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把这份责任担当起来”——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

“把这份责任担当起来”——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在为患儿进行检查。本报记者 吴佳佳摄

急诊科是医院里情况较为复杂,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在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平均每年接诊来自全国各地患儿近20万人,抢救急危重症患儿超过2万人。王荃担任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4年来,带领着急诊外科11人,急诊内科19人的团队,每天在这里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只为那份镌刻于心的责任和担当。

练就过硬本领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以工作量大、病人病情危重程度高而闻名。同时,儿科又被称为“哑科”,因为小孩子说不清到底哪里不舒服,很大程度上需要医生根据经验先做出判断,对医生的经验和应急处理能力要求极高。对此,王荃要求自己的团队,接诊后必须能够迅速识别患儿是否有潜在生命危险,准确判断病情的发展方向,能够第一时间实施抢救。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成晔还记得王荃凭借过硬的诊断能力,抢救了一名症状极不明显的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生命。

一天凌晨,一位家长带着患病毒性感冒的八九岁女儿来急诊科就诊。当时女孩的脸色和嘴唇发白,身体乏力,再无其他症状,家长觉得孩子没什么大问题,让大夫给开点药回家吃完睡一觉就会好。此时正赶上王荃例行查房,她发现孩子精神很差,用听诊器听了听心脏,立刻觉察不是普通心律失常那么简单。“心音特别低钝和遥远,不对不对,快上心电图。”王荃立刻指挥,心电图结果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高度怀疑暴心,暴心。赶紧联系心内科,快去药房取大剂量激素。”王荃急了,快速发出一系列指令。急诊科的医生一听“暴心”,立刻飞奔行动,大家都知道这是致死率极高的突发性心脏危急重症,能不能抢救过来就在分秒之间。果然,女孩很快出现手脚发凉等心肌坏死症状。由于诊断准确和果断用药,女孩得到了及时救治。

回忆起这一病例,张成晔说,“那么嘈杂的环境里,她能准确听出心音有问题,真是令人佩服!”

“遇到危重症的时候,家长着急,孩子忍不了。医生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双眼、双耳来判断,尽快准确诊断病情。”王荃说,在北京儿童医院,急诊量大,外地患者多,患者的心情都非常迫切。遇到紧急情况时,医生必须马上作出决定让孩子有继续治疗的机会。这时候,医生要展现自己的综合能力,“一要有技术,二要冷静,三要耐心,缺一不可”。

一次次迎接挑战,一次次化险为夷,都与王荃深厚的“内功”有关。她先后在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儿童医院进修学习,不仅在儿童危重症疾病的诊疗及机械通气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参与了《实用儿科学》(第八版)、《儿内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等书稿的编写及《罗森急诊医学》《儿童感染手册》等专著的编译。她说,永远不能预知下一位病人是什么样的病情,这就是急诊科的压力。

把患者当家人

“孩子食欲怎么样?”“乖乖,把嘴张开,阿姨看一下……”查房时,王荃一边向家长询问孩子病情,一边为小患儿检查身体。记者看到,为了让孩子不感到恐惧,王荃动作十分迅速,经常趁小宝宝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已经完成了检查。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一楼有10张病床,二楼有30张留观床和10张急诊重症监护室床位,早上8点和下午4点各一次像过筛子一样查房,是王荃的必修课。

在北京儿童医院,医患纠纷很少发生。王荃说,儿科急诊的患儿情况瞬息万变,医患之间沟通容易“擦枪走火”。对于医生来讲,沟通中最重要的是坦诚,把患者当自家孩子,有什么问题直接说清楚,不要含糊,这样反而会尽快争取到孩子家长的配合。“患者不易,注意换位思考。很多病人来到北京儿童医院是为了寻找最后的希望,这对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将这份责任担当起来。”王荃经常对科室的同事说。

王荃的真心换来了患儿和家长们的真诚。前不久,一名12年前王荃曾抢救过的女孩来医院看她,感谢当年罹患重症时的救命之恩。当年的小学生,如今已变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王荃还是一眼认出了对方。女孩在微信里写道:“我该有多幸运能遇到王大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救命之恩呢?致敬像王大夫一样的医务工作者!”她给王荃的微信备注名是“最厉害的王大夫”。

“因为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曾助她一臂之力,她说遇见我们是人生之大幸,对我们医护工作者而言,又何尝不是人生之幸事呢!”王荃说,“儿科急诊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我喜欢这份挑战。看到一个个小生命得救,一切都值了!”从医23年,王荃把青春和梦想都献给了儿科急重症事业。

医生要尽全力

王荃坦言,面对工作压力,自己不再像4年前刚到急诊科工作那样焦虑。曾在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十几年的王荃,最初被调任急诊科时,她犹豫不决。“其他科室的医生一般先诊断再治疗,或者说边诊断边治疗;急诊科需要边救命边诊治,或者说是先救命再诊治,这个过程恰好反过来。”王荃说。

“儿科急诊不好干,也得有人干。”尽管王荃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她最初来到这里仍然不太适应。“一方面是急诊量的压力,我们要尽快解决所有患者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医疗安全风险的压力。患儿不会主动和你交流,沟通、检查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王荃坦言,孩子起病往往比较隐匿,不容易被发现,同时病情变化快,这些都对儿科医生,尤其是儿科急诊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就连周末休息,心里都不踏实,我一定会打个电话问问,有没有什么特殊情况。”王荃说。

王荃担任急诊科主任近4年,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的效率得到很大提升,收住院的患者从2016年的4725人次提升到2018年的6852人次。在2017年,急诊滞留超过72小时的患者比例比2016年下降了50%,更多来急诊的危急重症患儿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了诊断和治疗。

医学也有局限性,在急诊科常有生离死别。“见多了生死并不意味着对生死麻木。”王荃感慨,面对很多疾病,医疗作用有限,但医生一定要尽全力,让带着笑脸回家的人更多一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佳佳)

上一篇新闻

美大厂称与新加坡“有最新口服药供货协议”老人儿童确诊再创新高

下一篇新闻

两大部长解密新加坡为何急着向8个国家开放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