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把滚石当作一生事业去投入

把滚石当作一生事业去投入

段钟沂

“如果大家喜欢滚石,对滚石有情怀,是因为我们做了很多东西,机会也就比较大。但情怀是你们(歌迷)讲的,我不敢讲。”滚石唱片创始人段钟沂如是说。

成立30余年,滚石累积的“资产”,包括唱片母带和封面、版权纪录甚至发布时的新闻稿,都完整保留。“两个老板没换过,连办公室都还是创业时一个样。”段钟沂说。

生于1948年、从小喜爱音乐和绘画,段钟沂说自己算是上世纪的“文青”。读书时的台湾正处在非常时期,“那时像我们这些毛头小孩,对知识是非常饥渴的。”他说,“那个环境、风气,可以‘酝酿’出我们这样的人。”

1976年,段钟沂和弟弟段钟潭在台北创办《滚石》杂志,1980年成立滚石有声出版社——滚石唱片的前身。1981年,滚石发行首张专辑《三人展》,随后陆续签下张艾嘉、罗大佑、李宗盛、齐豫、周华健、伍佰、张震岳、五月天等众多歌手。不少人成为华语流行音乐“闪亮之星”。

在唱片行业风起云涌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滚石事业蒸蒸日上,鼎盛时拥有上千人的工作团队,更打开亚洲市场,在香港、上海、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设有分公司,成立过音乐电视台、数字音乐服务公司。

“创办滚石的时候,我们纯粹只是觉得会做这件事,且有把握做得很好,但没有想到要做多大。”段钟沂说,如果当时有更有趣的事,兄弟俩说不定就去做其他了。

在“最好的时候”和“最坏的时候”,都有公司提出过收购滚石,但是,段钟沂和弟弟始终舍不得放手。“不相信天底下有那么好的事,也没有见钱眼开。”段钟沂诚实说道,“甚至觉得像现在这样比较好。”

时代变化太快,段钟沂多次提到,如果讲滚石是一个品牌,这曾是事实,而在频繁变化的当下,这种说法已让他有所迟疑。随着21世纪技术发展、互联网兴起,唱片行业开始走下坡路,滚石也无法抵挡时代的洪流。

“上世纪90年代甚至更早,我们一年的唱片出片量有30到40张,每个月至少要出两张专辑,量很大。但看看过去近10年,一年能出5张、10张,就算了不起了。”他感叹。

段钟沂曾相信,滚石签约的300余位歌手,每一张专辑、每一项内容,都“值得被听到”。不过,听众、观众记住的仍是如罗大佑、李宗盛、齐豫等少数人。

“这些人的成就,是来自他们特殊的创作及表达能力,来自于他们对人生的体验、对社会脉动的洞察。”段钟沂说,“这也是构成好内容很重要的条件。”

近些年,滚石的脚步没有停止,成立于广州的演出现场“中央车站”,创办了新品牌“滚石电音”,也签约新歌手。“说滚石对流行音乐有使命感是有点夸张了,但从一个唱片公司的角色来看,我想还是应该永不停歇的吧。”段钟沂说。

已逾70岁的段钟沂活力充沛。他说,自己还是骑着自行车到处跑,还是想做一些事,开会、编写、设计,杂志也在继续办。

他也曾多次到过大陆、往返两岸。他说:“常常是蜻蜓点水,对大陆的真实环境了解还是不够。”

段钟沂回忆起:1988年,第一次到大陆,要从北京去山西长治看望叔叔。在车站听到广播正在播放齐豫《橄榄树》,感到“非常的震撼”;同年,他走访当时大陆唱片行,看到不少以人民币8元、5元出售的卡带,他买了不少平剧卡带,带回给父亲听,第一次得知谭盾的名字。

“大陆变化特别快。”段钟沂说,“包括媒体、传播环境、传播内容的变化,台湾走60年,大陆可能只要30年,甚至20年就走到了。”

上一篇新闻

邵逸夫与他的电影王国

下一篇新闻

探秘地下币圈:传销式裂变 割“韭菜”为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