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让你家小孩远离嗓子发炎化脓的孩子?咽喉痛要吃抗生素吗?
王阿姨家的孙子小明上小学一年级经常和隔壁的同龄不同班的小虎在一起玩,王阿姨是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的退休检验师,她听说隔壁的小虎今年已经有两次发烧嗓子疼诊断化脓性扁桃体炎去医院挂盐水,吃药,昨天自家孙子小明去小虎家玩了一会儿回家告诉奶奶,说小虎妈妈让他吃饭,他说嗓子有点疼不想吃。王阿姨就跟自己孙子小明说这几天暂时不要跟小虎一起玩了,小明说小虎是他的好朋友,准备第二天继续去找小虎玩,结果第二天下午开始自家孙子小明就开始发烧了,王阿姨的直觉告诉她这是被小虎传染的一种细菌叫溶血性链球菌A导致的,去医院见了医生,儿科医生看了嗓子充血非常明显,问孩子有没有流鼻涕和咳嗽,他说没有,于是医生用像棉签一样的刷子在嗓子里面抹了两圈送化验,结果出来确实是链球菌A阳性,问有没有青霉素过敏,家长说从来没有过,于是开了10天的阿莫西林让带回家吃,并且叮嘱家长,这个药吃过24小时后孩子状况改善才能再回学校,否则可能会导致传染给其他同学。
造成儿童成人咽痛可能的原因很多,除了细菌,绝大多数是病毒,其次还有非感染性因素,比如环境因素等。A组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是儿童和青少年细菌性咽炎最常见的病原体。这个细菌平常是可以无症状定植在我们的咽喉中,据报告,健康成人的带菌率为4%-5%,儿童为2%-20%。带菌状态可持续数月至数年。这些感染状态中,只有症状性链球菌感染才需治疗。我们在5-15岁儿童中,15%-30%的急性咽炎是由A组链球菌引起,孩子除了咽痛可能伴发热、头痛、腹痛、恶心及呕吐,因为嗓子疼可能会拒绝进食加上发热使用退热药后大量出汗可能导致脱水。其他特征可能包括:扁桃体上化脓,像白色的斑片,所以俗称化脓性扁桃体炎,扁桃体红肿、颈前淋巴结肿大压痛、腭部瘀点和悬雍垂发炎,以及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点,按压变白,小的高出皮肤表面的突起,摸上去像砂纸一样,皮疹消退时蜕皮)。
腭部瘀点和悬雍垂发炎图片来源网络
扁桃体上渗出化脓图片来源网络
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点,按压变白图片来源:https://dermnetnz.org/topics/scarlet-fever/
皮疹消退时蜕皮图片来源:https://dermnetnz.org/topics/scarlet-fever/
砂纸样皮疹图片来源:https://dermnetnz.org/topics/scarlet-fever/
有人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有些人即使不去看医生,症状通常3-5天也能自己好。确实如此!那我们还有必要再去医院做检查吗?是不是平时把免疫力锻炼得强一点,也可以扛过去不吃药?毕竟是药三分毒,再说现在很多医生的抗生素用得有些过度,经常听说有耐药菌的产生,你这句话说得没毛病,确实有的地方有些过度,连我这个医生内行有时也会看不下去,但是我要告诉您的事实是,在这个链球菌A造成的化脓性扁桃体炎或者没严重到化脓的地步仅仅是咽痛的儿童身上,我坚决主张就算自己“能好”,也要吃10天足疗程的抗生素。为什么?那是因为虽然他可能会症状自行缓解,但链球菌A感染可能会引起潜在的一些后果严重的并发症,比如急性风湿热(心脏炎,晚期后遗症就是我们听说过的风湿性心脏病最终导致心功能衰竭,关节炎,Sydenham舞蹈病是一种神经系统舞蹈样运动的疾病,表现为突发无节律的不自主运动 ),肾小球肾炎,儿童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对远期健康和生活构成严重威胁。其他感染后急性并发症还包括中耳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或其他侵袭性感染。使用抗生素清除咽喉部的链球菌可以预防这些可怕的并发症的产生。 因为这个病最常见于学龄儿童,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会导致在家庭或学校密切接触场所中出现聚集性病例和复发性感染,所以一旦校园或者家庭内发现后,需要及时检查确认后早期开始服用抗生素治疗。研究发现80%的患儿使用抗生素24小时后咽喉的链球菌被清除,治疗除了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预防校园家庭内部聚集爆发流行,对个人来讲最重要的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因为一旦确诊风湿热性心脏病这些严重并发症,需要开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直至21岁,因为每复发一次对心脏的打击就加重一次,但有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唯一能做的的就是让这类高危人群的病菌感染不再复发。这是我查到的指南上说的,实际临床因为抗生素使用的及时,我问过英国和新加坡的儿科医生,他们也都很少有机会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家也不必过多焦虑,现在已经不是医疗条件不发达的旧社会,成人心脏外科医生还能见到几例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需要置换人工心脏瓣膜。所以大家最后只需要记住的就是咽喉痛先评估是不是这个细菌,如果是这个菌导致的发病,请用足疗程抗生素根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喜欢我们杏林寻医的原创文章的小伙伴们,欢迎你们转发和关注我们的科普,让更多的人受益,我们会经常跟大家分享医学科普知识,教你用最科学聪明的方法维护健康,有感兴趣的医学话题可以关注我们后留言。
原创内容,欢迎注明出处转发,把更多的健康知识传递给千家万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