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4日 星期二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山水茂林掩祠宇,白云翠石青烟徐。

仙境仙堂侍先祖,十冬薪火一厢居。

每逢中秋,在博白县顿谷镇旧金村的金圭塘王氏祠堂内,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来自博白各地的王氏后人聚集一起,按照中国传统方式祭拜祖先。根据王氏后人以及家谱的记载,金圭塘王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50多年历史。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祠堂,又称作“祠庙”或“家庙”,按《礼记》规定只有帝王、诸侯、大夫才能自设宗庙祭祖,到了明朝才开始允许百姓建造家庙,早期人们通常置祠与宅中,后来随着家族繁衍,开始建宗祠乃至支祠。修建祠堂是客家人亘古不变的一个传统,也是最为荣耀和隆重的大事,在客家人主要居住地,祠堂多是共同的特点。在陆川县客家人占了70%以上,据史料记载,早在清代各姓宗祠逾百座,到解放前共有祠堂420多座。博白县城仅大姓的祠堂就有十几座。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陆川乌石罗姓宗祠

乌石是客家人居住的大镇,罗姓居多,仅聚居在坡脚村就建有历代公祠13所。年近八旬的罗老先生亲自带领我们参观罗氏宗祠。他介绍说,坡脚罗氏于明弘治年间进入陆川,至今已有500年历史。于清嘉庆年间开始建祠堂,以后陆续建了17座祠堂。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博白朱家祠堂

在广西第一客家大县的博白,可以说各个地方、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祠堂,几乎是村村有祠堂。据不完全统计,博白县的祠堂、家庙在千座以上,一些客家大姓,如李、张、刘、陈、秦、王、朱、黄、冯等,每姓的宗祠、家庙多至数十个。比如陈姓,全县的陈氏宗祠多达33间,另外博白的祠堂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同祠不同姓。客家人迁入城镇的,不能聚族而居,于是他们联合建立宗祠,供奉各姓的祖先。例如沙河镇位于南流江边,是客家人最方便的落脚点,镇上便建有一间“十冬祠”。“冬”者,结拜兄弟也。其祠门联云:“十冬祠宇垂千古;三帝神恩布四方。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黄姚古镇素有“梦境家园”之称。全镇方圆3.6平方公里,所有古街道全部用青色石板镶嵌而成,路面平滑如镜。镇内的建筑按九宫八卦阵势布局,属岭南风格建筑,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体,被称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是一个天然的山水园林古镇。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贺州黄姚劳氏宗祠

黄姚有着近千年历史,发祥于宋朝年间,兴建明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黄姚最发达的时期是清末民初,迁徙而来的客家人将内地的生产技术带到黄姚,在这里榨油、做豆豉、种桑养蚕、纺纱织布,沿街两侧的老房子绝大多数都是昔日的店铺。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贺州黄姚古氏宗祠

祠堂多是黄姚的一大特色,这里最漂亮的建筑就是祠堂。3.6平方公里的小镇里,竟然有各姓祠堂十多座。其中始建于明末的吴氏祠堂是桂东南一带最早的吴氏祠堂,位于贺州市公会镇的吴氏宗祠就是它的分支。黄姚的所有祠堂每年都有春秋两祭,不少附近县市的客家人都来祭祀自己的祖先。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博白顿谷王氏金圭塘宗祠

客家人的祠堂首先在选址上就很有讲究。金圭塘、朱砂塘、南面塘和老虎塘自古以来被称为博白县的四大塘,以金圭塘为例。金圭塘门前水面宽广开阔,土地肥沃,清澈的顿谷江从西往东绕前流过,前方不远处的尖峰岭形似文笔一支,秀美的风景令人留恋往返。金圭塘为五进祠堂,从低到高拾级而上,每一进都有九级阶梯,这样的设计气势宏伟,比较罕见。虽然已有350多年历史,但整座宗祠保存相对比较完好。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柳江谢氏宗祠

无论是在桂东北的贺州、还是桂东南的博白、陆川,还是桂中的柳江,以及北部湾地区的合浦,注重风水是客家人修建祠堂的一个重要特征,在选址方面都很讲究风水,比如都选择依山旁水之地,门前都或大或小必然有个池塘,其中也蕴含了一些科学道理。因为坐北朝南,天冷的时候可以避免寒风,到了夏天的时候又可以大量的享受清扬的南风,冬天可以避北方,夏天可以享受南风。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博白东平朱家大祠堂

坐落在博白东平镇富新屋角头村的朱家大祠堂是目前博白县保存比较好的祠堂建筑,和金圭塘有着异曲同工。据朱家后人介绍他们的祖先是在1489年从江西迁过来的,到现在已经有20多代人了。当时我们祖宗在灵山当官,任期到了后,他认为广西比江西好,广西四季如春,花香鸟语,就带着他兄弟一起过来,过来后开垦荒地耕种,一百多年后第6代子孙才做这个祠堂,听说当时建了四年。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按照朱家留下来的族谱记载,朱家先祖最早是明代弘治2年(1489年)从江西迁居此地,宗祠最早于康熙33年(1694年)建立,后历朝历代经过六次重修,如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祠堂占地400多平米,三进七间,由门楼、照壁、天井、廊庑、享堂、寝室等几个部分组成。祠堂上方飞檐画栋,雕刻精美,四周墙壁画有各种花鸟山水图案,歇山顶竖墙壁上还有几组浮雕,花鸟鱼虫,形象逼真,做工精细。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更为难得的是这里还保留着一块乾隆33年(1768年),协办大学士陈宏谋亲笔题写的牌匾,上书“敦驽其昌”四个大字,风肌劲骨,庄重秀丽。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合浦公馆南山范氏宗祠

客家祠堂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追根溯源,祭祖念故,因此客家人在修建祠堂的时候,在规格、样式、图案、门联等很多地方都有讲究。堂号是祠堂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记载了家族的来源。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贺州黄氏祠堂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融水肖氏厅堂

客家人不仅把自己祖居旧地记录清楚,而且把曾经居留过的地方也依依表明。有的还在自己的家祠、宗祠的门额上表明自己的郡名望地。如姓林的堂号西河,姓黄的堂号江夏,姓张的堂号南阳。远在融水香粉乡的客家人,由于地处偏远,祠堂已经修建比较少,但是家家户户门厅里都依然挂起堂号,不忘自己的来源。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博白县东平镇的富新朱氏大祠堂,门口的对联是“紫阳世泽;沛国家声。上联中“紫阳”,是指江西婺源的紫阳山,也是南宋名儒朱熹的别称,以此表明本族是朱熹的后代;下联的“沛国”,指朱氏源于沛国郡。沛国,安徽、江苏接壤处,本族得姓始发地。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在厅堂内我们还发现由合浦县公馆镇香山村朱氏后代敬送的一幅堂联:上联是:宗室本江西,亿万斯年,谨记衙前香山同血脉;下联是:支原迁博邑,千百余载,莫忘大旗陀角共渊源。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从中不难看出,远在百里之外公馆镇香山村的朱氏是从此迁居而去的。在蒙山县木根村也有一座朱家祠堂,门口的对联是:系传沛国派衍蒙山。其后代至今还保留着一本民国时期的族谱。按照当地朱氏家谱的记载这支朱氏家族与博白县的朱氏后代虽然来源地和时间都不相同,但是都认同自己是朱熹的后代。据了解,朱熹的后代如今遍布浙江、江西、江西、广西等省,以及新加坡、韩国等国家,至今繁衍30多代,仅博白县就有10多万人。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陆川吕氏祠堂

贺州是广西客家人主要居住地之一,也是客家文化传统保持比较浓郁的地区,在这一点上表现的更为突出,这里的客家人不仅在祠堂门口贴上堂号,就连自己家门口也要贴堂号。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蒙山李氏祠堂

除了堂号之外,祠堂门口以及正厅悬挂的堂联也是体现客家人寻根问祖特征的一种艺术形式,将本族的姓氏发源地、祖先的居住地、官衔或嘉言懿行通过对联的形势体现出来,点出其本族历史名人的,以此教育代不要数典忘祖,不忘故土。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合浦学者范翔宇介绍说:修的祠堂的大小和规模跟它的宗族和家族有关,修祠堂它的特色是说明呢,第一、堂号,不管翻修多少次,堂号不能变。第二、里面的结构基础不能变。第三、它那个门槛一般来说不能变。第四、它的顶梁,只要能保留,它都不能够变。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博白朱家祠堂

客家人来到广西,不管身处何处,都依然保留着祖宗崇拜的传统,当我们走进客家人的客厅,正厅就是敬奉祖宗的家庙,俗称香火堂或祖宗堂。这是一家最神圣的地方。宗族的祠堂更是如此。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蒙山刘氏宗祠

广西客家研究所的刘道超认为客家的这种祖宗崇拜意识之所以这么强有两个原有:第一个,客家人是一个因迁徙形成的民族,它更需要精神的归宿,精神的根;第二点,客家人是外来的民系,他过来他要生存要立足,他要面对强大的一种自然的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一定要有凝聚力,祖先崇拜是最好的一个旗帜。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柳江谢氏宗祠

除了祭祖之外,祠堂还是客家人商议众事,加强族亲联系与交往,联系感情,执行家规族训的重要场所,添丁、结婚等家庭喜事也要在这里庆贺,比如在广西的蒙山、贵港、柳江等地至今还保留着广东带来的挂灯的习俗。生了男孩,就要在祠堂里面在大年初一到十五这段时间每个男丁都要挂一盏彩灯,有一些是习惯是初六,有些习惯是初二,有些习惯是十五,一个男孩就挂一个彩灯,到年底才把它取下来。

闲说广西客家人来源之六:薪火相传

对于客家人来说祠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兴办教育,尊师重教是客家人普遍遵从的人生信条,那么广西客家人在兴办教育方面又有哪些特色呢?

上一篇新闻

4月13日出生的明星

下一篇新闻

清华109周年云校庆 | 清华艺博云游之旅相聚云端在“艺”起!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