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当航拍成为常态,三年回归的《鸟瞰中国2》更弥足珍贵

当航拍成为常态,三年回归的《鸟瞰中国2》更弥足珍贵

《鸟瞰中国》推动航拍成为一种看世界的常规视角,而第二季的回归更是在内容和技术层面不断承袭创新,带来另一个更宏大、也更细腻的中国。

文 | 维斯

叙述中国故事的纪录片并不少见,甚至从教科书式的《望长城》开始,中国传媒人在面对这一深刻命题,就有着属于自己的叙述观。但在客观描绘的同时,也面临着地大物博难以下手,过度煽情以致疲劳等诸多问题。三年前《鸟瞰中国》的出现,似乎给了同类型纪录片一个不小的启示:在宏观表达下,也可以有微观书写;而展现中国特色,也能借鉴世界性语言。

当航拍成为常态,三年回归的《鸟瞰中国2》更弥足珍贵

走在前端的不只是航拍技术

《鸟瞰中国》的片名言简意赅,但又意味深长。以“鸟瞰“作为主题,不难发现,其最为秉承的便是宏观的叙述视角,并且有它自己的从容表达。而其中大量出现的航拍镜头,在各种类型的纪录片中或多或少都有涉及,但是,以航拍作为题材制作并在中国大陆播出的纪录片,《鸟瞰中国》算得上首开先例。

2015年,《鸟瞰中国》由五洲传播中心与国家地理频道、新西兰自然历史制作公司和新加坡海滨别墅影业共同出品,以航拍的主视角带领观众纵览中国的大江南北和生动的社会人文。当初第一季在央视纪录片频道首播时,被认为以全新视角呈现了一个瑰丽的中国,并荣获纽约国际电视电影节最佳摄影和最佳文化金奖、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具国际传播奖等奖项。

视觉奇观,是《鸟瞰中国》最为突出的亮点。航拍器材和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纪录片视觉呈现拓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手段。早在2015年,航拍设备还没有像如今这么普遍民用化,只有少数专业创作者能够操作,大规模的航拍应用场景更是处于一片空白之地。

当航拍成为常态,三年回归的《鸟瞰中国2》更弥足珍贵

长城

新鲜的事物总能勾起人们心中猎奇求知的欲望,当人民习惯了普通的人物视角的时候,以上帝视角打造的《鸟瞰中国》,却呈现出了普通人很难目睹的俯瞰场景。

正因如此,创作团队在以独特视角拍摄观察世界时,独到的理解已在不言之中。换句话说,通过航拍的特殊视角,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是十分震撼的。身边极为平凡的事物,一旦换个视角审视,带给传统视角的冲击力是最为强烈的。

影片中元阳梯田、悬空寺、长城、天门山、乐山大佛等等,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往往“当局者迷”,惯常地认为只不过是一些普通的旅游景点而已。但通过《鸟瞰中国》,这些最常见的事物以特别的视角呈现,似乎无形中打破了传统的枷锁,形成了新的视觉奇观,而这种奇观所带来的传播效果,是很多纪录片都难以企及的。

当航拍成为常态,三年回归的《鸟瞰中国2》更弥足珍贵

元阳梯田

在《鸟瞰中国》热播的影响下,国产的航拍题材纪录片也不断涌现。完全国产的纪录片《航拍中国》持续走热背后,《鸟瞰中国》的推动和“预热”功不可没。

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航拍是《鸟瞰中国》的核心表现方式,也为其赢得广泛关注和赞誉立下头功。但要讲好中国故事,自然不能只用技术去“说圆”。在这个足有文章可做的命题上,导演找到了一个独特的融合点:“地拍”转身变为航拍的辅助角色,在两者结合之下,共同构成了张弛有度的纪录片。

说到底,《鸟瞰中国》讲述的是中国人与大自然关系的一部纪录片。“地拍”除了能够缓解航拍带来的审美疲劳,纾解始终保持的“客观”宏伟感,还能最大限度地将人和故事融入其中,更贴近真实的人与物,打造“宏大叙事+微观抒情”的新模式。在这种形式结合下,《鸟瞰中国》不仅华丽,且自有温度。

当航拍成为常态,三年回归的《鸟瞰中国2》更弥足珍贵

三都澳漂浮村庄

除了讲好中国故事,纪录片《鸟瞰中国》作为中美合作的产物,其意义不止在于向观众呈现壮美的景物和故事,更大程度在于能够加速推动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做大做强纪录片产业,也让更多人了解真正的中国,彰显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鸟瞰中国》在播出之后,取得了不同凡响的传播效果:不仅豆瓣达7.9分,获得了中国观众的赞许,在国际环境下,也通过美国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8.2的评分取得了认可。

《鸟瞰中国》的成功并非是简单的偶然,背后具有传媒行业深刻的思索。与上世纪80年代《望长城》等纪录片中外合作环境和模式不同,此时的中国和中国的纪录片产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中国的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中国的纪录片产业也从“神坛”走向了“人间”、从国内走向世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怎么使中国纪录片真正走向全球并在世界纪录片的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新时代纪录片产业的重大课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鸟瞰中国》由中美合作完成。参与制作的不仅有国内的机构,还通过与国际主流媒体和优质制作公司合作,去取得更全面广阔的视角。在此基础上,不仅能够在制作水准上拉动中国与世界同步,而且能更符合国外受众的收视习惯,发挥五洲的优势,在深入调研之间,把中国纪录片推向世界,从而逐步实现中国纪录片全球化。

在旧的语境中承袭创新

第二季刚开播,就在不同平台获得热议。在众多年轻人聚集的B站,有网友评论道:“鸟瞰,给人的感觉是宏大的格局与远瞩的视角。用鸟瞰的方式更能绘出一个完整的中国。”“很震撼,展现出很多中国独特的美。”“小美于行,大美于心。鸟瞰中国,身临其境。”

当航拍成为常态,三年回归的《鸟瞰中国2》更弥足珍贵

在形式上,《鸟瞰中国》的第二季在扬长中更有发展:其采用了最新的4K超高清航拍技术,使画面更清晰、更真实,也更能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标准甚至达到影院的规模,从视听角度能给以观众更独到的体验。

不仅如此,《鸟瞰中国2》在内容部分,也大作文章:

在内容选择上,仍旧没有放弃“地拍”的细节镜头,始终围绕着人与自然做文章,这也体现了中美合作的诚意,以及五洲传播中心和国家地理频道的国际专业制作水准。而在内容分布上,《鸟瞰中国2》也规避了第一季的“西重东轻”的局面,更重视东西部在内容呈现的平衡。比如,在第一季里,更多的讲述西南、西北地区的习俗和风貌,赛龙舟、泼水节、乐山大佛、人造海滩、坎儿井等等;到了第二季,影片增加了中东部地区的砝码,诸如青岛的帆船比赛、嵊泗列岛的壮美、武汉的渡江节等等,使内容达到了较为适宜的平衡点。

由此可见,在《鸟瞰中国》第二季中,不仅在内容、形式上承袭了第一季的优势,且并不墨守成规,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创新,力求达到更好的影像水准,呈现出更美的中国。

当航拍成为常态,三年回归的《鸟瞰中国2》更弥足珍贵

回头看看,近几年随着无人机大量进入民用市场,使得普通老百姓航拍不再是遥远的事情,航拍题材的纪录片不断涌现,这对于纪录片产业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的现象。但是,真正能够做到像《鸟瞰中国》《航拍中国》专业极致的水准还是很少,多而不精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像《鸟瞰中国》这种具备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更是屈指可数。

由此可见,以技术完成表达,其实是一种极有可塑性的途径。《鸟瞰中国》之所以能兼顾国内外市场,其核心便在于运用最前沿的技术,打造世界性的外壳。但究其根本,还是那个熟悉而不变的传统中国内核。或许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在某种程度上,比题材更值得纪录片行业揣摩与学习。

作为始终航拍手段创作的先行者,《鸟瞰中国》第二季已经于11月10日开播。这部在技术上敢为人先的纪录片,也将在国际传播的主题上带来不一样的惊喜。相信在中国广漠壮丽的自然风光下,我们能发现不少大胆创新的科学奇迹和充满温情的人文故事。《鸟瞰中国》第二季是否将继续表达它世界性叙述下的中国故事?在原有语境下,《鸟瞰中国2》又将有怎样的承袭和创新?相信这些都将是值得期待的话题。

诚意推荐

2018年12月3日-12月9日

我们邀请纪录片行业内顶尖从业者将其创作心得整理成一套系列课程,在纪录片职业化、专业化、艺术化、产业化的道路上,帮助更多的从业者。

无论你是导演或制片人,这都是值得学习的。

(扫码联系客服咨询)

当航拍成为常态,三年回归的《鸟瞰中国2》更弥足珍贵

商业合作 请联系微信/电话:18401570960

大家都在看

关注「爱上纪录片」,用纪录片看懂世界

上一篇新闻

他们让《战狼2》燃到“飞起”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的天,漏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