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5日 星期二

守护穿越数百年的“海丝遗珍”厦门各方致力于发掘珠光青瓷文旅价值,让其重新名扬世界(一)

洪树德坚持珠光青瓷创作数十载。何东方 摄

守护穿越数百年的“海丝遗珍”厦门各方致力于发掘珠光青瓷文旅价值,让其重新名扬世界(一)

洪树德珠光青瓷作品

守护穿越数百年的“海丝遗珍”厦门各方致力于发掘珠光青瓷文旅价值,让其重新名扬世界(一)

【珠光青瓷】

珠光青瓷是指南宋时以汀溪窑为代表、仿造浙江龙泉窑青瓷而生产的青黄釉刻划花纹碗,这种碗为敞口、斜弧腹、小平底、矮圈足,为南宋时期风行一时的碗式之一。南宋时,汀溪窑青黄釉刻划花纹碗大量销往日本等国,15世纪被日本高僧、“茶汤之祖”珠光文琳(也称村田珠光)所推崇,作为贵族和上层人士使用的高档茶具,因此又称“珠光宝瓷”“珠光碗”。

1956年,同安人民在辖区内的汀溪修建一座大型水库,意外发现同安窑是远销日本的“珠光青瓷”的产地,纠正了以往日本学者误认为珠光青瓷产自浙江德清后窑的看法,揭开了纷争几十年的珠光青瓷窑口之谜,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在瓷器界,厦门的珠光青瓷可谓独树一帜——它青中闪绿,绿中泛黄,新鲜悦人,总有让人百看不厌的味道。但是,因为历史原因,珠光青瓷曾一度隐没在时间长河中。

近年来,在诸多专家学者和爱好陶瓷的热心人士的努力下,经过反复试验,珠光青瓷复烧而成,获得重生,并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光青瓷的产业正在崛起。2017年,珠光青瓷更入选厦门会晤指定伴手礼,向世界展示延续千载的荣光。

厦门市文旅局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叶细致告诉记者,未来,厦门各方将持续发力,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组织专家学者研讨,打造珠光青瓷文旅产业,积极申报珠光青瓷烧制技艺国家非遗等,继续擦亮这张厦门的“文化名片”。

失传数百年珠光青瓷“复活”

提及珠光青瓷,有一个人物必定绕不开,他就是洪树德。出生于1940年的洪树德是同安人,今年已是80岁高龄,但他依旧每日伏案创作。在洪树德的工作室里摆放的陶瓷作品品类繁多,其中最让他自豪的,是烧制技艺一度失传的珠光青瓷。

据他介绍,珠光青瓷是“同安窑”的代表,也是同安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见证。它始于北宋时期,兴于南宋,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连东非、地中海沿岸都能见到其遗迹。不过,元朝末期后,由于产品外销减少,同安汀溪窑连同珠光青瓷逐渐衰弱,并一度失传。

上世纪90年代,洪树德前往同安汀溪窑旧址考察时,在裸露的河床上第一次见到了青瓷碎片。他受到极大震动,决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结合传统古法,对同安汀溪窑珠光青瓷进行恢复性烧制。

过去十多年来,洪树德潜心研究汀溪窑珠光青瓷,终于让失传数百年的珠光青瓷“复活”。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宋元时期的珠光青瓷器型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杯、盏、碗等小件的实用器型。洪树德及其团队通过努力,不仅将同安窑这个原本的民窑做得如官窑一样精致,更不断丰富珠光青瓷的器型与纹样装饰,在釉色上也不断创新。

2011年,珠光青瓷烧制技艺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洪树德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

80后厦门青年潜心烧制技艺

和洪树德一样,多年来,在厦门,专家学者和爱好陶瓷的热心人士从未停止对珠光青瓷的研发和推广。厦门“80后”青年庄友谊便是其中之一。

庄友谊从小喜爱陶瓷文化。2001年,他还在读大学时就已开始收集古瓷片,其中就有珠光青瓷。这一来自故乡的瓷片因为历史原因鲜为人知,这触动了他的心。

毕业后,庄友谊曾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他下决心开始研发珠光青瓷的烧制技艺。自2006年以来,他先后烧制出了粉青汝瓷、月白汝瓷、天青汝瓷等。2011年,他开始复烧同安窑珠光青瓷。他整整花了11个月的时间反复研发,共烧毁了200窑以上、数万件的样品,投入的十几万元打了水漂。

“当时我的团队和家人都劝我不要再继续浪费金钱和精力,但我从没想过放弃。”庄友谊说,那时在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花再大的代价也要把珠光青瓷烧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庄友谊烧制出来的作品终于显露出宋元时期珠光青瓷特有的历史感与厚重感。2011年初,首件珠光青瓷复烧成功且开始量产,年产量达到数十万件。

如今,庄友谊的珠光青瓷品牌营销布局正一步步打开,在国内的不同省份已设立数十个分销点,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客户也纷纷上门下订单。“我希望更多人或企业关注、研究珠光青瓷文化,共同把珠光青瓷推广出去,让其重现当年的辉煌。”

记者 叶子申

来源:海西晨报

02

上一篇新闻

重磅!香洲公布2019年公办初中、小学学区,5所小学有变

下一篇新闻

带上攻略,解锁厦门新玩法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