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广州,很“Cool”

尽管南海热带低压带来了降雨和一丝清凉,但近段时间持续开启“暴晒”模式的广州,仍然让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直面“烤”验。

夏季高温强势来袭,我国多地进入“火炉”模式。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我国共有71个国家气象站的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部分地区还出现了40℃以上的极端高温。

广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人口与建筑高度密集,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长期的高温高湿,无疑影响城市的宜居性,也增加制冷所需的资源能源消耗。在湿热条件下营造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成为现阶段广州建设健康、宜居、韧性城市所面临的关键挑战。

广州,很“Cool”

2020年以来,广州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项目”试点工作,推动广州“酷城”行动,探索提供可持续、可负担的城市降温综合解决方案,构建从总体到街区的策略体系。

做好“微环境”“小气候”推动绿色化转型,让人们面对高温炙烤依然能感受夏日清凉酷爽——这不光是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体验,也是一座城市应对风险挑战的韧性表现。

“酷城”行动,为城市降温

当你想到极端高温时,你可能会想到沙漠。但是热浪来袭时,有一个地方更糟糕:城市。

有关研究表明,城市会产生多余的热量,这个过程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导致热岛效应的因素包括汽车发动机、空调和其他设备产生的多余热量,以及缺乏来自降雨径流的蒸发冷却,因为城市设计本身就是要尽快将降雨径流排出城市中心区。因此,城市温度可能比邻近的农村地区高8—11摄氏度。

广东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所长黄高辉认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城市变暖的趋势更加明显,这是全球大城市都不得不面对的“烤”验之一。“热岛效应引发的高温直接威胁人们的健康,全球因热死亡的案例不计其数,比如最近频发的热射病就是高温导致的重症中暑表现。”

广州,很“Cool”

可持续降温是世界银行近年来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新的着力方向之一,主要通过自然调节或人工干预控制和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优化城市微气候,提高城市气温舒适性。广州作为全球亚热带地区人口与经济活动最集中、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 2020年成为世界银行“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项目”首个试点城市,试点工作被称为广州“酷城行动”,旨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真正综合、系统的解决方案。

目前,新加坡、巴黎等地正在开展可持续城市降温的相关研究与行动。新加坡政府与学界正在联合推动“冷却新加坡”计划,探索城市降温的新策略,减缓城市热岛效应(UHI),提升室外热舒适性(OTC)。巴黎正在推进城市绿洲计划,使用遮阳设施、绿化、渗透性表面和反射性铺装等措施将校园转化为城市绿洲,并在课外时间向公众开放,作为社区的纳凉避暑场所,该计划预计在2040年全面完成对800余个校园的改造。

新加坡靠近赤道,平均气温超过32摄氏度,这里基本上是一个都市丛林,城市结构让热岛效应情况更加严重。因此,“冷却新加坡计划”应运而生,研究人员寻找能够减少对冷气需求的降温解决方案,提出了植树造绿、城市设计、绿色材料使用等多达数十项措施,得到较高的评价。

广州,很“Cool”

2021年,联合国官网刊登了国内首份可持续发展地方评估报告。广州‘酷城’行动的探索,是将综合宏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聚焦为一个绿色发展场景,围绕酷城行动推动城市绿色化转型。”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鼎曦告诉记者,广州城市发展面临的气候挑战与治理途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探索形成可实施、可推广的城市降温措施,对全球城市降温这一重要议题和战略行动具有探索性和示范性意义。

顺应自然,融入自然

联排的骑楼串联起紧凑的街区,经历了一场微改造,曾经拥挤的居住区成为人气爆棚的新商圈。

在不改变老城肌理的前提下,针对街区与建筑尺度,永庆坊创新岭南建筑降温降湿技术,因地制宜采取树阴、喷泉、水雾、风等系列组合措施,提升街区舒适度和商业体验感。

永庆坊地处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特别需要尊重地域价值和在地文化。广州万科永庆坊项目部设计总监高琦说,游走在永庆坊中,散落在各处的水幕、绿植、水池、台阶是街区的点睛之笔,也是宜人清凉的户外“家具”。

广州,很“Cool”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回顾历史,广州的城市建设一直有顺应自然、融入自然的传统,例如老广州城顺应山水之势的城池形制和六脉渠水利工程的开凿等。

“酷城”行动从总体到单元再到街区构建策略体系,尊重自然生态、因势利导是最重要的准则。自然通风减少热量积蓄,是城市降温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广州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通过对整体风环境进行WRF模拟研究,结合城市河流、绿地等开敞空间布局,构建了市域六条主要通风廊道体系。包括洪奇沥水道—珠江西航道风廊、蕉门水道—南沙港快速—珠江前后航道风廊、狮子洋—帽峰山风廊、新塘—九龙大道—珠三角环线高速风廊、流溪河风廊、正果—钟落潭—白坭河风廊。“通风廊道地区严格保护水系、绿地等开敞空间,控制主要入风口建设增量,加强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和密度管控,避免屏风式建筑。”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表示。

广州,很“Cool”

黄鼎曦分析,近五年来,随着城市规划对通风、开敞空间的日益重视,在气象部门的数据支持下,广州进一步引入大尺度城市空间流体力学模拟和市域城市地表建成环境数字化建模技术,摸清了宏观和中观尺度城市风速的分布规律。

广州将“引风入城”和其他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综合权衡,在全市生态开敞空间网络基底下,辨识出六条主要通风廊道是对城市生态开敞空间效用基本理论和城市发展规律不断深入认知的渐进过程。

做好微环境、营造小气候,结合试点工作,广州开展 “酷城行动”进行了风廊划定、生态低碳城区、海绵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等城市规划实践。推进示范项目实施上,在永庆坊二期开展旧城更新提升示范项目,在旧城高密度地区传承和创新岭南建筑降温降湿技术;在中新知识城开展绿色生态低碳新区建设示范项目,探索中高强度开发新区规划设计中的城市降温策略和措施;在海珠湿地开展绿色基础设施降温效益评估示范,为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与品质提升提供支撑。

广州,很“Cool”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舒适的热环境将逐渐成为市民居住和产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黄鼎曦看来,这些热环境管控分区导控的规划要求,将通过示范点进行实证校核,并逐步纳入不同层次的详细规划和建筑单体设计中,作为开发建设和城市更新的前提条件。

更宜居,也更具韧性

联合国人居署和世界银行前期开展的有关可持续城市降温研究指出,科学正确的降温方式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降低能源消耗有重要意义,对保持经济繁荣和人民健康均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受气候变暖影响较大的国家,推进城市热岛缓解将是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

粤剧艺术博物馆是绿色建筑与岭南园林结合的典范,采用合院式布局,以传统园林的营造扩大城市公共空间,增加了博物馆的开放性。白天鹅宾馆完整保留了原有建筑外观与室内景观精华,并将岭南传统建筑搬进了大堂,为居民留住了记忆、留住了乡愁,同时巧妙地利用了中庭故乡水,采用了“冰蓄冷”技术,转移建筑的用电负荷,起到了“削峰填谷”的作用……可以说,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已经融入广州的城市肌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曾经评价道:如“梳式布局”、冷巷、趟栊门等是传承至今、极具岭南地域特色的被动式建筑通风降温智慧。城市降温理念与岭南现代建筑的创作理念高度契合,城市降温理念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城市居民的健康,与岭南传统建筑“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价值取向相契合,在广州推行可持续城市降温试点,体现当代广州地域性、文化性与时代性,是增添广州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

广州,很“Cool”

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广州试点项目组撰写的《世界银行与广州的“清凉城市”试点实践》报告指出,在各国城市努力从新冠疫情的经济影响中恢复之际,对清洁能源、适应气候的新型基础设施,以及城市更新项目的投资,将在消除污染、改善当地生态系统和创造绿色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基建将营造更清洁、更健康和更公平的小区,有利于预防未来的疾病大流行,应对气候的投资也将是增强城市韧性同时改善城市宜居度的重要机会。

广东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副所长刘沛认为,通过改善户外空间的舒适性,引导市民走出去,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社会信息的流通,为经济活动的发生提供场所和可能性,这是韧性城市的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特别是随着年轻群体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以露营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依托城市内部的生态空间、户外场所展开,并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广州,很“Cool”

广府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了广州的城市文化与风貌、市民的生活与活动方式,夏季高温或多或少阻挡人们享受户外生活、感受城市“烟火气”的脚步。打造气候宜人、更加凉爽的城市,促进经济社会要素流动,无疑是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的题中之义。

永庆坊二期在考虑降温措施时,更看重用户需求和场景打造,让建筑“会呼吸”、能通风,将降温喷雾融入景观设计,营造年轻人喜欢的梦幻仙气的场景。每逢周末假期,人潮涌动,活力青春。

“我们还在荔枝湾涌畔增加了多种绿色轻盈的场景,全天候全方位打造户外宜人的永庆坊商圈,让人们放心休闲、舒心消费。”高琦表示。

相关阅读:

直面“烤”验,广州有个“Cool城”计划

【南方日报记者】朱伟良 郎慧

【作者】 朱伟良;郎慧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上一篇新闻

企业家专访|蔻丝卡品牌创始人兼雅润堂董事长—吴恩赐

下一篇新闻

深一度|高温“烤”验下的大白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