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孩子一哭就烦想喊停?专家:别让你的无知扰乱孩子处理情绪的节奏

周末,去菜市回来的路上,看到一个妈妈正对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男孩大吼,“哭什么哭?一天到晚,屁大点事就知道哭!再哭就不要你了!”妈妈吼完,自个大步往前走,小男孩满脸通红,只能大哭着小跑跟上。

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太常见了。害怕或不喜欢孩子哭,孩子一哭,就紧张、烦躁,甚至打骂孩子,这通常是大部分父母的反应。那么,为何父母在听到孩子哭时,会紧张烦躁,想喊停呢?

孩子一哭就烦想喊停?专家:别让你的无知扰乱孩子处理情绪的节奏

孩子一哭,大人就烦躁


01父母害怕孩子哭,是有科学根据和心理依据的

首先,在科学层面,英国科学家Morten L Kringelbach认为,婴儿和孩子的哭声,能给人类的大脑带来特殊的刺激,尤其是父母,孩子的哭声能让他们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感觉难受。

就是说,孩子哭的时候,你反应大,其实是因为孩子的哭声会给你的大脑带来特殊的刺激。

而为了研究孩子的哭声对父母大脑的刺激过程,一组分别来自美国、意大利、中国和新加坡的研究人员,曾对来自11个国家的母婴互动行为进行了行为学研究。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了解和记录母亲在听到婴儿嚎哭时的大脑活动。

研究结果表明,婴儿的哭声激活了妈妈们大脑中包括辅助运动区(SMA)、额下回及颞上回等在内的大片区域。

这些刺激会让母亲倾向于做出一些行为,来制止孩子的哭声。

孩子一哭就烦想喊停?专家:别让你的无知扰乱孩子处理情绪的节奏

孩子的哭声激活父母大脑中的大片区域


其次,在心理层面,孩子哭,会让父母觉得自己没能力带好孩子,让自己没面子。

正如德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解释说,家长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会质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照顾不好孩子,甚至会觉得丢脸。为了形象,急切想让孩子停止哭声。

对此,我深有同感。有一次,我去闺蜜家玩。闺蜜在忙着做菜,孩子的奶奶在沙发上和孩子玩,不一会,孩子非要去厨房找妈妈抱。

奶奶赶紧把他拉过来,结果孩子大哭起来,这时奶奶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可能觉得在我面前孩子不听话,让她难堪了。然后,她把孩子拉过来,咬着牙关狠狠地说,“你想怎么样?”

然后“啪啪啪”打了孩子几下,孩子愣了一下,止住了哭声,但被吓到了,身体还在抖动,不停的抽噎。

可想而知,大人有了为了维护面子,孩子只有遭罪。

此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人通常认为孩子爱哭,是太娇气,或者懦弱,父母害怕孩子长大后成为娇气懦弱的人。

特别是老一辈,他们通常有个错觉,觉得孩子爱哭,就是被惯了,太娇气或太懦弱,孩子不哭不闹,便是乖巧懂事。

并且在成年人的经验中,哭往往是不好的情绪,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所以也想让孩子不要哭,而是想办法解决问题。

孩子一哭就烦想喊停?专家:别让你的无知扰乱孩子处理情绪的节奏

孩子哭闹时,大人甚至会为了面子打骂孩子


02其实,粗暴阻止孩子哭,会给孩子的情绪成长带来很大的危害

首先,不让孩子哭,会妨碍孩子自由表达情绪。

儿童天生是个情绪体,在表达能力还有限的时候,他们就会用哭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哭一哭,恐惧、伤心、愤怒、难过等就慢慢消失了。人们常说“六月天,孩子的脸”,来形容孩子的情绪变化快就是这个道理。

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认为,无论生命多么弱小,他们都会天然地领悟真理、法则和爱,基于这一规则和平等,教育只需我们在生活中关注和认同儿童的情绪及各个部分,而管理情绪和与人沟通的艺术,是孩子自己创造和发展出来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给与孩子自由的空间,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孩子就会慢慢发展出除了哭声以外,更多成熟表达和处理情绪的方式。而当我们粗暴阻止孩子的情绪流动,让孩子情绪压抑太久,就会让孩子慢慢忘记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

而不懂得表达和释放自己情绪的孩子,处理自己的情绪的方式往往会比较极端,比如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而最极端的莫过于自杀或杀人。

就如不久前,网上爆出的新闻,“上海17岁少年因与同学发生矛盾后与母亲争执跳桥自杀”、“湖南12岁男孩因吸烟被母亲管教杀母”等等……

这些孩子因为一些小事,动不动就自杀或杀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些孩子从小没有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因而,在情绪爆发的瞬间,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去释放和表达,酿造悲剧。

孩子一哭就烦想喊停?专家:别让你的无知扰乱孩子处理情绪的节奏

不懂得表达情绪的孩子,往往容易走极端


其次,不让孩子哭,容易造成情绪叠加,导致孩子的情绪混乱。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类似的场景,在公园里,一个孩子开心往前跑,结果一不小心踩到路边的小水坑,摔倒了,衣服脏了,嘴巴也磕破了。孩子很痛,伤心地哭了。

妈妈心急赶紧过去扶起来,但是嘴上却不由自主指责,“怎么这么不小心?”结果,孩子哭得更厉害了,于是,妈妈说,“哭什么哭?又不是我让你摔倒的!”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情绪是不断在变化的,摔倒前很开心,刚摔倒时,因为疼而伤心,而被妈妈指责后,可能变得焦虑、内疚,哭得更厉害了。接着,妈妈又不让哭,又会觉得委屈。

类似的情景,其实经常发生,妈妈不懂孩子的情绪,却带着自己的情绪去指责孩子,让孩子不断产生新的情绪,使内在的情绪反复叠加,一片混乱。

若妈妈不累加孩子的情绪,孩子面对衣服脏,摔疼了,或许自己哭一哭,就能调整,把情绪释放。但妈妈的粗暴阻碍,让孩子无法厘清自己的内在情绪,结果造成孩子的内在情绪堵塞,无法流动。

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说,在幼儿期,多种情绪的叠加,首先会导致孩子的情绪混乱,继而导致心理混乱,以及认知混乱。若长期这样,那么,这真的就成问题了。

孩子一哭就烦想喊停?专家:别让你的无知扰乱孩子处理情绪的节奏

多种情绪叠加,会导致孩子的心理混乱和认知混乱


03如何在孩子哭闹时,不扰乱孩子自己处理情绪的节奏呢?

首先,大人要保持安静,避免孩子闹情绪时,转向情绪共生

心理上有一种现象,叫做“情绪共生”,这也是育儿过程中的难题。

情绪共生,心理学上是指儿童的情绪上尚未和母亲的情绪剥离开,处于浑然一体的状态。面对情绪共生,剥离是成长的第一步,然后逐渐辨识“你的”情绪和“我的”情绪,直到情绪独立。

很多成年人情绪不成熟,对自己的情绪不自知,还停留在与自己的妈妈情绪共生的状态,没有认识到“这是我的情绪”,我应该负责,就很容易被孩子的焦虑、愤怒等情绪所驱动,甚至容易产生“是孩子导致自己生气”的错觉。

记得有一次2岁多岁的侄子来我家玩,中途,他想吃橘子,于是他妈妈给了他一个,于是他开始笨拙地想把橘子皮剥掉,他妈妈看着着急,就把橘子拿过来,“妈妈帮你剥”。

结果侄子却大哭起来,妈妈边剥边说,“别急,别急,马上就好”。当妈妈把剥好的橘子递给侄子的时候,他却把它狠狠地扔在地上,我不吃了。妈妈瞬间生气了地扬起了巴掌。

看起来,似乎是孩子把妈妈激怒了,其实是妈妈的情绪不成熟,瞬间让自己的情绪,转向和孩子的共生了。

她不知道孩子的成长需求,在于自己手的使用,在于自己先剥皮再吃的内在秩序,但是她无法站在孩子的对待孩子。导致孩子愤怒或难过,只能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家孙瑞雪在《完整的成长》中说,若成年人的情绪尚未发展成熟,那么,在对待孩子时,极其容易释放自己的情绪,与孩子共生,表面上是孩子惹怒了父母,其实是父母共生了孩子的情绪。

为防止情绪共生的情况出现,在孩子闹情绪时,大人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方式:

第一,默念“不要生气,我的情绪,我自己负责,与孩子无关”;第二,暂时离开1分钟,因为,心理学认为,人只有在接受情绪刺激的6秒中之内,才极易做出“情绪化”行动。

孩子一哭就烦想喊停?专家:别让你的无知扰乱孩子处理情绪的节奏

孙瑞雪《完整的成长》


其次,淡定而有耐心地给与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己处理情绪。不要在乎旁人的眼光和自己的面子。

儿童心理学者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曾说:让孩子尽情的哭吧,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哭。哭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哭才是。

如果我们不懂孩子孩子的成长需求,就要在孩子闹情绪时,退到一边去,让孩子成为主角,给足他时间和空间处理他的情绪。

比如,国外有一位叫贾斯汀·巴尔多尼的外国明星就是这样做的。

有一次,他和父亲带自己的女儿外出,但女儿却因某些原因在公共场所失控,狂哭尖叫,但他和父亲,就平静地看着,没有指责,没有愤怒,也没有争吵,更加没有恼怒地把孩子抱走,而是变身观众,给与孩子时间,静静地就看着孩子在地上,自己处理自己的烦躁情绪。

事后,他还主动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的看法,他说,

“我们安静地看着这个可爱灵魂,拚命演出这一幕。她拥有我们无条件的爱,但她得自己面对自己的情绪。”

“我爸总是让我自己去面对我的情绪抒发。不管是私下或公众场合,我都没看过他对我咆啸:‘不要哭了!你真是让我太丢脸了!直到最近,我才领悟到,这样的情绪教养态度对我的情绪人格发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而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曾就“孩子哭闹”相似的话题举过例子并提出过建议。

她说,如果你的孩子在商店想买某辆小汽车,但家里有,你不想给他买,于是他在地上大哭打滚,跟你闹情绪,一定要跟你要,这时你要怎么处理呢?

她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A、首先,不要打他,不要骂他,把他抱回卧室没有危险的地方。然后单独一个家长,静静地看着他,“孩子,你哭吧”,不要打骂,不要说教,也不要走开。

B、等他哭完,拿点热水,帮他擦脸,给与爱和安抚。用足够的耐心和文明的方式,允许孩子释放完难过的情绪。

C、闹完之后,为了防止孩子压抑,鼓励孩子跟父母交流,防止压抑。跟他说,“以后有什么事能不能跟爸爸妈妈商量,不要用哭闹的方式处理?如果你下次好好跟我说,我没准就同意了。”

在整个过程中,既没有阻止孩子释放情绪,又在事后给与了关爱,还顺便孩子进行了沟通,教他下次更好地跟父母沟通的方式。

孩子一哭就烦想喊停?专家:别让你的无知扰乱孩子处理情绪的节奏

用情绪表情对孩子进行情绪表达训练

再次,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情绪表达训练,减少孩子用哭闹表达情绪

同事琳琳曾用微信表情对孩子进行情绪表达训练,让孩子说出每一个微信表情在表达什么情绪;同时,还经常做出各种夸张的表情,让孩子猜情绪,让孩子通过非常形象的方式,认知情绪。

此外,她还常用“三句话原则”,引导4岁的女儿处理情绪,第一句是“妈妈看到你非常生气(伤心、恐惧、恼火)等等,给情绪命名”;第二句是,“你想生气就生气吧”,允许孩子有情绪;第三句是,“妈妈陪着你”,想孩子表达爱,让孩子知道即使自己有情绪,也是安全和被接纳的。

每次在孩子的情绪来临时,一次只教一个概念,让孩子在感觉中逐渐熟悉,然后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把孩子内心发生的情绪告诉孩子,就像要把他的鼻子、眼睛告诉他一样。

时间长了,孩子就自然而然慢慢习惯认识自己的情绪,然后学习与自己的情绪相处,和处理情绪了。

所以,孩子的情绪并非洪水猛兽,当孩子闹情绪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别怕丢面子,别过于在乎别人的眼光,别让自己情绪先失控,淡定地给与孩子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来处理情绪。


上一篇新闻

中国国风之脸谱,带你了解脸谱

下一篇新闻

终于熬过了14天的潜伏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