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集团:中国新加坡友谊结晶,迎长三角一体化时代机遇
羊角财经原创
作者 | 浪客剑心
编辑 | 灵漾湖畔
校对 | 虾丸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地处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工业园区,凝结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友谊。
1990年10月3日,中国、新加坡建交。
1990年7月3日外交部长钱其琛和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阿里•阿拉塔斯在北京签署两国政府关于恢复外交关系的公报
1994年8月,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新集团)正式设立,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的运营主体。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出席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投资项目签约仪式
2019年12月,长三角一体化规划正式出炉,中新集团迎来新的市场机遇。
自成立以来,苏州工业园区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及居民收入带来了积极作用。
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官网资料显示,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7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0亿元,进出口总额1035.7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7.1万元。
商务部公布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苏州工业园区连续三年(2016、2017、2018年)位列第一。
对于拥有25年园区成功运营经验的中新集团来说,借助资本市场平台,有利于加快公司将成熟的运营模式进一步在长三角更多领域推广。
中国是新加坡第一大贸易伙伴 双边货物进出口额超千亿美元
提到“狮城”新加坡,人们立马想到的是“花园城市”,中新之间的经贸关系并不被太多人所了解。
中国不仅是新加坡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新加坡第一大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
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新加坡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1000.8亿美元,较2017年同期小幅增长。
从最新数据来看,中新之间的贸易关系,仍维持增长态势。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新加坡与我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713.6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
随着东盟十国发起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谈判接近尾声,中新双边贸易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开报道显示,2019年11月4日,RCP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会议发表声明称“十五个成员国已经结束谈判并启动了法律文本审核,期望能够在2020年签署协定”。
RCEP落地,将有利于降低区域内国家之间的关税,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的活跃。
长三角一体化政策红利 园区发展迎来新机遇
商务部资料显示,自1984年设立首批国家级经开区以来,国家级经开区作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以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共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19家,其中东部地区107家,中部地区63家,西部地区49家,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数量和比重显著增加,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区域分布日趋平衡。
2018年全国21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万亿元,财政收入1.9万亿元,税收收入1.7万亿元,进出口总额6.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9%、7.7%、10.1%、10.8%。
三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实践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1991年)为培育阶段;第二阶段(1992~2002年)为成长阶段;第三阶段(2003年~2008年)为稳定发展期;第四阶段(2009年至今)为转型升级阶段。
从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开发区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以工业项目为主导,推动开发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
2、开发区成为吸引外资的重点区域;
3、高新技术已成为主要产业;
4、各地区的开发区发展极不平衡。
上述阶段与发展特点同我国引进外资所走过的历程相同:即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
长三角一体化政策红利到来,为该地区的园区企业提供了新市场机遇。
12月1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
上述纲要提到,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上海作为领头羊将带动周边江苏、浙江、安徽等共同发展。并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汽车、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智能家电十大领域,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园区作为集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等众多要素的承载体和集聚体,具有先天性优势。
近水楼台先得月。地处江苏的中新集团显然具有先发优势。
从园区产业孵化及金融运作的角度来看,江苏工业园区目前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2月11日,随着江苏北人登陆科创板,江苏工业园区内上市公司达33家。
中新集团借力资本市场平台 “一体两翼”协调发展
12月11日,中新集团正式开始在A股市场申购,申购代码为780512。
招股说明书显示,中新集团围绕 “园区开发运营领军企业”的战略定位,继续巩固以园区开发运营为主体板块,以载体配套和绿色公用为两翼支撑板块,通过板块联动、资源集聚,实现高水平产城融合的“一体两翼”协同的发展格局。
中新集团全产业链公用配套服务
中新集团首次公开发行拟募资14.49亿元,用于斜塘项目建设。建设范围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南部的斜塘片区,为星华街以西、金鸡湖大道以北、星塘街以东、斜塘河南侧,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152.55公顷。
登陆资本市场,对于中新集团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 继续加大园区开发运营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公司土地一级开发、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市政公用及多元化服务四大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使公司特有的园区开发运营模式能够充分熨平经济周期波动、行业周期波动及各主要业务领域政策变化等风险因素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
二、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将苏州工业园区、苏通科技产业园区等园区开发运营模式复制到其他区域,以避免单个区域市场波动给公司业绩带来的影响;
三、围绕公司主营业务,继续加大污水污泥处理、燃气、供水、供热发电等环保和公用事业的布局和投入,以进一步加大向上、下游环节扩展,纵向完善园区开发运营价值链,以提高公司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
东莞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伴随着苏州工业园的巨大成功,公司的综合开发运营也得到实践检验,证明了自身开发模式的先进性。同时,公司在宿迁市、南通市、滁州市、常熟市海虞镇、张家港市乐余镇等地实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亦较为成功地复制并延展、深化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经营。
从最新业绩表现来看,中新集团延续着较高盈利增长能力。
中新集团预计2019年营业收入为46.23亿元至5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33.66%至63.36%;预计净利润为15.22亿元至17.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6.09%至20.31%;预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2亿元至12.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8.57%至23.12%。
中新集团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结语
以园区开发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具有特殊意义的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开发,为中新集团未来的业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样本。随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有望借助资本的力量,进一步扩张公司的业务版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