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9日 星期日

这一概念在新加坡为何屡屡受挫?人性真的不能被考验

根据新加坡媒体报道,在新加坡推行了两年多的共享雨伞计划最近彻底宣告失败。

这个计划最初是在地铁站之外的行人红路灯前放置雨伞供民众免费试用——然而近日,雨伞架内的八把共享雨伞已经不翼而飞,而其他多个城区地点的共享雨伞也已经丢失,伞架也彻底被拆除。

这个公益活动最初有淡滨尼西商联会去年捐赠一千把雨伞,最终这些公益活动和雨伞也逐渐消失在民众的生活中。

这样的消息,乍一听并不是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新闻,但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共享经济在新加坡失败了。

实际上不光是新加坡,许多发达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年都刮起了“共享经济”的热潮,而最终都以惨淡失败收场,恐怕到如今仍然还算得上生存状况良好的,也只有共享充电这个项目了。

有分析人士曾经说过,共享经济在非发达国家是行不通的,而我国共享单车行业前些年一下子成长为巨无霸的ofo、摩拜等企业,也相继受挫,ofo彻底破产,而摩拜也被美团收购——边缘的一些共享单车企业如小鸣、悟空等也早就沉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似乎印证了这一说法。

共享单车在一些城市的丢失率甚至高达七成以上,次品率达到九成以上,可以说是完全失败了……我们似乎高估了我国国民的素质——真的是这样吗?

发达国家,尤其是新加坡这样的教育强国,在公民素质、受教育程度上,应该是远比一些发展中国家好的,为什么共享经济在这样的发达地区也无法顺利发展?

实际上我国的摩拜、ofo等企业也曾登陆新加坡,然而ofo早已被新加坡政府吊销执照,而摩拜也在去年宣布退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看好共享经济的前景了。

而前几年热炒的“共享经济是未来世界的趋势“这样的言论也已经消失,事实证明,无法顺利发展共享经济行业,并不是我国的特例,整个国际社会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问题出在哪里?

共享经济,从性质上,可以分为公益和盈利性两种……公益性质的共享计划,由于规模极其有限,所以能够说明的问题也很有限。

盈利性质的共享经济,则存在着两个巨大的问题。

其一,便是盈利模式存在巨大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不存在“盈利”这样的概念的。

我们都知道,自行车租赁并不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事物,但过去,在共享单车兴起前,自行车租赁大多是“有桩租赁”,即租赁者需要将自行车归还到指定地点。

然而新兴的共享单车完全绕过了这一环节,将行驶自由权交给了消费者……这样,矛盾就转嫁到了企业自身。

为了将自行车重新规划到相应地点,企业需要依赖物联网,雇佣大量人力进行迁挪的操作,更不要说自行车的成本、维护费用,以及自行车损坏、丢失带来的损失。

可以说从一开始,共享单车就是很难盈利的,而为了保持虚假的繁荣,骗取投资,共享单车企业却想出了“百元押金”的融资手段,让消费者提前买单。

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受众的不断增多,这种押金融资的模式也会制造繁荣的“泡沫”,但一个并不盈利的项目,不论扩大多少倍,都不会有质的变化——最终的结果就是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无法再继续融资,巨大的成本和亏损会瞬间压垮空中楼阁。

可以说,共享经济企业,一多半都是死于资本的反噬——他们并不是租赁行业的业者,只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操盘手,在捞取利益后扬长而去,留下一地废铁和巨大的社会问题。

其二,就是人性问题,也是小编觉得最值得每个人反省的问题。

实际上根据数据,自行车、雨伞被损坏、丢失的情况,在各个发达地区都并不少见,而新加坡的这则新闻也说明了,如此庞杂的社会组成之中,共享概念是那么的难以维系。

自私、不为他人考虑、毫无公德心——这些人只要占据社会的百分之一,就足以摧毁共享概念,但需要为此负责的却是整个社会集体。

也许有的人认为,不过时一把伞而已,不过时一辆破车而已,不归还并不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实际上这样的思想,这样的想法,正如传染病一样会在人群中不断传播,遗憾地说,人是极易受他人影响的,正确的观念、合格的操守都是极为脆弱的。

教育要在这其中起到巨大的作用,才能扭转不良的风气,然而事实上即便是教育发达的新加坡,也只能做到这种程度而已,也许这个问题只能用时间来解答。

新加坡行善运动总干事袁国栋博士受访时说——

“共享雨伞计划要成功需要国人学会为他人着想,我们的社会在这方面仍有待改进。实行管制的建议是否实际值得商榷,因为资源共享的最大目的就是鼓励公众发挥公德心,培养人们自动自发的善心善行。要求公众留下个人资料,可能会在人们心理上引起反弹,而加以抗拒”

实际上,不论是公益还是非公益,一旦牵涉到“担保”、“承诺”,就会让许多人退避三舍,因为物品的使用必然有磨损,而损坏在何时发生谁也无法保证,如果一名正常使用的民众遭遇了损坏问题,我们该如何判断是否该追责?

以上,便是共享经济在新加坡、我国乃至整个世界无法真正进入统治级的原因,盈利问题和社会公德心是拦在共享经济前的两座无法跨越的鸿沟,想要在短时间内解决,基本是不可能的。

结语

我们该怎样面对这样的失败呢?

实际上,无数的例子都在证明著一件事——人性是不能被考验的,因为人性就是如此,不论如何教育、教化,最终每个人都会是自私的,这才符合客观的规律,虽然无私者常常被称颂,但想要这类人成为社会主流,本就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任务。

但小编认为,共享经济却并不一定要扭转这一客观事实才能继续发展——提高租赁单价,提高违规惩罚,延缓发展速度让消费者逐渐养成好习惯,不再玩弄资本而是专注于盈利模式本身,也许是更好的出路。

而公益性质的共享经济,则更应该出现在校园、大型机构等地区,主动筛选人群,而不是寄希望于人们突然幡然醒悟抛却自私承担社会责任这种不切实际的愿望上。

虽然这样做可能无法让共享经济行业像过去那样“爆炸式”增长,但投资者和民众更愿意登上一艘不会沉没的小船,而不是驶向冰山的泰坦尼克,谁也不想让自己的租车押金无车可骑,大雨滂沱忘记带伞也不想淋个痛快……市场是存在的,但不适合投机者做狂野生长的虚无美梦。

上一篇新闻

杨千嬅要来新加坡开演唱会啦!千万别错过

下一篇新闻

98种传统糕粿食谱,让文化永久流传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