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东南亚华人富豪|陈江和:问鼎世界资源之巅

导语

上百年来,一代接一代的华商已成为东南亚的财富引擎。他们为东南亚的繁荣起着关键作用,也在诸多领域掌握着当地的经济命脉。2014年发布的《福布斯》华人富豪排行榜”中,前40的华人富豪中东南亚华商就占据5席。

其中包括马来西亚郭氏集团董事长郭鹤年,菲律宾首富施志成,泰国正大集团的谢国民,菲律宾商界传奇人物陈永栽,新加坡大华银行集团董事长黄祖耀。此外,包括印尼的黄亦聪家族,金鹰国际集团主席陈江和等也都是影响东南亚经济走向的商界豪贾。

华商韬略特以过去对以上东南亚华商人物的原创报道为主,推出『东南亚华人富豪』专辑,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选择有代表性的华裔富豪传奇故事呈现给读者。分享他们的商道韬略与人生传略,尤其是他们的关键历程,成就,经验,经营思想与人生哲学,创新创举乃至奇思妙想。

今日推出新加坡金鹰集团主席陈江和专题:


东南亚华人富豪|陈江和:问鼎世界资源之巅


从一间10来平米的小店店主,到一家拥有120亿美元资产、5万多员工的世界级多元化跨国工业集团的掌门人;从经营一家零配件小铺子,到坐拥世界最大规模纸浆厂、世界级造纸厂和世界林业组织中最大的再造林区;从石油零件业、夹板业,到造纸业、棕榈种植业、粘胶纤维业,再到清洁能源业;曾多次问鼎印尼首富宝座的陈江河以40多年的只争朝夕,想他人之不曾想,为他人之不敢为,成他人之不能成,徒手写下一个又一个商业传奇。

问鼎世界资源之巅

——新加坡金鹰集团主席陈江和

文|毕亚军

在四大洲站稳脚跟的陈江和,面对越来越不确定的未来经济格局,依然有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信心和气度。凭借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精英”管理人才,以及金鹰集团数十年来始终坚守的绿色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他对金鹰集团全球化的发展前景仍十分乐观。“路遥知马力,我们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稳扎稳打做企业。”他说。

从一个无名小商贩成为众人瞩目的印尼首富,被誉为“商业奇才”的陈江河,带给我们的又是如何的商场经验和人生哲学?

内容索引

1 / 白手起家的世界级产业巨擘

2 / 放眼世界,投资中国,统筹全球

3 / 一体化模式成就资源行业世界标杆


白手起家的世界级产业巨擘

1949年,陈江和出生于印尼棉兰市的一个华人家庭。17岁那年,还在当地华侨中学读书的陈江和进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支撑全家人生计的父亲身缠重病,无力养家。祸不单行,那正是印尼政治局势极为混乱的一年,学校相继被迫关闭,作为8个兄弟姐妹中的长子,陈江和放弃上大学做一名医生的梦想,挑起了养家的重担。

父亲留给陈江和的,是一家经营机车零配件、小额汽油柴油生意的小店铺和些许经商为人的经验。创业初始,陈江和做的是石油公司零件供应,“干着干着就什么东西都做”。渐渐业务拓展,经销发电机、炼油厂设备,维修机电、机械,包括液化天然气管,后来又做承包商,给一些石油公司做项目。1967年,18岁的陈江和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金鹰公司。

一个十七八岁的毛头小伙子,凭什么赢得客户的信任?

“生意靠信任,而信任是点滴的行动建立起来的。”陈江和这样总结道。踏实、真诚、能吃苦、好学习是陈江和打响创业第一炮的关键。为了打破其余大供应商的垄断,陈江和带着3个员工,一次又一次跑到80公里以外的石油公司,承诺为其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更具有价格竞争力,他甚至到产品的原产地——日本、欧洲去亲自购买,减少中间环节以压低产品价格。聪颖刻苦的陈江和以物美价廉的产品、服务赢得了石油公司的长期订单。

陈江和说:“创业过程中,挫折比较多,我不怕做错,只怕每次犯同样的错误,只要下决心面对,找到解决办法,总能挺过来。”3年不到,陈江和的金鹰公司便拥有了几十万美元资本,在棉兰市崭露头角。

没有一帆风顺的道路,而强者之所以是强者,就在于当弱者面对风浪溃不成军时,他则能瞄准势头,一跃龙门。把危机转化成机会,是陈江和从万千华商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1972年,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大幅提高原油价格,石油从2美元多涨到12美元的现实促使全球石油公司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而在苏哈托总统大力开发石油资源战略背景下的印尼就更是如此。陈江和的设备工程生意也随之水涨船高,很短时间内就赚到了1000万美金,而这一年,他刚刚26岁。1973年,经营了6年的金鹰公司升级成了金鹰集团。

“政局动乱不安,政权是军队在掌握,国家有七成收入是靠石油外汇。”陈江和没有沉浸在赚到第一桶金的欣喜里,而是立刻沉下心来,总结出做生意一定要紧跟时代和政局的变化。随即,他居安思危:“如果只埋头于某一种行业,即使做得再大,都不能保证不会被变动的时局所打败。做生意,不能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多元化发展才能分散风险、转危为机,成为企业长久生存的道路。”

除了后天的踏实勤恳,陈江和天赋中那种对于数字和局势的敏感性,让他在不同的行业中能做出正确抉择,积累起财富。正如他的员工所说:“陈主席有远见,也善实践。能把远见付诸实践。”

在调查和思考中,陈江和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印尼出产的原木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加工成夹板后再返销到印尼,中间经过两个环节,而厂家依然能够取得丰厚的利润。如果用印尼出产的原木直接加工夹板,既可将加工附加值留在国内,支持国家经济发展,也可增加就业,创造利润,何乐而不为?陈江和立刻着手筹办自己的第一间工厂——三夹板厂。

不到13个月,陈江和就建好了一个投资1000万美金、用工2000人的厂子,而这样的工程量在一般人做来至少需要两年。如此效率连总统都为之动容,1975年8月7日,总统带领7位部长来为陈江和的新厂剪彩,并问了陈江和很多问题,包括为什么做这个行业,夹板成本是多少,卖出去价钱多少,获利多少,能给多少人解决工作问题,并拿一张纸让他慢慢写下来。他跟陈江和一起算,算完了,他说:“印尼应多制造夹板,应禁止原木出口,这样可增加就业机会,多赚外汇。”夹板生意为陈江和在印尼商界赢得了尊重,他不仅改变了印尼单纯出口原材料木材的局面,还为印尼开发了一个可以带来附加值的加工业。

有远见的人永远不会停止追求的脚步。当夹板厂建成、投产,而且产出效益远远超过预期时,1979年,30岁的陈江和进入了棕榈种植业,开始了多元化发展的下一步。

“当时不懂行,两年种不了4500亩。”他回忆说。因为收效甚微,陈江和甚至一度想将棕榈园卖掉,一个做汽车生意的商人表示想接手,陈江和看着这个没有经验却敢于尝试的汽车商,决心再试一试。

他到马来西亚找来了顶尖的种植专家,精心种植。一年后,种植面积即达3万亩,几年后达到几十万亩。“为了加大投入,我种棕榈14年没有拿分红,赚的钱全投到扩大种植面积上了。”陈江和说。

1983年,金鹰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资产近一亿美金的中型企业。为了把棕榈油项目做得更大,陈江和用诚意打动了当时的印尼首富——华人林绍良,携手合作开拓棕榈油项目。后来印尼富商黄奕聪也加入合作。短短5、6年间,棕榈油项目创造了印尼种植业的奇迹,赚到了10多亿美金,而这个项目也让陈江和更加坚定信念,“做成亚洲首屈一指的公司”。而现在,他的集团每年棕榈树的种植面积相当于1.3个新加坡。

夹板、棕榈油生意毕竟是资源消耗类的产业,而印尼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过大,长此以往,金鹰集团如何做大做强呢?在所有员工还沉浸在收益的喜悦当中时,陈江和告诉他的下属:“2000年以后,印尼的三合板工厂一定没有办法再做,因为印尼的树是有限的。我们一定要种树,未来会是资源取胜。”

资源取胜,这个概念在陈江和的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了。

1982年,在一次赴芬兰的考察中,陈江和发现,芬兰气候恶劣,需要从其它地方进口树木进行生产,却拥有世界上顶级的浆纸技术,而印尼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好,对开发速生林是极有利的,只要学习芬兰的浆纸技术,利用印尼有利的地理、气候环境来建浆纸厂,应该大有前途。回到印尼后,陈江和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浆纸王国。

这在当时的印尼又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举动,然而总是“敢为天下先”的陈江和坚信: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掌握了产业发展的动脉,只有拥有了可再生的资源,企业才能真正可持续发展。结合实际,陈江和作出了立足资源,做强、做大、做深,并高效整合资源的决策,设计出了一个崭新的一体化工业模式——“林浆纸一体化”。这个工业模式凝结着陈江和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考,是以人为本、以资源为本的绿色发展模式。在一体化思想的指导下,陈江和的一切产业都是围绕资源、产业链进行可持续性的战略投资,即使某一行业遭遇风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不会丢失。

他选中了一个叫做科林奇的小地方作为浆纸厂基地,在退化的、非高保护价值的林地上开始大手笔地开发纤维种植园并配套建设制浆厂和造纸厂。短短十余年,陈江和就建立了世界最大的人工速生林基地和浆纸联合生产基地以及一个规模达8万人社区,并且据此成立了金鹰的核心集团——亚太资源集团。

从浆纸厂基地到亚太资源集团的建成这“短短10余年”,不但见证着陈江和事业生涯里的登顶辉煌,也亲历了陈江和人生中最为艰难的一个危机时刻。所幸,陈江和在面对困难时所爆发出的巨大能量,带领着他的企业,在漩涡风暴中力挽狂澜逆流而上,在黑夜茫茫中举起火把找到曙光。

如果说1972年的石油危机对于陈江和来说是顺势而为因祸得福的话,那么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则把陈江和真真正正卷入了风暴的中心。当时,外有金融风暴,外国银行根本不收印尼的信用卡,已经签好的合同不能实施,资金无法流通;内有军阀割据,工厂常年面临着地方势力的勒索,被迫关闭工厂,然而员工的工资依然照发。“你说,那个环境恶劣不恶劣?”回忆起来,陈江和百感交集。

时局动荡,陈江和再次展现出逆境中求生存的绝顶智慧。他说:“这是好事。首先,从全球的角度看,国内政治动荡,但我们的市场是在国外,只要能保证生产出口,就能拿到美金回来。第二呢,国家货币贬值,我们的成本还降低,利润反而更高,只要你和方圆100多平方公里内的群众打成一片,让他们来保护你,保证你的正常生产,有什么不可以做呢。”

于是,在投资者纷纷逃离印尼时,他变现国外资产,投资印尼石油和天然气基地,成立了太平洋油气和东亚电力两个大型能源公司。同时,在“浆纸一体化”推进的过程中,他也选择卖掉国外的部分资产回笼资金,将项目改成四个阶段来执行,由原来的一年后生产改成两年半后生产。再加上多年良性发展在群众中积攒的良好口碑和企业员工的上下同心,陈江和的金鹰集团在乱世纷纷中不但屹立不倒,反而逆境突击,勇登绝顶,企业规模扩大了2倍,赚了4倍。而陈江和也在这场激流之中成为了印尼最成功的商人。

“危机嘛,危险之中也有良机。能否转危为机,关键在于你的根基要扎实,稳扎稳打。树要长高必须根深,楼要盖高必须地基牢。再一个呢,就是紧要关头,头脑清醒,要有信仰,有信心,黑暗终止之后,光明就一定会到来。”这是陈江和通过两次经济危机实现两次事业飞跃的体会。

在此基础上,陈江和充分挖掘一体化模式的可利用之处,又进军了与树有关的另一个行业——粘胶纤维产业,并据此在巴西、芬兰、中国投资,建起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粘胶纤维以及溶解浆一体化生产厂商——赛得利国际集团。

如今,新加坡金鹰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集林浆纸、农产品工业、特种纤维素与纤维素纤维和能源开发为一体的多元化跨国工业集团,其生产经营遍及印尼、中国、巴西、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营销网络遍及四大洲,管理层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聘用各类技术人员近560000人。陈江和也因此成为了当今印尼屈指可数的商业巨擘之一,几次稳坐印尼首富宝座。在一体化生产思想的指导下,一个资源产业帝国就此轰轰烈烈地建成了。

放眼世界,投资中国,统筹全球

“我很想通过做事情回报生养过我祖先的国家,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出点力,非常想把‘金鹰中国’做成我们华人经营的优秀的跨国企业。这是我投资中国最基本的想法。”陈江和说。作为第二代华裔,与共和国同年出生的陈江和,一直把中国比喻作“生父”,看到祖国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他欣喜不已。同时,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浩劫的他强烈意识到:天有不测风云,所以凡事须做最坏打算,然后就是分散风险。于是,在华夏血统的亲切呼唤、祖国发展的良好势头、分散经济风险的内在需要这三者的驱使下,21世纪以来,陈江和开始了在中国的大规模投资。

2004年,陈江和率领金鹰麾下的亚太资源集团、亚洲种植、赛得利国际、太平洋油气公司四大集团,在北京宣布将于未来5至10年,在中国投资60亿美元的宏大计划。“希望把金鹰中国建成一个中国人的跨国公司。”对未来,踌躇满志的他这样定位在中国的商业脉络:利用东南亚丰富的天然资源到中国来加工,建立世界性的有竞争力的大型工厂和绿色生产基地,生产的产品不但可以供应中国,还可以出口世界各地。“进可攻,退可守”,他仅用6个字便概括出了60亿美元背后的商业逻辑。

中国的能源市场很难进入,许多外资都曾有意向,最终无功而返。而10多年前,独具慧眼的陈江和在一接触“清洁能源”这个概念时就马上意识到: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中国沿海一带不可能永无止境地烧煤发电”。于是,陈江和开始利用印度尼西亚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优势和金鹰多年来在能源领域积累的经验来开拓中国清洁能源市场。2000年至今,他前后奔走,积极促进中印(尼)双方领导人的会见和供气合同的签订,先后建成了厦门东部燃气电厂、江苏LNG接收站并投资开发了江苏如东燃气电厂项目,为推动中国清洁能源的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支持中国建立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金鹰”在中国投资项目能获得成功,究其原因,在于其一体化清洁能源开发模式与中国的现行能源政策、环保政策正好契合。

同时,陈江和在国内也积极拓展着他的本家产业——林浆纸一体化产业。

陈江和的家乡福建具有适宜林木生长的土地和气候。2004年6月,金鹰在莆田市启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先后在福州、莆田、泉州、漳州、龙岩等地设立林业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当初的小树苗已覆盖成林。

2003年,陈江和来到山东省日照市投资,以“外资不答应的我都可以答应”的诚意,收购了山东日照森博浆纸有限公司90%的股权,并于2005年8月19日将其成功改组为山东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通过150亿元的投资,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年产漂白硫酸盐阔叶木浆131.5万吨、高档白卡纸板17万吨,运营着目前世界上单条规模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制浆生产线。陈江和还计划新增300亿人民币扩建三期项目,他说:“我们要把亚太森博建成世界上最环保的制浆企业”。这个山东省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被列为山东省“十二五”规划重点,通过产业链延伸,每年正在为周边社区创造着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产值。该项目的投成建产,不但能缓解中国纸浆紧缺的状况,也创造大量外汇收入,服务中国的经济发展。它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造纸业的原料结构,在第12届科博会上被评为“中国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最具影响力企业”。

另外,陈江和旗下的赛得利(江西)化纤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完全由外商投资的粘胶纤维企业。扩建后,它拥有亚洲最大规模的粘胶纤维生产及研发设施,粘胶纤维年产量达到每年16万吨,生产规模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赛得利(福建)化纤有限公司是正在新建的一个粘胶短纤生产基地,也于2010年9月开发了初始项目的建设。此外,亚洲种植集团于2005年在南京成立了食油加工项目——新实力食品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并已发展成为华东地区名列前茅的棕榈油生产加工的大型现代化工厂。

为建立中国的金鹰基地,陈江和把大中国区总部从香港搬到了北京,并在上海设立公司、在福州设立办事处。在金鹰中国区的构建中,北京代表处以资讯、项目审批和融资为主,以一体化能源资源开发为主业的太平洋油气公司和其子公司东亚电力公司也将北京作为其在中国的协调中心。上海公司是“金鹰”中国区的服务管理中心,同时,吸纳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集团所属公司和项目的运作提供一个有效的资源共享平台。另外,主营粘胶纤维业务的赛得利国际集团也把总部设在上海,统筹协调巴西、印尼、芬兰业务。福州办事处侧重在福建省的项目拓展和融资,亚太资源集团则重点开发在广东、山东、福建和江苏的一体化林浆纸项目。其分工各有侧重,为金鹰集团进入内地构建了先进的组织架构。

坚持环保、领先、创新的业务开发模式,专业化的管理和运作,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金鹰在中国迅速发展壮大。对于中国市场的开拓,陈江和有很大的信心:“中国拥有十几亿人口,经济持续发展,市场潜力巨大,环境稳定,有具有竞争力和良好素质的人力资源,这都给我们投资者带来信心。再说,我们华人来自己家里做事,朋友多一些,感觉亲切一些。”

一体化模式成就资源行业世界标杆

在金鹰集团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金鹰集团的英文名称RGE还有一种解释——RenewableGreen Energy绿色可再生能源。一般的能源如煤炭、石油等,都是只能使用一次,不可再生的。只有绿色能源可以不断再生,循环利用,永续经营。绿色资源,是金鹰集团最强有力的后盾。

“一体化模式”是陈江和为了整合、利用、发挥企业庞大后备资源所提出的有力对策,具体为:既充分发挥以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又充分利用下游工业的核心能力以拓展一体化的棕榈油产业、一体化的清洁能源开发和一体化的粘胶纤维和溶解浆生产。“我们现已将经营活动从上游产业延伸到下游产业,所有这些产业在集团内部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整个集团的资源才能够有机组合在一起,成本低、风险低、利润高。”谈及这些陈江和十分自豪。

印尼苏门答腊岛中部的廖省,满目都是郁郁葱葱的相思树,绿荫遮天,一望无际,从空中看,就像镶嵌在丛林中的一颗明珠。这是金鹰亚太资源集团的所在地。走进厂区,完全不见以往纸浆企业的臭气熏天、污水横流,也不会听到周围生态严重恶化导致居民抗议的事情。相反,这里空气清新,碧水纵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在此成就。

“林浆纸一体化”是陈江和为此设置的工业模式。

在林木资源的开发上,陈江和采取了边伐边种的可持续林业管理方法,每伐一棵树就种植一棵苗。公司拥有自己的科技研发室和苗圃,每年可提供大约1亿株树苗和生根插条,每年种植相思树的面积达到75万亩,差不多相当于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同时,积极开展农业实践创新,对资源加以循环利用,比如将棕榈油厂里的果串循环加工,用于林地护根。

陈江和还非常注重自己的企业和环境与周边社区的和谐共处,他自创并推行了“镶嵌式”种植模式,即在特许开发的土地上保留出至少20%的土地,用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种植园地貌的生态与社会价值。在“镶嵌式”种植理念的引导下,他把种植园设计成一个融合相思树种植园、森林保护区及当地社区的联合体,既保护了周边的生态,提高了老百姓的经济收入,还可以有效地降低非法砍伐和火耕。这个社区相思树种植农场计划被亚洲管理协会企业社会责任中心评选为2005年度亚洲企业社会责任大奖环境类亚军,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高度和谐。

在纸浆业上,陈江和通过一体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始终贯彻5R的生产原则:减少、回收、再利用,循环和替换,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努力把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他采用了三台世界上最大的回收锅炉,将废弃的物料烧来发电,而且所发的电完全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纸浆工业搞不好的话,就会有严重污染,所以企业一开始在环保方面要舍得投资。造一吨纸浆大概需要700度电,一度电要6美分,那我每吨浆就可以节省42美元。每年200万吨产量,就可以节8400万美元,三台锅炉共投资7.5亿,不到9年就可全部收回投资。”陈江和说。如此一来,原料不但没有损失,成本也降低了。不但做到了环保,而且产生了效益。

除了在印尼本土,金鹰集团在国外的投资也力尽清洁。以山东亚太森博为例,金鹰集团在日照的投资中,有30亿元以上的数额是用于环保的,也就是每5元钱就有1元用于环保设备投资。这在全国都非常少见,对此,陈江和认为:“说实话,这个钱我是愿意花的,而且也曾经花过不少。”在陈江和的理念里,造成环境污染的,就是在运转生产线时排放出去的原料和产品。而这些资源都是被流失掉的“成品”。如果设计方案合理,把这些通过大气等排放掉的原料进行回收,长远来讲,是很划算的。不过要想使环保效益达到最大化,还需要大规模,规模越大,后期的回报越大。

“我想,作为一个企业家,只要有一颗慧心和善心,总会想办法把废物利用起来。”陈江河把环保当作一种信仰来对待:“我一直认为,环保不是企业的负担,做好了,还是企业的资源。作为一名华人,我特别推崇孔孟‘天人合一、人与天调’的主张。”在印尼,陈江和还通过与环保组织的合作来共同推进企业的环保,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而在中国的发展中,他们也倾听环保组织的建议,不断改进。

在粘胶纤维上,陈江和的一体化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他通过在巴西收购一个可生产从普通标准浆到高档用途特种浆在内所有溶解浆产品的溶解浆厂、在芬兰收购一个具有60余年粘胶纤维生产经验的粘胶纤维厂、在中国江西建立中国第一家完全外商独资粘胶纤维厂的配套运作、打造出了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巴西)、技术(芬兰)、市场和生产能力(中国)的粘胶纤维全球发展战略。

是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体现着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心,更体现企业在选择生存方式时所参考的价值体系标准的高低。负责任的企业通常是那些能够解决好环保问题的企业,而恰恰是这样的企业才能够赢取公众的尊敬和市场的支持,成为市场上的强者。金鹰企业的飞速崛起和屹立不倒正是有力的印证。

“三个有利”原则成就大哉金鹰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但体现在一体化的生产过程当中,也贯穿于陈江和的商业运作思维里,形成了“三个有利”的准则。

陈江和说:“以前做投资几百万、几千万的项目,一般都只考虑项目本身,而上亿元的项目就需要考虑大局。企业做大了,其发展不但是自身的问题,还涉及到企业与其它行业以及与国家的关系。”创业初始就意识到经济与时局、政局关系的陈江和经过长期反复地思考、总结、提炼,终于得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原则——“我现在做什么事情,从事什么行业,都会考虑‘三个有利’,也就是首先对当地的人民有利,对所在的国家有利,然后才是对企业有利。在持续成长中追求人、企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你自己有利,人民没有利,政府没有利,一定搞不久的。如果企业做的,对老百姓有利,对当地的政府有利,你就可以长久生存,也才有利可赚。虽然我们很多事情,是通过政府去解决的,但你如果没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到动乱时期就很难生存。‘三个有利’,可以说是商战求胜的法宝。”

金鹰旗下亚太资源集团在印尼廖省与当地社区、民众之间开展的良性互动,就是“三个有利”原则在商业经营上的完美体现。首先,他们利用生产废料发电免费供应附近的数万居民使用,还免费为居民提供清洁的水源。同时,为带动当地百姓致富,陈江和要求企业专门在工厂所在的社区设立培训中心,免费培训附近农民,教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扶持农民成立自己的公司,并为他们提供银行担保。另外,还制定和推行了包括综合农耕体系、社区种植园方案、中小企业扶持方案、职业培训和教育资助在内的多项帮扶计划,并主动肩负起协助建设路桥、电力、用水、医疗和文化等社区基础设施的责任。

金鹰集团对当地居民的扶助也回馈到了自身,他们不仅能够享受到周边民众提供的优质的生活后勤服务,甚至在印尼局势动荡、华人产业受冲击的时候,当地群众会自发保护金鹰旗下的产业,并说“这是我们的饭碗,不能破坏”,确保金鹰的安然无恙。

陈江和摸索出来的这条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已经在金鹰旗下各公司广泛沿用,并被作为其在中国的长期发展战略模式重点实施。“在金鹰国际集团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要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带到其投资的国家和地区,积极推进该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这是我给企业定下的‘宪法’,我要求集团内的所有企业都必须严格履行,投资日照也不会例外。”陈江和郑重地说。

“三个有利”不但体现在陈江和的企业经营运转之上,也体现在陈江和以大江大河的气概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上。“一个人成功需要一定的机遇。世界上聪明人很多,但是没有机遇他们也难以成功。所以成功以后,我们应该把一部分钱拿出来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回馈和报答社会。”这是陈江和回馈社会的拳拳之心。

早在1981年,陈江和与夫人黄瑞娥年就开始进行社会活动。2001年,他们创立了陈江和基金会,重点扶助教育、扶贫、医疗和救灾领域。基金会不仅捐建学校,还为学生提供奖学金,为优秀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颁发奖金。此外,基金会也为边远地区提供医疗服务,并在地震和其它自然灾害中提供紧急援助。

对待自己的祖籍国,陈江和依然表现出了一位不忘本企业家的大爱本色。1989年,他开始在家乡福建莆田兴医济民,从此广泛参与中国慈善事业,并竖立起一个海外游子的爱心丰碑:他是第一个为奥运捐资500万元美金,支持“水立方”建设的海外华人;2003年“非典”肆虐,他捐款3000万人民币,是个人捐款最多的一位;2008年春节前夕,他从海外获悉国内雪灾肆虐,率先响应中国侨商会发起的“抗雪救灾温暖行动”,第二天就将1000万元人民币善款拨付湖南、广东、江西、江苏的重灾区;“5•12”汶川大地震期间,他先后三次发动金鹰集团全体员工和旗下企业,共为灾区捐赠善款和物资累计达1568万元。灾难来临时,我们总能在援助的第一线看到他熟悉的身影。

“华侨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海峡西岸建设突出贡献奖”、“八闽慈善奖”、“侨心工程突出贡献者”、“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亚太最具社会责任感华商领袖卓越贡献大奖”、“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中国十大慈善企业”、“中华慈善奖”、“扶贫中国行公益爱心单位”、“中国最具责任感企业”,这是陈江和与金鹰集团凭借多年来为中国地区经济做出的突出贡献所得到的政府表彰,且远远不止于此。

陈江和还注重弘扬民族文化,以多种途径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对外交流。比如弘扬妈祖文化、资助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捐建小白鹭艺术中心。同时,他注重教育的发展,捐建23所侨心小学、设立“金鹰育英奖学金”、捐建图书馆……截至2011年底,陈江和领导的金鹰集团为中国的公益事业各项累计捐资超过5亿元人民币。他本人也因为在慈善公益事业方面的卓越贡献,荣膺中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荣誉称号。虽然他的付出让他无愧于他获得的所有的荣誉,但陈江和依然谦虚地表示:“这些荣誉,仅仅是对我们多年来努力的一个肯定和鼓励,我们感受更多的是自己肩上的责任。”

2011年8月,陈江和作为华商领袖代表受邀作客《对话》栏目,面对成就和赞誉,陈江和展现给镜头的依然是那低调而沉稳的微笑。他说:“我现在只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在我的有生之年,看到我们国家强大,民族复兴;另外一个,就是我会尽我的力量,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为经济发展献一点力量。”

上一篇新闻

说100遍道理,不如陪孩子看8部教育电影

下一篇新闻

不变不行,经典腕表也迎来了他们的“第一次”改变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