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货架”迎“新货”又一高光时刻
MSCI(明晟)与新加坡交易所本应于今年7月份重新续签合约,授权新加坡发布系列亚洲期货及期权指数产品,但被港交所半路“截胡”。
5月27日,港交所与MSCI签订协议,获得未来10年授权在香港推出系列MSCI亚洲和新兴市场指数的期货及期权产品。计划推出的37只期货及期权合约将分别追踪多个MSCI亚洲及新兴市场指数,推出时间有待监管机构批准及视乎市况而定。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签约仪式结束后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掩盖不住兴奋地表示,“今天是非常重要的一天,无论是对香港市场、港交所还是投资者来说,这系列指标的重要性可以说是香港10多年的努力换来的,意味着我们连接全球的国际化战略又迈出重要一步,也意味着香港资本市场的‘货架’更加琳琅满目。它注定将会成为香港金融市场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光时刻’。”
港交所“货架”
又迎“新货”
港交所昨日公布,旗下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已与MSCI签订协议,根据协议,MSCI同意授权期交所使用MSCI亚洲及新兴市场股票指数,有关指数在期交所初步推出37只期货及期权合约。系列指数包括(但不限于)MSCI新兴市场亚洲指数、MSCI中国自由指数、MSCI日本指数、MSCI台湾指数、MSCI新加坡指数及MSCI印度指数。
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李小加表示,“这是10年一次的机遇,所以今天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天,这个指数为何这么重要?如果把股票市场看成是一个大型购物中心的话,那么这个购物中心里的店铺通常有两大类:一类是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为主动开店的知名品牌专卖店;另一类是基于在其他市场上市的公司股票的指数开发出来的各种ETF、股指期货、股指期权等产品,好比是‘大百货店’,有了这样的‘大百货店’,在香港的投资者就可以在本地投资这些未能来上市的公司,在被动投资越来越受欢迎的今天,这样的‘百货店’会让香港市场越来越成功,越来越国际化。”
“指数公司已经成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资产管理者,实际上从前年开始,50%的新增量资金都是指数基金,比如黑石根据各种各样的指数基金做指数被动投资,目前全球指数公司有4个规模较大的,其中两个是美国指数公司,分别是SP和罗素2000指数,但罗素2000指数的实控人是伦交所。两个国际指数公司:一个是富时,拥有者也是伦交所,当时为何收购伦交所,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伦交所控制了两个大的指数公司;另外一个就是MSCI,而MSCI管理的资金量,尤其是新兴市场远大于所有其他指数公司。MSCI系列指数被全球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广泛应用于投资、对冲及套利交易中,一旦纳入指数公司就会被动买入。”李小加向记者表示。
截至2019年底,全球追踪MSCI系列指数的资产高达13.1万亿美元。据李小加介绍,此次即将引入香港的MSCI亚洲系列指数产品将和港交所现有股票、股指期货和期权产品形成强势互补,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一个“一站式”投资亚洲的最佳市场。
“货物”丰富
连接中国与世界
港交所在过去几年一直不断丰富“货架”上的产品,并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顾客。在股票衍生品和结构性产品的发展上,目前香港拥有全球最活跃的结构性产品市场、亚洲(除日本外)最大的ETF市场,衍生品市场不断扩容和升级,过去5年,衍生品市场的规模增长了50%。不过“货物”虽丰富,但仍以内地和香港的“货”为主。
对此,李小加向记者表示,“传统来讲,香港市场基本就是中国内地过来的‘货’引来全世界的钱,但由于提供的东南亚产品不多,很少有资金把香港作为投资亚洲或其他国家的门户,通过引入MSCI亚洲系列指数产品。我们现在就要把全世界的钱吸引到香港,今后也要把国际的‘货’带到香港来,先从亚太开始,这样就让已经到香港的国际投资者在‘大百货店’购买亚太地区的‘货’,这也是我为何说今年跟MSCI的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在李小加看来,“一站式”投资市场的好处不仅在于拥有丰富的投资选择,更在于可以在一个平台集中交易和清算结算,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和更好的管理风险。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在香港不仅可以投资香港的“货”,还可以投资内地,更可以投资印度、日本、泰国、菲律宾、越南等亚洲国际和地区的“货”,在亚洲时段全方位捕捉亚洲投资机遇。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香港可以成为海外资产配置的第一站。此次引入MSCI亚洲系列指数产品很好的填补了“洋货”不足的市场空缺,也为中国连接全球的国际化战略迈出重要一步。
不过此前港交所推出黄金期货、人民币期货,但流通量较少,交投不活跃,此次推出的37只期货及期权产品是否也会遭遇类似问题,李小加向记者表示,首先,不同产品有不同的规律,一个市场新推出的东西其实是很难做成的,但是你必须要尝试,像CME,世界上最成功的的衍生品市场,但真正成功的衍生品不到10个,但交易的产品种类接近2000个,衍生品市场不可能推出一个成功一个;第二,衍生品生态系统越丰富,相关性就会越强,一个产品成功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像MSCI这种已经有巨大的市场跟随者以及影响力,本身就已经提供了成功的保障,但是它在新加坡也并不是那么成功,来香港也不一定一炮走红,但我相信随着市场各个方面的加权,一定是互相影响,互相良性循环,所以说一定会成功,这个我们信心很足。
他认为,港交所与MSCI的全面合作有助于市场各方积极应对“逆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也为香港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更好地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作用,为进一步连接中国和世界创造了条件。尤其在香港今天的特殊时期,这次MSCI亚洲系列指数产品选择落户香港,不仅是对香港交易所投下了“信心票”,更是对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实力和潜力投下了“信心票”。
香港将成
亚洲衍生品中心
未来金融市场风高浪急,衍生品市场对于风险缓释非常重要,港交所在培育、发展、监控新产品市场方面,将会推出哪些具体政策值得关注。
对此,李小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其实对于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管理,香港相较于其他市场是过于严格的,我们现在思考的是如何让衍生品更有效率和更有竞争力,而不是更稳定。因为在衍生品问题上,大家主要看几个指标,第一Margin(即保证金)是否足够高,第二Guarantee Fund(赔偿基金)的额度,第三就是仓位转换,各种各样的卖空等。我们在衍生品市场有一套很成熟的管理机制,所以引入MSCI系列指数期货产品对我们来说不存在管理上的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恒指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情况,因此并不能很好地参考恒指期货进行风险管理对冲,引入MSCI系列产品将会更好地为投资人提供风险对冲管理工具。
李小加向记者表示,“引入一系列的MSCI期货、期权产品会增加投资人风险对冲管理工具的丰富性,但是指数失真问题,并不仅仅只是恒指,全球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比如疫情期间,美股受到很大冲击,但纳指自低位反弹厉害,但不能由此认为美国股票市场火热,因为股票上涨的也就是市值很大的那几个公司,占比权重高,波音、航空公司跌得一塌糊涂,所以这是全球需要解决的问题。”
李小加认为,在经济全球化面临严重挑战的情况下,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而动荡的市场尤其需要风险管理产品。股指期货和期权是资本市场主要的风险管理工具,这次即将推出的MSCI亚洲和新兴市场系列指数期货和期权更是国际衍生品市场的热门品种。这些产品加上香港原有的恒指系列期货和期权产品,将让香港一跃成为亚洲衍生产品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假以时日,一定可以不断吸引更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活水”,从而提升整个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让香港升级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
而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问及此次与MSCI的合作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时,李小加坦承,“随着将来国际化的产品越来越多,以后如果越来越多的人民币在这里交易,人民币也就等于通过指数公司直接投资了其他国家的股票,将来这些股票可以在香港市场以人民币计价的时候,人民币对于这些资产价格的影响就会加重,那么人民币就不仅仅只是今天的贸易货币,将来有可能成为资本货币,但那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我们这件事本身可以说在历史长河中是有好处的,但如果把引入系列指数与人民币国际化放在一起,就有点拔高自己了。”
但他依然不忘说,“即将到来的系列MSCI亚洲指数衍生品,注定将会成为香港金融市场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光时刻’。”
本文源自证券时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