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月29日 星期五

兰州妈妈:从国内体制内学校到新加坡读中学,我和儿子经历了什么?

兰州妈妈:从国内体制内学校到新加坡读中学,我和儿子经历了什么?

看点 新加坡,一个人口仅数百万的国家,基础教育却一直处于国际前列水平。那么新加坡的教育体制拥有怎样的特色?中新两国的教育又有怎样的不同?下文的两位妈妈,她们的孩子都就读于新加坡学校,在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后,她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感悟,并以此加深了对于教育的理解。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阅读第一 (ID: Readfirst)


文丨暖暖 编丨Lulu


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一个小众国家,新加坡。为了厘清真实的新加坡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采访了两位妈妈。


她们一位来自于兰州,一位来自于北京;一位是初来乍到的新人,另一位已经在新加坡生活九年之久。


听完她们的故事,相信在某个瞬间你也会被打动,关于妈妈们的勇气,关于孩子们的蜕变。


兰州妈妈:从国内体制内学校到新加坡读中学,我和儿子经历了什么?

兰州妈妈的选择

送即将中考的儿子到新加坡读中学


从家乡兰州来到新加坡,对于婉盈母子来说,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那时儿子俊浩刚上初三,就读于兰州第一梯队的体制内中学,学校学霸如云。当年要申请进这所学校,学校不仅要面试学生还要面试家长,在“过三关斩六将”下,俊浩好不容易踏进这所学校的大门。


俊浩成绩优秀,只要发挥正常,第一梯队的高中近在咫尺。


而去新加坡读中学,光听起来就充满挑战,不仅要离开原本熟悉的同学、老师,而且新加坡是全英文教学,好的学校也并不是“想进就能进”。


因此,在这个时间节点“出走”,婉盈听到了太多的“劝退声”,但那时留给母子俩思考的时间并不多。


新加坡政府规定,想要申请新加坡政府学校年龄上限是16周岁,那时俊浩已经15岁了。


兰州妈妈:从国内体制内学校到新加坡读中学,我和儿子经历了什么?


2021年的春天,当婉盈带着儿子来到新加坡和先生团聚时(婉盈的先生在新加坡工作),事实上,是赶上了最后的末班车。


如今,一年多过去,俊浩就读于新加坡义顺区比较拔尖的政府学校(相当于国内公立学校),是一名中二学生(相当于国内八年级)。


俊浩学习刻苦且自觉,目标是在中三考进重点班;如果中考能顺利考进新加坡莱佛士书院,或者新加坡华侨中学这两所顶级牛校,相当于半只脚踏进牛剑。


兰州妈妈:从国内体制内学校到新加坡读中学,我和儿子经历了什么?


从兰州体制内中学转学到一个全英文教学的国家,表面看起来,俊浩的转轨之路太过顺利了,但作为母亲,婉盈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她知道儿子承受了不小压力。


所谓“石以砥焉,化钝为利”,亲历过两个国家,不同的教育对比后,回头来看,婉盈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兰州妈妈:从国内体制内学校到新加坡读中学,我和儿子经历了什么?

在兰州最好的初中,

我们经历了什么?


让故事从头讲起。


回忆起俊浩在兰州的初中生活,婉盈的语气里满是怜惜。


日程表用分钟来推进。那时,俊浩每天6点起床开始连轴转,放学到家通常都晚上7点了,但还要继续学习,做作业到凌晨12点已是常态,“他的同班同学还有做作业到凌晨一两点的。”


到了周末与假期,俊浩也几乎都泡在辅导班里。成绩和排名,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着他不能松懈。


关于松懈的惨痛“教训”,俊浩是经历过的。


俊浩刚进初中时,入学排名靠前,位于年级20多名,但是初一的时候,有一次期中考试,俊浩一下子下滑到200名以外,这让当时的俊浩震惊不已。


后来“复盘”才知道,那一年的寒假,同学们都在补课,很多知识点已经提前学了,而自己出去玩了一个月,所以“考砸”也在情理之中。


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那一年的暑假,俊浩不敢掉以轻心,经过大量补课与刷题,成绩才又上去了。但在一个“高手如云”的学校,想要保持成绩,又谈何容易?“少考个0.5分,都可以甩掉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孩子。”


身为母亲,看到儿子每天睡眠都不够,婉盈当然也心疼,但处于“剧场效应”中,当身边的家长都站起来了,有的甚至站在板凳上,自己也不得不站起来。


兰州妈妈:从国内体制内学校到新加坡读中学,我和儿子经历了什么?


所谓危险的14岁,身为男孩的妈妈,当看到俊浩偷懒或者玩游戏时,因为过于焦虑与着急,不免与儿子发生冲突,“当时我很急,男孩开窍又比较晚,那时跟他相处,真的好累好辛苦。”


但渐渐地,婉盈观察到儿子变得越来越内向沉默,这是最让婉盈心疼与担心的。


俊浩读小学的时候,性格活泼开朗,还是学校的大队长,能说会道。刚进初中时,他还像一个“小傻蛋”一样,有着孩童的无忧无虑与天真,但慢慢地,犹如经历过生活的重锤一般,性格一下大变,整个人都“很木讷,目光也是呆滞的”。


婉盈回忆说,“刚到新加坡时,孩子爸见到他就说,这孩子是咋了,怎么不说话,坐在那也不吭声。”


兰州妈妈:从国内体制内学校到新加坡读中学,我和儿子经历了什么?


欣慰的是,在新加坡生活一年多,昔日开朗的儿子似乎又“复活”了。


不仅如此,婉盈感受到昔日动不动就剑拔弩张的亲子关系,也变得和谐了,就像回到了孩子小的时候。


在国内时,学校老师和儿子班上同学的家长都很焦虑,在那种氛围下,婉盈很难不受影响。每一次考试,他们的情绪会像坐过山车一样,随着排名与成绩,上下起伏,“大人小孩都很心累。”


但来到新加坡以后,不用“推娃“,俊浩会主动“自鸡”,反倒是婉盈,成为那个“松绑”的人,“我会鼓励他多休息,多去和同学出去玩或者聚会,以前在兰州时,我们出门看一场电影都很奢侈。”


兰州妈妈:从国内体制内学校到新加坡读中学,我和儿子经历了什么?

还原真实的新加坡教育


新加坡教育真的“卷”吗?


在我们的华语媒体里,新加坡教育通常与“分流”挂钩,这让家长们倍感焦虑与压力,真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婉盈与另外一位在新加坡生活9年的北京妈妈Ellen,因为都亲历过新加坡教育,对这个话题有着话语权。


Ellen是三娃妈。9年前,一家人通过投资移民来到新加坡,如今三个孩子都在同一所国际学校SAS(新加坡美国学校)读书。这所学校是12年一贯制,在新加坡颇具名气,属于第一梯队国际学校。


和国内一样,就读于国际化学校,孩子不用面临分流问题,因此孩子们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


兰州妈妈:从国内体制内学校到新加坡读中学,我和儿子经历了什么?


在新加坡,有三种学校可以选择:私立学校、政府学校、国际学校。


事实上,在俊浩进入如今的政府学校前,他在另外一所私立学校有过近一年的学习经历。


私立学校门槛是相对最低的,很多海外家庭,会首选私立学校作为“跳板”。婉盈坦言,“私立学校生源其实不太好,学校会有不少中国孩子,大家聚在一起说中文。”


婉盈观察到,当时俊浩班上有不少孩子,韩国裔的,日本裔的,都会在私下准备新加坡AEIS考试,一旦通过,就可以转到政府学校。


进入政府学校,意味着升学率更高,也意味着,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可以拿到新加坡身份。这项政策是吸引不少海外家庭选择政府学校的关键原因,但是它的“入学考试通过率只有20%左右”。


至于国际学校,想要进入IB体系的学校,低龄的孩子会比较容易,但对于高年级学生,尤其是九年级以后的学生,想要考进,非常难,“不仅英语要求更高,课程也很艰难。”


毫无疑问,选择私立学校来实现“曲线救国”,是当时俊浩的最优解。


在初三那一年,俊浩承受的压力并不小。那时,他在兰州,既要一边准备国内的中考,也要一边准备私立学校的入学考试。俊浩的数学成绩向来出色,但用英文来学习数学,还是不小的挑战。


兰州妈妈:从国内体制内学校到新加坡读中学,我和儿子经历了什么?


学校的课程也时常让母子俩感到惊喜。


学校有一节课是“Food and Customer Education”,这堂课教孩子们做蛋糕和甜点,俊浩非常喜欢,放学后,他会兴高采烈带一块自己亲手做的蛋糕回家,和妈妈分享。


“以前孩子的世界只有分数与成绩”,婉盈说,“现在他会意识到,哦,世界原来是如此多元与多样。”


另外一节课是英美文学,最开始,这堂课让俊浩觉得太难了,老师让他们读莎士比亚的著作,但是俊浩有点读不懂。


在国内时,俊浩根本没有时间大量阅读原著,婉盈给他买得最多的是优秀作文集,婉盈安慰儿子,“读不懂是因为读得太少了。”


现在,孩子拥有时间阅读经典和名著,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去“走马观花”式的读章节,背诵知识点。婉盈感叹,“在这里,他可以慢慢成长,这挺好的。”


兰州妈妈:从国内体制内学校到新加坡读中学,我和儿子经历了什么?

新加坡低龄留学是万能“良药”吗?


“来新加坡的中国家庭确实越来越多了。”


这是在新加坡生活近十年的Ellen的感受,“不仅是中国人多了,这两年,因为疫情和政策因素,很多国内的大企业,陆陆续续都搬迁到新加坡了。”


回忆多年前,在老大刚读小学时,班上只有一两个中国面孔的小孩,但现在到老三读三年级了,班上有三分之一中国面孔的小孩,“当然这些孩子拿中国护照的,其实并不多。”


而拿着中国护照的孩子,背后通常有着极为类似的“出走”故事。


前不久,Ellen遇到一个从北京来的妈妈,她的孩子原本在中关村三小读书,这是北京特别难进的一所顶尖牛校。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Ellen注意到,那个男孩很安静也特别有礼貌。

几个妈妈们在一起聊天,谈到孩子从牛校“出走”的原因时,那位妈妈回答,“国内太卷了,孩子眼里已经没有光了。”


兰州妈妈:从国内体制内学校到新加坡读中学,我和儿子经历了什么?


一旦选择政府学校,分流确实会贯穿整个教育体系。


其中,新加坡政府中学是四年制的。这意味着,还有不到两年,俊浩即将面临中考分流。那时,眼前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进入初级学院(相当于国内高中,为两年制,毕业会参加A—level 考试),一条是理工类的工程学校


对于新加坡本土孩子而言,很多孩子会出于兴趣主动选择理工类学校,不同于国内备受诟病的职高,新加坡理工类学校全球认可度高,不少海外大学偏爱新加坡理工类的孩子。“如果这些孩子将来申请海外大学,可以直接跳级读大二。”


婉盈还注意到,有不少孩子会先去当兵,或者工作两年,然后再去考新加坡国立大学或者南洋理工大学。总而言之,分流并不是一刀切,或者一考定终身,而是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兰州妈妈:从国内体制内学校到新加坡读中学,我和儿子经历了什么?


硬币也有反面。


不得不承认的是,新加坡留学,并不是所有家庭的“万能良药”,尤其当大人没有做好充足准备时。


在过去一年里,有不少从中国来的陪读妈妈,找婉盈聊天时,说着说着便情绪崩溃,声泪俱下。


新加坡的陪读签证,只允许一个大人前来陪读。


一边是疫情,导致夫妻俩分隔两地,长久不能见面,妈妈在异国独自一人处理所有事务;


一边是,能来新加坡的妈妈,往往都有一定追求,孩子通常在国内本身就读于不错的学校,但在新加坡却未必能考进好学校,或者好不容易考进一个学校,但一查,发现学校排名在100以外,这些都让妈妈们焦虑。


婉盈对此的建议是,大人们一定不要盲目,一定要想清楚,来新加坡究竟是为了什么,比如只是暂时来陪读,还是将来长期留下来。

“焦虑是会相互影响的,当大人焦虑时,小孩是会感受到的,如果孩子又实在考不上,大人小孩都会很折磨。”


还有些妈妈,以为来到新加坡就可以快乐教育,于是松懈下来,但他们的孩子想进入政府学校,其实是有难度的。


婉盈所知道的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在新加坡备考政府学校,“硬是几年都没考上,这完全没有必要”,婉盈对此的另一个建议是,一定要针对孩子自身的情况做好规划。


“比如,你要清楚自己小孩的性格,政府学校学习氛围浓厚,爱学习的孩子会更适合,如果你的孩子阳光积极,可能国际学校更适合一点,”婉盈说。


兰州妈妈:从国内体制内学校到新加坡读中学,我和儿子经历了什么?


回忆一年前,当婉盈向儿子同学的妈妈们透露自己要把俊浩送到新加坡读初中时,那些妈妈们未免心惊与不解。


作为“实践者”,婉盈太想把自己如今在新加坡的资讯和所见所闻带给自己家乡的家长了。


在自己的城市,好学校鲜少,大家都“挤破头”想进那一两所好学校,但事实上,当中不少孩子本身很优秀,他们的父母也有实力把孩子送出来,但囿于消息相对闭塞,家长们不敢轻易迈出这一步。


婉盈想要用自己的经历证明,踏出这一步并不难,而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完全拥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能性。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兰州妈妈:从国内体制内学校到新加坡读中学,我和儿子经历了什么?

上一篇新闻

18个写作体裁,18篇满分范文,暑期开学英语写作20+必备

下一篇新闻

旅居新加坡学者郝知本:举文化之火 成燎原之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