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草的产业化之旅
盛夏时节,抚州市临川区荣山镇迎来了灯芯草“丰收季”。走进荣山镇,房屋前、马路边、田埂上,晾晒灯芯草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皮草虫草不及灯草,金山银山不如荣山。”走进荣山镇,便能看到这样一副对联。对联中的“灯草”,指的便是灯芯草。从规模化种植到科技化加工,再到专业化销售,近年来,灯芯草在当地已经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也照亮了当地百姓的致富路。目前,该镇灯芯草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已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产值超2亿元。
种草
在古代,人们以灯芯草作为油灯、蜡烛的灯芯、烛芯。除照明外,灯芯草的药用价值更为世人称道,《本草纲目》便有记载。荣山镇种植灯芯草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现为全国最大的灯芯草生产基地之一。
便于灌溉的水利、时长充足的日照、不易板结的土壤等,让荣山镇成为灯芯草生长的沃土,这里的灯芯草也长得格外高大。“我们镇的灯芯草能长到1.6米左右,且足够粗壮。”临川区鑫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荣山灯芯草专业技术协会会长王福奇站在灯芯草田内比划着。
“草稻轮作是我们镇的特色之一,被灯芯草‘温养’过的水田,酸碱度适中、肥力十足,为种植水稻提供了绝佳的环境。”荣山镇党委书记熊战平介绍,每年灯芯草完成收割后,农民便会种下水稻,水稻收割后,11月起再在冬闲田栽种灯芯草。如此轮作,不仅保障了粮食产量,还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每户每年可增收近万元。
荣山镇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和企业,并成立灯芯草种植专业合作社11个。合作社承包农田,牵头栽种,并鼓励农民认种,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老人们经常会把收割的灯芯草晒干后留在家里,闲暇时便自己剥壳。剥壳后的灯芯草卖价更高。”熊战平说道。
该镇新安村村民何长金今年54岁,由于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2018年,村里帮助她认种了一亩灯芯草,现在,仅这亩灯芯草田每年就能给她带来1万元以上的收入。
如今,临川区灯芯草种植已经扩展到荣山镇周边的河埠、东馆、腾桥、龙溪等10余个乡镇,种植面积超2万亩,年产值超5亿元。
割草
从前一年刺骨寒水中种下,历经约7个月的生长,在次年最炎热的季节里,灯芯草终于迎来了收割的时刻。
7月15日清晨,荣山镇新街村十四组村民黎彩花正和其他村民一起,在该镇老虎岩水库旁的田地里收割灯芯草。“我们夜间3点多钟就起床了,4点多钟到这儿,想趁着天气不是太热的时候多收割一些。”满脸汗珠的黎彩花告诉记者,在这里割草1小时20元钱,每天大概能收入160元。
旁边一块田内,机声隆隆,大片灯芯草“躺下”。“这是合作社请‘田秀才’研发的灯芯草收割机,1小时可以达到差不多10个人一天的工作量。”临川区鑫剑种植专业合作社管理员陈忠辉告诉记者,目前镇里已有不少农户和合作社用上了这样的机器。
路旁,停着好几辆四轮电瓶车,成捆的灯芯草被装进车里,然后运往加工车间。在灯芯草加工上,荣山镇的“田秀才”也是花样百出。荣山镇乡贤黎久荣、万鹏等人研发了加工灯芯草的机器,通过“气电送草”,实现一次性同时双向送草200根,大大提高了效率。
走进临川区鑫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厂房,可以看见用于剥离、整理、打包灯芯草的机器应有尽有。“目前,我们还在联系能人,设计灯芯草插秧机等更多自动化机械,提高生产效率。”王福奇说。
卖草
7月15日,恰逢荣山镇的赶集日。天刚放亮,三三两两的农民便挑着未剥壳或剥壳后的灯芯草,赶到该镇灯芯草交易市场。清晨6时,市场里已是人声鼎沸,上百名卖草者和几十名灯芯草经纪人聚集其中。不到两小时,卖草的农民和收草的灯芯草经纪人便各自“怀揣”着满满的收获走出了市场。
临川区投资近200万元,于2020年在荣山镇建成我省首个灯芯草交易市场。目前,该市场灯芯草年交易额可达4000万元左右,为全国最大的灯芯草交易中心之一。
“树雄心,创大业,灯草通南北。”这是鑫剑种植专业合作社门口一副对联的上联。正如对联中描述的那样,灯芯草确实已经被荣山人卖到大江南北甚至海外。
厂房内,一块块“灯芯草砖”在库房内整齐码放着,“这些‘草砖’即将发往浙江的制药企业。”王福奇说,如果说灯芯草交易市场是荣山人卖草的平台,那灯芯草经纪人就是平台上的纽带。
荣山镇将信息灵、渠道广的农民聘用为灯芯草经纪人。他们内与农户牵手,外同客商接头,下广东、进福建、走浙江,奔走推销,将荣山镇的灯芯草销往全国各地。目前,该镇灯芯草经纪人已达40人,建立长期固定销售渠道15条,销售灯芯草年成交额高达2亿元。在灯芯草经纪人的努力下,灯芯草的销售范围不断扩大,甚至走出国门,远销至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江西日报记者 钟海华 徐立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