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月25日 星期四

让爷爷奶奶带娃?你敢吗

本文素材来自于我自己和侄女的亲身经历,说的是一些我近距离看到的老人带娃的问题,长篇大论,如果有时间,请静心阅读,欢迎提出不同的观点。

在国内大概很多家庭都是爷爷奶奶帮忙带娃,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不好的,但是有各种借口或者是不得已还是继续让爷爷奶奶带娃。我至今单身,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今年春节前我爸爸妈妈带着我三岁小侄女来新加坡找我,原打算待一个月,由于疫情在我家滞留半年了,于是在我不得不在家办公的这些时间让我近距离看到了一些现象,想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拿出来说一说,可能这些是我家的个别问题,也可能有一些老人亦或是年轻家长跟我家老人用着同样的方式,这里写出来只是为了记录,让大家有一种警觉。但是我们要相信,老人这么做也是做到了他们能够做到的最好,只不过他们的知识教他们就是这样,毕竟从来没有一门课来教我们如何当父母或者是爷爷奶奶。我指出问题也不是为了指责他们做得不好,而只是提醒自己需要有觉知,如果可以还是尽量自己多努力,本来带娃就不应该是爷爷奶奶的责任。

恐吓孩子

相信很多孩子都不听话,不愿意按照大人的意愿做事。于是就有了恐吓孩子这种行为来达到控制孩子的目的。

小侄女的经历:我家老人有很多方式,比如说孩子哭得声音特别大,他们会说,你再大声隔壁的警察要来了,让他把你抓走。他们还会说自己养了个什么虫子(有时称瘦腿先生还有知了先生),我不知道孩子知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但孩子就真的会忍住不哭。然后有时候会真的把菜刀拿出来,说你再干什么我就把你什么地方跺了。有一次更是夸张得把孩子抱在我家飘窗上说要把她扔出去,我家在十九楼。

我的经历: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那时候也是真的拿刀子出来要跺我的手指,因为我在他们抽屉里偷零花钱,我爸拿着刀子跺,我妈似乎是挣扎着把我的手赶紧拿开,那时的我感觉要是我妈没有把我的手拿开,我的手指就被跺在了椅子上,真的是吓坏了。然后还把我挂在家里屋顶的大吊扇上,说我再不做作业跑出去玩就要开电扇让我开始在上面转。这些事情在我的脑海里记忆犹新。

我的感受与担忧:现在的我看了很多书,学了一些心理学,意识到这个对我们幼小的心灵真的会有很大影响,但我仍说不清楚这对我造成了什么程度的影响,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学习去更深入了解自己的过程。但是像我小侄女三岁现在正是需要有安全感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很多恐吓,如果一直这样会不会让长大的她经常会有一种恐惧感,而没有勇气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这种受到恐吓而被控制的方式会不会让她以后潜意识里会一直找人来控制她?正如受到酗酒家庭残害的孩子长大可能还会在潜意识里寻找酗酒的人做伴侣,虽然孩子可能从小就想以后自己长大一定不能再有这种家庭,这就是潜意识的作用,会让我们一直寻找一种熟悉感。可能我的说法有些人觉得有点危言耸听,这里大家可以去读《原生家庭》这本书 (英文叫toxic parents)。还有这种恐吓让孩子不要哭会不会让她以后不愿意表达自己?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小时候的经历都不会记得了,但是实际上我们的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关闭的,而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好多都已经和我们心分开太久了。

你真笨,你好丢人

小孩子学什么都是全新的,有些东西可能慢有些可能快,其实我觉得让他们做自己就好,不需要给一些不必要的评论。有兴趣的人可以看儿童图画书《阿虎开窍了》,是的,他们总会开窍的,我们只是需要点耐心,让他们自己经历挫败,经历冒险,甚至是捣蛋,这才是童年啊。

小侄女的经历:我爸基本上每天都要说小侄女好几次的话就是你真笨,你怎么这么差,你怎么总是记不住什么什么东西,然后就是跟我妈一起在娃面前说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这么大方,她真像个傻子,再就是和别人孩子在一起玩时她就像个小丑。或者我妈会对小侄女说,你看你比哪个妹妹都差,那还不丢人啊。关键是这种对话每天都要出现好多次。

我的经历:其实我的童年我记得的事情很少,但我现在仍然记得我爸从小就对我说,你要笨鸟先飞,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笨孩子,然后还说我长得不美,我也就一直觉得自己不美。

我的感受与担忧:现在有一些朋友会觉得我什么条件都不差,我工作不错,精通法语英语,长相也还行,对生活也很积极,兴趣广泛,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我自己一直都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太行,很不自信,有时候别人其实看不出来,因为我们成年人早就学会了掩饰,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极度的不自信,以前一直都不知道原因,在上了很多冥想课还有看了很多书后,才含泪明白,原来这就是童年已有的阴影。而小侄女如果继续一直每天在这种你真笨的负面评价里成长,长大后会不会跟现在的我一样不自信呢?要知道小孩其实没法分清什么是真的,他们会倾向于相信所有我们大人所说的,并且会更容易自责,觉得是自己笨了所以我们不高兴。现在我每天带着小侄女照镜子,看着自己微笑,每天都说,“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我今天棒极了”,希望让幼小的她仍然可以自信的长大。(“我今天棒极了”来自于儿童图画《我喜欢自己》,很有意思的书,虽然是给孩子读的,但我觉得我们看起来也很有意思)

暴力/体罚

很多人都会不时的产生想要打孩子的冲动,特别是在孩子不停地哭泣,或者是挑战我们权威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这种感觉不是孩子的行为导致的,不过是我们自己本身就有一些焦虑或者不快,孩子就成了我们的出气筒。体罚也是为了让孩子更加遵守我们的规矩或者是说大家公认的规则,美其名曰以后不会乱来。

小侄女的经历:有时候小侄女因为什么不听话,我爸可能就要打她屁股,然后她就开始哇哇大哭。有时候会打她手,说要她不要动什么东西,有一次小侄女给我看她的手,红的,可怜兮兮的跟我说爷爷打的。我家还有跟比较短的木棍,我用来练习形体的,我不知道这条木棍如何被用过,但是小侄女看到那条木棍就开始哭着躲起来,我甚至可以感觉到她的恐惧。

我的经历:我记得小时候也有打屁股的经验,但稍微大一点,就开始体罚,比如跪洗板(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这东西,小时候家里没有洗衣机用来洗衣服用的凹凸不平的板子)。记得那时候我爸妈做生意,我就在他们店里跪着,有顾客来了就会看到我跪着。言语暴力也是有的,我仍然记得我妈在我小时候骂我是贱女人,那时候的我真的觉得自己肯定是糟糕透了,不然亲妈妈怎么会这样骂我。

我的感受与担忧:我对打屁股这个事情已经感受不深了,也有可能是我的自我保护机制在小时候就开始启动,让我不要记得那些回忆了。但是我仍然记得我跪在我爸妈的店里,很无助,很害怕,不知道爸爸什么时候才可以让我站起来。我觉得这种体罚可能让我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 对于小侄女,她挨打可能真的可以得到一点点威慑作用,但肯定是暂时的。不过它可能引起的娃的那种愤怒情绪,复仇心理亦或是自我仇视却是很强烈的。

你为什么不听话?

很多小孩都是很调皮的,爱动,然后就会受伤,接着就是哇哇大哭,而这时候我家的老人总是责备娃怎么就是不听话。

小侄女的经历:我家有个门,门底离地面有点缝,娃经常喜欢在门边,因为我家进门就不穿鞋了,娃的脚在门底那个缝里夹过不止一次,每次夹了指甲都是变得全黑的,可见是很疼的,所以娃会很大声的哭,然后每次哭的时候我爸都是责备她,跟你说过很多次了,你怎么就是不听话,现在好了,又夹疼了吧,这么一说娃会哭得更大声。还有很多其它的时候也是如此,娃受伤后首先就是责备,你怎么这么淘气,跟你说就是不听。

我的经历:在我的记忆中,家从来不是我避风的港湾,给不了我安全感,因为爸妈遇到问题总是会一味地责备。印象最深的是小学同桌用钉子扎我手,我哭着回家告诉爸妈,渴望得到帮助,但是他们什么也没问只是说:“为什么同学不扎别的小朋友却只扎你,叫你不要去惹别人你不听话,就是活该,都是你自己的问题”我记得自己很郁闷,很气愤!在家里找了缝衣服的针,然后找了班上两个男生帮忙把那个同学堵座位上,我跟他说要是他再敢扎我,我就用针扎他,那个同桌就哭着求饶,然后幼小的我当时就觉得什么都得靠自己,以后在学校遇到事情也都是自己解决,为了让自己安全,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钱都拿来给同学们买零食吃。

我的感受与担忧: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没安全感,所以一直在外面寻找,希望有人可以保护我。成年后别人对我一点点好我都特别开心,觉得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渴望自己被关注渴望被关怀。我也下意识的讨厌只知道抱怨还有责备别人的人,可是自己却成了那样的人(前面已经说过,我们的潜意识总是会让自己寻找熟悉感),遇到事情也会首先会抱怨或者责备亦或是推卸责任,之后再找解决办法。而且也不太关心自己的感受,总是先考虑别人甚至迎合别人。其实娃在受伤后,亦或是成人的我们,疼都是疼在自己身上,别人无法感受,所以我觉得我们此时应该给予更多心灵的安慰,受伤的人会觉得有人跟她一起在承受,可能疼痛的感觉就不会那么强烈,这就是心理学里所说的同理心(empathy)。所以娃每次受伤后我会抱抱她,说我知道你很疼,她就哭得没那么厉害了,有时候还会自己说没有关系的。而我们如果一来就是责备,娃的疼痛可能不只是身体上的,还有来自于心理上的,她可能会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但是孩子一般还不懂得如何处理痛苦,所以可能会采取无视,掩盖或者伪装等 一些不健康的应对方式。并且可能潜意识里就会想没有人可以保护自己,长大会极其缺乏安全感,就如现在的我一样。而我也在努力的学习克服这个心理障碍,不过小时候就留下的伤痛要完全康复却是没有那么容易了。

贪污和浪费都是犯罪

这是我爸经常对娃说的口头禅,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不要浪费。但是如果大家读过一些关于吃饭的书就知道,哪怕是浪费,也不要强迫自己继续吃。

小侄女的经历:我爸是一个很喜欢吃很多东西的人,于是他给娃准备牛奶或者是其它食物时总是准备很多。有时候娃吃不完,我爸就会开始他的这句口头禅,非要娃吃完,娃就会在老人的坚持下吃完,然后抱怨一下爷爷你跟我弄得太多了,然后我爸会说你看你还是吃完了。

我的经历:从小到大包括到现在只要是饭桌上还有菜或者碗里还有饭那都是要吃完了,不吃完就会被说浪费食物是可耻的。

我的感受与担忧:在看了很多书后,特别是mindful eating一类的书后,我意识到真正的不浪费其实是在我们的身体不需要时就停止吃,如果你想着不浪费,那就会继续吃,胃口变大,下次还会需要更多的食物,那才是一种真正的浪费,要知道世界上还有好多人根本就没有吃的,并且身体也会负荷过重,产生例如脂肪肝一类的疾病。而娃其实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她觉得吃饱了就不想再吃(我小侄女不挑食),我们把这种不能浪费的观念强加给她只能让她像我们一样越来越感受不到自己身体的需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的世界总是有很多规矩,可能是我们认为的常识,也可能是我们自己的固定思维,老人的思想可能会更封闭一点,于是经常会用各种规矩来约束孩子。

小侄女的经历:娃有时候会用左手拿着叉子吃东西,老家老人就会责备她,说怎么这么没规矩。有时候她喜欢在地上爬或者躺,其实我家很干净,但是老人还是会坚持要她起来,说这像什么 样子。甚至去上大便,会跟娃说需要拉五节,还有很多的小事情以及小规矩,我都记不清了。

我的感受与担忧:我对小时候的规矩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就算在我上大学后回家也是有晚上九点前必须回家的规矩,印象里就是我家规矩特别多。但是这么多规矩,会不会影响到娃的发展?比如说,用左手吃东西不是对左脑的开发很有帮助吗?比如说在地上爬,不是可以让娃更好的四肢平衡吗?其实娃的成长就是一个主动慢慢去探索这个世界的过程,立了这么多规矩后,可能娃就只会朝着老人期待的方向发展,少了些创造,少了些探索,也少了些乐趣。

此外,还有各种其它的现象,比如说爷爷奶奶总觉得我家的空调房里会冷,娃在爷爷奶奶的影响下有时候满头大汗还会说我要盖被子。比如说娃打了个喷嚏就说自己感冒了,因为爷爷奶奶总说空调吹多了会感冒。比如说娃自己会说我要吃药,因为爷爷奶奶经常因为一点小问题就说娃应该吃什么什么药,就像自己比医生还专业。比如说每次总会弄一些奖励制度,哪怕娃自己喜欢的事情,爷爷奶奶也喜欢自己提出个奖励,下次这件喜欢的事情就成了可以得奖励的事情,缺少了原有的兴趣。比如说爷爷偶尔说个脏话,娃马上就学会了,并且还会不断说。再比如说爷爷觉得吃饭就是一定要有米饭(尽管糖尿病多年仍然对吃米饭义无反顾),所以经常强迫娃每天吃米饭,而现在我们都知道,吃饭主要是营养均衡,每天吃米饭其实对身体一点不好,而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习惯了过去的大碗吃饭的方式,现在要戒掉却没那么容易。

其实还有很多其它的事情,我就不一一列举,写出来的也只是我感受比较深刻的一些事情。当然我在这里再三强调,这里并不是为了指责任何人,我相信爷爷奶奶都是很爱娃的,他们也都是在用他们认为的最合适的方式带娃。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思维已经和娃隔了两代人,有些老的思想我们可能已经是受害者,如果他们继续带娃有些影响可能会传到下一代。教育是一场修行,陪伴是一种成长,其实与其说教育孩子不如说做好自己,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最大的。不管是成人还是小孩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应被尊重和理解,不用去强求别人活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做好自己,活出自己最精彩的样子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以上是我身为一个没有娃的旁观者看到的一些现象和我自己的一点观点,希望给将来的自己还有正在读此文的你们一点启示。不过,无论如何,孩子们将来也有他们自己的路要走,哪怕童年里有过一些不好的经历,也可能会因为这些经历再努力改变而更加光彩夺目。比如说我,虽然我可能在文里提到过自己很多的问题,但其实现在的我生活得挺开心,因为就是经历了曾经的那些问题才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变化,更加享受自己现在的生活,谁说一帆风顺才是人生呢?Life is a journey,仍然是好期待自己未来的变化呢。

谢谢读完此文的你们,的确是有点长 :)那么读完故事的你们,敢继续让爷爷妈妈带娃吗?Cap ou pas cap? (法语,敢还是不敢)

#原生家庭那些事##带娃误区##爷爷奶奶带宝宝#

上一篇新闻

从今以后是豪门,八一八奚梦瑶的豪门老公

下一篇新闻

前方高能,杠精出没!睿途小海龟之港漂美美小鱼丸~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