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山里这位老奶奶,到过十几个国家还上T台走秀
“2000年、2001年到了新加坡,后来去了美国、法国、英国,特别是美国连续去了十年......”近日,记者在黔东南州台江县萃文街道民族民间服饰织锦工艺厂,听年近八旬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传承人潘玉珍讲述她走出国门,到过十几个国家还登上T台走秀的故事。
潘玉珍自幼随母亲学习挑花,劈丝刺绣,织锦,染、织、绣全能,是当地众所共知的刺绣能手。
“我到贵州做田野调查的时候,在她家收了好几件物品,收藏在我们博物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贺阳说,只要自己看上的,潘玉珍都便宜卖给她。
“能够收藏在国内的博物馆,我愿意便宜卖,甚至是赠送,方便以后去看看。”潘玉珍说。
记者在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官网上查到,2018年、2019年,潘玉珍先后向该博物馆捐赠,其中苗族白铜镀银金钱花花冠非常珍贵。
1994年,潘玉珍创办台江县民族民间服饰织锦工艺厂,带动当地留守妇女从事刺绣加工,把各色彩线幻化成美轮美奂的刺绣艺术品。
如何让绣娘们的产品卖出去,一直是潘玉珍在努力做的事。“刚开始销路不好,有的人看挣不到钱,就又回家卖水果去了。”潘玉珍说,后来只有三个女儿坚持跟着她干。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来自北京的女企业家夏华被潘玉珍这间不起眼的工艺厂迷住,并说能够带这些绣品去北京、去伦敦。后来,夏华直接把潘玉珍也带去了伦敦。在英国圣詹姆斯宫举行的一场全球创业项目总决赛上,潘玉珍身穿自己制作的苗族传统服饰走在T台上,成为全场最受瞩目的东方老奶奶。
“不仅心灵手巧,还是中国文化传播使者。”北京唐人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唐燕说,跟潘玉珍一起去法国交流那次,她印象很深。潘玉珍可以将一块不起眼的旧布“装扮”得特别时髦,很有民族性格。特别是她那宛转悠扬的民歌都会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英国、美国、法国、新加坡......每出去一次,潘玉珍都会“大包小包去,卖得空空归”。“又展又卖,外国人很喜欢,每次去都能卖几十万”潘玉珍说,一边绣,一边宣讲非遗文化、民间故事,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喜欢中国民族文化。
“要设计创新”潘玉珍的眼界打开了。她引进北京依文集团打造的中国手工坊入驻贵州,吸引3000多位少数民族绣娘加入其中,她们的作品正带给世界新的时尚。
在中国手工坊的互联网平台上,远在巴黎、意大利的设计师直接与大山绣娘“相亲”。与以往绣鞋垫、衣服不同,潘奶奶在设计师的帮助下,纹饰绣到高跟鞋、手包、扇子等地方,她带领绣娘们制作的刺绣笔记本更是成了网红“爆款”,销量很好。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潘玉珍将工艺厂交给身残志坚的二女儿张艳梅,并取名“仰黎苗族织绣工艺坊”,将30多名留守妇女发展成为绣娘,组织刺绣培训班,结对帮扶残疾人就业等,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刺绣挣钱。
撰文摄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刚
来源: 贵州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