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20日 星期一

躬编绣锦鹓 织梦已千年

非遗名片

龙门县龙城街道林村盒箩制作技艺相传已有近千年历史,这一独具特色、工艺精湛的传统工艺传承至今。传统的盒箩用来装生活用品,逢年过节或结婚、满月等喜庆日子,盒箩常被用来装礼品。编织盒箩工艺复杂,要先将竹子剖削成粗细均匀的篾丝,经过切丝、刮纹、打光和劈细等十多道工序才能成型。2018年5月,林村盒箩制作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竹竿刀过细丝萱,檐下躬编绣锦鹓”。龙门县龙城街道林村盒箩制作技艺,需经取料、剖篾、刮篾、编织等10多道工序,靠的是刀工,比的是匠心,非心灵手巧者不能胜之。作为林村盒箩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林村村民林万谷从16岁开始编织盒箩,一编就是30多年。靠着一把刀、一双手,林万谷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美观实用的盒箩,将这项传统技艺推向文创产品行列。

躬编绣锦鹓 织梦已千年

林万谷正在编盒箩。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侯县军 通讯员黄克锋 摄

当地婚庆嫁娶必备品

林万谷编织盒箩的手艺是从父辈那里传承下来的。林村盒箩久负盛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能接过父辈的“旗帜”,林万谷很是自豪。

林村盒箩是婚庆嫁娶传统习俗中的必备用品,当地人把盒箩盖表面称作“归宿”,所以林村盒箩又有“归宿盒箩”之称,取意女子找到了好的夫君和归宿。在婚嫁时,男方用盒箩装聘礼,女方用来装嫁妆。特别是女儿出嫁时,母亲会送给女儿一担(一对)盒箩,寓意让女儿的子子孙孙都有东西挑,不会饿着。更有意思的是,这一担盒箩有“7件套”,从大到小包括两个织着“囍”字的大盒箩、一个盒箩仔、一个9寸的花盒、两个糍盒和一个果盒。

此外,逢年过节或小孩满月等喜庆日子,林村盒箩常被用来装礼品。即便是平日,林村盒箩也是非常实用的生活用品,可以用来装物件。

林村盒箩实用而不缺乏艺术性,每一件盒箩都堪称艺术品,这源于像林万谷父子这样的篾匠将这门手艺代代相传。

躬编绣锦鹓 织梦已千年

林村盒箩实用美观。

10多道工序铸精品

这是一项独具特色、手工精湛、工艺复杂的传统工艺。盒箩的原材料取自当地山上的竹子,然后将竹子削成两三厘米宽、1米多长的竹条。

到了剖篾、刮篾等工序越发复杂。一顿、一顶、一削、一甩,林万谷用娴熟的刀功把竹条削成粗细均匀、能在空中摇摆起舞的竹篾。记者拿起竹篾一看,每根宽一厘米左右的竹篾厚度不到1毫米,中间部分略厚,两头薄而锋利,犹如刀刃。刮竹篾可不是件容易的活儿,刀要锋利到连胡子都能刮下来才行。初学时,光是刀工,林万谷就学了几年。“如果两边刮得不够薄,织起来就会有缝隙,不够密实。”林万谷说。

接着是编织环节。“躬身经纬编,不管暑寒天。双手伤如锉,只求疏密连”。看似简单的盒箩却内有乾坤,构造十分复杂,其中盒箩盖最难编织。记者细细端详后发现,盒箩盖不但是双层的,而且四周呈弧形,对接天衣无缝。最特别的还是盒箩盖表面的花纹,有的看上去是一个个立体的正方形,有的是用竹篾编织成的“囍”字或“寿”字,非常精致。经验丰富的林万谷花6天时间可以编织出一担大盒箩(一担为两个)。“编织不仅要手巧心细,还得动脑子。”

经过10多道工序后,一个精美的盒箩在林万谷手里成型。

躬编绣锦鹓 织梦已千年

制作盒箩需经10多道工序。

搭上旅游快车不愁卖

作为传统手艺,以前林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盒箩。但在10多年前,随着人口迁移、习俗改变,林村盒箩曾一度式微,甚至面临消亡。不过,现在林村有好几户人家都以编织盒箩为生。村民林汝文家中随处可见劈好的竹片,他今年60多岁,编制盒箩已有40年。他说:“林村的盒箩不愁卖,都是别人下订单才做的,一个盒箩能卖一两百元。”

是什么给林村盒箩带来了这样的变化?原来,早在2009年,林万谷看到新闻后受到启发,“现在很多地方搞旅游,景区的传统手工艺品很受欢迎。我就想,盒箩能不能改造一下,也做成手工艺品来卖呢?”林万谷几经尝试,把传统盒箩改造成更精致小巧的工艺品,并试着委托在当地景点做生意的人去卖,没想到一炮打响。

改良后的盒箩既实用又好看,游客们见到都爱不释手。随着龙门大力发展旅游业,越来越多游客选购文创产品,林村盒箩也受到不少游客的青睐。目前,龙门甚至出现专门制作盒箩的工厂。

2018年5月,龙门县申报的草竹编织技艺(林村盒箩制作技艺)入选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成为此批省级非遗中唯一一个惠州项目。

来源:今日惠州网

上一篇新闻

工程机械配件怎么选 如何鉴别真伪

下一篇新闻

重庆小兔遇上北京豆汁,这才是最真实最可爱的肖战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