的本质还是这样,毕业证书是给应聘者看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脸上或深或浅都是盖着“高等压抑合格”或“高等伪装成功”的印痕,更容易换取高等的社会待遇和社会尊重。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中亚平均脸


在亚洲文化里,中亚的儒家文化圈就拥有相对更压抑和开化的脸,压抑机制在日本人脸上尤甚。而东南亚脸经常被嘲,是因为从我们的文化看来,东南亚脸带着缺少压抑机制的特征。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东南亚平均脸


高信息输出有故事的脸


什么样的脸不言不语,但自己会辩解。想起关于如何让自己的语言有说服力的一个方法是:添加细节。


比如在一起争夺子女监护权的案件中,律师讲述了母亲每晚帮儿子刷牙,和母亲每晚帮儿子用星球大战的牙刷刷牙,后一种叙述,让加强了画面感,陪审团就更倾向于将监护权判给母亲一方。有研究表明,当律师在其辩护词中增添一些生动的细节时(即便这些细节根本与案情无关),往往能让他们有更高的几率说服陪审团。


什么样的脸更有说服力,这种细节具体到一张脸上,就是高输出的脸,一张说故事的脸,吸引人阅读。一张吸引人的脸不只是美,而是复杂感。读脸,如果一个人喜欢且只喜欢美的脸?那可能他并不爱深度阅读。而反过来读脸又使人更敏感于这张脸。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这两张照片先吸引了氧叔,所以氧叔查了这个案件,被称为星期一少女的她,16岁时对一个小学进行了残忍的校园枪击,事后她说:“I Don't Like Mondays”,“我不喜欢星期一,我想让一天充满活力。”


上面这位少女Brenda Spencer用美国历史上第一宗校园枪击案缓解了自己的星期一综合症——她让1979年1月29日成为了最黑暗的星期一。


那天早上8点20分,圣地亚哥的16岁女生Brenda没有去学校,而是拿出家中的点22半自动狙击枪,向马路对面的克里弗兰小学连开36枪。校长Burton Wragg和保安队长Michael Suchar被当场击毙,8名学生和一名警察受伤。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Brenda Spencer身材瘦小,一脸雀斑,说不上是美人。但是她的姿态,神情充满故事感,低垂的眼和倔强的嘴角,复杂和暧昧,出场穿着在今天看来也都是 effortless chic,这一切,让人想一探究竟这个怪女孩。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这个怪女孩形象受到众多插画家的青睐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一探究竟的结果就是...监狱和时间都对人做了什么?!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这是同一个人


还是一样低垂的眼,倔强的嘴角,可是已经让人缺少了阅读的兴趣。所以有时两张脸的表情信息是相同的,不同的,复杂的部分是我们基于照片氛围脑补的人格。虽然这张脸根本与案情无关,但是它为这个被描述的案件加入了画面感。这张脸的故事氛围替代了故事本身的一部分事实,成了你脑补的一个故事版本。而每个人对这个故事的画面感都是不同的,脑中也有不同的这个故事的细化版本。


被我们人格化的脸


我们不但会对他人产生共情,甚至对物也会产生共情,物品人格化,举个例子,孩子看到别人不爱惜他的玩具,会很伤心难受。


物品人格化可以降低孤独感、增加社交联系。这本质上是一种通感,就是一种感觉会唤起另一种不相干的感觉。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重庆森林》里梁朝伟和肥皂、毛巾聊天


所以人们很有可能把情感移植到一个物或是一张脸上。这张脸可能就是一张照片,一个网络上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这样物品或是一张脸,一个符号化的人,就变成了我们的情感延伸。我们会赋予这张脸一个想象的人格,和这个脸的主人的真实人格可能毫不相关。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就像之前叔写过的借圣母的眼流自己的泪,是一种强大的共情之美。偶像是木头圣像,是泥菩萨,但是你看在眼里是大慈悲,不过是我们把它人格化了。慈悲,是你的一念,大慈悲是芸芸众生的共同念力。


同样当你看着一张脸,心里同情这个陌生人的时候,其实你放过的不是这个脸的主人,你释放的是自己的情感。


因为抢劫被刑拘,照片一出却狂吸20万颜粉?


高颜值的精致脸,精致的气质确实更容易让别人产生情感的依托,更愿意为你设身处地。拥有高颜值,中了基因彩票,颜值是正义,但颜值不是最后的正义;因为你的人格正义是你自己活出来,才能和颜值正义获得重叠共识。


颜值是第一印象,但颜值不是最后的印象。努力追求有尊严的生活,才能获得真实长久的尊重。所以,祝大家新一年都做个人美心善的努力人儿。平安喜乐,去疫去灾。

上一篇新闻

莎头赛后接受采访,莎莎刻意保持距离,但大头还是把她逗笑了

下一篇新闻

大头王楚钦球拍把上的人头像是谁?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