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 星期四

让非遗离你更近:传承人手把手教萌娃制作

让非遗离你更近:传承人手把手教萌娃制作让非遗离你更近:传承人手把手教萌娃制作让非遗离你更近:传承人手把手教萌娃制作让非遗离你更近:传承人手把手教萌娃制作

今年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非遗保护、中国实践”,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挥非遗在丰富城市居民、青少年文化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宣传展示活动的互动性、体验性,提高人民群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参与感、获得感。6月7日,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开展非遗展示展演、宣传传播等活动,普及非遗知识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优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为人民美好生活增色添彩。

体验剪纸、制作内画、绘制脸谱、正骨医术……2019罗湖区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活动丰富多彩。6月7日上午,数百市民赶往罗湖区文化馆,参加“让非遗离你更近———2019罗湖区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活动,近十项医学、武术、手工技艺非遗传承人,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市民非遗知识和技艺。这场活动由深圳市罗湖区文化馆等这场活动由深圳市罗湖区文化馆等承办。

老中医为市民义诊按摩

18位少年献上武术表演

当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正骨医术”传承人代表、深圳市名老中医陈汴生开讲《颈椎病健康知识讲座》,他从颈椎的结构、颈椎病病因讲起,为市民提供了诸多预防和保健的方法。场外,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的众多专家———何正保、黄楚盛、黄丽军、李志敏、张磊等“摆摊”义诊,多位老年人排队候诊,轮到了就坐下来接受专家的按摩,学习日常锻炼颈部肌肉方法。

武术类非遗节目也随后上演,梧桐小学的18位少年献上了《精武少年》表演,有板有眼;来自深圳六步大架禅武生活馆的胡彩龙的《六步大架———落花拳》,则配着音乐节奏,一招一式刚柔相济。《中国少年强》《六步大刀》《精武武术肘捶》《咏春拳》等几个节目连番开打,各有看头,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虎虎生风,更是让人目不暇接。

非遗传承人亲自指导

家长与小孩意犹未尽

同时,在罗湖文化馆4楼,众多亲子家庭提前报名,赶来体验剪纸、内画、面塑、风筝、中国结、脸谱绘画、麦秆画等7项省级、市级、区级非遗。几位才上幼儿园的萌娃围着脸谱绘画的传承人,绘制孙悟空、花旦等脸谱;十来岁的孩子们则围住面塑非遗传承人,学习用五颜六色的面团制作玫瑰花、小兔子等小玩意儿。

还有几位“小萝莉”对中国结制作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她们跟着非遗传承人一个个步骤来学习,一会儿就做出了完整的作品,也有小帅哥就喜欢剪纸,在省级非遗传承人田星细心指导下,专注地先在红纸背面绘制模板,小心翼翼地操作小剪刀,剪出小人头、花草、小鱼等多类型剪纸。

罗湖区文化馆负责人表示,举办这次活动,就是想告诉大家,非遗离我们其实很近,跟我们的健康有关,跟我们的生活有关。活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临近尾声时很多家长与小朋友表现得恋恋不舍,不断问下次活动什么时候。

部分非遗项目介绍

田氏剪纸艺术传承人田星:

这门艺术门槛低但想有造诣难

《田氏剪纸》是一种散发出浓烈的民俗气息的民间美术,有着黄土高原蕴藏着的原生态深厚文化底蕴。田氏剪纸以古朴、粗狂、天真、自然的个性呈现出原始的魅力。作品或祈福驱邪、或惩恶扬善、或说理宣教,都浸透着对丑恶事物的愤慨与遗弃,浸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望。个性强烈,富有自我欣赏艺术特质;造型多为夸张洗练,随意装饰;内容变化丰富,继承了传统民间剪纸神韵;装饰效果强。

田氏剪纸传承人田星在深圳市长期开展剪纸艺术展示、作品销售、技艺传授等活动,并曾作为深圳市民间艺术家赴德国、新西兰、香港、新加坡等地表演和讲学,两次赴美国举办展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她四岁就开始跟着母亲和姐姐一起动手剪纸,表示剪纸是大家都会的,剪出一个普通的图案也不难,但要有所造诣就需要不断学习进修的毅力。

于氏风筝传承人于灏:

来深后才拾起传统风筝手艺

于氏风筝的制作,从清朝光绪年开始,已有了百年历史。于氏风筝的制作,用料讲究,把所有类别的风筝骨架,制定标准尺寸和造型比例。骨架结构疏密适中,交接严谨,配上完整的制作程序,使风筝的骨架坚实、精细,并且骨架轻、强度大,可以提高起飞性能,具有吃风大、起快的优点。

于灏长在吉林,爷爷是山东人。儿时记忆中,放风筝是大人小孩春天里的最爱,爷爷做的风筝总比别家的好,于灏从小就跟着爷爷学会做风筝。上学后学习忙,做得少了。真正持续用心做风筝,其实是在深圳这10多年。2004年前后,深圳有很多人玩运动风筝,但玩传统风筝的很少,这让喜欢风筝的于灏有些遗憾。

他与朋友谈起这些事,决定捡起丢了多年的手艺。“开始做时也不大会了,毕竟丢了那么多年。”于灏说,他开始四处找原材料。做传统风筝要用竹签,但南方竹子都是罗汉竹,竹节太多,不合适。于灏记得,他后来找到一个建筑工地,要了几根北方毛竹,一边凭着儿时记忆,一边查资料,做了一些简单的风筝。从此,他便沉迷其中,一举成为于氏风筝的传承人。

内画传承人王蒙良:

作品的创新不应止于画功

“内画艺术”是我国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了我国民间工艺品巧夺天工的技艺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精湛的中国画技法,用一种特制毛笔,从微型瓶口伸进,在透明或半透明(如玻璃、水晶、玛瑙)空心的物体内,反思维、倒勾、作画。

王蒙良1968年7月出身于河北省文安县。自幼就酷爱美术,在家乡就有“小画家”称号,14岁只身前往天津求学,如饥似渴地学习绘画基础。前后在河北美专、天津学院学习深造,打下深厚的艺术根基。1986年进入廊坊市工艺美术品公司师从刘守本大师开始了学习内画生涯。随后又拜中国内画泰斗王习三为师,王习三是省一级内画艺术大师。在内画艺术领域逐渐形成了自己古朴细腻,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

他几乎去遍了中国各个城市,喜欢登高远眺,在大自然鬼斧神工下汲取创作灵感,走遍大街小巷,品地道美食,感悟生活,在创作中增添生活元素。他认为要将内画推陈出新,不能只专注于技艺的修炼,也要接受外界事物的熏陶,便一路专研学习,追寻内心的世外桃源之地。

脸谱绘画传承人彭芳:

传统文化向死而生

脸谱面具的绘画技艺主要是指在面具这种媒介材质上,运用各种材料道具,按照传统绘画步骤,绘画出经典脸谱图案的面具,属于工艺脸谱绘画的一种。脸谱的定义是戏曲中某些角色的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传统上主要有两种展现形式,一种是绘画在脸上,一种是绘画在面具上。面具又叫假面,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是一种先于戏曲产生的化妆道具,所有的民族都经历过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的阶段,都有过祭祀活动和驱鬼辟邪的习俗。

脸谱绘画传承人彭芳表示各种戏剧中面具使用情形有两种:一种是在戏剧表演中;另外一种是以涂面为主的化妆方式,仅部分使用面具。由于色彩丰富,使其表现了戏曲的忠奸、善恶、美丑及其性格特征。其表示脸谱绘画记载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虽然受现代文化的冲击,从事这行的人越来越少,但她认为这种经过了很多年积累的文化不应该放弃,因此她与很多非遗项目的老师一起努力“抢救”这种文化,让传统文化向死而生。

麦秆画传承人聂亚平:

身残志坚为推广麦秆画作出努力

“麦秆画”又称麦秆剪贴、麦秸画等,是我国中原地区古老的传统艺术,其渊源可溯至隋朝,其工艺源于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后经历代传播,成为一种完善的艺术形式。

聂氏已能熟练利用麦秆,经过熏蒸、劈、缠、剪、刻等独家工序设计制作“人物”“吉祥动物”“花鸟山水”等图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聂氏麦秆画。

聂氏麦秆画独家传承的古老的平贴技法和多层次粘贴技法,开创高浮雕及圆雕粘贴技法,影响促进了麦秆画的发展。聂氏麦秆画传承的“五虎闹春”“太平图”等近三百个图案,丰富、提高了中华麦秆画的内容和设计水平。1990年出生的聂亚平,出生于河南濮阳的麦秆画世家,如今是家族麦秆画的第六代传承人。

完成学业后,聂亚平不甘于和父亲一样,一辈子呆在一个小城市里,2013年坐着轮椅的她独自来到深圳,希望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她在工厂投过普工简历,在公司做过采购员、新媒体编辑,最终还是回到了麦秆画的创作上。2017年,作为鸡年献礼,聂亚平创作了百鸡图系列作品。现在聂亚平作画的同时,还把麦秆画带入了校园、社区,通过开设课堂、技术培训等在深圳推广麦秆画。

资讯

“薪火相传———非遗种子教师计划”:

罗湖区妇联与教育局联合开展活动

此前,罗湖区妇联联合区教育局启动“薪火相传———非遗种子教师计划”,该活动将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种子教师”,让更多学校在读学生享受到“种子教师”授课指导的非遗文化培训项目,如纸鸢、麦秆画、剪纸艺术等,首批培训的老师有30多人,基本都是各个学校的美术老师、热爱该项目的家长和义工。

据悉,接受培训的老师来自洪湖小学、水库小学、仙桐实验小学、文锦中学、怡景小学、华丽小学、翠北实验小学等10多所中小学校,多数是该校的美术老师、热爱该项目的家长和义工。早在2017年以来,罗湖区妇联就联合罗湖区教育局开展了“非遗学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公益活动,活动开展后,得到了进驻的18所学校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包括北斗小学在内的学校师生及家长都表示欢迎和喜爱。此次启动的活动,是在原有活动基础上进行升级,在全区学校招募一批对“非遗”教育传承有责任感的中小学教师,通过邀请知名非遗传承人培训授课,促进罗湖区“非遗”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俗称“种子教师”培训计划,旨在推动“非遗”扎根学校,建立青少年学习、传承“非遗”的长效机制。

首批得到培训的教师有30多人,有纸鸢、麦秆画两个非遗项目,授课老师为著名非遗传承艺术家于灏和聂亚平,接受培训的教师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学习,每个项目安排4次课程,授课地点在罗湖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四楼。

采写:家园报见习记者谢粤蕾通讯员陈新频图片:主办方供图

上一篇新闻

台湾舆论关注大陆暂停输入两种台湾水果

下一篇新闻

走进新加坡看疫情下全球最佳机场,NO!是樟宜“方舱”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