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10月10日马尾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说“马尾,我们还会来!”

记者 郭颖

“这是爷爷的照片!这是爷爷的名字!”对着船政文化博物馆馆内的展板, 84岁的沈吕英兴奋地拿起手机拍照,开心得就像个孩子。10月10日,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沈葆桢后人。30名沈葆桢后人,分别从北京、上海、美国、新加坡等地回到马尾,追寻先人的足迹。寻根途中,“兴奋”“感动”不时地从眼底流露。

10月10日马尾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说“马尾,我们还会来!”

沈吕英是沈葆桢的第六代孙,一路上她认真地听着讲解员的讲解,见到了不少珍贵的文物资料,关于先人的点滴被她用手机记录下来。沈吕英坦言,虽为沈家后人,但她对船政的了解并不多,很是惭愧。不过,在她的印象中,爷爷沈觐宸是一个朴实、节省、慈祥的老人。

“爷爷极少说起先人的成就,我们大部分都是从别人的口中知道关于爷爷、沈家和船政的故事,我们觉得很遗憾。这次是我第二次来到马尾,我们也想了解更多先人的故事,走一走祖宗当时走过的路。今天看到馆内留下这么多关于爷爷的痕迹,我觉得特别兴奋,看到爷爷的名字我就赶快照相。我爷爷排行老二,今天一同来的还有老四、老七、老十的后代,虽然一部分亲戚是第一次见,但因为血缘关系让我们一见面觉得十分亲切。”沈吕英笑着说道。

10月10日马尾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说“马尾,我们还会来!”

沈吕英的女儿郑彤专程从美国回来,她告诉记者,得知这次的寻根活动后,便和妹妹不约而同地决定请假回国。“过去,先人的故事都是听妈妈说的,不过大多是一知半解。听故事和实地参观的感受又不一样。中国的近代史上有着先人的一席之地,曾经听说的故事变成真实的场景,多了一分新奇,更多了一分自豪。因为跟自己的祖先有关系,所以参观起来更让人心潮澎湃。”

10月10日马尾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说“马尾,我们还会来!”

参观途中,沈氏后人反应各异,有的用镜头记录,还有的听完讲解员的讲解后便拿起纸笔记录。沈永告诉记者:“父亲沈吕宁对船政故事有研究,我拿纸笔记录的是我感兴趣的事情,或者是我之前都没有听说过的。我想回家的时候再梳理梳理,和父亲分享。”

10月10日马尾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说“马尾,我们还会来!”

寻根团中,最年长的林贤光今年85岁。“去年年底,北京的亲友聚会萌生了要跟随先人的足迹,重走先人路的想法。然后就开始互相联络通知,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响应。这次前来,我们一同去扫了先人的墓,参观了先人曾经工作的地方,近距离了解他们的故事,参观结束后还将去看一看沈葆桢在台湾留下的足迹。”

10月10日马尾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说“马尾,我们还会来!”

沈氏后人陈明中今年已有80来岁,腿脚不便的他还是坚持同大家一起走完全程。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想不到船政文化这么丰富,保护得这么好!”当天,沈氏宗亲还一同参观了造船厂、马江海战纪念馆。离开时,不少宗亲都意犹未尽地说道:“马尾,我们还会再来的。”

上一篇新闻

沿“一带一路” 百年船厂“远航”海外

下一篇新闻

马尾船政:穿越旧时光,乘风向深蓝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