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导图
第1课《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五年级下册开篇古诗与四年级下册一样,选择了范成大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的一首。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记得四年级下册时介绍过范成大这组诗共60首,分春夏秋冬四个诗卷,其中春日田园杂兴、晚春田园杂兴、夏日田园杂兴、秋日田园杂兴、冬日田园杂兴各12首。
其中春季就有24首,这首其三十一描写的是初夏时节农家忙碌的场景。
再说到范成大,和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中兴四大家”。无独有偶,在选择同一主题的诗作时,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编者选择了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五年级下册第二首诗也选择了杨万里充满童趣的诗作。
《稚子弄冰》
北方的小朋友过冬都和冰雪有关,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溜冰。回看一千多年前南宋的小朋友冻冰、穿冰再敲冰,儿童的喜乐总是这么简单。
不过下雪有多美,扫雪就有多累。尽管累,有部分孩子是宁可扫雪也不想回教室上课啊[捂脸]
《村晚》
这首诗的作者雷震,宋代诗人。
生平不详,搜索显示两种说法:或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或宋度宗咸淳元年进士。不管哪种说法,通过中央政府朝廷考试的,都是学霸。
回到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两个“满”字,写出水草丰美。“衔”和“浸”写远山落日挂在山头、倒映在水中。
绿草、碧水、青山、落日,色彩绚丽。
后两句写牧童的活动,“横牛背”和“信口吹”,趣味盎然。
第2课《祖父的园子》
课文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萧红,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人,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知名女作家,主要作品有《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
选编的文章,语言别具韵味,将感情蕴含在景与事中。
因为祖父的包容、耐心和慈爱,“我”无拘无束地玩耍,自由自在地生活,顽皮的天性在园子中张扬。
虽然现在五年级的孩子和萧红的童年不是一个年代,经历可能不同,但是感受到祖父的爱,感受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却是相似的。
课后的“阅读链接”是《呼兰河传》的结尾,引导学生从整本书的视角重新审视课文,初步体会这部小说的悲剧意味,有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层次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第3课《月是故乡明》
看到题目,先背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成为多少年来,漂泊他乡的游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最好表达。
季羡林先生1935—1945年留学德国,在哥廷根大学,学习了多种语言。
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
现在的孩子正在经历童年,他们也许体会不到作者成年之后那种思乡之情,但是传统文化中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对应的民族集体情感却是相通的,一代代传承下去的。
直白的情感表达,古雅的遣词造句和谐地组成这篇散文,同时,可以积累相关的古诗,如王维的《杂诗》,岑参《逢入京使》,张籍的《秋思》。
第4课《梅花魂》
这篇课文作者一家是新加坡的华侨,文章中通过作者外祖父的言行处处流露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
和前一篇课文《月是故乡明》中的月亮一样,墨梅图承载着老人的思乡爱国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