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写意油画 百年文脉

——看看一百年来“写意”先驱们的画面


曾几何时,那些不愿蜷伏在大一统写实单一模式的一言堂的第三代、第四代的中国油画人,他们走出那千人一面令人窒息的殿堂,走过那千军万马拥挤不堪的独木桥,久经周折,走到一起,他们志趣相投,惺惺相惜,最后扯起了“写生、写意”的大旗,到处写生,不断展览。从南到北,从东向西,“雪球”越滚越大,至今,油画的“写意油画”的溪流已经汇合壮大,越来越汹涌奔腾,形成了不可小觑的大流,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写意油画”的概念已经人人皆知,并逐步为世人理解和接受。这些“写意”画家摆脱了一种令人厌倦的单一贫瘠的绘画模式,展现了丰富多彩“多元并存”的绘画形态,令人耳目一新。

而当我们打开中国油画传入和发展的历史时,就会发现当今的画家的“写意”探索,不是凭空突兀而起,早在一百多年前志于“中西融合”的文化理想的油画先驱们的画面上,就已经出现了诸多的与其相似的探索和实验。难怪我们有些同仁感叹:“我们走了这么多弯路、费了这么大劲,原来才走到前辈当年走过的地方。”

这个答案是确实的,也发人深思。了解到“西画东渐”史后知道,在西洋画进入中国后的“洋画运动”中最为活跃的“新派”,可以说就是现在活跃着的“写意油画”学派的前身。在百年前传进西洋油画时,对近现代中国美术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蔡元培的中西融合思想。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明确主张中国美术要走“中西融合”之路。而当时中国的油画先驱们面对现代主义正如火如荼的西方画坛的客观存在,就自然而然地分为两种态度——或喜欢古典写实“正宗”的“写实派”,或喜欢现代表现性绘画的“新派”。也就是“写实”、“写意”(当时称为新派画)两大支流。一是徐悲鸿提倡的“西方传统”与中国传统融合的“写实派”;一个是林风眠代表的“西方现代”与 中国传统融合的“新派”。其实,从西画传进中国后,无论正统地“写实派”还是边缘的“新派”,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和区分。他们基本都是秉承一个文化理想,就是“让西方的西洋画——经过消化、融化—成为我们自己的血液”。由于时局发展或意识形态的干扰,这两大支流或分或合,或远或近,或枯或荣。两派都有自己的理论根据,都有一批忠实的实践者,在中国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最终基本是“殊路同归”,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写意油画一直得不到正常的发展,和他不同时期所处的政治环境有关。由于1950年代后,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派”华丽转身为苏派的现实主义“写实主义”成为主流而一统天下。而林风眠的“新派”则一直处于边缘,甚至转入“潜流”日趋衰落,奄奄一息。“写意油画”尽管不那么坦顺,但一直还在漠视中坚守,强压下挣扎,才得以延续下来。几乎历经了半个世纪,直到20世纪19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中断了半个世纪后,注重形式语言探索的“新派”才因为气候缓和而“死灰复燃”,打起“写意油画”旗号而涅槃重生。之间间隔了半个世纪之多,不可谓不坎坷、不悲壮。所以,写意油画的兴起也是长期被压制、被漠视的反拨。看了一百年前中国写意先驱的道路 坎坷崎岖、悲壮的史诗,文脉不由得对那些处于逆境而不屈不挠地坚持探索的写意先驱们产生深深的敬意。

现在,尽管写意油画发展的形势大好,但我们应该知道这还仅仅是开始,我们的写意油画仍在历史断层的此端,我们还需擎起“写意精神”的大旗,衔接中国油画的昨天与前天,确认我们自己的真实位置,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短板,去完成先驱们的没有实现的文化理想。相信,鲁迅所说的,用“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灵魂” 这些写意油画终究会到来!

孙建平


2021年02月04日





1、李铁夫人(1869 -1952)


李铁夫 1869年生于广东江门。8岁入乡间私塾,1887年,16岁的李铁夫随叔父远渡重洋到国外求学。李铁夫先到了美国旧金山,后转入加拿大,打工之余自习绘画。1887至1891年,分别在英属加拿大阿灵顿美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1912年入美国纽约艺术大学,李铁夫掌握了西方现实主义的精湛技艺,任副教授兼学生同盟主席,与约翰·萨金特一起进行油画与水彩画研究,并学习雕塑。李铁夫到纽约后,油画技术已相当成熟,并在春季沙龙等大展上屡获大奖。1915年,李铁夫在纽约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开始在国际画坛上声誉鹊起。后入美国美术研究院长达10年,成为国际画坛著名人物。艺术造诣得到了当时许多名家的赞赏:约翰·萨金特称他的油画“设色在美国找不到第二人” 威廉·切斯认为他是一位“擅长西方油画的东方艺术家”被孙中山誉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被誉为中国油画的里程碑式人物。李铁夫的创作从时间上分为国外与国内两个时期,都有着折中的特点。国外时期,他对西方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有深刻的认识,选择了结合西方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风格的折中道路。表现在:他在国外时期的油画创作偏于古典主义,但水彩画却具有明显印象派风格;他的油画遵循古典主义的创作理念,又有印象派的一些技法特点。他在回国后的创作中,开创性地把纯正的西方艺术语言与中国书画创作的精神追求和创作元素相结合,创造了“中国油画”的新模式。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李铁夫 盘中鱼布面油彩 1941



2、李叔同(1880-1942)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等。1880年生于天津,少时即爱好绘画,受教之始,首从天津书画名家唐静严学习国画,系统接受传统技法训练,1898年秋,李叔同率母携眷南迁上海赁居法租界卜邻里。在城南草堂结以“云涯五友”。1901年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1905年秋,李叔同赴日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在黑田清辉、中林胜治郎等执教的西洋画科学习西洋绘画,成为中国留学生正规学习西洋绘画的第一人,1910年李叔同回国,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翌年任上海城东女学音乐教员。“是年春,自津至沪,任教城东女子学。三月十三日,南社社友在沪愚园集会,被聘为该报文艺编辑,并主编太平洋报副刊之画报。……同时又与柳亚子等创办‘文美会’,主办文美杂志”。1912年应聘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任南京高等师范美术主任教习。在教学中他提倡写生,开始使用人体模特,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并在学生中组织洋画研究会、乐石社、宁社,倡导美育。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李叔同出家后,一心向佛,不再涉猎绘画、戏剧,唯有书法不但没有荒废,反而随着他出家后而获得的超脱升华日臻完美。1942年10月13日卒于福建省泉州。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李叔同 风景写生 1905



3、冯钢百(1884-1984)

别名百练、均石,广东新会人。自幼喜欢绘画,曾从师袁祖述学习人像写真。1906年赴墨西哥,入皇城国立美术学院。1911年赴美国,先后入旧金山卜忌利美术学院、芝加哥美术学院、旧金山"九街学生美术研究院"。曾随著名画家罗伯特·亨利学画十一年。其间与李铁夫一起全力支助孙中山革命。冯钢百于1921年回国,结束了其早年在墨西哥和美国留学的艺术生涯。他来到广卅后不久.即与胡根天等艺术家一起,发起组织西洋美术社团“赤社”。与胡根天创办广州美术专科学校,冯钢百是以人物肖像油画而著名的,其擅长表现中国人的肌肤质感和生命的气息。1929年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是冯钢百年油画艺术的重要展示,他以油画《妇女肖像》、《鱼》和《山村》参展,引起国内美术界的热烈反响。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冯钢百 鲤鱼 1961



4、李毅士(1886-1942)

李毅士原名祖鸿,江苏武进(今属常州)人,出身书香世家,父亲李宝璋是清末画家,叔父李宝嘉是清末文学名著《官场现形记》的作者,自幼喜爱绘画。1903年与其兄弟二人去日本留学。兄弟先后考入法津和士官学校。他因不好仕途而笃信科举,一年后转赴英国留学,曾赴英国十余载,并于1907年考入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学过西画,是我国最早去英国留学的学生之一。在那里接受了五年严格的学院式正统训练,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12-1916年在学完美术后,又接受了留学生公费进入格拉斯哥大学物理系。他在国外一共呆了二十余载,像他这样在美术和物理两个的学科里都获得学位的人,在美术界颇为鲜见,李毅士喜作黑白画,用西法画中国历史画,有长恨歌诗意图行世。尤喜画长恨歌,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1910年归国后,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黑白画老师,继而任北京高等师范美专教授、上海美专教务长、南京高等师范工艺科西画教授兼主任等职。年约五十余。有长恨歌诗意图行世。抗战期间病逝桂林。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李毅士 陈师曾像 布面油彩 1920



5、陈抱一(1893-1945)

陈抱一原籍广东,生于上海。1913年留学日本专攻西画。192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主要师从于著名油画家藤岛武二,他的画有后印象派味道,回国后他被多家艺术学院聘为教授,自创"抱一绘画研究所",召教授有天赋的青年学习油画。1925年于上海创办中华艺术大学,与丁衍庸负责西画科。并先后在上海美专等校任教。还与乌始光、汪亚尘等组织了"东方画会"、"晨光美术会",与徐悲鸿、潘玉良等组织 "默社"。擅长油画。1942 年发表〈洋画运动过程略记〉文章,记录民初上海的现代美术运动发展。陈抱一的作品极具个性化,他的画作色彩明丽,有意境,也有思想。陈抱一特别强调色彩与情感在绘画中的作用,他的画作往往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虽然他所处的年代生活十分艰难,但在作品沉静的深处,仍然可以感觉到艺术家阳光的处世态度及宽广的艺术胸襟。陈抱一在成熟时期的作品,色彩醇厚,调子有微妙的变化之美,而笔法流畅,有中国文人画以笔取意的作风。1945年7月病逝上海。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陈抱一 秋色 布面油彩 1930



6、颜文樑(1893-1988)

颜文梁,出生于苏州的一个美术世家,自幼随父学画。少年时代曾留学日本。并从日本画家松冈正识学习西画。二年后回到苏州从事教学,1911年入商务印书馆画图室学习西画,平时对绘画艺术刻苦钻研,求知若渴。早年,曾亲手试制颜料画出了第一幅油画。1922年与胡粹中、朱士杰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28年年已37岁的颜文樑于1927年赴法国入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E·罗朗斯画室学习,研习古典主义写实风格的绘画,并于初到巴黎期间即拜访了徐悲鸿在法国的老师达仰。1932年回国,主持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的教学。颜文樑的绘画一直延续着他的追求,在题材的选择上,他常常以中国古建筑、风景名胜入画,色调明亮,中国绘画式的构图,平面画的色块处理在他的代表作《庭园月色》、《雪夜》等即使手法写实,结构严谨、细节丰富,追求真实的基础上,但仍然传达了一种有如“抒情诗”般的“朦胧美与东方神韵”,传达给观者的仍然是中国绘画的意境。在构图、色调、细节描绘、空间光影处理与平面化倾向、画面整体气氛的营造都具有明显的东方绘画特征,颜文樑在写实性油画为民族审美心理的整合而形成中国诗性文化特征的“意境”上,他一贯的美学主张,就是注重诗意的表达,营造了诗的感觉和梦的意境,根据想象凭诗意作画,这种方式似乎与传统文人画的创作形式相似,也可以看成是他刻意回归传统文化传递方式的一种尝试。在技法和色彩的运用上他也慢慢摆脱欧洲绘画的影响,并试图建立自己对油画创作本土化的追求方向,力图创造出具有中国趣味和符合民间与大众文化审美趣味的中国风格。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颜文梁 三潭印月 布面油彩



7、王济远(1893-1975)

原籍安徽,自小在江苏武进成长,他和刘海粟一样,没有专门进过美术学校接受训练,靠天赋、勤奋和浓郁的艺术氛围熏陶无师自通。而且还担任上海美专教授和教务长长达12年。他自幼就有“才子”的美誉,1912年毕业于江苏第二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参加上海早期著名的西画社团“天马会”,1927年创办“艺苑绘画研究所”,1926年去日本、法国考察,之后又两次东游,1941年去美国,1973年返回台湾定居,1975年病逝于美国。王济远的绘画具有东方的浑厚之妙,风景、静物为主,画法潇洒。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王济远 白璧 1920年代



8、李超士(1894-1971)

李超士浙江杭州人。擅长粉画、油画。1912年赴法勤工俭学,1919年毕业于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后回国曾任上海美专、国立北平艺专、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山东师范学院暨山东艺专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主席。李超士是最早留法学习绘画的学生,也是中国老一代的油画家之一。作品粉画《南瓜丰收》等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李超士粉画集》、《李超士画集》。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李超士 南国之花 粉画


9、汪亚尘(1894-1983)

1894年出生于杭州,与陈抱一是东京美术学校的校友,归国后又交游甚密,他改道中国画较早,但他在油画园地里留下过非常闪光的痕迹。他1915年去日本,,1921年毕业回国,在上海美专任教授。1923至1925年还一度主编过著名的《时事新报》的“学灯”栏目。1928至1931年赴欧考察,归国后相继在新华艺专任教务主任,新华艺术师范校长。汪亚尘在三十年代的上海的艺术界非常活跃。与陈抱一、关良、丁衍庸发起组织“东方画会”,又与刘海粟、王济远等组织“天马会”,还是上海美术会的常务理事。他的油画语言比较考究,技巧比较纯熟,色彩明丽,他比较注重明亮的色块对比,用肯定的线条勾勒轮廓,使得他的画风既有印象派的光色效果,又有轻松、明快的的本土情调。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汪亚尘 船 布面油彩 1920年代



10、王悦之(1894-1937)

王悦之,原名刘锦堂,生于台湾台中。1915年赴日本求学,在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学习, 1921年毕业回国,在上海、北平、杭州等地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来展现自己的文化理想与抱负。他创办了“阿波罗学会”,出任北京美术学校校长,举办各种画展,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与巴黎万国博览会。历任私立京华美专校长,私立北平美术学院、任院长,兼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后改国立北平艺专)教授。他在油画语言上吸收西方印象派之后的风格,融合中国文人画写意手法,内在冥契,宛若天成,成为探索油画中国风格的先觉和先行者。王悦之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受日本画家藤岛武二的影响,用色大胆、色彩绚烂、丰富夸张、笔触自由.喜用黑色油彩勾线,并使用狼毫毛笔以“稀油薄涂” 薄彩施色的方法作画,高度运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线描之法,使作品具有水墨画的效果,具有浓郁的中国情调。传达出画家内心热情、激昂的情绪。1928-1929年为创作的第二阶段,这时王悦之受聘杭州任教,江南的秀丽风光使得画家即兴创作了一系列色彩明快,笔法简洁、畅快作品。这种简化的表现形式是受到西画中塞尚风格和国画中写意画的影响。为此,他的油画作品采用长幅、1立轴装裱形式,又将油彩稀释,用狼毫蘸后在绢本上作画。他的油画人物造型生动、结实、概括,线条圆润,笔触豪放、有力,画面协调、严整有油画味道。这个时期的作品有<燕子双飞图》、《芭蕉图》、《灌溉情苗图》等,比起第一个阶段的创作,由单纯的再现自然景物,转变为抒情富有象征意味的表现主义画风。第三个阶段,在民族灾难深重,人生颠沛流离的岁月里,他以知识分子的良知,感怀现实,体察民生,创作了一系列忧国忧民的主题性创作。《弃民图》、《台湾遗民图》和《亡命日记图》是社会意识逐渐成熟,反映30- - 40年代社会现象的先驱作品,是最早发出抗日呐喊的作品。在创作《台湾遗民图》时有学生问画家;画中人物手心中张开的眼睛如何解释.画家道:这只眼睛在望着台湾。表达了画家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及对日寇铁蹄下挣扎的宝岛上的同胞的同情与激愤。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王悦之 弃民图 布面油彩 122X52cm 1934



11、徐悲鸿(1895-1953)

徐悲鸿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原名徐寿康,自幼随父习诗、书、画、印,17岁的徐悲鸿已在宜兴女子师范学校、彭城中学、始齐小学三校任图画教师。1916年,徐悲鸿入上海震旦大学半工半读,翌年5月,徐悲鸿拿到了明智大学的一笔稿费,赴日本学习美术,年底回国。这年12月,徐悲鸿被北京大学聘为画法研究会导师,当时他就明确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1919年3月,徐悲鸿从上海乘船赴法国留学。随后考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弗拉孟、高尔蒙为师。1920年冬,徐悲鸿拜达仰为师。1921年夏,赴德国访问柏林美术学院,并先后去英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国,参观。历经8年苦读1927年春归国后,出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同时受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在教学与创作中,提倡写实主义,抨击形式主义。1929年9月,由蔡元培推荐,受聘担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徐悲鸿继承“科学美术”的思想,发展了一条写实主义的“融合主义”道路;徐悲鸿回国后倡导写实主义,疾呼“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但他所指的西方绘画,至库尔贝为止,对当时席卷欧洲的现代艺术取排斥态度。他侧重的是把西方古典主义的写实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强调素描造型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以写实主义的科学法则改造中国画。徐悲鸿师法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优秀绘画传统,以现实主义作为追求的目标,创作中强调形象的深入刻画,造型、构图、设色、用笔等十分严谨,较多体现出欧洲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特色,“随着洋画运动发展到后期,即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当写实主义的样式移植,超越了艺术本身风格语言的范围,而与 ‘艺术为人生’的观念相挂钩,与‘救亡图存’的民众思想相呼应,那么,写实主义在中国就获得了强大的刺激,其创作和接受的范围就迅速在中国本土蔓延”他们逐渐拓展新的创作样式,在历史典故神话中寻找新的创作灵感,形成一批具有象征意味的历史题材作品,以回应中国现实的特有情境。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徐悲鸿 箫声 80X39cm 1930



12、谭华牧(1895—1976)

谭华牧年生于广东台山,1919年考入日本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攻读于东京美术学校洋画科,指导教师是藤岛武二,当时日本绘画正进入以崇尚自我为精神背景的流派纷呈的的现代主义艺术氛围,对谭华牧艺术趣味的选择更为重要。1924年取得毕业资格回国,曾与留日同学在广州创办私立"主潮美术学校"。1928年,谭氏曾与丁衍庸、关良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上海艺术俱乐部”。主要目的是想以“在野”的艺术力量,抵制官办的“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民国年间,他先后在上海艺术大学西画系、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及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画系教书,广州沦陷,流亡澳门。抗战胜利后任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科教授。四十年代末期重赴澳门从事美术活动。1956年返回广州定居,1959年开始成为在编广东画院画家。谭华牧性格木讷,不善交际,很少参加公开活动。最大的爱好就是画画。在美术界,比较谈得来的朋友似乎只有远在上海的关良。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经常与粱冰结伴到广州市郊写生。留下了有海滨垂钓、都市街景、城郊农村集体化生活场面。研究谭华牧的学者还在搜集的资料中,发现了他细心勾摹宋画中的牧牛、牧童造型,以及意临石涛画风的山水画。发现了谭华牧的作品和石涛、八大等明清文人画的结构性关系,这是极为重要的线索,向我们提示了他融合中西画风的实验过程。但谭华牧研习传统水墨,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回归传统。在研究传统绘画的造型时,他会使用不同媒介,而不仅仅局限于毛笔、宣纸和水墨媒介;尤其在不同媒介之间发生的语言会通的日常状态,的确耐人寻味。不过需要明确的是,谭华牧的这种语言会通实验,主要指向一种中西融合的油画风格。有人说谭华牧那些都市街景的风景画很接近巴黎画派郁特里罗的风格,但他的画面更流畅、简括的笔致,轻松自由的线条,更抒情。谭华牧的都市意识和对生活的感受,无疑己进入一种超越语言模仿的诗性的把握之中,谭是20世纪中国视觉艺术领域罕见的“抒情诗人”。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谭华牧 风景 布面油彩


13、陈澄波(1895-1947)

陈澄波,1895年生于台湾嘉义,父亲陈守愚为中国清朝之秀才受聘在外。陈澄波从小由祖母带大,由于家境清寒,13岁才进公学校读书,1913年考入台北国语学校公学师范科,恰逢日本著名画家石川钦一郎在该校兼课任教,学到了西画写生的基本技法。毕业后返乡任教,也曾带领学生到郊外写生。1923年陈澄波赴日深造,1924年,陈以将近三十岁的高龄考入他盼望的东京美术学校就读。并以一幅《嘉义街外》的作品,入选第七回日本“帝国美术展览会”。1929年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来到上海,期间陈在上海新华艺专等多所美术学校任教,在上海的这段期间,陈澄波对中国画有更多的接触与认识,他尤其喜欢倪云林和八大山人的作品。1933年6月,由于上海政局不稳定,陈澄波举家迁返台湾。1934年与友人创办台阳美术协会。对推进台湾的现代美术运动颇有贡献。陈澄波在油画探索中努力融合中国传统的艺术精华,他作画激情澎湃,自由开阔,用笔很活,但构图讲究法度,画风非常独特,画面厚重朴拙,色彩浓烈 ,用笔老辣有张力。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陈澄波 苏州河边 布面油彩 1933



14、刘海粟(1896-1994)

刘海粟,名盘,字季芳,1896生于江苏常州。1910年在乡里办图画传习所,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开始人体“模特儿”教学,被责骂为“艺术叛徒”1949年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魄过人。蔡元培曾经这样评价刘海粟的作品:“你的画有塞尚和凡•高的味道,而表现出来的个性,又完完全全是中国人的本色,笼罩着东方画的气韵,有你自己的东西,前程远大。希望坚持目前这样强烈的求知欲,边讲学边作画。我给你一本《塞尚选集》,他的构图和色调都值得你注目。要进入他作品的世界,还要能走得出来,不可失去自己独有的面目。西风东渐,为时不久。潜修苦练,大有可为。”无疑,刘海粟的新派画作风,令蔡元培察觉到今后中国绘画中西融合的另一种希望和可能。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后历任南京艺术学院一级教授、院长、名誉院长,在经过许多坎坷经历和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之后,刘海粟的艺术在50年代之后有重要发展。具体地说,刘海粟的作品有下面几个特点:传统的功底深。他对文人画传统有所钻研,有很强的书法入画的能力,能自由地用重墨抒发自己的感情;注意写生和观察自然,能够不断从自然中汲取创作的灵感。晚年多次上黄山,每次写新的印象、新的感受,作品不落俗套;融合中西表现方法,以适应现代人视觉和心理上的审美需求,适应现代环境的装饰需要。他的作品既有整体的大效果,又有局部和细节的美,经得起远看,也经得起近看。他的画风自成一体,有强烈、鲜明的个性。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黄山散花坞云海奇观 布面油彩 1954


15、韩乐然(1898—1947)

韩乐然,初名光宇,1898年生于吉林省延吉市龙井村一个朝鲜族农民的家庭。自幼酷爱绘画艺术。1920年去上海,考入刘海粟主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4年被派回东北工作,先到奉天创办了私立美术学校,以教授美术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并与梅佛光一起组织了启明学社。1925年8月离开奉天来哈尔滨,以普育中学美术教员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1928年底,离开哈尔滨去齐齐哈尔。之后去苏联学习,然后去法国、英国、瑞士、荷兰和意大利写生、绘画。1937年回国后,参加了抗日救亡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后,投身于敦煌艺术的挖掘、保护工作。1946-1947年在新疆考察佛洞壁画。决心建立一个西北艺术博物馆。他把传统文化与艺术相结合,把绘画与考古融为一体,创作了大量摄影、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大部分散失,部分珍藏在中国美术馆。不幸于1947年7月30日,飞机失事牺牲。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韩乐然 牧场 布面油彩 50X64CM 1945



16、卫天霖(1898—1977)

卫天霖,字雨三,山西汾阳人。1920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川端洋画学校,1922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受业於日本著名油画家藤岛武二,毕业后留在该校研究部再深造两年,1928年回国。以自己的天资和努力,运用这一西方技艺,创造了具有中国文化底蕴风格面貌的油画艺术。受蔡元培之聘任北平大学造型艺术研究会导师,后来该会改为西画系,卫天霖也升为主任。40年代曾在国立北平艺专、华北大学文艺学院和北平私立女子西洋画学校任教。1949年以后先后任北师大教授、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副院长、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北京中央工艺美院教授。卫天霖注重的是“民族文化和审美心理对于油画本体语言的投射与渗透”。努力进行中国油画艺术本体的探索。尽管淡泊自守的性格加上自身对艺术本体的诉求使他的油画创作在国内始终不能成为主流,在他的静物画创作,上实现了西方色彩与东方笔墨在观念上的高度融合。他借鉴书画金石等手法来丰富他的油画“笔头”,试图以油画色彩融化进中国的笔墨意象。使他学得的西洋油画成为地道的中国油画。他不仅从笔触笔调的趣味上,从平面造型、轮廓用线、装饰性色彩等方面,寻求民族形式的种种精神特征,而更注重的是民族文化的素养。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卫天霖 马鞍山 布面油彩1958



17、方君璧(1898-1986)

方君璧1898年生于福州名门望族,女,原名曾醒,13岁时被她的姐姐带到欧洲君璧,福建闽侯人。其夫方声濂早年病逝,曾醒因而守寡,并随方家的方君瑛、方声涛、方声洞等赴日本留学并加入中国同盟会。也改名为方君璧。1922年,方君璧与那时担任里昂法中学会秘书长的曾仲鸣结婚,当时她已在波尔多美术学校学习过两年;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过三年,并正在朱利安美术学院工作。1924年法国最具影响的沙龙展“巴黎春季沙龙”,选入方君璧两幅油画《吹笛女》和《H小姐的肖像》。方君璧以她独自潜心研究中西绘画融汇之法,她画的彩墨国画既有西方明暗绘画的技法,来创建自己恬静细腻,富有诗情的油画风格。在法国巴黎艺术圈和媒体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那一年,她26岁,就被法国画界赞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方君璧 吹笛女 布面油彩 1924


18、潘玉良(1899—1977)

潘玉良,安徽桐城人,潘玉良自幼学习刺绣,于1918年考进上海图画美术院,师从朱屺瞻、王济远学画。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先后就读于巴黎美术学院、罗马美术学院。1929年,潘玉良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是中国近代第一位西洋画女教授。1937年,潘玉良再度前往法国,其后几十年一直居住在巴黎。潘玉良以非凡的意志力,一生与命运斗争,终于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画家。1977年,这位旅居法国的一代画家逝世于巴黎。潘玉良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在封建体制坍塌后,急切寻求出路的转折时期,剧烈的社会变革和东西文化间的碰撞、融合,为潘玉良早年涉及西方艺术提供了机遇。或许是真率的天性使然,在经历了写实主义的学院教育后,她心摹手追后印象主义和野兽派艺术,并成功地把握住了其中的神髓。纵观潘玉良的艺术生涯,可看出她在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融合中萌生发展的。其中印象派技术和东方艺术情调是她绘画演变的两大根基,由此及彼形成了她艺术发展的轨迹。这正切合了她"中西合于一治”及“同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之”的艺术主张。潘玉良作画不妩媚,不纤柔,用笔干脆俐落,用色主观大胆,她的豪放性格和艺术追求在她酣畅泼辣的笔触下和色彩里表露无遗。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潘玉良出身寒微,她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往往被视为依赖于一种直觉般的天赋。然而从她结合中国线描手法与西方油画点彩技法所创作的大量人物彩墨作品中,却可深切地感受到她对自身文化身份作出的深刻思考和清醒认识。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潘玉良 花滩 布面油彩23X35cm 40年代



19、常玉(1900-1966)

常玉,本名常有书,1900年生于四川南充,少年时随父习画,1910年即与赵熙习画,1917年入上海美术学校就读,1918年去日本学习绘画后转回,1919年常玉与徐悲鸿、林凤眠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前往巴黎,与众不同的是他没进国立巴黎美院,而是选择在自由开放的素描工作室。他从画坛、画廊和巴黎人的生活中去了解法国现代绘画的脉络, 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曾与徐悲鸿、张道藩等留法学生组织"天狗会"。并与毕加索、勃拉克、贾科梅蒂、马蒂斯、藤田嗣治等交往密切。但常玉不甘心长期臣服在西方艺术大师的阴影下,他一心要以中国绘画的素养及自我的美学见解去开辟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他广泛涉猎东方文化的陶瓷、刺绣、年画、青铜等。这种对东方文化的乡愁式的执着,使常玉没有陷入对西方艺术邯郸学步式的尴尬。而是在母体文化的精髓中,提炼出一种独到的表现纯度……。常玉他接受了当时的“巴黎派”风格,又结合了中国水墨文人画的意趣,他由粉红、白、黑色基调构成简约的画面来写生裸女,既达到东方的美学境界,也展现了西方现代派的精神诉求。其遒劲、简捷的线条一气呵成。他的这种东方风范意蕴的独特画风引起巴黎画坛的瞩目。被人称为“中国的马蒂斯”。常玉一生都极为坎坷。1966年在巴黎寓所意外死亡。享年65岁。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常玉 马 布面油彩59X80.5cm 1930年代



20、关良(1900--1986)

关良,字良公。生于广东番禺,17岁随兄东渡日本,先后入川端研究所师从画家藤岛武二,转入“太平洋画会”师从中村不折先生学习美术。1923年回国,归国后相继担任上海师范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职。1926年赴广州任教于广州美术学校、中山大学附中。是年夏参加北伐,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艺术股股长。在上海美专任教之余常欣赏京剧艺 术,偏爱画戏剧人物,并拜师学戏,增加戏剧人物画创作的生活积累。30~40年代辗转于广州、上海、重庆等地的艺术院校任教,并于名山大川旅行写生,长于中国画、油画。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关良因其大胆的用色和无主题的情感宣泄堪称“写意”绘画的代表性人物,他的画面更加深入地减弱了物象的三维空间,从而为线条与色块的独立审美性创造了很大的空间,形成了洗练流畅的线与明快简洁的色互为映衬的艺术个性。他非常注重色彩的随机性,。关良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将戏剧人物题材融入到油画创作之中,写意的人物造型中既含有有逸笔泼彩的意趣,又具有表现主义风格形式的痕迹,成功地描绘出“戏剧中的绘画意境”。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关良 苏州天平山 布面油彩 1970年代




21、林风眠(1900-1991)

林风眠,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县人。自幼喜爱绘画,1919年赴法工俭学。1921年转入法国第戎国立高等艺术学院学习, 9月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就读,并得以进入柯尔蒙(Cormon)的工作室学习,并广泛接触各种艺术形式,以及当时欧洲艺术界认为的“东方艺术”。1925底年由法国留学归来,回国后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8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主持筹办国立艺术学院(后来的中国美术学院)并任院长。林风眠的目标是以系统的欧洲艺术教育观念,改造中国艺术院校。而与其它美术教育家的着眼点有所不同。他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和最为主要的代表人,是中国美术教育的开辟者和先驱。他在自己的创作中既吸纳了欧美先进的油画技法,从他的作品中可见其深受后印象主义和野兽派等西方现代流派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融合了中国文人传统的绘画精髓,不追求事物原来的造型概念,而采用了夸张变形粗犷的笔调,反而使其具备了一种粗砺的东方美感。林风眠是20世纪一个最鲜明、最坚定地提倡和实践中西融合的画家。体现出中西融汇最明显的应该属林风眠,他既受过学院派绘画的熏陶,也吸收了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的艺术精华。这种“融合”的创作观念无疑是艺术史上重大的创新和转折,并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吴大羽,吴冠中、苏天赐等画家。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林风眠 渔妇 布面油彩73X92CM 1950年代



22、张弦(1901-1936)

张弦,号亦琴,浙江青田人,毕业于上海美专,后攻西画,1924年赴法入巴黎美术学校,张弦家境并不富裕,是靠勤工俭学完成了最后的学业。极为法国大画家爱奈士罗伦赏识, 称为第一高材生,1928年归国任母校教授,1929年偕其师刘海粟赴欧考察研究古今名画, 1931年归国后继续任教,张弦的这一画风主要体现在画家1932年-1935年在决澜社时期的创作。他性格内向,喜欢一个人孤独地关在房里,在画布上实验着新的创作。张弦第二次从法国回来在作品的造型上更过地开始倾向于野兽派,平面化的构图,简练的线条,有意识的变形,形式上也更讲求装饰化,不过在色彩方面张弦并没有采用野兽派的鲜艳浓重的色彩,尤其他的油画人物色彩很单纯。但也加入了自己的特色,那个时期张弦一直尝试着在油画中融入民族化的东西。他常常去逛神隍庙,说可以在那里发现他所需要的东西,还用毛笔在宣纸上钩画了古装仕女,试图在中国的民间艺术里发现出一点新的东西来。张弦作品中单纯的色彩或许也是他东方情结的一种表现。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张弦 人物 布面油彩 46x38.8cm 1932



23、倪贻德(1901-1970)

倪贻德,浙江杭州人。笔名尼特,自幼爱好绘画艺术,早年参加“创造社”进行文学创作,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922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一九二二年毕业于上海美专,以後东渡日本留学,回国後历任上海美专、东南联大、广州艺专、国立艺专等校教授。对引进欧洲绘画理论和绘画技法和发展我国的油画事业起了一定的推进作用。解放後曾经潜心对中西绘画理论 对于油画的“中西融合”,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成立决澜社时候,倪贻德曾说过:“洋画不仅是模仿西洋的技巧而已,用了洋画的材料来表现中国的,是我们应走的道路。但是所谓表现中国的,不仅在采取中国的题材,也不仅在采用些中国技法而已。但在一张油画上表现出整个中国的气氛,而同时不失洋画本来的意味—造型,才是我们所理想的。”

倪贻德则以写实为基调,但并不着力刻画对象的真实程度,而是更多地使用到简洁自在的笔触,营造出一种“写意”的真实。他们有着写意油画的形态,但他们无意于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他们更重要地是从西方的表现派、等吸收。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倪贻德 花与罐子 布面油彩65X53 1941



24、郭柏川(1901-1974)

郭柏川1901 年出生於台南,1921年,郭柏川从学校毕业,先行任教。1928年,二十六岁时,因所处境遇不如意决定赴日本读书求发展。原计划去学法律,但碍於当时政治环境,因而改习绘画,寄情於艺术。前往日本的东京美术学校进修。1933年,以半工半读情形下,于梅原龙三郎处习画。1937年随梅原龙三郎前往大陆,定居北平十二年之久,并赴东北画生。这是他绘画生涯中重要的转折点。更将中国式的风格融入,他自台湾民间器物、刺绣与庙宇红墙中,都能寻求与他风格相融的色彩,撷取成熟圆融的东方精神到自己的艺术上面。其画风特点是绘画风格单纯、深入, 是单纯但深入、着重构图且色彩浑厚,严谨也笔触精准。其线条处理更隐含中国书法的意境。是位追求绘画本质的艺术家。1948 年郭柏川返回台湾养病,自此一直定居台南。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郭柏川 北京故宫 布面油彩53.3x65cm 1939年



25、司徒乔(1902-1958)

司徒乔,广东开平人。1928年春,他把早期的美术作品,在上海举办了"乔小画室春季展览会",就受到徐悲鸿的关注,并在《良友画报》发表了短评,1928年司徒乔法国巴黎跟随法国写实派大师比鲁习画。1931年司徒乔回到广州,在母校岭南大学教授西洋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司徒乔先后流亡到缅甸、槟榔屿和新加坡等地。他的名作《放下你的鞭子》,就是1941年在新加坡观看了中国话剧团名演员金山等演出同名话剧后创作的。1941年2月,新加坡沦陷在日军之手,司徒乔辗转回到四川重庆。一年后,他随重庆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前线视察团西北视察组深入新疆等地写生,创作出《套马图》、《巩哈饮马图》等作品。1945年9月,在抗日战争的胜利声中,于重庆举行了新疆画展。唐一禾1940年至1944年,在动荡不定的环境中,创作了油画《穷人》、《村妇》、《厨工》、《田头送茶》、《女游击队员》、《七七的号角》、《胜利与和平》及素描《码头工人》、《祖孙》等作品。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1944年赴重庆参加"中华全国美术会"会议,途中因江轮倾覆罹难,年仅39岁。他曾是满怀激情与才华的热血画家,他只在这世上生活了39年,但他却留给人们那么多的感动与怀念。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司徒乔 古琴图 布面油彩106x130cm 1939



26、廖继春(1902-1976)

廖继春,台中人,于1922年入东京美术学校,从田边至习画。1927年毕业回台,在家乡台南教中学,是台湾当时最有成就的西洋画家之一。1945年,台湾光复,重归祖国,廖继春的艺术也有新的发展。1947年,他被聘为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图画劳作专修科的讲师,这是当时台湾美术的最高学府。虽然学校不断发展扩大,廖继春一直在该校任教长达数十年1962年,他应邀请赴欧美考察,并到处写生。回到台湾后,他一直在尝试各种不同的抽象技法,廖继春在画风上又有新的发展。廖继春的重要性在于,他非常关注当时日本及法国美术新潮,并在创作中不断试验与吸收新的因素。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廖继春 威尼斯 布面油彩1967



27、丁衍庸(1902-1978)

丁衍庸(1902-19)1902年出生于广东高州谢鸡镇茂坡村一富裕人家。16岁的丁衍庸正式开始学画画,1921年 考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主习西画。一年之后,在东京举行的第一届“法兰西现代展 览会”上,丁衍庸得以一睹塞尚、马蒂斯、高更等大师的真迹,尤其是马蒂斯的作品给他带来了强烈的震撼。那些老辣而简约的布局、斑斓的油彩交响、叛逆狂热的视觉呈现,让这个在漫漫求索中急于拨云见日的年轻人仿若醍醐灌顶。尤醉心野兽画派大师马蒂斯画风。1925年回国后,丁衍庸受到蔡元培、刘海粟等人的赏识,活跃于上海艺坛。1926年 与关良、陈抱一等组织洋画家联合展览会,提倡现代艺术。1949年 移居香港,继续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他是饮誉国际的中西兼能的画家,又被称为“东方马蒂斯”、“洋八大”。相比于林风眠,丁衍庸画面中传统的因素多一些。同样都创作了戏剧人物,但他又和关良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不像关良那样不断重复戏剧题材, 而是将自己的感悟放到某一戏剧场景中去。创作更主观化与符号化,更在意传达自己的艺术个性。而这种极富创造力的艺术面貌,正是现代美术史中的典范。他的画可以以小见大,可以彰显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这便是他的艺术魅力所在。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丁衍庸 鸡冠花与蚱蜢 木板油彩 45.9x30.4cm 1968



28、关紫兰(1903—1986

关紫兰出生于上海,原籍广东省南海县。早年就读于上海日华大学,师从油画家陈抱一。1927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科,同年赴日本留学,。入日本东京文化学院。其作品曾多次入选日本重要画展。关紫兰是中国较早接受野兽派影响的画家,早年她师从陈抱一,并与日本具有现代艺术倾向的油画家艺术家有岛生马、中川纪元等人过从甚密。1930年代回国后多次在上海举行个人油画展,《少女像》为画家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洋溢着温馨亲切的气氛。画家所作以人物肖像为主,亦有静物、风景,且善于运用装饰性纹样,增加作品的节律感。画作中透出东方女性的端丽和大方的气质,为三四十年代画坛颇富才气的女画家之一。后出国定居。画家具有把复杂造型简约、纯化的能力,笔触粗犷、简朴、洗练,色彩明丽且多施原色,可看出她在日本留学时受到了法国后期印象派和野兽派的影响,兼具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和造型。1963年任职于上海文史馆,直至去世。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关紫兰 西湖风景 布面油彩51.5x57cm 1929



29、吴大羽(1903-1988)

吴大羽1903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家境殷实。吴大羽从小耳濡目染开始绘画。15岁时,吴大羽赴沪在上海图画美术院师从张聿光学画,19岁去巴黎自费留学,考入巴黎美专,师从鲁热教授。欧洲游学5年后,于1927年回国,任教于上海新华艺专。1928年3月,蔡元培在杭州创办国立艺专,聘任林风眠为校长,后来抗战爆发,他颠沛流离,1938年离开学校教职,于1940年回到上海,开始了隐居生活。作为林风眠同代人的追随者,吴大羽的创作是一种更加成熟的意象油画。当年他提出了“势象”,这“势象”一词应是他自己创造的,其旁的加重线也是原稿上原有的。象,形象,融进了势的运动,也就是说,人们形象在心魂的翻腾中被吞吐,被变形了。他的作品往往从现实的感性出发,尔后从“立体”的元素、“构成”的结构和“野兽”的色彩生发而脱离现实的物象与空间,一方面他的主观之“意”总有现实的依据和现实之“象”,另一方面他脱离“象”的观照方式借鉴了后印象派、野兽派和立体主义,而综合这三家的基础是中国文化的意蕴与审美结构。因此,他的作品乍一看是抽象,细审则显露出他从具象跨入抽象的轨迹与思绪:那些作品以饱和的色彩呈现,纯正却不刺目,内含中国文化的蕴藉性;介于线与面之间的笔触十分简练,但概括之中不乏激情与洒脱。吴大羽对于意象独立性的深入探讨,显然和林风眠一样以中国文化的意蕴为内核,以西方形色的观照为外象,这种油画本土化所形成的意象特征无疑是深刻的。是中国抽象绘画的奠基人。赵无极、000都是他的学生。吴冠中曾回忆称吴大羽“在教学中循循善诱,总以源源不绝的生动比喻阐明艺术真谛、画道航向,他永远着眼于启发”。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吴大羽 布面油彩52×38cm1980



30、周碧初(1903-1995)

周碧初,福建平和县人,著名油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周碧初先生是中国油画的先驱者之一。水粉画《苹果》、油画《桃》、《春色》被上海市美术馆收藏。1992年江苏省美术馆收藏油画《梅园新村》,1992年周碧初艺术馆于福建省平和县落成。著有《油画概论》等书,出版过多种个人书集。 周碧初二十年代留学法国,就喜爱“点彩派”。1930年学成归国。他拟把欧洲这一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画技发扬光大。先后在上海新华艺专和国立杭州艺专任教。嗣后曾侨居印度尼西亚多年,1959年自印尼回上海探亲,决意回国潜心创作。但回国的时候,国内鼓噪批判尚属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印象派”“点彩派”的硝烟还没散尽。他无奈收敛了实验点彩的想法。改革开放后,时机已到。他决心重整旗鼓。他在采用对比色并置和反衬的技法的同时,更注意细笔触和点簇的表现力与生动性。他又注意融入中国民间艺术夸饰的精华的文人画的点、线之法,使周碧初的油画别具中国的和他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画的静物中如黄的柠檬反衬着钴蓝的底色,其间又以跳动的朱色和淡紫的细笔触加以反衬,格外显出透明和厚重感;周碧初画的风景,淡红与纷绿交错,蓝与画并置而显得分外明丽清新。并且他大胆地舍弃西方的描摹体积和明暗关系,而是直接运用色彩的对比组合取得整体的和谐,构成明快生动的气氛与画面。“而且越接近晚年,周碧初的点彩方法更是无拘无束,几乎简约到了中国水墨画中的意象境界和逸笔草草的涂写程度,其美感完全可用物我两忘、化神入境来形容。”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周碧初 黄山 布面油彩40-33 1940



31、蔡威廉(1904--1939)

蔡威廉,为著名学者蔡元培之女。蔡威廉天资聪颖,幼年随父母旅居德国、法国和比利时,先后就读于布鲁塞尔美术学院、里昂美术专科学校,专习油画,毕业后成为国立杭州艺专西画教授。蔡威廉短暂的艺术创作生涯是以作肖像画始,又以作肖像画终,显示了一道自我圆合的轨迹。不足十二年间,她画了大量的肖像画和自画像,以此形成自己的艺术格局。其肖像画用色以黑、白、灰为主调,侧重人物脸部刻画,结构结实,造型准确,充满情趣意味。作于1931年春的《秋瑾就义图》描绘秋瑾被绑赴古轩亭口行刑的场面。这位蔡元培的同乡战友、惊天动地的民初革命女侠首次出现于画面上:“秋瑾着白色长袍,发髻稍乱,神情沉着坚定,而又含着不能掩盖的忧郁和悲痛;四个着黑衣的兵丁簇拥着,面目呆滞而凶顽——整个调子是灰黑色的,弥漫着一种悲惨而沉重的氛围。”1939年,蔡威廉病逝于昆明。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蔡威廉 女孩 布面油彩1930年代



32、许幸之(1904—1991)

江苏扬州人。,13岁拜江南名画家吕凤子为师习画。1922年毕业于上海美专。1924年赴日本留学,师从画家藤岛武二。1927年归国,一度在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从事美术工作。后赴日本继续学业,1929年秋回国。归国后任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科主任。同年参加左翼文化运动,为“左联”发起人之一,组织“时代美术社”,并担任社长。1930年被选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主席。旋应邀赴苏北解放区,参与筹建“鲁艺”华中分院并在该院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苏州市文联主席、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等职。1954年调中央美术学院,任理论研究室主任、教授。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许幸之 晚步 布面油彩 33.5X45.5 1926



33、常书鸿(1904-1994)

常书鸿,浙江省杭州市人。1918年考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23年毕业留校任教,1926年,学校转为浙江大学工业学院,1927年6月自费赴法国留学,考入法国里昂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油画。1936年回国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38年抗战爆发后,随国立艺专迁校云南,任代理校长之职。1940年离开艺专,任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常委,兼秘书。1943年3月到达敦煌。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任所长。1951年“敦煌文物研究所”任所长。1994年6月23日在医院逝世。一生为敦煌艺术的保护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我们今天研究他们的艺术创作l时,我们虽然不会认为他们那时的艺术技巧已经尽善尽美.但我们会发现,常书鸿到敦煌之后的晚期作品,对油画艺术语言的探索很值得我们注意。我们可以感到作者在自觉地探索油画的写意性,也就是说,在写实油画中,加强书写性,不拘泥于西方的古典写实,而把严谨的写实技巧融化在比较自由和抒情的笔触之中,线的力量明显加强,更注意色彩的和谐。为了画面表现的需要,平面绘画的观念被改造或突破,构图和色彩处理注意统一、谐调、自然,接近敦煌艺术的画风。在他们的作品中,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与西方艺术家不同的精神气质,那是一种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和洗礼而自然流露出来的感情和表达感情的手段。看来正是这些因素,使西洋人对中国人创造的油画不得不刮目相看。也正是这些因素,使中国的油画在世界界画坛上别具一格,这是非常可贵的民族气魄和民族风采之格。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常书鸿莫高窟之夏 布面油彩 20-27.5 1979



34、吕斯百(1905-1973)

吕斯百,江苏江阴人,小学毕业时考入南京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五年毕业,特准直升附设的艺术专修科。1927年邀集同学上书蔡元培获准,因此成为中大艺术系首期学生。吕斯百入学后,得到徐悲鸿的赏识。1928年徐悲鸿派他去法国学习油画,初在里昂高等美术专科学校,1931年入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曾游历西欧各国,考察美术。1934年吕斯百到意大利、英国、比利时和德国边境城市游历考察后回国。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吕斯百成为徐悲鸿的得力助手,分担系行政工作。1949年后,先后任兰州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兼系主任。1958年在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作为徐悲鸿弟子吕斯百一直坚守乃师的精神。吕斯百1934年从欧洲回国后,任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系教授。成为徐悲鸿的得力助手,1940年起正式任系主任。后来他调往兰州创办艺术系,在西北他潜心画画,初步铸成了他的朴素、松弛,更靠近传统的画法。他作画最为可贵的是握有适度的“松弛”,轻描淡写而恰到好处,从容不迫又不卑不亢。他的作品不以强烈刺激感观的图式、张扬的笔触和夺目的色彩等形式因素去惹人耳目,远不是当今为参展所流行的亢奋嚣张,飞扬跋扈。吕斯百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探索油画民族化的作品,1944年的《鲶鱼》,可以说是吕斯百在油画民族化探索阶段的重要代表作品。吕斯百在作画随感中说:“我曾作了一幅以鲶鱼为内容的静物画。由于色彩和手法比较单纯,又和一般的油画静物画不同,盘中描写的鱼是活的,看起来有一点国画的笔圣趣。我认为做一幅油画和国画一样,首先在‘立意’。原来我经常有用油画手法体现国画传统特点的意图。在平时受国画传统的影响;亦由于我曾见过齐白石所作的青蛙、松鼠、鲶鱼等作品有深刻印象,所以很自然的触动我的画兴。所谓‘意在笔先’,是主要原因。”美学家宗白华评价吕斯百的油画:“无论静物、画像、山水,都笼罩着一层恬静幽远而又和悦近人的意味,能令人同它们灵魂上的接触,得到灵魂上的安慰。”“将来必有一天,会发见未经古人所走过的道路而可以表现东方簇新的艺术。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吕斯百 蓬莱三岛 木板油彩 51x41cm 1959



35、余本(1905—1995)

余本,广东台山人。1918年离乡到加拿大当童工勤工俭学,1928年考进“威尼伯克艺术学院”由于余本的个人经历,,在他创作的绘画中自然流露出一种朴实无华的本土精神以及关注现实人生、关心社会的人文意识。1930年创作《奏出人间的辛酸》、《月琴》。1931年毕业于多伦多省立安德里奥艺术学院,1932年创作油画《希望》。1936年从加拿大回国.创作油画《晚归》。当时创作的画《拉琴者》曾参加渥太华加拿大全国美术展览和世界博览会。1935年后移居香港,一直以卖画来养家糊口。1937年,徐悲鸿到了香港参观了余本的画展、画室,不禁惊奇地赞叹,并邀请余本和李铁夫到桂林去写生。余本饱览桂林和漓江的秀丽景色,画了不少写生画,并创作了著名的《纤夫》。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余本 花塔 布面油彩46.5-35.5 1957



36、庞薰琹(1906-1985)

庞薰琹,字虞铉,笔名鼓轩。祖籍塘桥,庞鸿文之孙。1906庞薰琹(1906-1985)1925远赴法国巴黎,先后在叙利恩学院以及蒙巴那斯的格朗•歇米欧尔研究所习画,并赴德国参观访问。在巴黎潮流的影响下庞薰琹一步步走向了现代主义艺术道路庞薰琹虽然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却时常提醒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应该逐渐摆脱巴黎各种画派的影响。他在为一位南锡女钢琴家画像时便用了中国画的笔法,着意使人能看出是一个中国画家的油画。1930年回国,成为当时有进步倾向的新兴美术启蒙运动组织者之一。1930年回国后庞薰琹埋首于中国画画史画论画作的研究则试图更主动、深入地了解传统。1931年在上海昌明美术学校、上海美专任教。1932年,与倪贻德等人创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个自觉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派美术成果的、有宣言的、有纲领的学术性社团“决澜社”,蜚声艺林。在上海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以后又举行广告画展览。他还写道“画家应该站在社会中观察社会,站在人生中观察人生、观察一切。画家应该认识社会、认识世界,使自我站在时代之上。”这里庞薰琹不仅提倡中西融合,而且主张艺术与社会结合,反映时代风貌。他说“我回国的主要目的是想研究中国的传统绘画……对西方的现代绘画,我既不同意照搬,也不同意一笔抹煞。”庞薰琹中西融合绘画艺术道路是漫长而又清晰的,可约略地将这一道路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接受西方写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艺术影响,又萌生摆脱其束缚的发生期;二、吸收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及民间装饰趣味,融合中西的成熟期;三、老当益壮,继续前进的发展期。1953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并负责筹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正式成立,任教授、第一副院长。之后的22年,庞薰琹被错划成"右派",至1979年平反。1985年因病去世。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庞薰琹《郫县旧居》 38X46cm 布面油画 1940



37、丘堤(1906-1958)

丘堤,原名邱碧珍,字秀昆,丘堤出生于福建霞浦城关一个经商的开明乡绅之家。丘堤天资聪明、能文善画,多才多艺。1913年就读于官立高等小学堂,碧珍从小发奋求知,性格豪爽,乐于助人。丘堤年少在福州女师范读书,1928年上海美专第二届西画系毕业,随后赴日本东京考察学习,受后期印象主义之影响。1931年为上海美专研究员,1932年参加《决澜社》,成为唯一获《决澜社》奖的画家,是中国第一代女油画家。业余爱好是建筑设计与服装设计等。1932年与庞薰琹结为伉俪。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丘堤 布面油画



38、方干民(1906.1-1984.1)

方干民,浙江温岭人,艺术家,美术教育家,擅长油画。1925年学习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1929年回国任教于上海新华艺专、国立西湖艺术学院,并创办"长风西画研究会"。历任国立艺专、上海美专教授、南京部队文工团美术教员、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方干民古典写实主义和现代表现主义艺术上都有很深造诣,并以画风近似立体派而出名 ,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开拓者之一 。代表作品有《白鸽》、《秋曲》、《孙中山授遗嘱图》、《伟大的会见》等。创作之余,方氏一生长期投身美术教育 ,较著名的学生包括朱德群 、吴冠中 和闵希文等。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方干民 《白鸽》 布面油画 1933年



39、朱沅芷(1906-1963)

朱沅芷,原名朱荣沅。1906年生于广东省开平县朱家村。1921年6月朱沅芷从广州出发赴美国旧金山探亲,3年过后,朱沅芷进入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学习。1926年,朱沅芷接受欧提斯·欧非特的艺术教育,并接触到如立体派、野兽派等欧洲现代艺术理论。之后1950年代作品明显地呈现出立体派的影响。1926年朱沅芷在"现代画廊"举行第一次个展,巧遇来自法国的慕勒王子与王妃,王子鼓励他到巴黎去学习和发展。一九二七年七月朱沅芷赴巴黎发展,置身于此一世界艺术中心,前后三年。,终使其作品益臻完整圆熟,表现出深具人文意涵的独特风格。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朱沅芷 中央公园之湖 布面油彩 73x91cm 1940



40、唐蕴玉(1906-1992)

唐蕴玉女。江苏吴江人,定居上海。早年毕业于上海神州女子学校美术科西画专业。1927年12月22日在沪举办"唐蕴玉洋画展"。1928年与江小鹣、张辰伯、王济远、朱屺瞻等创立艺苑绘画研究所。旋东渡日本,从石井柏亭等油画家求深造,作品曾入选东京展览会。1930年赴法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专攻油画。后游历欧洲诸国,作品先后入选巴黎的法国国家春季沙龙、秋季沙龙及杜而利沙龙。归国后在上海多所美术学校执教西画,同时致力创作。1946年5月,在上海举行第二次个人西画展,为民国时期活跃一时的女画家之一。从目前发现的唐蕴玉早期油画作品分析,画家当时已受到西方印象派之后的绘画影响,虽不事变形、抽象,却也新颖生动,始终保持不似学院派式的写实主义。同时其油画深谙西方传统绘画之真谛,尤其是对印象派绘画研究有素,与当时的大多数西画家一样,她对中国传统绘画发生兴趣。于此便在她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种造型坚实、设色强烈,而又略具有和谐浑厚、清新委婉的艺术风格。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唐蕴玉 《日本女子》 33×23cm 木板油画 1927



41、秦宣夫(1906-1998)

秦宣夫,广西桂林人。擅长油画、西方美术史。1925-1929年,国立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获文学士学位。1930-1934年,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画;1930年春考入素描班。1931-34年在吕西安.西蒙先生工作室学习油画。同时,1931-33年在鲁佛学校巴黎大学艺术考古研究所学习外国美术史。1933年5月10日,他结识了来巴黎举办"中国绘画展览会"的徐悲鸿。从此结下友谊。1934年5月,他的油画"快乐的旋转"、"宫女"在法国独立沙龙展出获好评。1934年九月回到北平。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专任教员,教素描及西洋美术史。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秦宣夫 布面油画



42、杨秋人 (1907-1983)

别名杨工白广西平乐人。1928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0年转学上海艺术专科学校。1931年毕业于上海艺术专科学校研究科。1929年在上海参加组织"--艺社",1932年加入现代美术团体“决澜社”;作为决澜社的创社成员之一,杨秋人的名字紧密联系着1930年代初期中国的现代美术运动,在这场标榜文化世界主义和个性化创造的运动中,杨秋人和他的同仁们来到上海开始他们的艺术创作。他们的洋画创作旨在吸取西方现代派的流行风格,并积极探索具备地域性特征的中国现代艺术样式。1939年"八·一三"沪战爆发后南返广西,从事抗日救亡文化活动 。四十年代,曾先后任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广东省艺术专科学校、广州市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五十年代起至八十年代,历任华南文艺学院教务主任、美术部教授,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副校长、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他说,我们画油画决不应跟着西方尾巴跑,可借鉴但不能照搬。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杨秋人风景 1963



43、杨三郎(1907-1995)

杨三郎,台湾台北人,1923年赴日本留学,首先进入京都美术工艺学校。后转入关西美术学院西洋画科,接受严格的学院派训练。1927年回台,与廖继春等人共组“赤岛杜”。1931赴法留学,潜心研究欧洲诸大博物馆所藏名画,次年作品入选法国秋季沙龙。1934年返台,并在教育会馆举行个展,同年秋季与陈澄波、廖继春等人组成「台阳美术协会」。他曾举行过多次个展,并在台湾美术展上获奖,在台湾画坛上具卓越成就,杨三郎颇爱写生,尤喜在清晨三点多前往台湾东北角的海边写生,为了更透地感受大海,台风天出门对他而言是很平常的事,1986年荣获国家文艺特别贡献奖。的油画曾在巴黎、美国展出过并获得好评。画作中的场景是杨三郎与陈澄波、廖继春曾一起前来写生之处,对三位台湾重量级画家而言,这个景点可以说具有特殊的情感与意义。杨三郎在70岁时失聪,但仍然时常和妻子许玉燕女士一同到世界各地写生,足迹踏遍美国、欧洲、日本等地。据说他最后一次到海边写生离去世只有二十多天,确实是为事业贡献了一生。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杨三郎 修道院内 65.2 x 80.3 cm - 1989



44、李石樵(1908-1995)

李石樵1908年出生于台湾新北市。1923年进入台北师范学校,受教于石川钦一郎,1931年进入东京美术学校,1935年毕业后继续留在东京创作,至1941年,累积七次入选帝展与文展的成绩,“免审查”的展出资格,是为台籍画家的先锋。自1938年起,每年一半的时间在当地为区绅制作肖像,所得收入支持他在东京的下半年生活费。战争末期则完全定居台中,至1948年才搬回新北。战后,他开放个人画室,除了自己日夜作画以外,也吸收了许多有志投考美术系,甚或科班毕业的青年共同研习。1960年起任教师大美术系,1974年退休,改在文化学院及国立艺专兼课,并经常往来台北、美国之间旅游、创作。李石樵从事艺术创作长达六十余年,诚恳严谨的创作态度及富于思考、哲学批判的个性,以高超绘画技巧建立其独特的绘画风格。他是台湾早期美术运动的重要推动艺术家之一,并春风化雨、作育英才,教育不少第二、第三代台湾优秀艺术家,对台湾艺术界与美术界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贡献与价值。李石樵先生逝世后所遗留下的四百余件油画、水彩、素描等精彩名作及相关资料文物均典藏于李石樵美术馆,这些文物作品是台湾美术发展史中重要文化遗产,实需谨慎整理保存以传承予后代欣赏与研究。一九九五年病逝于美国。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45、吴作人(1908-1997)

吴作人,安徽宣城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徐悲鸿先生,并参加“南国社”革新运动。早年攻素描、油画,功力深厚;间作国画富于生活情趣,不落传统窠臼。1935年从欧洲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战期间,随校西迁重庆。1938年,率"战地写生团"赴前方作画。从1943年7月开始,吴作人数次长途跋涉,历经艰险,出游甘肃、青海、陕西等地,进入西北康藏地区进行写生,了解并描绘边区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1945年,他根据写生画稿加工整理出一百多幅油画、水彩、速写作品,于当年12月在重庆举行画展,展览受到热切的关注。无疑,西北康藏写生是吴作人艺术生活中一次重要旅程,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自此,画家对于西方学院主义进行新的变革,而执著于明朗简略,追求韵律的民族现实主义画风。吴先生以极大的精力对中西艺术历史作了深入的研究的实地考察,通过画布上色彩的塑造,宣纸上水墨的挥洒,对中西两大艺术体系的观念、语言、技法都作了长期刻苦的比较与探讨。终于使他能站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高度,从不同视角,对中西两大艺术体系作宏观的考察、清醒的比较和科学的判断。漫长的岁月,吴先生以深厚的学养,开阔的心胸,通达的思想,积极地"接受和消化各方面的营养"。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艺术传统,他选择了文人画的切入点,然后溯流而上,上溯盛唐雄浑之度,接魏晋风骨,追秦汉古风,直取本土古文化之核心精神,寻找到了祖国文化的根,得到了最丰富的艺术营养源。对于西方广阔的艺术传统,他选定徐悲鸿写实主义艺术为突破口,接古典主义之精粹,再顺流而下,取印象主义色彩之神韵,借后印象派强调主观创造表现之精华,获得了西方艺术发展五百多年的合理内核。正是这东西方两大艺术体系的精粹,营养蕴育了吴作人的艺术之花。正是这勇于变革,勇于开创的精神境界,赋予吴先生艺术以无限的生命力。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吴作人 战地黄花分外香 118×175.5 cm



46、胡善余(1909-1993)

胡善馀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的一个华侨家庭。1929年考入杭州国立艺专,师从林风眠、蔡威廉两位教授。1934年,胡善余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师从法国画家西蒙教授。因成绩优异,作品曾入选法国春季沙龙。在他留学期间,正值法国画坛流派纷繁的时代,胡善余不仅受到学院派“科班”的正规训练,也经受了现代观念和创新意识的熏陶,1935年,胡善余回国,曾先后任教于广州美术学校和国立艺专。抗战胜利后,国立艺专迁回杭州,他便一直定居于西子湖畔,勤勤恳恳致力于美术教学。。长年来,先生潜心研究西欧油画艺术的优秀传统,并着意于以民族的审美观和兼有东方特色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的艺术语言生动简洁,色彩丰富明快,意境隽永典雅,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胡善余作画很有兴味,锐意创造,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画风被其揉和在自己的作品之中,反对对自然形体的过分依赖,获得了表现个性和情感的充分自由。讲究空灵、情趣、韵致和虚实相生的意境。他对色彩控制与表现功力是很深的,且具有独特的天赋,采用以红绿对比作为全画色彩关系的框架,而所有的红色或绿色,都有其色相和色性的微妙差别,通过深色或黑色的线条勾勒,将不同面积的色块统一起来,使画面显得十分浓郁和强烈,色彩既明快而又不浮俗,颇有东方的韵味并带有装饰性的美感。转向了曾想远离的文化和艺术。这方面的能力直至晚年仍常保不衰,且愈加“随心所欲不逾矩”,在色彩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胡善余 码头 布面油彩



47、阳太阳 (1909-2009)

阳太阳,1909年生,广西桂林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艺专,在上海与庞薰琴、倪贻德等人创办"决澜社",提倡新绘画。1935年入日本大学研究各国绘画艺术并积极创作。其油画作品入选世界性大型美展"日本二科美展",1937年放弃去巴黎进入世界画坛的计划,回国投入抗战,发表诗文,创作大批绘画作品。同年创编《诗创作》杂志,创办初阳美术院,1949年后,历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西艺术学院院长等职。阳太阳教授艺术造诣高深,笔黑苍润简约,意境新颖,阳太阳的漓江山水画不因为保留了传统笔墨而与当代人守望精神家园相悖,他的价植正是为现代提供异古而不同于他人的新风范。而是艺术主体与人格的化身,主观淡为无物,我即自然,自然即我,呈现出一片广大、深邃的万千气象。这既是人格理想的树立,也是人生态度的追求,阳太阳的作品以亲身的体验使其透彻地由表及里发起人们对漓江的憧憬与热爱,同时也对它的风俗文化及美学背景作深刻的思考。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阳太阳 沙原上的船 布面油彩45x55cm 1939



48、李瑞年(1910-1985)

李瑞年天津人,1929年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学习西洋画1933年赴欧洲留学,先后入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和法国巴黎国立高等学校学习。1937年回国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一踏上国土,就在战火中颠沛流离。后来在重庆结识徐悲鸿,被推荐到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在这一时期,他受徐悲鸿先生的启发和熏陶,在艺术上积极探索,辛勤作画,他一直对景写生,他的风景画表现的是画家内心的“自然景观”。当时他画了《沙坪新村》、《挣扎》等作品。其中《挣扎》画了一个暴风雨的场面,一白衣人迎着风雨前进,在茫茫的大地上,他面前的路还很远,路边是惨黄色的麦田,满天是黑黝黝的乌云给人一种压迫感。吴作人先生认为《暴风雨》是“仰天长啸”、“一吐积愤”的力作,也是富有时代感情之作。徐悲鸿将李瑞年比做法国的杜比尼和俄国的列维坦,认为其境界可与元代的倪云林、黄子久相媲美,可以说是对李瑞年艺术的最中肯评价。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后由南京回到北平,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解放后,积极地投入到新中国的美术教育和建设中去,并创作了许多作品。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李瑞年 暴风雪布面油彩 65X80CM 1944



49、胡一川(1910-2000)

福建永定人。原名胡以撰,少时在印度尼西亚读小学,1925年从印尼回国,1926年入厦门集美中学读书。1929年考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在校期间曾与同学组织“一八艺社”,参加鲁迅先生领导的新兴木刻运动。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被捕入狱。1936年出狱后在厦门《星光日报》当木刻记者,并任厦门美术专科学校木刻教员。1937年去延安,1938年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任木刻研究班主任 。937年后任延安鲁艺教员、木刻工作团团长,曾率领鲁艺木刻工作团深入敌後开展宣传工作,抗战胜利後,於1946年到华北解放区,曾任华北大学第三部美术科副主任。1948年冬,跟随部队进驻天津,任天津美术工作队队长。胡一川学画最初的第一口奶是1929年在杭州国立艺专的“新派”给的,所以,尽管后来参加革命多年,尽管别无选择地在单一的写实教育体系中迂回,但在取消了禁锢的环境里,他也如同脱缰的野马,放开了手脚,回归于“初心”。胡一川的艺术追求真实、真诚、质朴,粗狂的笔法、浓烈的色彩、大胆的构图,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不加细腻的雕琢,没有过分的强调物象的造型,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富有一种稚拙的意趣,胡一川油画风格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简、粗、重、拙、辣、力。简,就是单纯,他的画面结构单纯大气,难得在于单纯但不简单空洞,单纯中有非常充实的内涵;粗,就是粗犷,特别是用笔十分大胆、果断,一气呵成,并善于用短而粗的笔触抒发胸中块垒;重,就是用笔用色浓重,造型有很强的体量感、重量感;拙,就是造型和用笔稚拙天真,没有丝毫油滑习气;辣就是色彩浓烈、用笔有生涩之美,没有那种奶油腔;力,就是力度。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胡一川石佛寺 布面油彩1982



50、李青萍(1911-2004)

李青萍,湖北荆州人。原名赵毓贞,一度为逃婚改名李媛,1931年考入武昌美术专科学校。1932年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35年新华艺专毕业,毕业作品受到徐悲鸿赞扬。1937年7月10日,李青萍受聘为马来西亚吉隆坡坤成女子中学的音乐美术教师。1940年间,徐悲鸿来新加坡时在吉隆坡为她作肖像画一幅,又取浪迹萍踪之意将画册命名为《青萍画集》。李媛改名李青萍。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回国抵达上海。1943年进入创作的鼎盛时期,1943年32岁的李青萍进入创作的鼎盛时期,先后在武汉等多城举办个展。1943年冬,又应邀赴日本举办画展。她先后在东京、大阪、横滨等五个城市办展,就是此举给她的一生带来了说不清、脱不开的麻烦,几次入狱,饱经坎坷。1979年后,饱经磨难的李青萍终于结束了噩梦。1984年创作了大量作品1986年在武汉举办了画展,引起轰动。恢复自由的李青萍便全身心地投入了艺术创作,被压抑多年的情感如火山喷发,短短的三年时间创作了近百幅作品。她的整个画面弥漫着一种神秘、浪漫、怪异的情调,画面上的人物也大都浮在空中,若隐诺显。象征着生灵的再现,反复出现在她一个时期的作品中,这是萦绕在李青萍脑海中的一个主题。最能体现李青萍个人艺术风格的,应当说是那些色彩斑斓的泼彩画。这泼彩是他在新加坡学后又结合了幼年的写意文化的熏陶,她把画布放在地上作画时而用笔涂,时而用刀刮,作画快速。尤其是那些色彩的递进和衔接控制得当,颇有德·库宁的风采,也显示出李青萍绘画的天才和灵气。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李青萍 人群 29x23cm



51、孙宗慰(1912-1979)

孙宗慰,江苏常熟人,寄居北京。1934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193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师徐悲鸿、吴作人、吕斯百;并留学任教,积极加入"中央大学艺术系战地写生团"赴前线宣传抗日,在出发前徐悲鸿曾以自己小像赠别。1941年,由当时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吕斯百推荐,成为张大千赴敦煌考察研究之助手。孙宗慰随同张大千等人到达敦煌,在莫高窟考察、临摹壁画,并对洞窟作系统编号。1942年返中央大学艺术系继续任教,当时徐悲鸿看到孙宗慰在大西北画的大量速写和油画作品后大为惊叹,即决意聘其为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同时为副研究员的还有吴作人、李瑞年等人;创作《持烟斗的自画像》,此为孙宗慰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惜毁於文革后期。1943年,孙宗慰随徐悲鸿赴成都,并积极筹备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美术学院画展";油画作品《蒙藏妇女舞蹈》、《塔尔寺庙会》,国画作品《藏族歌舞》、《梵王赴会图》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部分作品被选送出国巡回展览。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孙宗慰 月牙泉 1941



52、梁锡鸿(1912-1982)

梁锡鸿原籍中山市大黄圃。1927年至1930年,先后就读于广州市立美术学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中华艺术大学。2月,入上海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二年级,在绘画的作风及理论上受了陈抱一、倪贻德影响最深,尤其是倪贻德,常介绍欧洲现代画派各名家的作品,对马蒂斯、毕加索、佛拉芒克、郁特里罗等人的作品十分崇拜。同学中有杨秋人、阳太阳、李仲生等人。在校期间常去江湾路"一八艺社",并在那里参加过鲁迅主持的座谈会。民国时在庞薰琴启蒙后活跃于决澜社画家群中。1933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日本大学艺术科深造。1月2日,以梁锡鸿、李东平、曾鸿、赵兽五人为中心的洋画团体"中华独立美术协会"在东京日比谷山水楼宣布成立,同时发表宣言。3月,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第一回展在广州净慧公园举办。9月返回上海后,经常撰写并发表介绍西方近代美术画派文稿。抗战初期,任教于香港岭英中学,战后应高剑父聘请,任广州市立艺专西画科教授。解放后,先后于华南文学艺术学院、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任行政职务近三十年。1948年在广州《大光报》发表《中国的洋画运动》一文,对西方绘画传人中国后的发展作了周详的历史回顾。新中国成立后至70年代末的30年中,梁锡鸿和绝大多数从事现代主义绘画运动的油画家一样,无法避开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的双重拷问,饱经沧桑。并逐渐从主流美术家群体中隐去。他画了一些风景,他喜欢宽大的全景式构图,并且很有意境。这些作品饱含着一个始终热心于中国油画探索却颠簸于坎坷人生的边缘艺术家的寄情与喟叹。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梁锡鸿 雪之夜 布面油彩 1929



53、李仲生(1912-1984)

李仲生,1912年生于广东韶关的书香门第,16岁时入学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由于求新的意念,没有毕业就转入上海美专学习绘画。1932年春天,他参加了上海决澜社第一届画展后,东渡日本,进入东京日本大学艺术系,次年入东京前卫洋画研究所研究;30年代在东京的活动是他的前卫艺术概念的基础,1934-1937年作品入选日本二科展出,年青时参加黑色洋画协会、大斗会等前卫艺术团体,参加中华旅日作家十人展抗战爆发后,李仲生回到重庆,与林风眠、丁衍庸、关良等成立“独立美术会”。1942年起,李仲生应国立艺专校长陈之佛聘请,执教于艺专西画系,1946年学院迁回杭州后,李仲生得到校长潘天寿的续聘,次年因病辞职。1949年赴台,李仲生以正规美术教育体制外的自由独立之研究式教学,于1957年培育出“东方画会”“八大响马”而轰动国内外艺坛,激发了台湾现代化绘画运动,也连带着将现代艺术在台湾生根、繁殖。这位被赞誉为中国现代绘画先驱的前辈画家传奇人物,李仲生作品执着于现代艺术,在起伏变幻的时代风潮中,不断改变自己的画风。而李仲生是台湾最早从事抽象绘画创作的画家,他不但自己关注现代世界美术思潮的发展和变迁而走在前沿,并且用新的表现方法提示现代人的心灵。作为一个教师的李仲生,他不仅教授现代艺术课程、发表现代艺术论文、参加现代艺术展览、采用前卫艺术教学法启蒙与在报纸上大量的文章发表,架构台湾接触西方前卫艺术的桥梁,也教出台湾最前卫的艺术团体“八大响马”的首批弟子,被誉为台湾现代绘画之父。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李仲生作品024 布面油彩 尺寸不详



54、林达川(1912—1985)

曾用名林北滔,广东新会人。1928年北京辅仁大学肄业,1930年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33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帝国美术学校学习油画与雕塑专业 。1951年加入全日本美术家联盟 。居日本长达二十一年,一步步进入日本主流的文化领域, 1953年回国,在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执教,后任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从日本留学回国后的林达川一直谨小慎微地蛰居,不能展开他的实验。开放后他终于如愿以偿,林达川吸收了他的老师梅原的艺术特色,创作情绪变得更加热烈,笔触更加活泼率性,构图更加随意大胆,结构粗放简拙。看似简约的梅原,绘画却费时颇多,从构图到定稿往往要几天工夫,效果显得夸张。而林达川习惯于"对景写生,即性完成”。通过感觉的综合作用,以传神的线条,笔触一气呵成,不修饰,轻松,爽快,富于动感。林达川这种坚持广泛学习,合则留,不合则去的原则,使其技巧逐渐成熟。晚期更加随性,其从写意中国画中感受到艺术提炼的笔墨技巧和气韵生动以及吸收的梅原的色彩气质和奔放质朴更加纯熟,更加得心应手。洋溢着轻松自如,生动活泼的生活气息。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林达川 天台国清寺 纸板油彩 36X38cm 1980



55、洪瑞麟(1912-1996)

洪瑞麟一九二七年进入由倪蒋怀出资的「台湾绘画研究所」,与张万传、陈德旺等人同学,接受石川钦一郎老师的指导。一九三○年赴日求学,毕业于日本帝国美术学校。自一九三○年初抵日本,洪瑞麟即开始油画创作,发展他绘画生涯的新阶段。在日本接触欧洲现代主义之後,野兽派及表现主义的风格对洪瑞麟这一段时间发生强烈影响,而西方现代主义中对笔触自由的启发又使洪瑞麟似乎可以找回他童年水墨画树的线条经验了。一九三八年回到台湾,并到倪蒋怀经营的瑞芳煤矿工作,自此开始以矿工作为创作题材。洪瑞麟的矿工画,常以简练、流畅又粗犷的笔触来勾画线条,因而矿坑内独特的情景。由于他的画中会自然散发出一股强烈的情感,往往不自觉就打动了每一位观赏者,同时,也传达出他对下层劳苦民众的由衷关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洪瑞麟 寒村 1932



56、赵兽(1912-2003)

赵兽,原名赵伟雄,广东省高要县人。1927年考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毕业后入上海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31年毕业于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图案画系,1932年东渡日本留学。1933年赴日本学画,入川端画学校、日本大学艺术科、前卫洋画研究所学习,初用笔名赵兽。两年后归国,为“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的主要画家之一。赵兽将自己的艺术人生谱写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但耐人寻味的是,赵兽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独特案例——一场围绕超现实主义长达60余年的个体实践,这一近乎传奇的历史现象却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评价和认识。赵兽的创作大多于1949年至1999年间。按照目前流行的历史写作方法,这位早期油画家既无法进入“文革”美术史,更不宜跻身当代艺术史,他似乎只应该是一段民国轶闻。但展览已经向观众和学界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人们惊奇,在那个时代,政治洪流,苏派模式强势存在,追求个性,崇尚形式的“新派”已经下落边缘,奄奄一息,而这个画家不识时务,不谙潮流,不知深浅,不惧苦难。他一直延续着学艺的初心,他一直坚守艺术的真理。仍执拗地用他的手法,他的宣泄,存活于世。对于这样一位不循常理的艺术家,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饮早茶》1969年 59cm×70cm 布本油彩 广东美术馆藏



57、沙耆(1914-2005)

沙耆,原名引年,又名贤菖,沙耆1914年出生于浙江省鄞县沙村。沙耆幼年羸弱多病,在私塾成绩平平,但自小就显露出绘画天赋。其父沙松寿擅长中国山水画。沙耆早年在上海昌明艺专、上海美专、杭州艺专和中央大学艺术系习画九载,1937年由徐悲鸿推荐,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深造。在新写实派画家巴思天院长的指导下,沙耆对传统的欧洲绘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出色的成绩获得了“金质奖”,并与毕加索等著名画家共同办展。1946年沙耆因患精神分裂症乘船回国,徐悲鸿闻讯约聘他为北平艺专教授,但因病魔缠身终未成行。嗣后,他长期蛰居自己的故乡。精神上的疾病,虽然给他的日常生活蒙上了深深的阴影,但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炽热之情,在那里,他默默地工作了三十多个春秋,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作品。1967年文革期间,沙耆也难逃厄运,被扣上“资名誉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家中的珍藏书画被席卷一空。八十年代中期,沙耆又回到乡村潜心作画,他画了一大批用笔率真、色彩纯朴的写生。到了九十年代,沙耆的画风幡然一变,集印象派、野兽派、表现派之大成,自出机杼,创造出了一批气势恢宏的作品。他在患病后的特殊处境,似乎免除了常人无法摆脱的心理上的焦虑,而接近庄子所说的"坐忘"境界,接近精神的自由。而创作出一批抽象的绘画。在半个世纪的绘画生涯中,沙耆创造了数以千计的作品,其一生几乎是一部从古典主义经由浪漫主义再到印象主义直至抽象表现主义的油画史。沙耆以其传奇色彩,被称为“中国的梵高”。1998年,中国美术学院召开的“沙耆油画艺术研讨会”上的学者认为,沙耆不仅是一位不该被社会遗忘的艺术家,而且是中国现代油画史上的一颗灿烂的彗星。2005年2月15日10时10分,沙耆先生在上海田林医院病逝,享年91岁。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沙耆《红鲤鱼与映山红》 47×50cm 油画 1984




58、董希文(1914-1973)

董希文1914年生于浙江绍兴。1918年迁居杭州,进入杭州第二中学的前身杭州惠兰中学学习。1932年入杭州之江大学土木系,翌年改入苏州美专,后入杭州国立艺专求学,其间曾在上海美专借读半年。1939年去法国留学,后回国。1939年,随校迁贵阳、昆明,不久赴越南河内美专深造。抗战爆发后,1938年暑假,国立杭州艺专迁往贵州。南迁环境如此艰苦,董希文却坚持画速写,为自己以后的创作收集素材。途中路过贵州苗族聚集地,画有大量苗族集市人物速写。后来他于1942年创作了《苗女赶场》一画。1942年10月他来到了重庆。看到常书鸿临摹的敦煌壁画。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43年赴西北敦煌艺 术研究院并投入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并运用于油画创作之中,使画风发生了转换。于1946年举办了"董希文敦煌壁画临摹创作展览 "。其中《哈萨克牧羊女》就吸收了敦煌壁画造型语言的同时对画面形色进行了民族化的处理,采用了勾线加平面化的装饰化处理手法追求中国意味,使用写意化的用笔,具有浓厚民族化风格。1946年后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董希文最是早明确提出并实验油画民族化的代表人物,感受到中国民族绘画精神的博大精深。他的油画创作吸收了中国书法和写意国画的用笔,受文人画精神的影响特别明显,色彩也更趋于素雅清淡、水墨味十足。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董希文 喜马拉雅山颂 布面油彩 40、53 1963



59、莫朴(1915—1996)

江苏南京人。 莫朴从小就有艺术天分,读中学时,水彩画《静物》就作为中学生优秀作品的代表在西湖博览会教育馆展出。1930年,莫朴进入苏州美专,次年,进入上海美专西洋画系。上海美专和苏州美专是近代美术教育制度传入中国以来建立比较早的两所专门美术学校,1933年上海美专毕业。1934年与他人成立“上海国难宣传团”以抗日宣传画为主在沪、宁 、华北、内蒙古展出,1936年油画《逃亡》、《红顶屋》、《琴师》参加全国美展。抗日战 争后,先后在大别山、《抗敌报》、华中鲁艺美术系、延安鲁艺任美编或任教。解放后任 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教授及浙江美院院长。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莫朴 黄山 布面油彩25.5x18.5cm 1962



60、艾中信( 1915-~2003)

艾中信,毕业于中央大学在重庆时期的美术师范专业。曾与华君武同学,也已发表过漫画作品,求学时已出版过炭笔速写《四川的劳动者》。艾中信和1941年以所见嘉陵江边素材画了《卖柑者》一画获奖。他还画了一幅江上的纤夫,经中国画老师张书旗补景后参加了在当时苏联举办的战时中国美展。由于他成绩优秀,毕业时即留校聘为助教,3年后任美术学院副研究员,是在徐悲鸿、张书旗、吕斯百等多位良师的直接教诲下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1946年,艾中信来到北方,以后他就以此为故乡。在"师傅领进门"的良好状态下,人生阅历渐多,加以在上海认真阅读了一批文艺理论书籍,使他在北平的几年,艺术才能得到更出色的发挥。艾中信的艺术特色总的说来是写实中的写意。艾中信在尊重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所擅长的写生作品是心中感受与手下处理之间直接自如的转化。而反复经的大构件作品,则是努力抓住整体气韵而让有机的要点顺势凸显出来。在这里,难得有限的笔墨恰当地与通篇的大经营构成为整体通畅的和谐。写实中的写意属于中国油画在二十世纪中期很多人共同努力的一种创造性探索,其中包括艾中信独到的成果。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艾中信 紫禁城残雪 1947.



61、罗工柳(1916-2004)

罗工柳1 9 1 6年1月27日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罗村,原名罗瑞和。在农村读完小学后,1 2岁离家,跟随一位清末举人张鼎勋学习古文和书法。由于勤奋好学,老师为他题写了“柳下为工”四字以强调学重人品,遂改以工柳为名0。1 5岁时考入广州中山大学附中初中部,正值当年“九•一八”事件爆发,他和一批热血青年即投入了抗日救亡的宣传运动,而被校方取消了升学资格。不久又遭家庭经济困顿,他陷入了失学和寻业的动荡处境,并开始自学绘画。1 936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国立杭州艺专为免费生,开始了毕生的艺术专业道路。他在校曾一面向留法归国的方干民先生学习素描,一面抓紧课余创作木刻。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二年间,《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上》等在这一时期的历史画创作中,他开始进行油画技巧的探索和尝试。人物面部的色彩,跳出户外环境色变化的规律,适应了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远山的处理吸收了传统山水画的皴擦点染。在画大幅风景《井冈山》时,他对多油的进口颜料加以改制,吸去多余的油分,用挥发性油与白蜡重新调和。这种改制的颜料在画布上构成无光泽的表面,呈现饱满而又朦胧的特殊效果,增加了作品浑厚深沉的韵味。从绘画技法看,这一组作品不但与《地道战》迥然不同,也与留苏期间的习作相异,它们有更多的抒情色彩,也更强调色彩和空间处理的虚实主次,笔法恣肆挥洒,更多变化。他想把中国画写意方法与西方油画写实技巧结合起来的意图,在这里已初现端倪。罗工柳在六十年代第一个提出了“写意油画”的提法,记录在他的书中。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稻田纸板油画33cm×25cm1960年



62、涂克(1916-2012)

涂克广西人。1935年考入杭州国立艺专油画系。涂克对油画、水彩画、水墨画等都有较深的造诣。早年以人物画为主。六十年代初开始致力于风景探索。其简洁的构图、高雅的色调令人耳目一新。他把线条、意象、笔墨的节奏有机的融为一体,使中西绘画的表现手法融为一炉,构筑起娴熟完美的画风。涂克的不少作品喜以雄奇存姿、显示出奇山大川浑涵汪茫,千汇万状的壮丽风貌。他好象禅宗悟道似的发现了绿色的无穷奥妙,善大片酣染绿色,翠叠纷披、奇异鲜润,把亚热带南国的阳光、空气,描画得生气勃勃,故有“涂克的绿色世界”之称。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涂克 静静的漓江 布面油彩15-31.5
63、丁天缺(1916-2013)

丁天缺,原名丁善庠,1916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35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院),师从吴大羽,后担任他的助教。丁天缺和吴冠中、赵无极等人都是吴大羽的学生。丁天缺当年在班上又是老大,俨然是领袖人物。但是,吴冠中和赵无极后来都功成名就,而丁天缺的遭遇却截然不同,一生经历了非常多的苦难,他1951年就被当成反革命抓起来坐牢了,1958年再次以“反革命”罪被捕,劳教三年。后来出来没有多久又入狱,遣送家乡劳改,一直到1978、1979年才平反,回到中国美院,做《美术译丛》的聘用编辑。他一生的心愿就是想回到美院,得到美院的承认。丁天缺对艺术的坚持、信仰始终如一。他是吴大羽的学生,深受吴先生影响,一生追随他,忠诚于他。如许江在序中所言:“念去去,千里烟波,丁先生从未停止过对艺术生活的苦行。也正因了这种执守与向往,他对他所尊敬的老师始终保持着忠诚和崇敬。与吴大羽先生葆有一生的友谊与追随,对林风眠先生也是相知无断。”欣慰的是,近十年来,学界重新梳理民国美术史的脉络,而吴大羽体系也逐渐得到世人的认可和重视。丁天缺的人生,一半时间用来坐牢,一半时间用来画画。艰苦的铁窗、劳教期间,他却翻译了《毕加索》,第一次把天才的现代派艺术介绍到中国。他创作了油画《剑门怀古》、《婉义小像》等。丁天缺的色彩很纯净,他用的白色跟蓝色都很“决绝”就像没有任何外界所干扰过,不管人再苦,他的内心世界是透明的,这是最大的特色,只看到他一生的挚爱和对艺术的真诚。丁天缺先生于2013年8月20日去世,终年98岁。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丁天缺 观音跳夕照 布面油彩80-70 1980



64、李骆公(1917-1992)

李骆公,李骆公原名英,后名立民,笔名黑沙骆,晚年名骆公。1917年生于福建福州。1936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40年曾在上海大新公司画廊举办黑沙骆画展。1 9 4 0 年8 他以《黑沙骆画展》在上海大新公司画廊举办个人展, 倪贻德以尼特的笔名为画展写了序言(文略) 。这个展览很受欢迎。当时他的画价包括他的老师们在内是最高的。在上海和东京他都是学的西方现代绘画,特别是后印象主义和野兽派, 他的选择和早于他赴日的朱屺瞻、关良、倪贻德、许幸之、在艺术倾向上大体一致1 9 4 1 年他去日本留学, 初入铃木画所,考入日本大学后校外师事野口弥太郎、猪熊弦一郎、里见胜藏。留学期间, 他两次入选《独立美展》。1944年回归。1947年以来先后任东北大学讲师、辽东学院教授、津沽大学教授 、天津河北师范学院(天津美院)美术系主任,期间任哈尔滨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1957年以后专攻书法篆刻,1969年后专攻草书。1944年回国后他主要住在哈尔滨,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李骆公 哈尔滨街景二 油彩木板 33.1cmX24cm 1945年



65、吴冠中(1919-2010)

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相继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的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林风眠、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2年毕业,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194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公费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1947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同时在洛特工作室学习,并在卢佛尔美术史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而后在巴黎的三年留学生活,则将他领进一个完全陌生的西方美学天地。1950年秋返国。纵观他的全部作品,可以发现他对中华传统美学的深刻认识和对西方绘画技法的掌握的基础深厚,两种艺术从最初的交锋到逐渐的互相融合。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80年代,他在“改革开放”初期率先提出“形式美感”的理论思想,质疑“内容决定形式”在方法论层面的唯一性,在当时画坛引起强烈反响,起到了开阔“新时期”美术思路的作用;之后,他提出了“风筝不断线”,强调艺术作品不应失去与广大人民的感情交流;针对画家以技法程式的模仿代替精神追求的弊端,他喊出“笔墨等于零”的口号;此后,他继续以无畏胆略和率真性情自觉担当起超越传统和开拓创新的使命。吴冠中是当代中国写意性油画的积极倡导者,也是中国油画创新的领导人物之一。吴冠中在中国写意性油画上的形式探索对青年画家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可以发现两种艺术从最初的交锋到逐渐地互相融合,是以他对中华传统美学的深刻认识和对西方绘画技法的掌握为基础的。九十年代是吴冠中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他的画风发生了很大变化。其突出特点是:新作更向深层感受挖掘、造型更向抽象方面倾斜、色彩更向艳黑基调转变、画面更向大幅巨作挺近。晚年吴冠中的画不是桃红柳绿,而是多了沧桑和苍凉的感觉,看透人生世态炎凉的感觉。他的作品的艺术趣味从平易走向深奥。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吴冠中 崂山松石 布面油彩 80X100 1998



66、王流秋(1919-2011)

王流秋(1919年11月-2011年2月27日),祖籍广东潮安,生于泰国,浙江省油画协会首任会长。1938年回国参加抗战。1945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后来到部队从事美术工作。1955-1957年 参加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画班,1957年战争题材油画《黎明》和《转移》奠定了他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著名油画家的地位王先生历五十年之困斗,但见他没有生搬西欧、东欧的画法,没有以巧致而堕末法,没有以香艳而媚俗趋势,他是一管凤霜老笔。可能他已深知历史画与文人油画的迥异,因此,在晚年画件中恪守中国画是介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宝训,又掇取西画之坚实的塑造能力和丰富的色彩方法;他更将黑白处理到最低程度,而让笔触如同笔墨水份一般,显示出国画旨趣。这是王先生以毕生思索奋斗所交的功课,甚为悲壮呵。他似已悟出中国画立意、为象之本乎"心正笔正"的道理,并且认知传承即是历史之责任!中国文化旨在意味,而有意味的传承即是历史!当然,"静物风景"不及"历史题材"来得壮观,但王先生晚年之作实实在在体现一位严肃艺术家的内心精神。肯定较早期作品更有深度。如果要我进一言的话,则我要告诉王老:"海外有画家评论大陆画家是--凡严肃画家皆有'骚意'"。"短发萧骚,扣舷独啸,表里俱澄澈!"殷期王先生再自我内省,更开拓入无我之境,出"俱澄澈"之画。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王流秋 牧牛人 布面油彩 10x13.6cm 1976



67、赵无极(1920-2013 )

赵无极,1920生于北京。童年在江苏南通读书,并学习绘画。1935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1948年赴法国留学,并定居法国。赵无极早期研习意大利、荷兰和法国的古典绘画,并深受西方现代派艺术大师毕加索和马蒂斯的影响,1951年他看到保罗•克利的画作所蕴含的内在世界和他的感觉十分相近,从而受到很大启发。赵无极移居法国之时,正是欧洲的抽象绘画和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群雄并起之际,赵无极顺应了这个艺术趋势,自1954年起,他的绘画转入抽象,那些如同甲骨文或钟鼎文样的抽象符号,浮动于虚无的空间和变幻的色彩之中,充满东方神秘的象征意味。其作品以形象的题目提示内容。他是用了六年时间的学习,才过渡到抽象绘画的。1959年后,他作品中的那些符号逐渐解散、消失,进一步摆脱了描写性和情节性,画面为自由的笔触和大片的韵律十足的各种颜色所代替,愈加直率地表现精神和情感,艺术风格也日趋成熟。甚至许多作品没有题目,仅以创作日期命名,目的是让观众不受任何画面以外的因素影响而直接体验绘画意境,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他喜将大幅画布铺于地面作画,用大笔在无拘无束中尽情地自由涂抹,在扑朔迷离的色彩、光线和复杂多变的空间结构中抒发感受和描绘幻象,形成了自己独创的抽象绘画风格。在绘画创作上,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参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空间,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2013年4月9日,赵无极因病医治无效在瑞士沃州逝世,享年92岁。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赵无极 7-2-93 布面油彩146-114 1993



68、朱德群(1920-2014)

朱德群,原名朱德萃1920年生于安徽萧县白土镇,白土镇四面环山,朱德群幼时常在山林间游憩。他的祖父朱汉山、父亲朱禹成世代行医,也都喜爱书画,父亲暇时常作画自娱,他也随父画画,临习草书。家里收藏的书画作品,成为他的艺术启蒙教材。小学毕业后,到徐州上中学。1935年投考杭州国立艺专学习西画,1935年进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1941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1945年任教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1949年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1949年任教台北师大艺术系。1951至1955年任教于台湾师范学院。1955年他为追求自己的艺术发展而赴法国,就在第二年,朱德群在巴黎现代美术馆看到了尼古拉·德·斯塔埃尔的回顾展。这对他是一个巨大震动!斯塔埃尔的画是抽象的。而对于他来说,绘画最可贵的就是能够很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意志。虽然他从来没有画过抽象画,但他一直在寻找可以在画面上尽量自由地、泼辣地发挥自己的途径。斯塔埃尔的画展给他以启发,画风开始改变,慢慢从有形走向无形。“而我的画越趋于无形,我就越接近中国唐宋的绘画思想。……朱德群”朱德群绘画的色彩比赵无极的强烈,画面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朱德群的绘画仍然保留了中国山水画的构图,他的许多作品都能从古代山水名作中找到蓝本。朱德群抒情而充满诗意的抽象绘画,被法国现代绘画史家称许为“把东方艺术的细腻与西方绘画的浓烈融汇得最成功的画家”。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朱德群 源 布面油彩120x60cm 1965



69、苏天赐(1922-2006)

苏天赐,广东省阳江人,自幼喜欢画画,1937年考入广东省省立两阳中学,参加县立民众教育馆组织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出墙报、画壁画,初步发挥出绘画才能。1943年苏天赐考进重庆国立艺专,师从林风眠。1945年10月,国立杭州艺专在西湖原址复学。苏天赐进入林风眠画室学习并于第二年毕业。1946年毕业并任教广东省立艺专,1948年受聘为国立艺专林风眠画室助教。1951年以来先后任教于青岛山东大学艺术系、无锡华东艺术专科学校,1958年执教南京艺术学院.几十年来,从他接受林风眠的艺术思想影响起,没有被各种一时风光的艺术潮流所蛊惑,潜心地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钻研摩崖石刻,勾临周秦铜器纹饰,收集民间年画,摹写宋元山水,尤其对明清以来的写意山水与人物花卉,心驰神往,孜孜揣摩,并从壁画中颖悟其象征的寓意。长此以往,经年累月,苏天赐的个人油画风格渐变得更富华夏意趣,诗情满溢,油画色彩雅而不俗,颇含抒情性。他善于运用传统的线条笔触,苏天赐一向甘于寂寞,不尚在艺术界抛头露面,大半辈子仅以惊人的勤奋,探索着中国油画的单纯而富含诗意的特殊风格。进入九十年代,苏天赐先生更是壮心不已。他从中国画的构图、笔法和意境等角度切入意象江南的风景探索。如果说吴冠中的意象江南,是黑、白、灰和点、线、面的构成关系,那么苏天赐的则是意象色调加意写笔触。他敢于夸张色彩的浓度,并由此构成整个画面的调子,这些色调虽以现实的感性为基础,但更多揉入了他对于某时某地的综合感受,由此使这些色调具有温馨、恬淡、平和、亲切的记忆性和情感性。到了生命的晚年,苏天赐的色彩感似乎较之于年轻时更为明艳,气韵也更空灵。传统水墨里的许多元素,被他自然无痕地置换在油画之中。这种巧妙,是他追求了一生的宛若天成。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苏天赐 春雨 布面油彩83-67 1998



70、韦启美(1923-2009.)

韦启美,安徽安庆人,少年时代师从孙多慈学习美术。1942年考入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黄显之、吕斯百等人学习油画,1947年,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应徐悲鸿之邀任教于北平艺专,1950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中央美院油画系教研室主任、而对他的油画技法有更直接触动的是1955年的“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才知道冷暖、色彩关系、色彩的虚实。50年代也画过历史画、主题性绘画。8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关注充满现代气息的都市生活,题材也就跟着变了。至于“简约”风格,我当时是受了霍珀的影响。他的风格很简练,敏锐而质朴,他说:我们的油画只能在不断创新中发展。油画家有两个艰巨的任务。首先要认真地明智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油画(不论是传统的或现代的)。二要认真地情感投入地学习和吸取我国传统艺术(不论是古代的或近当代的)。中国油画家应能“学贯中西”。当然这不是对每个油画家都设一个特定分数线。我国油画家在艺术实践中,都为此积极安排并不断调整适合于自己艺术创造的课题和进程。我经常提醒自己,要艺术地感受生活,不要“关机”。一个画家重要的是发现可以入画的东西,至于它们是否能变成审美对象,那是艺术创造的事情。有评论家曾用“诗意现实主义”、“简约”来形容他的这一时期的风格,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韦启美布面油画



71、刘迅(1923.3—2007)

刘 迅 江苏南京人。幼年家贫,15岁入党。擅长油画、版画。1940年入 延安陕北公学院,后到延安鲁艺进修。历任文工团美术干部,《东北画报》记者、编辑、 编辑科长,《1950年2月任《人民画报》编辑部主任,人民画报》编辑部主任,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主编、美术创作室主任 ,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等。现任北京国际艺苑董事长。作品有《水库傍晚》等。出版有《刘迅画集》等。

刘迅同志在余时间创作出大量风格独特而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他特别注重将中外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和新的理念融合在自己的创作中,注重更充分地抒发内心情感,作品具有独特的意象与表现特征。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刘迅 金秋 160X200 1993



72、秦征(1924-2020)

汉族,1924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行唐县,1938年2月参加工作,1942年在晋察冀边区群众剧社任美术队长,从事木刻及连环画创作。1947年任华北群众剧社创作组副组长。1955年至1957年7月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训练班(导师K.马克西莫夫)学习油画。1954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党支部副书记。1973年1月至1980年任天津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前身)教师、副教授,1979年任天津画院筹建组组长主持创建天津画院,1980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1983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85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同是“马训班”的秦征,晚年关起门来作画。幅幅画如清水芙蓉,如行云流水,进入了自由自在的境界。秦老自称是画“油画大写意”。他手握西方传来的画笔画刀,却在努力把东方的文化融合到自己的艺术探索之中。但他不仅是在语言上的书写,他更注重的是画面上的意象不是纯粹的客观自然对象,而是凝聚在艺术主体心中的自然。他的画面中多出现云山雾海,画面朦胧,空灵。这些缥缈变幻的云雾也许最贴近他那博大的胸襟。他借用与他心灵呼应的景物和意境来抒发他起伏跌落的情怀。那清远的溪流、静谧的湖面、萧瑟的芦荡、茫茫的雪原,都是寻求一种超脱世俗、远离现实的心灵的圣地。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秦征 杨柳风 50X60 1998



73、刘自鸣(1927-2014)

刘自鸣1927年生于云南昆明。14岁因患病而失聪耳聋,小学未毕业便失学在家,她却显露出较好的绘画天赋。1946年秋,19岁的刘自鸣被由徐悲鸿任校长的北平国立艺专破格录取。1949年到法国学画.曾先后在巴黎大茅舍画院和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画。她深入地研究了古典和现代的艺术,但她更倾心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们,她爱塞尚的深沉,梵高的激情,鲁索的稚拙,郁特里洛的忧郁及马尔凯的洗练。她将这些艺术家给予她的影响融于一身而形成自己的风格。1953年的《冬天的早晨》在学校风景画竞赛中获奖,并参加了巴黎秋季沙龙。1956年在巴黎美术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后回到家乡,在云南画院做专业画家。在这以后的近半个世纪中,默默的耕耘着自己的艺术之苑。她曾说:“绘画不是把繁锁的客观事物搬到画面上来。相反,而是构成一个绘画的事实”。她的作品常常流露出一种东方式的中国文人画中追求的静逸诗意。她自幼耳聋,确为人生一大不幸,但这又大大地减少了她的社会交往,仿佛有个保护层,将她的童真天趣一直保持下来。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刘自鸣 德宏瓶花 71X60 1963



74、靳之林(1928-2019)

靳之林1928年生于河北省。1947年~1951年就学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中央美术学院。1951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至1961年,先后任教于绘画系、油画系、董希文工作室。1973年~1985年在延安安家落户。1986年~1993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与民间美术研究室,并任研究室主任与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系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安美术学院中国本原文化研究所所长。靳之林的油画艺术道路,是与中国油画的发展进程同步的,并具有浓厚的个人特色。他始终重视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生活的真实,追求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情感的表现和抒发。他在保持油画的西方语言品质的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写意笔墨和深厚的中国文化涵养,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艺术个性。靳之林的油画艺术走的是中国的现实主义艺术之路。“靳之林晚年重回陕北的油画写生进入到一种物我合一、天地浑然一体的境界,晚年他开始了自己在油画艺术上的大写意精神的追求,开始了他对本原艺术文化精神的追求。靳之林晚年的油画艺术回到内心、回到本能,回到自己人生的信念,也回到少年秉烛摹写古山水画时的初衷。”(乔晓光)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靳之林 乾坤湾残雪 布面油彩 73X54 2005



75、张钦若(1929-2009)

张钦若黑龙江省平山人。1948年毕业于(前延安鲁艺)东北画报社美术训练班。50年代受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吴作人先生,并在前苏联专家油画进修班学习。张钦若近20年来,他一直以东北的苍茫大地为创作题材,作品传达着一种苍茫雄浑的气概。出生在黑土地上的张钦若,童年的经历使他养成“一生对大自然的依恋”;在刚刚进入艺坛的青年时期,他以言获罪,被发配到那片辽阔的土地上劳动,北国大野使他的心怀变得深沉;临近老年时期,他多次重访故土,从那片土地上获得无尽的创作灵感。数十年来,他生命的艰辛和欢悦,创造的激情,思索和记忆的路径,都依附于那片土地,并在辽阔的大野展开。……从他的近作看,山陵、草原、树木、田园的具体形貌已不再是绘画的重心,但它们所蕴含的情致,它夹带的气象,却以一种抽象性的形式得到尽情地发挥。正如张钦若所说:“在我的画面上写生因素渐渐弱化,他一直在求变,“自知是激情多于理性的人,写意、表意成为我艺术追求的方向。抛开再现的思维模式和与之相应的技法,我寻求着能表现我内心视角的方法。”也不强调地域性,代之以天地混茫、云气飘渺、似真似幻的‘心中之象’。”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融入他的血液之中,因此他十分自然地在画布上抒发“超然物外,萧散简远,高风绝尘之想”。正是它在辽阔、宽厚、永恒中蕴含的无尽生机。我们通过这些瞬间体验他的大野之恋,认识他“高风绝尘”的胸襟和格调。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张钦若 秋水长天



76、罗尔纯(1930-2015)

罗尔纯,生于湖南省湘乡县。别名罗存。受父亲的影响,罗尔纯从小喜欢画画。少年时代,罗尔纯已经可以在学校的石印校刊《陶龛旬报》上画插图和记事画。1946年,十六岁的罗尔纯考入苏州美专,师从颜文樑。苏州美专给他打下了深厚的绘画基础。1951年毕业于苏州美专西画系。1959年一64年任北京艺术学院7美术系讲师,1959年在北京艺术学院教书的五年中,他扩大了视野,接受了新派艺术的熏陶,尤其是和吴冠中一起授课的一段时间,给他很大启发。他暗暗地从留法归来的油画家那里学习到表现派的形式规律,196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教授。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创作干部。在中央美院任教的时间里,又接受了创作的规律和意识,他更加羽翼丰满。罗尔纯跟很多同龄人一样,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经历了属于他的人生。可能正是因为他的经历,因为他所接触的人,也因为他的执拗的天性,最终促使了罗尔纯的画可以如此浓烈,也可以如此纯朴。“罗尔纯“写意”的外在起因与两位重要艺术家有关。一位是李苦禅。七十年代画宾馆画时,他与李苦禅共同工作过一段时间。李苦禅对水墨画中线的金石韵味和对点染的探索,使罗尔纯受到很大启发。他从中国画讲究笔墨修养、重情致的艺术特征中看到了写实油画的弱处,而决心在油画中拓出一种自由、随意的画风。另一位是吴冠中。他前后与吴冠中共事,吴冠中敢开风气之先的精神很大地感染了他。吴冠中较早注意的艺术表现性问题,是他们经常切磋的话题。……都是罗尔纯最终走向表现风格油画的潜在动力。(范迪安)”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罗尔纯布面油彩



77、陈钧德(1931-2018)

陈均德,生于上海。1960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早年曾跟随刘海粟、林风眠学习西画。他的笔下所呈现的不仅仅是绘画的形式美,而且蕴藏着浓厚的民族气息。他的画面上,咆哮和呐喊,泣说和倾诉构成了一曲如歌的行板。我们感受到的不再是西方油画的某种技法,而是蕴藏着艺术家对中国文化潜移默化的追求。从吸收欧洲印象派的色彩到寻找中国古代美学精神的浑朴自然到民间艺术,陈钧德在不断地发现自己。在他的每一件作品中,都流动着强烈的生命和情感意识。很难用哪一种既有的风格流派给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教授陈钧德的艺术进行学术界定,尽管陈钧德的风景油画在中国画坛已有十数年的影响。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陈钧德的抒情风景画是迄今为止中国画坛上最纯粹的艺术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显示出无与伦比的艺术家直觉和油画语言上的炉火纯青。明丽响亮的莫奈、雷诺阿、西斯莱、毕沙罗般辉煌的色彩中显现出中国传统笔墨的内向沉雄:精致如塞尚、马蒂斯、德朗般无懈可击的色块组合中又处处洋溢着中国书法的随意和潇洒。陈钧德非常成功地从他的老师刘海粟、颜文樑、关良手中接过了纯艺术的优秀品格将其发扬光大,并将西方印象主义和野兽主义转换为充满中国文人气质的抒情风格。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陈钧德 夏林野溪图 布面油彩 53X45 1998



78、朱乃正(1935-2013)

朱乃正,1935年11月生,浙江省海盐县人。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受吴作人、艾中信、王式廓等先生指导。1959年春由于被打成“右派”而分配到青海省工作,在青藏高原工作21年。1980年春调回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他是人所共知这一时期自觉地致力于油画的本土化的一个画家,朱乃正学兼中西,情通雅俗,博观广取,厚积薄发。国学书、画、诗、印四全,西画精湛而闳深。乃正所作篆刻,印坛视为珍品。乃正为同道艺术家所撰序跋、诗文、楹联与尺牍信札,文辞典雅,情恳意挚,他对艺术的真知灼见常闪烁其中。乃正之才华、勤奋与参悟意识,乃正在艺术领域触类旁通跨度之宽,探究之深,备受当代艺术界推重。朱乃正:“余生活于当世,既受西洋艺事之科班教育,亦求继承祖国传统文化之衣钵。中国书画恒久博大之精神,是余事艺之生命根脉所系。中西二者如何互交相融,吞吐弃纳,而择其精要,并创造出自家之境界妙象,实乃正今后一大难题。积思久而成梦。看来此梦难以圆成,虽竭尽所能,亦永无绝期矣!”朱乃正油画艺术之盛名掩盖了他在书法、水墨画及篆刻、诗文方面的成就。其实,他在诸多领域的艺术造诣皆足与当行顶级专家比美。乃正自幼勤习书法,少小从颜鲁公发轫。得益于青海陋室之长夜孤灯,诵碑读帖,面壁临池,意会辞章文采之妙,体悟披离点画之理。精研唐宋诸名家,由此上溯秦汉,下及明清,入于帖,出于碑,融会通悟自成一家。有方家称道朱乃正书法“有帖学之和穆而去其纤,有碑学之雄放而去其犷。”乃正楷、草、篆、隶诸体皆擅,尤精行草。笔意潇洒酣畅,龙蛇飞动,苍润有致,韵随情出。蕴音乐之旋律,诗画之意境。朱乃正的水墨画,于中国画传统融入西画色光空间感觉和现代抽象构成理念,是放逸主观情感神游遐思于深邃静心之途,积大道于心源随意生发之“造境”艺术。非具体时空某域名山胜水写照。在具象与抽象之间,与祖国山河神遇而迹化。超乎象外,得乎寰中,纵横捭阖,韵味天成。是其心路历程别样形态的抒发。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朱乃正 归巢 1986年 120-150 布面油彩



79、吴小昌(1940-1999)

自幼酷爱美术,1955年春画作入选国际青少年美展。1959年秋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画室主任。1981年,其油画《重庆雾》入选《中国现代艺术展》赴港展出。1985年参加赵无极绘画讲习班。吴小昌的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于1991年作为中国美术馆藏品到俄罗斯展出,1992年参加赴日、美展,荣获特别大奖。他自称"爱的是中国画,而画的是油画"。吴小昌探讨一种清幽淡远、简约疏旷、禅意墨趣、写真性情的画风,走着一条中国写意油画的路。画似散文诗,淡雅明快,逸笔草草,充满情趣,意境邃远。油画:《重庆雾》作品有《苏尼夜》、《秋实》、《一木诺》等。编著有《赵无极》。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快来看:100年来中国写意油画人物全介绍,没有之一

吴小昌 布面油彩

来源: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

上一篇新闻

“钱包互联”新牌局 蚂蚁出海策略思变

下一篇新闻

又一甜品巨头要退场!很多哈尔滨人吃过…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