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产油的舟山把“油气”做成国际化大生意
东海之滨,迎来又一缕曙光。往来如织的船舶,陆续停靠在浙江舟山港船加油锚地上,等待加注保税船用燃料油。这样的场景,在舟山每天都可以看到。
2017年4月1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浙江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实施范围119.95平方公里,全部位于舟山。从此,作为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发源地”,舟山片区开始做起了“油”文章。
2022年4月8日,浙江省自贸办发布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5年来舟山片区的10项重要成果:建成了全国最大、全球第二的石化基地;打造了全国最大的能源保障基地;构筑了全国最活跃的油气产业发展高地;搭建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油气产业合作平台……勇立潮头、敢闯敢试的舟山人,以开放之姿拥抱“深蓝”,以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瞄准国家所需提供地方所能
东海崛起世界级绿色石化城
走进舟山市鱼山岛,原常住人口仅500余人的小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悬水小岛变成了世界级绿色石化城。
“刚来那会儿基本没有路,出去检查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5年前,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管委会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任博来到岛上,参与国际石化基地建设,他也见证了基地发展。
走上基地观景台向下俯瞰,目光所及是满满当当的生产设备。任博说:“最初当基地只有几台项目装置时,检查工作靠步行就够了,现在离了车根本不行。”
国际石化基地。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管理委员会供图
国际石化基地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陆域面积26平方公里,重点建设的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已基本成型。2021年,国际石化基地生产加工原油2652.4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390.2亿元。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管委会工作人员陈海航介绍:“这是我国打破日韩等石化强国对芳烃、乙烯等重要石化原料垄断的标志性工程。”
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从建设起,定位就有别于国内其他自贸试验区,始终以油气全产业链来做文章。其背后的原因,是“国家所需、地方所能”。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但一直以来,我国石油存在储备能力不足、市场活跃度不高、缺少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交易平台等不足。而浙江自贸试验区尤其是舟山片区,具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拥有较为完善的储油设施、输油管道、集疏运体系等,具备发展油气全产业链的基础条件。
“船小好掉头,舟山经济总量不高、风险可控,试错的成本较低。”浙江自贸试验区研究院副院长易传剑认为,把对外开放的压力测试放在舟山先行先试,不会影响国内大局。
在建设之初,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便按照“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的既定思路,打造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国际油气储运基地、国际石化产业基地、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和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
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管委会副主任夏文忠介绍,舟山片区在炼化加工、油气储备、海事服务等各领域呈现龙头引领、链条延伸、辐射带动的溢出效应,万亿级油气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目前,舟山片区累计集聚油气企业9300余家,2021年油气贸易额达7379亿元,挂牌5年来贸易额累计超1.9万亿元,年均增长83%。
瞄准油气闭环改革痛点
创新探索“自贸”经验激发市场活力
“挂牌这5年,可以说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瞄定油气全产业链目标超常规、高效率、高标准发展的5年。”易传剑指出,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油气产业闭环改革中的制度创新,不是一盘散沙,不是漫无目的,而是聚焦油气全产业链,突出解决油气闭环改革中的痛点、难点。
“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属国家特许经营,以前国内只有中石化、中船燃等5家企业有相关经营资质。”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管委会综合协调局局长俞斌介绍,想要在油气全产业链上有所作为,做大做强油品贸易,必须解决经营资质问题,让更多不同性质的企业进入保税燃料油供应市场。
为此,舟山市政府结合国家对自贸试验区创新突破的要求,并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研究制定了《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17年6月8日,首批获浙江自贸试验区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经营资质的4家企业领到相关资质证书。俞斌认为,从制度创新上增加从事保税燃料油加注企业主体数量,有利于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鲶鱼效应”,让市场活跃起来。
目前,浙江自贸试验区已批复13家保税油经营企业,累计集聚国有、民营、外资多元市场主体18家。
为国际船舶加注保税燃料油。浙江海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供图
浙江海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浙江自贸试验区第一批拿到保税油经营资质的企业。
“以前给国际船舶加油要‘一对一’,一艘加油船开到锚地,只能给一艘国际船舶加注保税燃料油,做完这一单业务就必须返航核销数据。在浙江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下,现在实现了一船多供,即一次航行可以做多单业务,对企业来说大大降低了成本。”据该公司副总经理李娜介绍,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还首创保税燃料油跨关区直供模式,为企业节省了二次中转成本,同时首创保税燃料油先供后报监管模式,减少供油企业通关时间,在制度层面进一步为企业减负。
“最明显的变化是效率提升了,以前因为审批耗时不敢接的单子,现在敢接了、能接了。”李娜举例,实施船用保税燃料油跨关区直供之前,企业如果接到宁波港域的订单,需要宁波海关、舟山海关两头跑,至少交3次纸质申报单,审批流程最快也要3天。跨关区直供政策实施之后,实行无纸化办公,当天线上申报,几小时即可完成全部审批流程。
单在监管制度方面,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制定实施了油气贸易企业监管、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外商投资、内资融资租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等10余项监管制度和600余项“证照分离”监管措施。“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还创新油库功能整合、浙沪跨港区供油一体化、不同税号油品混兑等40余项监管便利化改革,打造形成全国保税燃料油系统集成创新样板。”俞斌说。
据统计,5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累计形成215项制度创新成果,103项为全国首创性成果,30多项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打破海外市场定价垄断
形成资源配置基地国际影响力
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聚焦推动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全面对标新加坡改革创新经验。经过5年探索实践,如今浙江自贸试验区通过一系列首创性、集成化的改革探索,进一步放宽油品贸易资质、配额限制,着力解决油气贸易交易市场不活跃、油品储备运转不高效,海事通关监管程序繁杂、金融创新不足等问题。
国际油气储运基地。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管理委员会供图
“2019年以前,全国给国际船舶加注的保税船用燃料油基本都是从新加坡进口的。在这个背景下,要和新加坡比价根本比不了,更不用说定价权了。而现在,随着各项政策落地,舟山片区打造了全国最大的能源保障基地,成为全国最活跃的油气产业发展高地,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大宗商品资源全球配置能力。”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管委会政策法规局副局长胡朝麟分析道。
想更直观地看到浙江自贸试验区的油气交易量和交易额,还要走进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浙油中心”)。该中心墙上的大屏幕上,不断滚动着各类油品交易挂牌行情。面对整屏数据,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产品研发总监王白冰特别指着屏幕左侧的“舟山价格走势图”“舟山低硫燃料油保税船供报价”介绍:“过去航运企业、船供油企业等是以新加坡发布的普氏价格为基准进行交易,国内市场缺乏定价话语权。随着舟山港保税燃料油加注业务节节攀升,国内市场对于拥有一套自己的价格机制的需求日益显现。这里的这个‘舟山价格’,便是首个以国内期货市场价格为定价基础的人民币报价机制。”
王白冰介绍舟山片区油气交易特色。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供图
“舟山价格”时效性好,发布时间早于新加坡普氏价格,对舟山保税燃料油船供市场有较强的引导作用。“该机制打破了海外市场对价格形成机制的垄断,有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油气市场的价格影响力。”浙油中心董事长陈嵘透露,目前参与报价企业在舟山地区保税船供油市场占比已提升至84%。
改革创造非凡成绩。在中国石化近日发布的全国港口油气名单中,舟山港、青岛港和惠州港被列为中国三大油气港。2021年,舟山港全年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为1.33亿吨,超越了青岛港1.26亿吨的成绩,成为目前中国油气吞吐量第一大港。
来自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在油气贸易方面,舟山片区表现依旧强劲,舟山港油气吞吐量3623.73万吨,同比增长7.35%。提及成功经验,夏文忠总结道:“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这就是我们跑出油气产业‘加速度’的底气。”
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夏文忠说:“接下来,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将围绕‘三个1亿吨’目标不断前进,实现1亿吨油品储备能力,1亿吨炼油能力,1亿吨油气交易能力,为保障国家在油气等大宗商品领域的战略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环城西路二十号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