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 星期一

老工业基地转身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成功密码


老工业基地转身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成功密码

鸟瞰凤凰新城。


老工业基地转身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成功密码

成都国际铁路港。

老工业基地转身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成功密码

航拍成都国际铁路港。

2013年4月26日,首趟蓉欧快铁(后统称为:中欧班列(成都))从成都青白江集装箱中心站正式首发,由此改变了成都不沿边、不靠海的现状,成为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物流、经济大动脉。此时,青白江区进入工业转型发展期,正面临巨大的压力。攀成钢、川化两大国企均出现产能过剩和资源瓶颈,导致青白江区工业经济效益下滑严重。改革倒逼之下,青白江积极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转型发展之路。按照“要强化网络和拓展网络,利用蓉欧快铁这张名片,打造蓉欧枢纽”要求,青白江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不断优化国际班列运行,加快推进国际铁路港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中欧班列(成都)不断提速,成都国际铁路港加快建设,为青白江产业的重构与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以国际班列为带动、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吸盘”,青白江迅速吸引了电商物流、先进材料、智能制造装备、旅游等产业的投资,成为快速消化分流职工、重新筑牢经济增长“底盘”的重要支撑。

成都市青白江区,一个因厂建区、因工兴区、因物流强区,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内陆港口城市。近年来,作为中欧班列(成都)始发地和成都国际铁路港所在地,青白江依托独有的港口优势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由国家“一五”时期西南第一个工业重镇,华丽转身为“内陆亚欧门户”,逐步成为国家“西进南下”开发开放格局的战略支点和经济高地。

做好“加减乘除”法 重塑城市新格局

青白江区委、区政府充分发挥成都国际铁路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一港之势谋全局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振兴实体经济赢得先机和未来。

着力做加法,拉大城市发展框架。高度重视发挥规划对城市建设发展的引领作用,以铁路港建设为核心,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即成都国际铁路港,欧洲产业城、智慧产业城、凤凰新城,城厢天府文化古镇、蓉欧国际物流小镇、七星岛国际会议度假小镇、福洪亚欧特色农产品小镇、人和国际康养运动小镇、弥牟文化旅游小镇。其中远离城区规划建设的欧洲产业城,历经短短1年时间,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就拔地而起,且已引进华鼎国联锂电、天马高端轴承等总投资206.95亿元的龙头企业9家,同时启动面积5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已建成4.4万平方米,解决制约发展的空间问题,为适铁适欧开放型经济发展搭建起重要舞台。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中心,规划建设“一带一路”产业园,打造“一带一路”供应链上的开放型经济高地。

着力做减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作为成都唯一被纳入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的区县,青白江坚持在老工业片区搞“退二进三”,规划建设了智慧产业城。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全区累计去除钢铁产能350万吨,化工产能80万吨。特别是从去年以来,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其中智慧产业城棚户区改造居民3628户、土地660余亩。一期已全部签约,拆除房屋1900余户,腾退土地400余亩;二期已提前签约生效,12月底启动房屋腾退,拆除工作正加快推进。同时,高标准规划建设教育、卫生、交通等公共配套和城市绿道等基础设施,一举摘掉“老工业区”旧帽子,城市价值大幅提升。

着力做乘法,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加快发展以供应链平台经济为重点的新经济,短短五年积微物联已建成西南最大的钢铁线上交易平台,年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成为新兴“独角兽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引进成都先进金属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川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浙大网新西南云计算大数据基地等多家科研基地和研发孵化平台,努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着力做除法,打造优良市场环境。全面简政放权,以权力的瘦身换取市场的活力。实行企业投资类项目承诺制,重大项目开工只需 60天。组建行政审批局,深化“仅跑一次”审批改革,全面实行“一次性告知,一套资料申报,一窗式办理”;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广使用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24小时政务智能自助服务区,方便群众和企业网上办事、就近办事;成立城市执法局,坚持归口执法,避免多头执法,帮助规范整改,杜绝以罚代管。

推进高质量发展 提升城市新能级

在城市转型发展中,这个曾经的老工业基地释放出新的城市活力:先后荣获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区、国家生态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一带一路”建设突出贡献奖、物流园区创新发展奖、中国物流园区示范基地、“2018中国建材园区20强”等多项殊荣,成为国内集装箱吞吐量最大、通达能力最强、临港配套功能最优的国际内陆铁路第一港。

国际班列稳居全国首位。中欧班列(成都)开行总数连续两年跃居国内中欧班列首位,对外形成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主要节点联接境外23个城市,境内14个城市,至欧洲腹地较海运可节约三分之二的时间。此外,截至11月底,经钦州至新加坡、经凭祥至越南河内的东盟国际班列累计开行256列,两组班列将大西洋和太平洋、印度洋连接起来,构建起以四川为核心的亚蓉欧大通道体系。

铁路口岸功能日益完善。成都铁路口岸先后获批设立国家临时对外开放口岸、进境肉类指定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粮食进口口岸、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并投入运行。正在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和加快建设全国首个铁路智慧无人港。铁公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入选国家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

对外开放经济增速强劲。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9.5%。在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增速依然强劲。

港区项目吸附能力大增。建成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集装箱处理规模将达400万标箱;建成的全国最大的散货铁路站,散货处理能力将达1100万吨。在3个临港适铁产业功能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以青白江国际铁路港为核心,半径5公里范围为核心区,5-30公里范围为区域一体化协作区域的“一带一路”产业园。

自贸改革试验扎实推进。作为四川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自去年4月1日启动以来,青白江已形成46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多式联运一单制入选全国年度十大改革案例。截至11月底,自贸区内新增注册企业524家,注册资金60余亿元,逐步成为高质量内外资企业的集聚地。

(来源:四川日报)

上一篇新闻

一周机器人大事件汇总 | 快仓、旷视、上海仙工等上榜

下一篇新闻

有一种幸福,叫做“买到超好用的东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