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无人不识的泉州人,为保家卫国用生命撰写英文版《与妻书》
1911年4月24日,夜,
福建青年林觉民用泪珠与笔墨,
写下了一封旷世的情书——《与妻书》。
“吾幸而得汝,
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卒不忍独善其身!”
不负天下,唯负一人。
在民族大义面前,
他用最凄切的文字,
给妻子留下了最长情的告别,
一字一泪痕。
“负心人”何止林觉民。
这是一封英文版《与妻书》,
寄件人是福建青年华侨林谋盛,
收件人是他的妻子颜珠娘。
“当我在那个难忘的二月早晨
离开你的时候,
原以为这只是短暂的别离……
我没想到,
这一别竟成永诀……”
1943年,是林觉民牺牲的第32个年头,
也是抗日战争最胶着的时刻,
林谋盛秘密来到马来亚,
担任盟军136特工部队的中方最高首长,
领导海外华人开展地下抗日活动。
次年5月他被捕入狱牺牲。
“望汝勿为余悲,
且当以余之为国牺牲而引以为荣。”
林谋盛写下这篇《与妻书》,
泪珠与笔墨齐下。
《与妻书》(翻译版)
亲爱的颜珠娘:
当我在那个难忘的二月早晨
离开你的时候,
原以为这只是短暂的别离。
我本计划在苏门答腊某处先找个栖身之处,
等候安全时日再回来。
我没想到,
这一别竟成永诀……
我明知道这是一项危险任务,
但一旦接受就必须勇往直前。
我的责任与自尊决不允许我却步。
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民
为他们的祖国牺牲,
如果中国要屹立于世界之林,
她的人民必须作出牺牲。
自1937年以来,
我试图以个人绵力,
为抗战事业作出贡献,
这项任务正好可以
继续我的报国志愿……
然而,
我唯一顾虑的
是对你及子女们的责任,
我把这责任全部托付予你,
是一件痛苦的事。
我希望你把子女抚养成人,
我相信你可以做到,
而且可以做得好,
如果上苍有灵,
一定会庇佑你们的。
我岂能怀疑没有神灵的存在?
望汝勿为余悲,
且当以余之为国牺牲而引以为荣,
并抚养儿辈成长。
当告儿辈以余之所遇,
知道彼等善继余志,
勿堕家声。
最切要者,
儿辈学业应中英并重。
——永远爱你的林谋盛
01
在新加坡,无人不识林谋盛
林谋盛(1909-1944),又名林十一,
福建省南安市省新镇人,新加坡华侨,
是著名华侨建筑家林路的第十一个儿子,
也是闻名海外的华侨抗日英雄。
1929年, 20岁的他遵照父亲遗嘱,
辍学返回新加坡,继承福安公司,
把家业经营得井井有条。
他被推举为新加坡建筑业公会会长、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董事等,
是新加坡华侨杰出的青年领袖人物之一。
在林谋盛三子林怀玉的记忆里,
父亲是个顾家的好男人,每到周末,
林谋盛总喜欢带孩子们到谐街(新加坡街名)
的Ensign Bookshop去看书、买书,
然后领着他们去吃蛋糕和冰淇淋。
林谋盛爱好很广,
尤其喜爱古典音乐和摄影,
他常陪子女们练习钢琴、小提琴,
有空时,也会为妻子颜珠娘拍几张照片,
自己动手冲印、上色。
在金马仑旅行时,林谋盛为颜珠娘拍的照片
林谋盛与颜珠娘的爱情,
是一段“王子与灰姑娘”的传奇。
颜珠娘(1908-1980)
新加坡土生华人,孤儿,
被一个基督教组织收养,
长大后成为一所女校的英文教师。
为了赚取额外收入,
她当起林谋盛妹妹们的补习老师,
因经常出入林家而结识了林谋盛,
二人堕入了爱河。
我们不得知,
身在林氏那样一个大商人家族,
林谋盛与颜珠娘是否经历过“琼瑶式”的抗争,
但1929年,林谋盛继承家业后,
立即践行了他与颜珠娘的海誓山盟。
1929年,林谋盛与颜珠娘完婚
这是林谋盛留下的亲笔日记,
一本非常普通的蓝纸皮本子,
现存于其子女家中。
日记从1942年2月11日,
林谋盛吻别颜珠娘的前一天记起,
内容是告诉妻子颜珠娘
他的行踪及所见所闻,
日记不时提到他的妻子与孩子们,
包括他带妻子到金马仑的唯一一次旅行,
字里行间,尽是思念。
日记到隔年4月4日戛然而止,
此后,林谋盛留下的文字,
只有那封《与妻书》。
02
海外“高富帅”
选择为祖国而战
1937年“七七”事变后,
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林谋盛得知后怒发冲冠。
他筹集赈款支援祖国抗日,
参与发动侨界抵制日货,
组织日属企业华侨工人大罢工。
1941年12月30日,
陈嘉庚在新加坡成立“星洲华侨抗敌动员总会”,
林谋盛积极参与并组织华侨抗日义勇军。
日军入侵新加坡后,英殖民军弃守,
林谋盛又同华侨义勇军开赴前线作战。
林谋盛(右)与战友
新加坡沦陷后,
林谋盛回到中国,
不久重返加尔各答,
组织训练了2000多名
中国留印海员战时工作队。
1943年,
盟军秘密组建136特工部队,
准备收复马来亚。
林谋盛奉命出任中方最高首长,
前往马来亚开展谍报战,
直至暴露牺牲,时年35岁。
136特工部队
“自1937年以来,我试图以个人绵力,为抗战事业作出贡献,这项任务正好可以继续我的报国志愿……
——林谋盛《与妻书》”
上述寥寥数语,
或许可以解释林谋盛的决绝与坚持。
但情不止于此。
这是两座林氏宗祠的墙,
左图位于中国福建南安的林氏祖宅大厝宗祠,
右图位于新加坡林氏宗祠九龙堂。
“节”与“孝”,
相隔3000多公里,
同样的字与形,
述说着福建林氏族群的
代代坚守与一脉相承。
林谋盛的父亲林路,
是当时著名华侨建筑家,
福建与新加坡的宗祠均是他手笔。
为了保持宗祠的延续性,
林路不惜花重金从福建运来石材,
修建位于新加坡的林氏宗祠。
这背后,是一个中国人对家国故土的深深眷恋,
对“忠、孝、廉、节”林氏家风的坚定传承。
林路
林路一直让少年林谋盛
在福建接受最传统的私塾教育,
直到16岁才带着他奔赴南洋,
研习西方文化。
林谋盛父亲要他谨记
自己的根在哪里。
一代代福建华侨,
他们知道自己的来处与归途,
于是,在民族危亡之际,
他们的心,
随九州大地一起跳动,
荣辱与共!
那份家国情怀,
不是时间、空间、财富能抹杀掉的。
所以,当祖国危难之时,
他们会咆哮、会冲锋、愿慷慨赴义!
位于福建南安的林路大厝,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3
他像极了林觉民
她却不愿做陈意映
"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妻,愿偕行。"
陈意映对丈夫林觉民情深意切,
收到《与妻书》后,一度轻生,
两年后思念成疾亡故。
颜珠娘对林谋盛也是一往情深,
得知丈夫牺牲后,
她足足哭了一个星期,
衣带渐宽人憔悴。
但颜珠娘却立刻坚强起来,
她必须照顾好林谋盛的7个儿女。
《与妻书》剧照
日军攻占新加坡后,
林谋盛已经秘密撤离,
日军派200多名军人包围林家大院,
逮捕杀害了林谋盛的8名亲属。
颜珠娘孤身一人带着孩子们四处躲藏避难。
不久,日军强征了林家的工厂,
为了养活孩子们,
颜珠娘又到处变卖首饰。
眼看日军即将投降,
艰难的日子即将过去,
颜珠娘在曙光中静静等待,
等来的却是一个噩耗与一封《与妻书》。
抗战胜利后,
颜珠娘亲自把丈夫的骨骸运回新加坡,
她要求英殖民地政府
把丈夫葬在麦里芝蓄水池畔,
那里是他们相爱时最常去的地方。
在随后的日子里,
颜珠娘一人带着孩子们隐居在郊区,
那里有一栋林谋盛为她建的房子。
麦里芝蓄水池畔公园
在当时殖民地学校不重视中文教育的情况下,
颜珠娘遵照丈夫“儿辈学业应中英并重”的遗愿,
悉心教导子女,要求孩子们不要放弃中文学习,
并特意请人到家里为孩子们补习中文。
7个孩子也很争气,继承了父亲的志向,
努力学习,考上了大学。
林谋盛的孩子林怀玉说:
“父亲是个生活富足的商人,
当战争来临时,
他毫不犹豫地挺身抗敌,
最终牺牲了生命......
父亲和136部队的事迹
给我们一个清楚的启示,
国家有难,人民就得保家卫国。
和平是得来不易的。”
2015年,林家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以表彰林谋盛的历史功勋。
林谋盛被收录民政部第二批
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
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
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一封《与妻书》
一份爱与情的缠绵
一段生与死的绝恋,
字字泣血,又正气轩昂。
字间是为国捐躯的决然 ,
更是对爱情坚贞柔情。
这背后
有一个男儿慷慨就义,
有一个女子相思断肠!
翻阅史料,
在那个救国图强的年代,
福建,有太多这样的《与妻书》:
“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林觉民《与妻书》
“为四万万同胞求幸福,
以尽国民之责任”
——方声洞《与妻书》
“我在外一切都好,
家里不要挂念”
——蔡威《与妻书》
“望汝勿为余悲,
且当以余之为国牺牲而引以为荣”
——林谋盛《与妻书》
……
林觉民
方声洞
蔡威
林谋盛
他们同样出生富贵,
却同样视死如归,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他们不是铁石心肠
而在国家危亡之际,
义不容辞挺身而出
……
—THE END—
供稿丨泉州市纪委监委 南安市纪委监委
编辑丨叶欣 尤姝婷
资料来源:
《我的父母亲——林怀玉忆述林谋盛与颜珠娘》,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源》杂志;
《致敬》陈煜,《联合早报》;
《林谋盛的童年城堡:中国南安林路大厝》,刊登于《联合早报》;
纪录片《南洋家书》。
来源:福建纪检监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