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上映39年后,两反派相继去世,其他主演们近况如何呢?
风靡一时的电影《少林寺》一经播出就在那个电影票售价仅为一角钱的时代,创下了1.6亿的票房奇迹,让人赞叹。
这部电影也捧红了李连杰、黄秋燕、于海一行人。其中李连杰更是被喻为是中国的“功夫巨星”
然而李连杰的电影之路却一直不够平坦,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还要从另一个人说起,刘家良,南派功夫洪家拳的嫡系传人。在李连杰爆火之前他的“刘家班”一直垄断着香港武侠片的市场。
突然冒出这么一位后起之秀,让刘家良也生出了几分忌惮之心。正好在拍摄《南北少林》时,刘家良和李连杰合作了。
然而在这次拍摄中李连杰却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剧组演员中香港人与内地人同工不同酬,内地主演的日薪是每天3块钱,而同剧组的香港演员每个月能赚到15万元。
就算是躺在地上扮演死尸,每天都有50元的收入,薪资差异较大。
且他们的伙食也不一样,内地演员都是吃饭盒,香港演员吃的是现炒现做的广东菜。
气不过的李连杰找到导演刘家良,提出也要扮演死尸的要求,拗不过他的刘家良也好答应。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拍摄过程中,李连杰除了演戏之外,也会躺在地上扮演死尸,赚双份的工资。
距离拍摄影片《少林寺》已过去四十余年,如今那些主演们过得怎么样了呢?
l “螳螂拳传人”于海
1942年于海在山东出生,从小就对武术极为感兴趣,但因为没有接受系统的训练,平时就只能对着空气“拳打脚踢”,但也因为这样给他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在上中学的年纪于海在学校里结识了体育老师林景山,他曾是七星螳螂拳的第四代传人,人送外号“中原怪侠”的武林高手。
因此于海对其十分敬仰,上课格外认真的于海不久就因自己出众的体格和坚硬的拳头被林景山赏识。
有意将于海培养成“螳螂拳”的接班人的林景山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拜入林景山门下后于海更加刻苦练习,夯实基础。经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一番功夫,很快就在一众师兄弟中脱颖而出。
梅花枪、春秋大刀、剑术、大刀等功夫对于于海来说宛若囊中之物,不在话下。但于海更愿意学的还是螳螂拳。
那时,于海为了更好的领悟螳螂拳的精髓,会经常跑到练功的后山上观察螳螂的形态,或捕捉螳螂来研究,仔细观察它们在攻击时的特点,他常常因为观察入迷而忘记吃饭。
有一次他甚至一口气捕获了上百只螳螂,并将螳螂和自己关在一间屋子中,日夜相伴,只为了更好的改良和创新螳螂拳法,将螳螂拳很好的融入进日常生活中。
不久林景山就带于海参与各大武术赛事,在武术圈中崭露头角。
身处高手如林的武术圈,于海毫不畏惧,沉着应对,见招拆招的他最终斩获了“全能冠军”的头衔。
于是在于海三十七岁那年,他被电影《少林寺》剧组相中,邀请他出演“师傅”一角。
在于海接演《少林寺》前剧组可谓是乱成一锅粥。
原剧组演员均来自河南京剧团,不是练武出身,很难表达出武术的精髓,成片效果不佳,被投资方否定后急忙请来张鑫炎导演救场。
在张鑫炎浏览完成片,二话不说就推翻了全部拍摄成果,并且找来剧组其他人一起在全国各地海选武术演员。
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在全国招募演员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张鑫炎不得不求助国家体协。
那时候于海的名号响彻国内“武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师傅”一角的不二人选,张鑫炎便迅速敲定了这个角色。
精益求精的张鑫炎为了打斗场景都需要真实性,谢绝了剧组另请武术指导的要求,在演员自己设计武打戏遇到困难时就拜托于海来亲自指导,从未叫过外援。
其中有一场马戏,不擅马术的于海从马上跌落。
步入中年的于海左手手腕和肘部都出现脱臼骨折。但他为了不影响剧组拍摄的进度,就咬牙完成了拍摄,最终电影《少林寺》圆满完成拍摄任务。
用心的作品不会被埋没。
三、四十年前电影票售价仅为一角钱的时代,电影《少林寺》一经播出就创下了1.6亿的票房奇迹,让人赞叹。
观众在影片中看到真正的武术精髓,剧中于海展示的螳螂拳,拳如重锤,快如闪电,观众们都看得酣畅淋漓。
故事情节也令人回味无穷,所以当年的电影院门口来往观众络绎不绝。
于海也因此迅速地打开了知名度,在全国走红。并且在这部电影中与李连杰结缘,收下了这个初出茅庐的“徒弟”。
尔后李连杰与于海这对“师徒组合”还再次合作了电影《南北少林》、《少林小子》、《太极张三丰 》等作品。
不过后来由于于海和李连杰后来的拍戏理念和发展道路不同,两人也很遗憾地日渐疏远,但李连杰始终牢记“师恩”常常会私下去拜访于海。
而又因导演张鑫炎牵线,于海收下了吴京这个“新徒弟”,之后就成了半隐退状态。
于海将一辈子都奉献在中国武术,为中国武术培养后代之上。
年轻时他推陈出新,将中国功夫融会贯通,创新、改进武术招式;
年迈时,他研究挖掘流传已久的武术遗产,教育学生学生,为中国武术的传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让人肃然起敬。
性格上随遇而安、淡泊名利的他如今虽已退隐,但他留下的经典和作品仍然是我们享之不尽的财富。
l “功夫巨星”李连杰
中国武术界涌现过许多武打巨星,如:李小龙、成龙、甄子丹等。
但李小龙离我们的的记忆有些遥远,成龙的许多动作又过于幽默轻浮,而甄子丹未能树立典型的荧屏形象,于是李连杰就成为了许多人眼中的所钟爱的“功夫巨星”。
《黄飞鸿》
在电影《黄飞鸿》中一路高歌猛进的李连杰被观众所熟知,但究其成名之作那便是《少林寺》。
电影《少林寺》与后来徐克导演的电影《黄飞鸿系》列飘逸轻灵的武打动作不同,《少林寺》的武打设计动作过于俭朴。
但是其原生态的剪辑更让人对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感到震撼,因此成为票房黑马无可厚非。
在影片中李连杰的表演让人有惊艳之感。
在电影中十八岁的他纯净可爱,但身背杀父之仇,其内心矛盾交织,在行为举止上就体现为善良和冲动的集合体。
李连杰把握住了角色的感情,在师父喂粥那一段,观众都能看出那因为感激而溢出的泪花,逼真的演技让李连杰因为这部电影走红全国。
为了拍摄这部影片李连杰可谓是吃尽苦头。
在一场帆船上的打戏上,李连杰还和于承惠两个人在一番激烈打斗过后,最后都要跳入黄河的河水中,当时正值寒冬腊月,气温和水温都极低。
但两人还是义无反顾地跳入水中,真实地展现了武打场景,拍完这场戏后,两个人被冻得嘴唇发紫。
剧组立刻给他们裹上了军大衣,还灌他们喝了好几口白酒,他们才缓过劲来,所以日后的盛名他们值得。
李连杰自创的训练方法“拳打流星”和“棍打流星”,在这部电影中第一次展现,后来又被用在了电影《龙行天下》中。
还有李连杰自创的《满江红拳》,他写的诗,他的铁头功、醉剑这些难得一见的技术,都在片中有所展现。
但李连杰也在《少林寺》拍摄结束后遇到了一段时期的事业瓶颈期,携妻带子远赴美国定居,然而事业依旧毫无起色,直到徐克的一通越洋电话将李连杰唤回国内拍摄了电影《黄飞鸿》李连杰才再度翻红。
而这时李连杰也与前妻黄秋燕离婚另娶了演员利智。
事业也蒸蒸日上,虽然之后李连杰出演的电影的武术动作虽有变化,但是遒劲有力,不乱方寸的风格还是保持下来,凭借多部功夫影片的上映,李连杰一跃而成了“中国功夫巨星”的位置。
如今李连杰已经两鬓斑白,垂垂老矣,由于常年拍摄武打戏落下不少病根,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脊椎也严重受损。
在得了甲亢后不得不服用激素导致身体发福,不见往日风采,如今李连杰已从演艺圈中“消失”,只能偶尔在他的社交平台中看到他为别人宣传电影的踪迹。
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
l “牧羊女”丁岚
从小练习舞蹈的丁岚凭借扎实的舞蹈功底和优异的表现被选入了河南省戏曲学校表演班,学习戏剧表演尔后又进入了中央歌舞团。
直到进入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后才正式地成为了一名演员,但在此之前她已经担任过多次豫剧的主角,表演经历丰富。
由于当时演艺圈缺乏武打演员,于是有舞蹈基础且认真刻苦的丁岚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时总是承担武术演员的工作,也因此丁岚掌握了不少武术精髓。
1981年,正在戏样排戏的丁岚,因为流畅的武术动作被前去观看表演的张鑫炎相中,希望她能够出演新电影少林寺,担任该影片的“牧羊女”白无暇一角。
接到通知的丁岚受宠若惊,她从未登上过大银幕,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她格外珍惜。
但丁岚苦于自己鲜少接触武术领域,为了符合影片影片的要求,她拜师学武,勤学苦练,最终克服了戏曲的程式化表演。
在影片中丁岚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
她将“牧羊女”的清纯美丽,性格爽朗展现得淋漓尽致,不知令多少观众魂牵梦绕。
但在影片中饰演“觉远”的李连杰却没有和丁岚饰演的“牧羊女”在一起,如果是你,你会抛下美丽善良的牧羊女去当和尚吗?
电影《少林寺》上映后丁岚也凭借了这个角色能够声名鹊起,片约不断。
此后丁岚也在中国演艺圈中一直饰演“江湖侠女”的角色,被人称为“侠女专业户”。
但她没有被刻板印象所束缚住,而是转型挑战了《红楼梦》中贾惜春的角色,早年的戏曲功底让丁岚在演艺圈中对各自角色得心应手、信手拈来。
然而在丁岚事业顺风顺水的巅峰时期她却选择了加入新加坡籍,移居新加坡,从而退出了演艺圈。
这期间丁岚还拥有了一段不为人所知的婚姻。
在移民之初,丁岚受到了新加坡广播电视台的照拂,邀请她担任新加坡广播电视台的在职演员。
让丁岚意想不到的是到新加坡后再难享受高知名度,虽然拍了不少戏,但是巅峰终究是过眼云烟般消散。
认清现实后丁岚决定彻底离开了演艺圈,回到北京经商,在此之前也与丈夫办理了离婚手续。
往日辉煌不再,丁岚只能从底层做起,在北京创办了一家精品公司,将演戏中的那股劲头用在了经商上,将公司越做越大,世界各地都有了她公司的踪影。
但他依然把家安置在新加坡,并将家人都一同接到新加坡生活,她表示:“北京是我工作的地方。”
如今丁岚身价已经过亿,在生活中喜欢运动、学习,因为对大自然的向往还经常去世界各地旅游,陶冶情操。
但她为人处事却十分低调,几乎不向外界透露自己的状况,只是在照片中依然还能够找出当年“牧羊女”的踪影,不管过去多少年五官都是那么的灵动。
再回顾少林《牧羊曲》如潺潺溪水般优美的作曲,还叮当作响,沁人心肺。
l “剑客”于承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很遗憾,中国著名的武术家和表演艺术家于承惠在2015年与世长辞。震惊、叹息,他的戏和他的剑,和他一起逝去的武林。
于承惠自小就在蓬莱武术队习武,醉心于“剑术”,经过多年的武术钻研。
将螳螂拳的主要技击风格融入自己的剑法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剑法颇负行云流水的气势,开创了剑术套路里面一个新的领域,享誉全国。
1982年电影上映之前,获得过青岛武术全能冠军的于承惠还在山东某机械厂做起重工时被张鑫炎看中他一套棍术,就将他拉来饰演电影《少林寺》的反派“王仁则”。
剧中那种快意恩仇的“武林生活”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武侠梦。
于承惠在影片将自己自创的剑法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
许多人纷纷模仿起他的剑法,为了能够更加扎实自己的功底也学着电影中的扎马步的姿势,还在自己头上顶着一碗水,再将双手放平,掀起了一场万人空巷的“武术热”。
在演艺圈也声名鹊起的于承惠陆续又接演了许多“武林”电影,在影片中扮演侠肝义胆的大侠,受人喜爱,影片也是部部卖座。
在1988年的《黄河大侠》,于承惠作为男主角,演活了一个有情有义、充满血性的大侠“马义”
头戴斗笠、身着戎装、手执长剑、修整的络腮胡,成为了他经典的银幕造型。
那个年代的人们也因为受到他的影响变成见谁都要摆个架势,妄想成为“大侠”匡扶正义的群众。而他也将中国传统精神中的侠义精神发扬光大。
如今,于承惠的一生可以说得上是笑傲江湖,“三尺黄土葬神功”,于老带走的不仅仅是自身的技艺,还有那一代人逝去的武林。
l “秃鹰”计春华
说起计春华想必大家脑海中马上就能浮现出他在电视剧《连城诀》中的“血刀老祖”的反派形象,在影片中他智商超群又久经沙场,虽然是反派却给人一种铁骨铮铮的感觉。
他邪恶,但是他邪恶的坦坦荡荡、天经地义,将“坏事”也做得十分真诚毫不虚伪,绝不使用阴谋诡计来残害敌人,因为“坏的可爱”而让观众又爱又恨。
曾经有观众说过,如果金庸的小说非要评一个“最有魅力反派奖”那非“血刀老祖”莫属。
这样“特别”的存在是一个极难把握的角色,然而计春华却丝毫不差地呈现出来让观众欣赏,将小说人物完美的形象化。
他的每一个眼神和动作无不在告诉着世人,什么叫“专业”,什么叫“演技”,让人敬佩。
在《连城诀》之前计春华是凭借电影《少林寺》的“秃鹰”一角一炮而红。
当年张鑫炎导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一众演员聚集在了河南中牟县,对他们进行了二十多天的集训,锻炼他们的体魄。
并且邀请他们一起观看了众多港台武打电影,让他们对银幕拍摄有了一定的了解。
导演张鑫炎还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了角色分配和武打动作编排。
因为该影片对武术在国内和世界的推广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家都格外认真和努力,即使片酬不高,也要尽最大努力刻画好自己的角色。
根据计春华的回忆,那时候连动作指导都没有,拍到谁的镜头时,导演只告诉你需要拍多长时间,从哪里打到哪里,动作都需要自己设计。
也正是因为每位主创呕心沥血地付出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经典的作品。
计春华也随电影的走红而走红,又拍摄了《方世玉》、《少林五祖》等电影,因为计春华大部分都是饰演反派角色。
所以给人根深蒂固的形象就是反派形象但是在生活中的计春华是既正直又善良的人。
计春华也曾尝试过饰演“正派”角色改变银幕形象,但因为长相问题,都不太尽如人意。
因此计春华被迫将戏路局限于“反派”之中,但他总能演出各种各样的反派模样,就是现在网友所谓的“剧抛脸”。
计春华在对待工作时兢兢业业,与人相处时又随和友善,偶尔还会在生活中“犯迷糊”让人觉得十分憨厚,与银幕形象大相径庭,却又让人喜爱。
但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经常吸烟,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就患上了肺癌。
起初,计春华还丝毫没有察觉,因为他身子骨硬朗对于一般疼痛他都习惯忍忍就过去,直到肺癌愈发严重他才支撑不住而去医院检查。
但那时已经为时已晚,回天乏术。
而计春华还没有完成影片拍摄,敬业的他即使忍着病痛都坚持拍摄作品。
病魔难抗,2018年这位“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最终还是遗憾离去,损失了这样一位戏骨无疑是中国文艺界的一个损失。
如果有来生,希望他能不再有病痛干扰,平安度日。
l 电影趣事
1982年上映的《少林寺》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电影史上独一无二的武术电影经典之作,耗时两年才完成全部拍摄。
剧组更是为了追求效果在全国各地奔波,其中就去过了嵩山少林寺、黄河开封、洛阳龙门石窟、和杭州灵隐寺等8个地方进行实景拍摄。
影片中的众多主演还都是武术界的精英,被人称为“十八罗汉”。
在当时还有露天电影放映的情况下许多人都蹭到银幕前观看,即使隔了一个村都要不远万里的搬着板凳去看,宛若“赶庙会”一般热闹非凡,万人空巷。
而这部影片的核心立意又不仅仅局限于“武侠仇杀”之中,还将它拔高到了“家国仇恨”之中。
在隋朝末期天下大乱时,一群侠义之士的快意恩仇,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安定的认同,让人看后大呼过瘾。
这部影片也推动了中国武术业的发展,号召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武术的大军之中,不少小男孩都与父母商量想去少林寺练武,著名演员王宝强就是其中之一,中国武术也因此得到了很好的宣传。
在那个时代影片“最主角”的少林寺也因为这部电影中主创们展现的真实场景而焕然一新,香火绵延。
但让人遗憾的是那样的“武林”盛况如今再难出现,能担得上“功夫巨星”的人也在逐渐老去。
如今时代更迭,安全更受保障后新生代演员中却又无人能担得起功夫片的大旗。
影坛中充斥着的都是各种通过合成的武打片段,各种特效炫彩夺目,但也是丧失了真正的武术精髓让人唏嘘。
不知是否还能在这个世纪中能再亲眼目睹当年的“武林雄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