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人临终前把儿子叫到身边,示意有话要说。做儿子的赶紧上前仔细听好。这是父亲的遗言,肯定要交代很重要的事,比如家里哪块儿地砖下藏有若干金银之类的。但老人却说,儿啊,你一定要记住,豆腐跟花生一起吃,是火腿的味道。“吾儿须知,豆腐与花生同食,有火腿味。”
这是明末清初的怪才、大文学家、白话文研究开拓者金圣叹的临终遗言。这句“有味道”的遗言,为他恃才傲物率性不羁的人生,更增添一抹戏谑的举重若轻,人之生死大事,如寻常滋味,品之如怡。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古往今来关于美食和美食家的故事,常被人津津乐道。前几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遍大江南北,人们从吃中找寻历史,在吃中传承文化。而这部片子的总顾问就是蔡澜。
蔡澜1941年生于新加坡,18岁到日本学习电影编导,毕业后到香港,长期担任各大电影制片厂监制。后来因为对美食的独特造诣,他制作相关的节目、做酱料厂、开餐厅、写美食专栏等等,以至于被称为“食神”,和金庸、黄霑、倪匡并称“香港四大才子”。
有人说,喜欢美食的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人间好玩》收录了蔡澜人生的“好玩”感悟,没有长篇大论,却在寥寥数语中,品味美食和人生的独特味道。
蔡澜会吃
菜一上桌,就看得出好不好吃。“吃宁波菜上一碟烤麸,一看就不行,为什么?那面筋是刀切的。麸要手撕汁才入味,就那么简单。”怎么会这么厉害?“难吃的东西吃的多了,就能看得出。”所谓的特异功能,不过看多了吃多了而已。“唯手熟尔。”
但吃东西并不能只知口味,现代人也要讲健康说营养。在《薄饼吃法》中,蔡澜说泉州博饼,“胡萝卜的维生素、荷兰豆的叶绿素、生蚝的钙与锌、豆干的蛋白,浒苔的钾、香菜的治高血压和花生的营养。”
为什么泉州博饼会用到这么多食材?因为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在元代就与亚欧非的100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所以才有来从世界各地传来的丰富食材。从美食看到历史,才称得上美食家称号。
会吃的人绝不仅把山珍海味当美味,能称得上老饕的,都能把最常见的食材做出最高级的美味。比如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同时也是京城著名老饕的王世襄,就曾用一道简简单单的“焖大葱”,在一次聚会上,把包括汪曾祺在内的“所有美味全盖了”。
那么,蔡澜的拿手菜是什么呢?在《人间好玩》里,蔡澜写得最多的是鸡蛋。不但有总结性的《八蛋》,也就是鸡蛋的8种做法,还有单独的《煎蛋》《煮蛋》《蒸蛋》《烧蛋》《烚蛋》《焗蛋和混蛋》等等。
看似相同的做法,在世界各地却各有不同,加上各地特有的配料,不但能成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更能诱发忍不住的口水。
“能够把平常的食物变成佳肴,是艺术,不逊于绘画、文学和音乐。人生享受也。”看过吃过见识过,还能写出来,给读者各种最直接的感受和更深层次的享受,这是一个饕餮的至高境界。
蔡澜会生活
他说“人生真的不错,真的好玩啊。”但玩物丧志和玩出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呢?
在短文《玩》中,蔡澜是这样说玩儿的。比如,一个人闲暇无聊,就去湖边舀几勺浮萍玩,然后每天看着它们怎么一点点增加,然后去研究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浮萍,然后再延伸到其他植物。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会看很多书,从前辈那里得到宝贵的知识,然后把前辈当成自己,朋友就慢慢多了,慢慢的自己也有了些独特的看法,就很高兴,就以为自己也是专家了,但是看到另一本书,才发现原来这些事情,古人早已经都知道了,这才知道羞耻,也从此知道,让自己更加谦虚。”
蔡澜在不经意间,讲出了一个人如何从玩家变成专家的过程,也说明为什么越有学问的人反而越谦虚的原因。
蔡澜有很多朋友。比如,和他同列“香港四大才子”的金庸、黄霑和倪匡,尤其后两位,他们曾多年合作一档节目,非常成功。黄霑去世时,蔡澜非常伤心,以至于在追悼会上心情非常不好,在现场老想骂人。
所以那几天他就“专门写骂人的文章,但是每一下笔,耳边却是歌声。想着以后或许就这样了,就当以后跟他不见面罢了。他没死。”
在《人间好玩》里,我们可以知道,穿着露肩上衣的三毛,皮肤很白;黄霑去世时,在林青霞和沈殿霞的劝说下,他的心情才稍微平复。而和亦舒,更是经常书信往来,相谈甚欢。
当然,生活中也会有不开心的时候。蔡澜舒缓心情的方法是,“有一肚子怨气时,最好去游菜市场。”“看到众人买菜,感到一阵阵的温暖,是由热爱生命的群众发出的。”“在欢乐中体验人生,在平常的烟火气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蔡澜有观点
从蔡澜的文字中,还能看到他对事物的清晰判断。在《闷蛋都市》中,蔡澜写到:“有时在报纸上看到选什么什么是天下的第一,不可相信,首先要看是什么机构办的。”接着他举例说,某机构做的世界最宜居都市排行榜,排名前10的世界大都市,蔡澜总结这些城市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闷”,并且说因为这是闷蛋笨蛋选出来的,所以千万别相信。
一个人要有独立的思考判断,不能盲从。但这种判断分析辨别能力,是和自己的经历见识分不开的。蔡澜之所以认为这个排名不可信,首先是因为做这个排名的机构不可信,而蔡澜一定是了解这个机构才会这么说。其次,这些城市蔡澜也都是了解的,大多数是亲身体验过的。
所以,人不能盲从,而不盲从的基础是读万卷书走万里路。
现在很多人喜欢养猫,那么,人喜欢猫什么呢?蔡澜在《猫相》中说,大多数人还是喜欢胖胖的猫。虽然胖猫行动比较笨拙,瘦猫较为灵活,“但爱猫者非为其好动而喜之,否则养猴可也。”这个理由倒是非常有趣了。
蔡澜的很多好友已经过世,他希望自己的死不要被天决定。“我一向是自由惯了,要是连死亡也要被天决定,我不肯,我想我在这么一天到来时,自己决定时刻在睡觉中走!”或者“学老和尚在最后那几天断食,安然离去,这是最文明的安乐死。”“追悼会一定要在生前举行,大家在一起开个派对,吃吃喝喝后离开,从此隐姓埋名,不涉世事,不见熟人,与死相同。”
如蔡澜这样的人,始终有对自我的把握,“是我玩这个世界,不是这个世界玩我。”愿每个人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