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月01日 星期一

上坟.郭振华


记得小时候,父亲领着我们去上坟。那时穿着盼了一年才能穿上的新衣服,吃着红苕干和花生,踏上熟悉的小路,心中充满对祖宗的敬仰和庄严。

上坟.郭振华

当年坟也只有两棺,一棺是郭代氏,我的婆;一棺是郭蔡氏,我的祖祖。

上坟.郭振华

父亲来到母亲郭代氏的墓前,虔诚地烧纸、叩头作揖。父亲常说,小时候她与母亲郭代氏相依为命,因为他的父亲郭秉光挑盐进山,常年在外。父亲几岁时,从佛尔岩随母郭代氏来到郭家湾。

从小听老人们讲,我们是郭子仪后裔。老人们也讲起郭暧打金枝的故事,说得头头是道。我们也听得云里雾里。我们的香盒横额:点颔流徽。竖额:祖德问安犹点颔,我裔继烈要留心。点颔流徽与打金枝说的都是郭子仪家事,但我们觉得是童话。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破四旧,立四新,通史看不到,家谱被烧掉,一切无从考证,只留下上坟这个仪式。不过,上坟也不能申张,更不能放火炮,只能悄悄地烧烧纸。

上千年家族的历史到我们小时候也就只剩下两棺坟,父亲说,还有一棺在佛尔岩,那是祖父郭廷秀的墓。

上坟.郭振华

上坟.郭振华

郭廷秀是罗都福庄园的管家,人称郭管师。

郭廷秀家居码头寺佛尔崖,父亲郭三曼辛劳一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临终时,也没留下多少家产,只留下为人厚道的好名声。

码头寺佛尔崖离石马罗都福庄园数十里,郭廷秀常年奔波于码头寺 佛尔崖与石马罗家庄园之间。

上坟.郭振华

郭廷秀娶蔡氏为妻,生五子,长子郭秉光,二子郭秉礼,其余三子不幸夭折。

郭管师早年在大英场吊角湾管理灶房,搞管理郭管师善于总结,工作出类拔萃。由于管理出色被罗都福看中,当上了罗都福庄园的管师。

罗都福庄园座落在老虎山虎头上,这是一个清代中式建筑。庄园三周城墙用石块垒成, 正门两边有一条护城河,三道城门,第一道城门在护城河边桥外头, 第二道城 门在护城河桥里头,第三道城门是庄园大门。要进庄园,须经第一道城 门,过护城河桥,进第二道城门,然后才能进庄园大门。庄园楼阁亭宇, 金碧辉煌。

进大门后,有一个四合院,大门上是戏台,围绕戏台两边是 厢房,四合院后,有一小四合院,中间有鱼池,鱼池上有小拱桥。鱼池 两旁有盆口粗的槐花树,每到八日,槐花飘香,浸入心脾,后小四合院 两侧,两个对称的小天井,天井两周有厢房,两侧小天井的四合院是圆门。

后四合院的正面是大礼堂,可容五、六百人做礼拜。大门大四合院的右侧是厨房,里面大天井套小天井。整个庄园由大四合院,小四合院, 大天井套小天井,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巍峨挺立在老虎山头,成了老虎山上一大景观。

罗都福庄园是罗都福靠在街口摆地摊卖水果糖,又称卖簸簸糖起家,后经营卓筒井发家修建的。

郭管师入主庄园后,掌管庄园大小事务,主管石马沟罗家湾、微杆坪一带一百零八栋烧盐的卓筒井场火。

郭管师打得一手好算盘,人称铁算盘。他做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百零八栋烧盐的卓筒井场火上的帐目,大帐、小帐,总帐、子帐名目繁多,纷繁复杂。但郭管师要求做帐分文不差。

有一次罗家湾的帐目,只差三文钱,也就是三分钱。郭管师发现后,一连几晚上熬夜,通宵达旦地查找。那时侯没有电灯,只有靠桐油点灯。

罗都福见用去几碗桐油,十分心疼地说:“郭管师就那么三文钱嘛,你何必那样认真呢?”

“三文钱虽不要紧,但帐一定要做平呀!”

“三文钱做不平也没关系,你看你用去的桐油,早就不了三文钱了。算了,莫打了,可惜我几碗桐油。”

郭管师回答说:“几碗桐油固然可惜,可帐不查清,我睡不着觉呀!”三文钱虽是小事,可帐不平就是失职啊!

郭管师坚持己见,又开夜车在早桐油灯下查找,直到把帐做平。

罗都福对郭管师精益求精的精神十分敬佩,一致于郭管师晚年行走不便,罗家不惜请长工用筏杆, 抬也要把郭管师 从码头寺孝佛尔崖抬到石马来做帐。

郭管师做帐善于做子角,也就是批注。凡大下帐目,一经他手,来龙去脉一目了然。

郭管师把顾客作为上帝的管理理念,对于今天的管理仍有启迪作用。作为一个管家,郭管师忠于职守,帐目不差一分一厘;在管理工作中,郭管师不以权谋私,以权压人;而是以情动人,以情管人。

井盐作为一个时期的特殊商品曾走向世界,如今井盐虽然成了省级文物,但郭管师的音容笑貌犹存,郭管师为世人敬仰。

祖父郭秉光十八岁那年,郭管师撒手人寰,家族开始走下坡了。父亲郭建安几岁随母亲从佛尔岩搬到卓筒井。

上坟.郭振华

上坟.郭振华

檀木湾郭永祥后裔迁到卓筒井镇郭家老院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从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转业回到四川,听老人们讲我们是从隆盛镇搬到卓筒井的。我经常班车要路过隆盛镇,也多方打听郭氏遗址,到没有下落。直到有一天我高中同学郭莆成告诉我他的一位同事郭为老家有墓群。

上坟.郭振华

得到这一消息,我是十分高兴。终于在1998年8月18日我去到了墓地。

大英县隆盛镇石门办事崇音村檀木湾有两处古墓群,我采访时在一块玉米地里发现了四块古墓碑。远处看是一块玉米地,墓碑被包围在耸立的玉米杆中。据村民说,原来这里是一块老坟山。六十年代此地方圆五、六亩地的范围内有很多雕刻精致、色彩艳丽的墓碑群。学大寨改田改土的时候,上级强令村民们将一块块墓碑和墓群推掉,用来做土埂。当时推的时候,临近中午突然下起了大雪,一位郭氏长者说:既然下雪了,今天就到此为止,留下几块刻有郭家的辈份的碑,将来娃儿取名字也有个依据。也许是天意,就保留下了这四块墓碑。笔者很是惊奇,拂去上面的蜘蛛网和滕蔓,仔细瞧这四块碑,发现上面刻有很多书法秀丽的楷体字,并雕刻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等图案,仔细读上面刻有郭家五大房人郭世俊、郭世美、郭世蓉、郭世茂、郭世伦等的名字。郭氏入川字辈四十字:天文子奉玉,世元永奇学。朝廷秉清正,万代发兴隆。成人须孝海,积德入維山。果能逢此道,太原福禄绵。四十字辈最后一句太原福禄绵回归到太原,郭子仪祖籍地是太原汾阳,与历史很吻合。郭世俊、郭世美、郭世蓉、郭世茂、郭世伦等五大房人是入川第六代。

郭子仪后裔清墓群

村里有唐代爱国名将郭子仪后裔聚居的老祠堂,这几块墓碑与此有不有关系呢?


上坟.郭振华

精美的遗风书法雕刻


经过二个多月的考证,走访了当地村民,发现当地聚居着上千户郭姓村民,崇音村8社(檀木湾)整个社全是郭姓,并且在这些村民家中香盒正额上写有“汾阳家风”,村民们说他们的祖宗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现居大英县卓筒井镇原檀木湾的退休工人郭清高家中发现了清朝秀才郭廷范书写的郭氏香盒上用渡金额刻有“点颔流徽”四个大字,与史书记载的郭子仪晚年“颔之而已”的典故相同。

上坟.郭振华


《郭氏家谱》明确地记载了郭氏家族从黄帝到郭子仪及其后裔几千年的族姓发展史,郭子仪第四代孙郭端夫在唐庄宗时官至鸿芦卿,谪守江右庐陵,由陕西华县举家迁往江西庐陵延福乡,在宋端平元年甲午由江西迁往湖广,大明弘治二年入川落叶檀木湾之谜。从“郭氏家谱”中可以看出,郭子仪长房郭曜后裔一脉由陕西西安到山西汾阳,由山西汾阳到江西、湖北、四川,相当于在中国版图的中心位置绕了一个大圆圈,这为中华民族大迁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史料。

上坟.郭振华

笔者郭振华在江西吉安郭氏祠堂留影

上坟.郭振华

江西庐陵延福乡,如今延福路尚存

上坟.郭振华

郭氏祠堂(上柱国公郭晖公祠)


一代爱国名将郭子仪。

郭子仪生于唐中宗十三年(697年)丙申八月十五日,卒于唐德宗二年(781年)辛酉一月十日,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父亲郭敬之,历任五州刺史。郭敬之生五子,郭子仪排行第三。郭子仪身高七尺,体貌秀杰,生八子七女。少年时的郭子仪因武举成绩优秀,补左卫长史。

上坟.郭振华

郭子仪站像


郭子仪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渡过了六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其中以一身而系天下安危达二十余年。肃宗皇帝赞扬郭子仪:“国家再造,卿力也!”德宗皇帝尊称郭子仪为“尚父”,郭子仪被赐封为太尉中书令、汾阳忠武王。“安史之乱”中,郭子仪大战安禄山,名垂青史,其史料收入中学历史课本,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爱国名将。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史称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率十五万叛军从范阳(今北京城西南)大举南下。叛军所到之处,百姓远遁,户舍为墟。玄宗皇帝见形势危急,匆匆忙忙丢下长安,带着杨贵妃逃到四川,长安成了空城。

郭子仪受命危难之际,慌乱逃跑的玄宗任命郭子仪为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节度使,率兵东讨叛军。郭子仪出兵首战告捷,收复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北)两郡之后,兵出井陉,会合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的部队,一举攻战了史思明坚守四十天的九门(今河北槁城县西北),槁城两县。


郭子仪战边关,内地潼关失守,肃宗至武灵即位,图谋收复两京。肃宗大阅六军,虽有收复河山的决心,但没有驾驭战争的本领。结果趋兵南下,亲征失利。收复失地的重任落在郭子仪的肩上,郭子仪不顾个人安危,率儿子郭旰挥师潼关。在攻战陕郡永丰仓时,郭旰阵亡,郭子仪强忍失子之痛,大战潼关,恢复了潼关与陕州的信道。

经过艰辛考证,所有的史料终于证明了檀木湾人是郭子仪长子后裔。而檀木湾古墓群是郭子仪后裔古墓群。

古墓群揭开湖广填川之谜。

檀木湾郭子仪后裔古墓群之一郭乾元墓碑记载郭乾元祖籍湖北麻城,墓碑立于嘉庆20年,距今近200年,这块墓碑不同于其它墓碑,墓碑前有一个全封闭的挡风敝雨的花形石隔层,将碑文罩在隔层里,隔层雕刻精细,中间有一朵五瓣形的花朵,透过花孔可以清晰地看到墓碑上的文字。由于有隔层的保护,墓碑上雕刻文字的蓝色油漆虽经近200年日晒雨淋却未剥落。

墓碑是立于嘉庆20年,而郭氏家谱修订于民国七年,墓碑是揭示湖广填川的重要史料。据家谱记载,郭子仪第四代孙郭端夫在唐庄宗时,任鸿芦卿,谪守江西右庐陵。举家从山西汾阳迁往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延福乡,一直到郭子仪第二十六代孙郭弥都世居此地。因当时族繁人广,郭弥都于宋端平元年(1234年)举家迁往湖广(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落叶沙子场郭家嘴狮子岩几子湾。元末明初,四川盆地战乱不止,蛮匪横行,民不聊生,土地荒芜。老者饿死于沟渠,少者逃往他乡。眼看四川人口越来越少,弘治皇帝下诏移民。郭子仪第三十六代孙郭谟格由保甲推举奉诏于明弘治二年(1490年)弃湖入川,落叶檀木湾。这便是民间流传的“湖广填川”的一段史实。史料虽记载有:“元明之际四川人口显著下降”,“洪武十四年皆自别省流来”,但无详实文字,郭子仪后裔的迁移,正好给“湖广填川”一个具体说法。同时,郭子仪后裔由陕西长安到山西汾阳,由山西汾阳到江西、湖北、四川,相当于在中国版图的中心位置绕了一个大圆圈!这为研究中华民族大迁移提供了一个重要史料。笔者也见过不少墓碑,但能象檀木湾郭子仪后裔古墓群这样追根求源的实为罕见。一般的古墓碑只记有一个大概,没有具体的入川前地名;一般的家谱也只能大概追踪到湖广近十几代,而“郭氏家谱”可追朔到上下数千年。况且郭子仪后裔古墓群不仅记载详实,而且与“郭氏家谱”互相印证,使其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

“ 檀木湾古墓群”的发现使当地对自己祖辈知之不多的村民深感振奋,他们自发出钱出力对墓群进行了修复,并召开村民大会,自发保护古墓群。经当地广播、电视、报纸等众多媒体的报道,古墓群也引起了市、县文管部门的重视,很快列为市、县文物保护单位后,不久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民建起了郭子仪纪念馆,还正在筹建郭子仪爱国主义思想研究学会,郭氏家风家训论坛,对郭子仪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广泛的研究。郭氏祠堂老祠堂还剩下一通老穿斗架子老房子,村民正在筹资修复老郭氏祠堂。市、县旅游办负责人对该墓群进行了考察论证,准备以郭氏老祠堂和郭子仪后裔古墓群为依托,将檀木湾开发为旅游风景区。

郭子仪衣冠墓找到了,郭子仪真墓在何处?一直是个谜。


郭子仪是唐代伟大的爱国将领,著名的军事家。郭子仪的爱国事迹陈列于北京军事博物馆第三室,被誉为伟大的爱国将领。郭子仪千古一人,世人仰慕。历代皇帝、历代名人无不称赞。郭子仪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树立了永不磨灭的丰碑!

郭子仪忠武报国家喻户晓,但郭子仪墓位于何方?人们并不知道。

1993年,陕西省办公厅收到一封来自新加坡华侨郭建功的来信。原来新加坡汾阳郭氏公会计划组织郭子仪后裔回家乡寻根并希望到郭子仪墓地祭祀。这封信是新加坡汾阳郭氏公会会长郭建功写给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白纪年的。白书记收到信后很重视,立即召集陕西省委机关党委书记、档案局局长郭步越、西北电力局副局长郭云山、陕西省工行行长郭有仁等三个郭氏厅级干部研究部署接待工作并由三人组建郭氏接待团,郭步越任团长。

省委书记出面研究接待应该很好办,但有一事很患难。新加坡郭建功希望到郭子仪墓地祭祀,郭子仪墓在何处?

两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建中二年(781年)夏,子仪病甚,德宗令舒王谊传诏省问。及门,郭氏子弟迎拜于外,王不答拜;子仪卧不能兴,以手叩头谢恩而已。六月十四日薨,时年八十五,德宗闻之震悼,废朝五日。诏群臣往吊,随丧所须,皆取于官。赠太师,陪葬建陵。及葬,帝御安福门,哭过其丧,百官陪位流涕。赐谥曰忠武,配飨代宗庙廷。着令,一品坟崇丈八尺,诏特增丈,以表元功。

郭子仪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唐肃宗建陵,历史有记载,但墓具体位置在何方?

陕西省档案局长郭步越受省委书记重托,带领秘书长卫韬驱车前往礼泉县建陵寻找郭子仪墓。

建陵乡,田野里到处是苹果树。苹果挂满枝头,四处飘香。

看到满山遍野的苹果树,郭步越傻了眼。这么多苹果树,到什么地方去寻郭子仪墓呢?走了一庄有一庄,他们四处打听,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坡杨村,一个老农告诉郭步越郭子仪墓碑埋在苹果园里。

据陕西省档案局原秘书长卫韬回忆:当时听到村民说墓碑就在地角,郭步越十分惊喜,马上表态出400元挖墓碑。

400元现在看来不值钱,但当时一般机关干部工资才几十元一月,400元相当几个月工资。

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几个农民,挖的挖,刨的刨,很快从地里把墓碑挖了出来。

原来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时,打到帝王将相,郭子仪墓背也在劫难逃。红卫兵要来砸墓碑,郭氏宗亲得知消息后,连夜将墓碑就地埋在地里。

时过境迁,墓碑重见天日。看到墓碑,大家喜出望外。

这是一块大黑峡石雕刻的墓碑,擦去泥土,碑上雕刻有:唐汾阳王郭子仪之墓。

上坟.郭振华

墓碑是明朝毕懋康所立。毕懋康,字孟侯,号东郊,歙县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以中书舍人授御史。万历三十九年巡按陕西。天启年间累官右佥都御,官至兵部右侍郎。

墓碑所处的位置离墓地70米远,可见当年墓地规模之大。现在的墓碑,已经迁移在墓前。

郭子仪墓被发现后,新加坡汾阳郭氏公会如期组织郭子仪后裔回家乡寻根并到郭子仪墓地祭祀。这则消息,被台湾《环球郭氏家谱》杂志收录。当时九十年代,世界华人开始寻根,但未形成热潮,媒体也未作报道。

2000年,我从台湾《环球郭氏家谱》杂志上看到郭子仪墓地消息后,怀着崇敬的心情,立即前往郭子仪墓地叩拜。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的漆教授和杨教授两位同学的陪同下,我们驱车来到村里。

见到村民,说明来意,村民很谨慎,还特地查看了我的记者证。因郭子仪墓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专门有一文管员住在村里看守。

村民带笔者来到郭子仪墓地,墓地四周是苹果园。看到苹果园中一个小土堆,显得苍凉,笔者心中略过丝丝凉意。笔者是郭子仪长子郭曜后裔,自唐末宋初,祖宗离开长安到江西庐陵做官,后迁湖北、四川。尽管笔者从小就听长辈说起郭子仪,说起郭暧打金枝的故事,但从未有谁提起郭子仪墓。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千余年来,难来祭祀。笔者曾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读书并留校工作多年,郭子仪墓尽在眼前,但也有耳无睹。

缅怀祖宗,如此苍凉,愧意难消。好得2002年,西北电力局副局长郭云山,上裕兰村守陵之后,胸怀祖宗的崇敬之情,筹集两万元,租两分地修了围墙,栽种子道条两旁柏树。2020年七月,笔者与郭云山通了一次长话,郭云山告诉笔者他已95岁,还能下楼,身体还很硬朗。善者寿长,这也应验了积德之家必有余庆,行善之人必有后福。

上坟.郭振华

墓后是围墙

上坟.郭振华

墓地四周围墙,只能站立四排人

由于场地狭窄,祭祀时坟头上沾满了围观群众

2012年由中华郭氏宗亲会牵头组织举办第一届公祭大唐汾阳王郭子仪大典,并连续举行了七届。2014年,由中华郭氏宗亲会租地二十亩,修建了祭祀广场。湖南常德郭氏宗亲组织捐款修建了通往墓地的人行道路。2019年,由中华郭氏宗亲会、陕西省郭氏专委会、礼泉县郭子仪研究会筹集资金,重新修缮郭子仪墓陵。

上坟.郭振华

笔者在新广场上主持第六届公祭大唐汾阳王郭子仪大典

上坟.郭振华


郭子仪墓修缮后近景

上坟.郭振华

郭子仪墓修缮后航拍


保护郭子仪墓,弘扬郭子仪忠武报国精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众多郭氏宗亲和社会各界辛劳付出,捐款奉献,保护郭子仪陵园,传承郭子仪忠武报国精神。

默默奉献,彰显大爱精神,传承忠孝文化。这也许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远屹立世界东方的力量源泉吧!

寻根祭祖,从南到北,虽然旅途劳顿,到我心中充满了快乐。我来自何处?终于找到了根。几十年的寻根路看来很漫长,但仿佛在瞬间……

上坟.郭振华

几十年上坟,年年去,年年心情不一样。

从军近十年,我也中断了几年。以后继续走这条小路,家族的坟也多了几棺,如今已是九棺。父亲也去世,埋在了大坟山,成了一棺新坟。

上坟.郭振华

从父亲带我们上坟到如今我又领着弟妹、女儿、晚辈去上坟,走了六十年的上坟路,一年一年重复走,路还是那条路,只是不断有新人加入的足迹!

上坟.郭振华

上坟无止境,一代一代周而复始,继续走下去!上香,烧纸,祈愿!感恩祖宗的恩德,传承华夏民俗,这也许是中华民族有别其它民族的最大不同。追终慎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基!

上一篇新闻

大众日报|9月26日 康驿镇:台前走出国际范儿 幕后不忘助脱贫

下一篇新闻

舌尖上的福建,福建最有名的美食特产,你知道多少?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