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 星期五

均分90+,欧陆、新加坡、香港、美国混申是一种什么体验?

大家好,我是xiong同学,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做本次留学经验的分享。以下内容希望能帮到各位学弟学妹们~


个人背景


先说说offer吧。今年我其实是英国、欧陆、新加坡、香港、美国都申请了,申请的学校也比较多,主要是考虑到疫情的不确定性,再加上美国10043总统令对西工大的限制,所以我的重心主要还是放在英国和欧陆上。


英国这边拿到了两个G5的offer,分别帝国理工和UCL的,另外包括一些其他学校。欧陆目前拿到了代尔夫特,美国是南加州纽约大学和UCSD。这些学校我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也还在等其他的学校开奖。整个申请过程的话,算是从焦虑到舒心的状态。


均分90+,欧陆、新加坡、香港、美国混申是一种什么体验?


接着谈一下我个人的背景。我现在是机械专业大四在读,在西工大读本科,前三年的学分大概是90.61,专业课是91.7,就这个成绩来说,不算是特别top的,但是也不是太糟糕,我的经历分享的话可能比较集中于理工科,适用于那些均分在85分-90分之间的同学吧。


语言成绩方面,雅思8,GRE318。GRE是大三考的,后来因为疫情的关系就没有再刷分了,今年美国也不需要GRE成绩,也就没有投了,歌德B2。实习奖项就比较多,包括国奖、企业奖学金、校三好之类的,这是奖项的情况。


科研方面,我有一个顶会poster是没有用到的,因为我这个poster是今年一月份录的,后来美国有一个学校补交,就作为背景材料加进去了,但是英国学校和欧陆基本上没有用到。另外用到了三段科研经历,Coursera的一些在线课程,也作为一些所缺的学分补充加进去了。如果大家有类似的课程,也可以加进自己的简历,这是我个人的一点背景。


我出国的原因主要是想换一个环境,不想老把自己束缚在国内的这样比较push的状态之下,所以当时因为疫情的关系,保研和出国我也纠结了很久,最后还是选择出国,我就是想有一个相对自由的科研环境。


申请经验


我今年是到处都投了,因为不确定哪个地方又出什么样的措施,让你去不成,或者又只能线上或线下,考虑到今年这种非常的不确定情况,所以申请的就比较多。


均分90+,欧陆、新加坡、香港、美国混申是一种什么体验?


我大概是从大二上学期开始准备出国的,在申请阶段,我意识到出国的话还是尽早准备,真的是越早越好,我觉得最重要的可能就是绩点的提升,或许不需要太高,但至少不能成为累赘,最好保持在85分以上(针对理工科),再附加一些软背景,就能升到非常好的学校。语言考试取决于你有没有双学位这样的规划或者交换的规划。如果有,你大一大二就可以把语言成绩考了,再考一些其他GRE等等。


准备语言成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雅思当时考了8分,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准备的时间比较长。我2020年3月份就报了3月16号的雅思,当时我人还在武汉,因为疫情的关系一拖再拖,七月份武汉还没有考场,但是我又回不来西安这边,一直到九月份才到西安来考了场试,准备时间太充足了。我觉得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规划,都能考到不错的成绩。语言成绩不应该成为大家申请的障碍。我觉得重要性仅次于绩点的,就是竞赛与科研。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科研。


科研的方法有很多。如果你是大一大二的话,你可以有意去接触。我自己最先接触的就是大创,从大创才接触了科研,进了实验室。竞赛的话,主要是学校里面的一些社团或者基地在负责,但是真正进实验室,跟老师一起做项目的还是大创,因为老师会把一些大创的项目拨给你,你就有机会接触到实验、论文之类的。


均分90+,欧陆、新加坡、香港、美国混申是一种什么体验?


科研分很多类,你可以选择大厂,也可以去暑研,甚至可以去线上科研联系到自己导师。每个人都有自己想法,但是这个你起码得有,美国很多学校会很看重这方面,甚至有些专业Master of Philosophy。面试时,可能就会问到一些科研方面的问题。所以我觉得科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大家可以有意无意的去注意这一方面的东西,尽早准备的话会对申请有利,如果能有一篇SCI或者EI文章的话,无论是申请美国,还是欧陆,都是很有优势的。可能英国会更看重绩点一些,对于授课型的硕士来说,当然这取决于你的个人规划。


双学位方面,我个人身旁有双学位的同学很多,他们今年都申请到了非常好的学校,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有双学位,比如说你是英国学校的学位,并且英方的成绩能达到75分的高分的话,那你一定要试一试牛津剑桥。交换、暑研、实习都是如此。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拿到推荐信,拿到各种各样的能补充你申请资料的内容,其实是很有帮助的。这就是为什么要早做规划的原因。


我大概是去年九月份开始进入了申请的准备阶段。我属于文书准备比较迟的,我当初通过学长找到大圣的原因就在这里,就是觉得非常的靠谱,事实证明真的很靠谱。当时大圣给我安排的文书老师,是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硕士。他本身是圣地亚哥的美本,所以无论是英语能力还是专业能力,我觉得都是非常有保证的,不像其他一些中介老师千篇一律是专门写作文的。


大圣的老师对你的专业很了解,因为他都是学机械的,所以他会对你所学的知识、对你参加的竞赛,能够有共同语言,写出来文书非常的亲切,非常的有专业度。我觉得无论你今后是自己写还是找中介写,这一点都是必须参考的。你找中介的话,他是不是能够真正懂你的专业,这些大圣能为你安排,老师都有这方面资质,都有这方面的学位,并且非常有背景,我觉得是非常靠谱的。所以说当时准备文书,我就没有花太多的心思。写推荐信和写personal statement的是两个老师,这样可以保证文笔不同。


无论是定选校方案,还是准备推荐老师,整个过程都十分重要,我在这段时间也是比较焦虑的。


在投递过程中,我也是请那位学长帮我依据学校修改了一下文书,我投递了很多学校,都是以那篇文书为模板,根据学校的不同来修改文书。在申请过程中我也非常焦虑,但是非常幸运,最终拿到了自己比较满意的offer。


均分90+,欧陆、新加坡、香港、美国混申是一种什么体验?


大圣留学


最后我想说为什么我选择了大圣留学。这不是广告,就是因为是我自己感受良多,我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站在比较客观的角度来评判。


均分90+,欧陆、新加坡、香港、美国混申是一种什么体验?


第一就是文书老师,他真的非常专业,会帮你梳理你前三年的轨迹,非常有逻辑地展现出一个personal statement,或者CV,这样就能有逻辑地让admission office明白你的背景是什么。大圣里面的老师都非常好,我在焦虑的时候都会及时和Emma老师沟通,这样沟通的过程,让我缓解了不少的焦虑情绪。


并且我没有签约一站式留学服务,只是单纯的文书服务,但是老师就非常耐心的回答我在申请上的问题,真的非常好。


均分90+,欧陆、新加坡、香港、美国混申是一种什么体验?


整体来说,我觉得大一大二的同学申请一定要早做准备,尤其是绩点和科研这两部分,对于理工科同学来说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也会帮助你,让你自己的背景得到非常大的提升,无论你今后想干什么,这些都是可以写在简历上的东西。或者你中途因为什么事情不想出国,这些东西保研也是必须的。


大家一定要找到合适的目标,如果你大二开始就有dream school,为这个dream school努力奋斗,找到你想申请的专业的一些professor的背景和研究领域,去往那个方向靠近,这种前期的规划和铺垫是很有必要的。回过头看,其实我发现我准备的有些晚了,很多同学大一就开始准备,有同学甚至想去找比如说剑桥的老师,毕竟她真的是在为目标不断努力。所以我最后的建议是希望大家早早开始,越早越好,有一个系统性的规划,找到合适自己的中介服务,就真的能为你的申请锦上添花,如虎添翼。


问答环节


Q:学长,选校和选专业是怎么确定的,能分享一下嘛?

A:我当初选校的整个过程是自己定的,参考了很多。

选校:

先说英国,英国我其实申请了剑桥,虽然之后被拒了。我G5申请了三所,作为自己的冲刺档。其实我个人觉得UCL是比较稳的,但还是把G5三所学校归在冲刺档。再就是中间几个学校,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保底的。因为你对比一下自己同专业的学长学姐的背景和经历,你就会发现哪些学校适合你,哪些学校有对应的专业,哪些工科比较厉害,你都可以去寻找。

以工科为例,英国排名高、工科也还可以的学校,就是曼大的机械,布里斯托的机器人,格拉斯哥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专业,这是我之后锚定的几个学校,这些学校申请相对来说简单一些,都可以做保底,并且出offer比较快,这是英国方面。

欧陆方面就比较复杂,因为欧陆有非常top的学校,也有比较次的学校,我申请的基本都是符合自己实力的学校,比如说代尔夫特,它的要求就是985/211,均分85分以上希望就比较大。当然今年形势不太确定,每个专业都有自己不同的要求。

选专业:

选专业的话,我觉得得看你未来想干什么。比如说你是机械专业,你想转码,可能去美国会比较有优势,所以很多人会报哥大,或者是报UCLA,这些学校转码会非常方便,如果你想做非纯机械,那你就可以去学robotics,这是作为M1的角度,就是学机械的人的角度。如果你是其他专业,比如说电气,比如说通信,就根据你自己的一些情况,想转专业你就去美国可以找转码的;不想转专业但是想深入研究,就直接选本专业;如果你想做跨专业的,就专业相关的一些跨学科的研究生课程,这都是OK的。

最后说一下选校的其他方面。选校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你得阅读学校各自的要求,不能把他们的要求弄混,我个人会比较推荐你自己在准备申请的时候,或者在申请之前,就准备一个文件夹,放你申请的学校需要的资料、背景、文书的格式等等,全部列上去。比如说我申请的美国的密歇根安娜堡,它对PS的要求就非常特殊,它需要你把application ID写上去,需要把他们的title写上去。甚至有的学校还会强制规定特殊的格式,比如说代尔夫特,他就分成哪几类,动机信就和其他的要求不太一样,所以选校看这些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Q:请问专利是从大创中取得的吗?

A对,这个专利是当时是跟老师一起做大创项目,我是大一下学期就找了老师开始大创立项,大三就把大创给结题了。后来就一直跟着老师在实验室做神经探针相关的东西,就是我那个课题。

专利其实取决于老师,如果老师想带你发文章,你就可以发了,如果老师想带你发专利,也就把你一起带着了。所以我觉得这个真的得看老师,因为有的老师不喜欢发文章,不喜欢发专利,这个时候你跟着大创可能就仅仅是一段科研经历,所以在这里我也比较推荐大家去了解,或者是仔细看各个老师的教师主页,看看老师有没有发文章的欲望或者需求。

说起来有一些势力,但的确是这样的,我跟的导师就是在他的教师主页上,我也是听很多同学说这个老师一般带大创都会发一篇文章出来,或者发一个专利出来,这个时候其实都是做大创,专利就是顺水推舟的事情了。但是有的老师就会提供这样的机会。

不是说势力,也没有说其他老师不好,但是,很显然有专利会对你自己的申请更加有利。所以我比较推荐大家去了解大创老师有没有这样的计划,或者他们团队有没有这样的计划,如果有的话其实会很好的。大创会带给你很多不一样的东西,甚至有的同学还拿他发SCI,参加很多比赛,一个大创会衍生出很多其他的东西。

专利其实可能在申请的过程中也是有限的,因为专利是有地域性的,你申请的专利可能只是仅限于中国大陆地区的专利,但是写在上面也会加分。另一个点就是,如果你导师不带你发专利,你可以自己去发专利,网上有很多中介服务机构,就能帮你发专利。其实学校内部就会提供这样的服务,他会帮你递交到国家专利局,专利的周期很长,一般如果你在大二申请,大三左右专利就会出来,这个周期可能会拉长一到两年,取决于你专利的专业度等等之类的问题。


均分90+,欧陆、新加坡、香港、美国混申是一种什么体验?


Q:文书写作流程是什么样的?如果自己想DIY的话。

A:其实我也是自己亲身参与到文书写作过程当中的,有几封学校的动机信实际上就是我自己写的,所以这个得看你自己。

理清要求:

首先我觉得要明确一点,就是你得看你想申请的学校网站上有没有对personal statement/statement of purpose/motivation letter作特殊的格式要求,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你从头到尾都用一个模板,都用一个套路,这是不可以的。你DIY的时候得先看学校有没有格式要求或者内容要求,如果有的话,你就按照他的要求来写就可以了。

我举几个欧陆的例子,比如说代尔夫特和ETH苏黎世联邦理工,他们的要求就非常明确:你为什么要来这个学校?你对你所申请的专业为什么感兴趣?你对这个专业下面哪个方向感兴趣?为什么感兴趣?你的动机是什么?你的个人背景是什么?这几个方面其实已经非常清晰的帮你罗列了整个动机性的框架。这个框架我也用到了很多其他需要动机信的学校上面。

梳理框架:

至于其他有个人陈述的DIY文书写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你需要对自己的成绩做一个梳理。因为通常来说个人陈述,得讲一下你自己。第一段通常要写你来自哪里,绩点是怎样的……这样非常general的概述,以此作为引入,并且要开门见山的告诉你是学什么专业。

第二段,你可以提一下你参加过哪些比赛,获得过哪些荣誉,你想在哪些地方改进,引出一些问题。接下来几段你就紧跟着上面的内容,讲述自己参加的科研经历,讲科研经历一定要详细,要详细到让招生官相信这些项目是你亲身参与的。因为这些招生官实际上都是你所学专业的业内人士,所以大可不必担心他们看不懂内容,你就尽可能写的专业一些。

比如我当时参加了三个科研项目,但是我把大创和比较有意义的另一个项目写上去了,项目的取舍得取决于专业。有些专业跟你参加项目没有什么直接关联,有的项目或许做不太深入,但是有关联,这个时候就要做取舍,看看哪个更适合自己的申请。

紧接着几段,就每一段介绍一个经历,这样整个结构就非常清晰,最后再谈一下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自己有所欠缺的方面,再提及申请这个学校的动机。

职业规划方面,你要有清晰的目标,比如说你想到哪里工作,想做什么方面的研究,学校对你的吸引力在哪里。再列出学校一些著名的professor,他们的研究的领域是什么,这个就需要你前期调研。如果你真的有dream school的话,你肯定会对某个教授的研究领域或者方向特别感兴趣,那么,你在写dream school的PS的时候,就把这个融在最后一段。再说一些客套话,你们学校是多么吸引我,被你们录取之后我会更加努力,非常感谢你们等等,这个是非常规范的结构。

当然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文书,比如说动机信和目的陈述之类的。它们的侧重点可能又有一定的区别,这个就看不同学校的要求,大致的思路是什么相同的,只是内容的侧重有所不同。可能在个人陈述中,背景要明确一些,但是在动机信中,背景要少一些,或许一段话就要总结完,更多是你对那个学校的调研或理解。有的学校可能还要写sample,可能还要video interview,这都属于文书的一个部分。

你在勾勒完这些之后,列一个框架出来,这个就是对你个人很好的展现。到时候,你只需要对这篇个人陈述进行取舍,用来投递不同的学校。其实很多学校的思路都不同,这时就需要你自己重新规划行文思路。

工具推荐:

如果想DIY的话,我向大家推荐一个网址,叫Grammarly,它可能做不到帮你提升语汇水平,但是会帮你指出很多低级的法错误。你把写好的文章放进去,它会给你揪出定冠词、动词、被动式、被动时态、过去式这些可能你自己意识不到的低级错误,改善你的文书水平。

均分90+,欧陆、新加坡、香港、美国混申是一种什么体验?


不要一篇文章里既用美式英语又用英式英语,这是非常忌讳的,所以如果你在投递英方学校的时候,尽量所有词汇都用英式,这时候你就可以在Grammarly上把语言偏好改成British,如果申请美国学校,就改成America。

文书写作:

文书中其实还包括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简历。大家可能会去看网上那种简历模板,但其实我不太推荐做简历模板的。当时的那个学长给我做,也是没有用什么模板的。其实简历大致分为这几类:第一类就是你的个人资料。你的姓名、学校、绩点,你上过哪些课程,学分多少,成绩多少,这些都可以写在第一栏。一些title非常大的奖项也都可以写,比如国家奖学金,你可以写education background一栏,当然这个education background,可能从属于你之前上过的一个institution,你就可以写上去。比如说你有交换,你可以把你交换的学校写到第二个。比如说你第一栏写了西工大,第二栏就可以写你交换的学校,时间是什么时候,这都是可以作为你的教育背景写上去的。

第二就是research experience或者internship,就是实习经历,或者是科研经历,也是分三大部分。就是把之前个人陈述部分写完的内容分三点简要概括,这个概括过程中一定要展现出非常核心的点,你这个科研的重点在哪里,重心在哪里,全部要写进去,然后总结陈词分条列举在每一个科研项目下面,这是整个科研部分的大致内容。

均分90+,欧陆、新加坡、香港、美国混申是一种什么体验?

作为工科生,可能没有大把的时间在企业里做科研岗的实习,给大家推荐几个地方,第一个就是宝洁。他有一个PG的program。这个program其实是专门为学生设计的,包括很多内容,他最后会给你一个certificate和recommendation letter。这个实习时间不长,大概就一个月,这个实习的话主要是给那些想进保洁工作的人用的,你参与进去,实际上也算一个月到两个月实习,可以让你写进简历,对扩充简历的丰富度其实是很有帮助的。有很多这样的小项目,大家可以尝试去了解,包括在申请过程中你会遇到牛津,剑桥有一些比较好申请的项目,他们有些项目甚至都不用ps或者essay,这种你都可以去了解。

第三点就是你的竞赛经历,你参加了哪些竞赛,地点在哪里,这个竞赛是干什么的,你的任务是什么,全都可以写进去,这其实是梳理你前三年干了什么的过程。

最后就是你的一些personal skills。比如你的雅思多少分,托福多少分,GRE多少分,你会哪些软件,什么python、C++、matlab、仿真软件、德语、英语、法语等等,都可以写上去,这都是补充。包括有一点小技巧,就是你不是精通法语,比如说你是第二级别的,那也可以写上去,因为你的确是会法语的。这些作为简历多样性的补充。简历有逻辑有构架,不要放照片上去,看上去很满就OK。

之前问过一个剑桥大学的前招生官,如果你参加过很多Coursera的这样的课程,他们会比较推荐你把Coursera上的课程写在自己的简历里。如果那个学校没有简历要求,你就可以把Coursera里面的课程写到简历上去,这个还是很加分的,代表你有自己主观能动性,会去补充一些你课程外的内容。当然如果学校有一定要求的话,这就不是优先级,大家根据情况取舍。

均分90+,欧陆、新加坡、香港、美国混申是一种什么体验?

推荐信方面,我觉得推荐信得看不同的老师,如果你找的是一个外国老师,他可能对于推荐信就比较保密,他就可能会自己写,自己帮你上传,自己投递,这个时候找靠谱的老师就比较重要。我有个同学就找了一个之前去美国交换的老师,那个老师错过了好多deadline,导致他的申请进度比较受阻。我推荐大家找自己熟悉的老师,对自己有了解,避免出现黑腿。

当然中国老师一般是不存在这些问题的,中国老师一般都是(不是所有)你把推荐信写好给老师,老师来签字。推荐信的语言要求度就没有那么高,不一定要说写的多么好,重点在推荐的内容。所以我推荐大家去找一个跟自己非常熟悉的老师,比如说你大创的老师,如果你的大创的总负责人是院长、副院长、各学科带头人这种有比较大的title的,一定要去尝试沟通。因为这样的title写上去,是属于半牛推的,如果能拿到院士或校长副校长级别的,那就是牛推了。

企业负责人其实也可以写推荐信的。如果你有足够丰富的实习经历,可以找当时实习的department的负责人,让他帮你上传推荐信也是可以的。

推荐信最主要的是向招生官展现,这个老师足够了解你,和你有非常多的话题,能证明你的科研经历等等,所以你在申请前可以多找几位老师,请他们给你提供科研上的一些推荐。你多找几个老师就可以多几个选择,免得上传的时候临近deadline还要去麻烦老师。多找几个老师,每个老师的任务就会相对轻松一些,因为整个申请季,老师要帮你上传很多遍相同的文档,所以这其实是很麻烦的过程。

最后一点小tips,就是多准备几个文件夹,申请哪个学校,就把这个学校的文件夹整理好,里面包含这个学校所需要的所有资料,针对这个学校自己修改过的文书,到时候投递学校就能够非常从容的直接从文件夹中找到相应的内容,投递就OK了,这个过程说复杂不复杂,但是涉及的细节还是挺多的。


均分90+,欧陆、新加坡、香港、美国混申是一种什么体验?


Q:学长,能不能分享一下语言刷分经验?

A:雅思能考到八分,我自己也是有一点惊讶的,因为我第一次是七分,就是正常分数。我觉得雅思提分的话,重点还是在于你能把握的分数,也就是听力和阅读上面。如果大家刷题量足够,听力阅读保证在7.5以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就算你两个都是七分,另两个是六分,这样也能保证到基本的及格线6.5分,当然要除开剑桥牛津这些可能要七分,甚至对口语有要求的学校,这就另当别论了。

阅读这块我谈一下自己的个人经历。我个人是不会读完文章的,时间不够,一般都是在文章中寻找具体的内容。其实主要还是靠刷题,你刷多了,就能感觉到是有技巧在里面的。至于有多难,倒也没有,因为它真的不需要像GRE一样,要背那么多词汇,要对词汇有那么多理解。像verbal或reasoning,是真的需要你背词汇的,没有词汇积累就不行,但是雅思不一样,你或许不理解单词是什么意思,但是你真的能够做的很好,只要你掌握刷题的技巧就可以了。

我觉得比较玄学的就是口语,为什么这么说呢?口语你遇到的考官不一样,他可能给的分就不一样,如果话题是你熟悉的,可能分就一样了,所以我比较推荐大家多准备几个话题,很多问题就都可以扯到这个话题上。我当时准备了一个友谊的话题,就是朋友的一些趣事,另一个是登山的话题。当时他还真问我,你认为友谊是什么,然后我就把登山的话题引到了友谊上,说我在和朋友一起登山的过程中,很多东西需要一起帮忙。其实这些可以扯到很多方面,登山可以扯到你的兴趣爱好,扯到朋友,扯到友谊,扯到你装备的一些东西。

准备十个话题左右,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part one部分,都囊括在你准备的十个话题里面了,你只需要想着怎么扯到你准备的话题上,用自己语言描述出来。因为这个话题是你自己熟悉的,你有很多话说,有很多专业的词汇去描述,这样的话就会给考官不一样的思路。

第二点,我觉得发英音可能会有加分。我第一次就是发的美音。毕竟是雅思,可能发英音会有一点点加分,但是并不一定,我只是这样觉得。

第三点,大家可以在考前下载一个叫雅思哥的APP,它里面有好多题库,你提前四五天看的话,基本上part one遇到的题目不会离开别人分享的东西。因为那些题是别人考过雅思之后,分享在软件上面的。

我当时就是提前五天看了雅思哥上大家对于口语的回忆,然后就几乎把上面有的part one全准备了,后来果真不出所料,考的part one,全部都是雅思哥上出现的。因为雅思每隔一段时间都有固定的题库,所以雅思哥真的会帮助你准备的很顺畅。


Q:熊学长,这学期的挑战杯国赛我们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专业压分又严重,都集中在80-85,还有gre和tofel刷分这种情况,就很搞人心态,我科研和专利得奖都还好。

A:如果你是大三的话,这的确是个问题,要想办法去克服。挑战杯国赛是真的很难的东西,因为你有比较好的科研背景,我觉得科研背景的话你继续做,但是你这学期重心可以放在专业课上,如果存在压分的情况的话,可以跟老师沟通一下,就说你需要出国,可能是需要分数的提升的。


Q:绩点是还能刷,但考试课成绩均分就很难提升了。

A:结合自己课上的表现,再好一点,我觉得老师会给你一个在班级水平中相对高的分数,并不是说唯分数而论,如果你能提供比较好的ranking,在你这个专业内也是OK的。很多美国学校就不太看重你的学分,如果你有足够的科研背景和软背景,是可以弥补绩点上的缺陷的。我的意思是,英国有些学校或者瑞士有些学校,很看重学分绩点,可能就会存在一点劣势,但并不是说这样就绝对没有希望。


Q:其实我在专业已经前几了,但平均分很低。

A:这学期你要多和老师沟通,和老师刷眼缘,上课要跟老师互动,然后课下也要跟老师互动,发邮件问老师一些问题之类的,和老师沟通一下你自己的想法,对于国内学生来说听起来可能有一些奇怪,但是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的,你和老师刷眼缘,都是很能提升老师对你的评价标准的,尤其是老师掌握着给分的主动权。我每门课都会找老师沟通一下,问老师一些问题,解答疑惑,再说一下关于这门课,自己的一些思考,不需要太多,一两个就可以了,刷下眼缘,其实分数会在范围内有一点点提高的。

GRE和托福,这两个可以寒假准备。我觉得寒假一个月准备托福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完全可以刷到比较高的分数。GRE可能备考时间会长一点,因为有好多单词需要背,考一次就想考过还是比较有难度的。如果你英语基础比较好,可能准备时间比较短一些。再就是你有比较好的科研背景,所以我觉得这次国赛,你以部分精力去参加,我就完全OK,也可以获得不错的成绩,我个人觉得先后顺序是这样的。

你已经是专业前几,我觉得问题不大,你开均分证明的时候,也开一个排名证明,可能有的学院不开这个证明,但是你看能不能找教务老师沟通一下,开出这样一个排名证明,就你在班级排名第几,这样的话其实是能弥补你在均分上的劣势。因为你告诉招生官,我们的给分就是这样的,我们专业第一都只能拿89分。到时候你就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提供一些对自己有利的申请资料,能很大程度上弥补给分过低的这些专业课的缺陷。


均分90+,欧陆、新加坡、香港、美国混申是一种什么体验?


Q:我们专业第一还真是89,第二87,剩下全都是82、83......

A:问题不大,申请过程中也有很多同学是这样子的,都是可以化解的,有背景和实力都稳的。


Q:学长,我本身是安全工程(矿山安全)学的基本就是各种力学(流体工程热力学工程力学等等),但我做的科研是机器人相关(井下巡检这样),专利也是相关的,所以就想问我们专业本身跟机械原生本科生,哪些差的比较大,或者需要我在上大四后补上来的。我们只学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设计的是变速器…

A:机器人方面的话,机器人分为软体和硬体,比如代尔夫特,洛桑联邦理工等欧陆的一些学校,他们机器人偏硬件,基于软件算法,所以我觉得你可能需要补一下Python或者代码上的一些课程或经历,这样有助于你的申请,这些学校反而不看你专业,你有机械的背景,就OK。

均分90+,欧陆、新加坡、香港、美国混申是一种什么体验?

美国的有些学校就需要你有软件的背景,你不只要做力学分析之类的,还需要有编程的能力,如果你的课没有人工智能算法、深度学习这种,你可能需要去Coursera上补一补,这样会有利于你申请。

robotics是所谓的跨学科,它有控制有电有识别有算法,还有力学设计,结构设计这一些。很多机械能申请robot的原因,是因为机械设计占了机器人设计的很大一部分,另外一大部分就是算法和控制。所以如果你的课程里面缺少算法控制,可能会和一些robot的匹配项目不够。比如说UCL的robot,它其实是要你有算法背景的,如果你学过算法这门课就OK,如果你自己觉得想补,你就去学一学,写进简历,证明自己学过什么课程也是可以的。学过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本上就差不多啦。


本文作者:xiong同学

编辑:大圣留学 Cindy

原创内容,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谢谢!

上一篇新闻

中国科协与新加坡工程师学会签署谅解备忘录及工程师互认协议

下一篇新闻

这篇文章让你读懂新加坡留学的陪读政策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