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09日 星期四

新加坡经验对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启示

星传媒:专注于新加坡 览阅中新资讯

2018年4月13日以来,海南对标当今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建设,取得显著效果。省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学术团体等纷纷对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海南实践开展深入调研,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本报特开设《自贸观察·调研》,选登部分理论文章和调研成果,以期大力弘扬调查研究之风,为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贡献卓识智慧。敬请关注。

海南要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有突出成效的“亮点”和做大流量的“量点”。

做大流量,加快人流、物流、商品流、资金流等要素聚集是重要目标,也是海南建设自贸区、自贸港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何做大流量,打造“亮点”形成“量点”,关系到海南自贸建设的成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迪拜、新加坡是新一轮生产要素流量聚集的重要枢纽城市。迪拜、新加坡是如何形成“流量”和“腹地”的?近日,中国南海研究院调研组赴迪拜、新加坡就海南如何加快推进自贸区、自贸港建设进行专题解剖式调研,有针对性地梳理了成功经验,其中有些可供海南借鉴。

调研·他山之石

迪拜自由港发展经验

立法先行,奠定体制机制基础

1 阿联先后通过两项联邦法令为迪拜建立自由区提供上位法的支持和保障,通过三项地方立法确立金融自由区具体的法律框架和司法体系。

2 迪拜在法治建设上着眼于自由区的长远发展需求,突出顶层制度的前瞻性和可预见性,及时修法以有效因应由制度创新空间拓展而产生的法律困境。

3 迪拜在自由区内取消股比限制,放松外汇管制,推行税收优惠,建立了多元化的争端解决机制并适用英美法规则。

错位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1 结合自身优势先后设立不同类型的自由区,通过良性融合互动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

2 自由区在招商引资上唯其是否契合自由区的规划目标,是否符合迪拜政府提出的研发、创新和智能化转型的发展要求。

3 政府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流程“保姆式”的高效服务。

以支柱产业为引擎,驱动经济增长

1 延伸现代港航产业链,推动传统航运业提质升级。

2 将制度创新和产业集聚相结合,提升高端资源要素的“流量密度”。

3 将自带人流、资金流的旅游业和联动性较强的会展业作为发展流量经济的重要载体。

创新产品和服务,增加“流量”和拓展市场“腹地”

1 在世界一流航空基础设施和成熟的港口网络的支持下,迪拜被视为通往非洲、欧洲市场的绝佳中转点。

2 积极在服务贸易,特别是旅游服务、教育服务和医疗服务领域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蓝天白云下的海口市区。李幸璜 摄

新加坡自由港发展启示

可持续发展的定海神针——

高效、完备的法律体系

目前共签订了80项避免双重征税协定、40项投资保证协定和22项自由贸易协定,广泛的贸易协定网络大幅降低了在新企业开展国际业务的税收负担。

除《自由贸易区法》和《自由贸易区条例》之外,对涉自贸区事务不再另行立法,而是通过适用一系列成熟的商事法律规范,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无盲区、高位阶的法治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的不二选择——

倡导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化

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国际商业法庭和国际调解中心在制度设计上高度对接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在提供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服务时注重调解、仲裁和诉讼程序的相互融合、协调、对接、互补,有意识地构建调解与仲裁、诉讼有效衔接的机制。从服务成本上看,在世界商事争端解决的主要城市中,新加坡的费用几乎最低。

持续集聚流量的过人之处——

亲商理念和周到服务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在世界各地常设招商引资机构,派驻精通招商的专门人才长期搜集、跟踪投资信息,通过采取个性化和精细化的招商措施,尽可能吸引国际投资者到新加坡投资。新加坡将亲商理念融入优化投资环境,在基础设施完备、优惠政策配套、政府服务高效的基础上,不断聚集打造全球重要枢纽城市所需的“企业流”“信息流”和“人才流”。

保持一流竞争力的奥秘所在——

以人才为本、唯人才是用

在人才培养上,新加坡重视精英教育,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政府和企业精英。在职业教育上,政府重视“提前介入”。在人才引进上,新加坡建立专门性揽才机构“联络新加坡”;定期发布“关键技能列表”;以“一人一策”的待遇套餐“点招”行业尖端人才。

海南生态软件园沃克公园。本报记者 苏晓杰 摄

调研·借鉴经验

坚持立法先行 优化法治环境

加快“海南自贸港法”立法进程,科学配置立法资源,确保海南自贸港建设有法可依。

坚持服务导向 吸引留住人才

一是人才政策设计应从单纯的“待遇导向”转变为以人才为本的“服务导向”。建议在现有人才政策基础上,制定“海南自贸区、自贸港人才工作规划”,为全面、超前制定海南人才发展战略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梳理、整合现有各类人才计划中涉及资格评审认定、人才落户、签证办理、教育医疗、购车购房、子女入学等诸多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类用人主体用好、用足人才政策提供更为便利、简约的操作指南。

二是让各类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中发挥主体作用。建议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更加重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让非研究型人才(如企业管理、技术开发、创业精英等各类社会创新型人才)的认定权和部分资源配置权回归市场主体,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和事业单位引才、用才的活力。

三是以开放和超前的理念界定人才。伴随着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加速推进,未来经济新领域、新业态将令人目不暇接,从事离岸创业、离岸服务的市场主体和创新人才必将成为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因此,海南应对能够有效服务海南,为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创造价值和财富的各类离岸人才进行专门的政策设计,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百万人才“进”海南、百万人才“建”海南。

做大产业园区 优化产业结构

建设面向产业园区和产业发展的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我省正在探索实行综合园区“一区多园”和专业园区“一区一园”的管理模式,以及深化园区“放管服”改革。未来,海南产业园区运营机制多元化、产业类型多样化是大势所趋。海南可在既有的政务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下,创建面向全省所有产业园区的大数据公共服务专项子平台,通过对现有信息数据的挖掘和整理,使政府能够更加精准动态地了解各个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和政策诉求,为“一园一策”的制度创新提供决策依据,并有效防控风险。

可借鉴新加坡在产业园区开发管理方面的经验,亦可推动新加坡有相关专业的高校与海南合作,为海南各类产业园区培养和输送专门人才,以及设计园区规划、管理运营和创新发展的培训项目,为各类产业园区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的能力提升提供智力支撑。

革新招商理念 创新招商方式

一是实现由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的转变。以“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以下简称海南经发局)成立为契机,实现专业化、“点对点”、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招商方式。结合自贸区、自贸港长远发展规划,将招商目标锁定在特定产业、特定企业和重点国家上。

二是紧盯领军企业不放松,并为目标企业量身定制设计个性化的招商政策。领军企业代表了行业发展的最高水平,这类企业进驻海南,不仅是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成就和投资环境的风向标,同时也能对其他企业起到很强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三是借力招商,形成专业招商、委托招商和“以商招商”的新格局。从招商制度创新入手,加快形成海南经发局、各产业园区、驻外机构和落户海南的跨国公司相互配合的多维、立体招商网络。

(来源:网络)

星传媒 专注于新加坡 览阅中新资讯

上一篇新闻

跨年夜新加坡巴士、地铁运营延迟,看烟花这些绝佳地点免费

下一篇新闻

藏在康莱德酒店中的宝藏餐厅,快来种草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