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柳疃镇力争通过“五大谋划” 打造成全国丝绸名镇
齐鲁网潍坊6月5日讯丝绸是昌邑市柳疃历史长河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柳疃闻名遐迩正是得益于源远流长的丝绸文化。近日,昌邑市柳疃镇出台“丝绸之乡”特色镇建设五大谋划,以繁荣复兴柳疃丝绸历史文化为目标,融合现代产业和旅游元素,打造一条养蚕缫丝—纺织印染—丝绸品牌—销售展览完整的产业链条,让产业、生态、旅游、文化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将柳疃打造成为同苏杭齐名的全国丝绸名镇。
一是“万亩桑园”。以潍河大堤为中轴,东至潍河河道,西至闫玉路,南至镇界,北至大莱龙铁路。潍河大堤以东部分为项目一期,占地3624亩,潍河大堤以西部分为项目二期,占地8055亩。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约1.1万亩,空间布局为“一轴一带八区”,即:丝绸之路文化轴、沿河景观带、入口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叶桑种植示范区、桑葚采摘体验区、休闲度假区、沿河景观体验区、果桑种植示范区、农艺奇赏区。以特色种植为切入点,推广种桑养蚕技术,建设果桑种植区和叶桑种植区,果桑种植区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配套建设桑葚采摘体验园和娱乐功能区,让人们在游玩之余既能亲身体验采摘的乐趣,又能感受养蚕缫丝的历史文化底蕴。叶桑种植区主要发展养蚕缫丝技术,实现将丝绸产业链条延伸到原材料环节、完善供给结构和增加土地产出效益、实现农民增收的双重效益。同时,延伸产业链条,依托桑园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打造“桑娱蚕乐”服务业品牌基地,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5月26日成功举办的首届桑葚采摘节是重振柳疃丝绸这个品牌的开始,柳疃镇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新旧动能转换战略部署不动摇,沿潍河大堤建设“万亩桑园”,为柳疃百姓开辟一条绿色、生态的致富之路。
二是“丝绸古街”。以“白银市场”、“柳疃邮局”、陶家渡口、丝绸商号、镖局等承载丝绸历史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主要建设内容,以复古建设为主要风格,重现柳疃丝绸历史上的交易盛况。同时,结合现代人文需求因素,寓教于乐、寓教于游,让人们在游览古街时仿佛“穿越”到百年前,亲身体验繁华盛况。
白银市场和柳疃邮局:十八世纪末,柳疃丝绸已闻名于世,柳疃成为丝绸荟萃之区,商业繁荣,白银交易活动频繁,柳疃白银市场便伴随着丝绸生产的发展应运而生。1887年,柳疃街立起“惠我无疆”碑,也叫银子市碑,碑文载:“柳疃自同治亏抽,并各社字号,量力捐资,公当议会,每当财神圣诞,众家演戏,共庆洵盛事也……”。据此为证,柳疃的白银市场始于同治十二年,即1873年。1902年,昌邑县第一个邮政局在柳疃成立,办理商贾和个人的金融流通转移,柳疃成了昌邑县的金融活动中心。昌邑县的白银市场以柳疃为代表,所用之“平”,称为“昌平”。“昌平”取得了银商的信用,在全国各地享有“信得过”的荣誉。青岛、上海、天津、北京等全国各地的白银市场无不闻柳疃白银价格动向而变动。每逢三、八柳疃大集,白银交易数目可观,多时成交十几万两。1910年,清政府颁发《币制则例》,规定银元为银本位币,但国家收支仍以银两为货币单位计算。当时市面上还有铜铸币流通,柳疃白银市场的交易已经不单纯是白银,交易日益广泛,与印度、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皆有金融往来,墨西哥的“鹰洋”、孟买的“站人洋”亦流通于柳疃的金融市场。1914年,民国政府颁发了《国币条例》,规定货币单位为元,银块的使用面积逐步缩小,但大宗交易仍以银两作计价标准,保持着“两”、“元”并存的局面,柳疃的白银市场已发展为金融市场,各地的较大钱庄开始到柳疃扩展存放款业务和内外汇兑业务。1915年,昌邑县商务会在柳疃成立,掌管商业和金融,继而以柳疃为中心成立了十五家钱庄,这些钱庄经商务会注册加入了“钱业联合会”,并发行本票、庄票和乡票,视同现金在昌邑、潍县流通,柳疃的金融市场发展到顶峰。1929年,受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把山东作为掠夺对象,柳疃的金融市场陷于恐慌冷落。到1935年,民国政府为了完成金融垄断,进行币制改革,严禁银元流通和相互买卖,昌邑的钱庄相继销声匿迹,柳疃的金融市场就此告终。
陶家渡口:在距今柳疃镇政府二里左右的小龙河西岸,曾经有一个不大却很有名气的小码头,人称“陶家口子”。从陶家口子登上小风船,走潍河、入渤海,东北可达烟台、旅顺、营口、天津,南可到青岛、上海、福建乃至香港。当年,陶家口子码头盛极一时,每到春汛时,从东北营口、旅顺来的运粮船由下营港逆水而上,时常有大帆船由潍河拐入小龙河,停靠在陶家口子,搬下大豆、高粱及优质木材,装上一捆捆柳疃绸子。陶家口子虽小,但沟通着渤海、黄海、东海,是绸乡人背绸包闯世界的出发点。小龙河与陶家口子目睹了当年绸乡人民的悲欢离合,是柳疃丝绸内销外运最可靠的历史见证人。
古商号:以同春、谦泰、利源增等为代表,丝绸买卖发展盛况可见一斑。同春从嘉庆年间开办,一直到解放前,东家是姜家寨人姜振彩,商号坐落在北京前门外,是昌邑在京最早的布匹绸缎商号之一。经营的布匹在北京称为“寨子布”,声名远播。谦泰坐落在北京前门外珠市口,买卖较大,东家高守信曾被任命为崇文区副区长。利源增坐落在北京东四牌楼三条,是北京较大的商号。东家是有名的民族工商业者李润芬,他利用在京的买卖捐资助学,集资加固潍河堤岸。乡民在堤上立起的“潍水流芳,恩同再造”的纪念碑便是纪念李润芬。
镖局:柳疃镖局成立于1906年,名为福祥镖局。柳疃丝绸繁荣时期,每天有很多镖车从北京向柳疃送银子。《野蚕录》载:“裨贩络绎不绝于道,镖车之数,十数里衔尾相接。”
三是丝绸工业历史展览馆和创意平台。华信丝绸公司和华裕丝绸公司是目前潍坊市规模最大、丝绸生产技艺最成熟的两家公司,建国后,华信、华裕两家丝绸公司担当了柳疃丝绸文化传承的历史重任,丝绸工业历史也在这两家公司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华信公司中,自50年代建厂以来的厂房设备、丝绸织造工具、丝绸产品样品以及生产工艺,均以其原生态风貌保留至今,华裕公司集丝绸生产与技艺传承为一体,公司内建有丝绸文化传习馆和丝绸产品展览馆,到两家公司参观仿佛置身于“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的盛况之中,闭目细听可寻蚕食之沙沙,细嗅可闻真丝之弥香,感受到柳疃丝绸文化历史之厚重。华信公司的厂长李华光、华裕公司的厂长魏耀林都是昌邑丝绸文化传承人。“丝绸之乡”特色镇将依托这两家公司,打造丝绸工业历史展览馆和丝绸产品创意园,计划修复华信丝绸公司原有的厂房设备,以丝绸工业发展历史为主线,建成一条丝绸工业历史长廊,让人们在参观时便能感受到丝绸工业历史的变迁和厚重。同时建设丝绸产品创意园,招聘服装设计和丝绸专业人才,将丝绸产品融入现代元素,以创新和设计吸引顾客眼球,变创意为商品,打造自主丝绸品牌,提高丝绸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设置体验板块,让游客参与到技艺学习、加工互动、产品设计制作等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切身感受与亲自体验中领略丝绸文化与技艺的博大精深。
华裕丝绸公司原为昌邑县丝织一厂,该厂主要生产真丝及丝绵交织绸系列产品等60多个品种、100多个花色,主导产品获国家银奖两个、金丝杯大奖一个、部优四个、省优四个、省科技进步奖一个、省星火计划奖一个、省优秀新产品奖15个。公司生产的国际名牌“尼娜”牌方巾、手帕畅销西欧市场,“雅风”牌丝绸及丝绸产品是山东名牌、山东省知名商标。公司先后晋升省级、国家二级企业,获山东省经济效益排头兵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富民兴鲁先进集体、出口创汇先进企业、全国纺织工业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华信丝绸公司原为昌邑县丝织二厂,该公司是山东唯一既保留传统工艺和少数民族特需用绸,又搞现代化丝织生产的大型企业,是省级先进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连续11年被评为省丝绸系统双文明建设现金单位。产品畅销日、韩、美、法、意和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山东省外贸丝绸出口重点骨干企业。公司生产的“潍柳”牌产品被评为“最受消费者信赖的山东产品”、“潍坊市名牌产品”,获“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委会中国丝绸博览会银奖”,1997年获“97中国专利技术及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四是丝绸文化博览会。依托中国棉纺城建设丝绸文化博览大厅,举办丝绸棉纺文化博览会,吸引全国客商参会参展,扩大“丝绸之乡”和纺织产业基地知名度。持续提升棉纺城电商平台建设,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把棉纺城电子商务平台建成一个具有完整产业链、线上线下相结合、国内外贸易相互促进的国内一流平台,为柳疃丝绸畅销国内外开辟广阔的电商渠道,创造丰厚的文化和品牌价值。
五是丝绸技艺传习馆。几百年前,勤劳智慧的柳疃人创造了茧绸这个与南方家蚕丝绸相媲美的独特丝绸品种,到清末民初,柳疃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茧绸制造工艺,确立了柳疃丝绸在中国丝绸业的重要地位。柳疃人赴东山、闯关东、进京城、下南洋,诞生了近代柳疃独特的经济现象,开辟了一条近代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为昌邑赢得了中国“丝绸之乡”、“华侨之乡”的美誉。
柳疃柞绸生产技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丝绸行业没落,从事缫丝织绸的技术工人越来越少,现在掌握传统织绸技艺的更是寥寥无几,为避免传统技艺消失,规划建设丝绸技艺传习馆,招聘专业技师培训柞绸技艺团队,从养蚕缫丝到织绸,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设置体验模块,将技艺传承与技艺参观体验相结合,借“丝绸之乡”特色镇的建设将茧绸技艺发扬光大,力争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培育传承柳疃丝绸的制造工艺,让这个闻名中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柳疃丝绸的繁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