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 星期六

立足服务人民健康本职 加快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立足服务人民健康本职 加快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渭南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进社

不知不觉,医院已经建院90年了,回忆往昔,思绪万千,从一名医务人员成长为一名管理者,其中有太多的事、太多的人令人难以忘怀。

今年,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主题。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事关国家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生命健康、事关医院改革发展方向。“十四五”开局,渭南市中心医院深刻领会和把握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体系创新,深化管理创新,推动技术创新,探索模式创新。全力推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等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切实提升专科服务、信息化支撑、急诊急救等能力,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把加快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实实在在为人民谋健康福祉列为首要发展任务。

打造学科高峰 构筑人才高地

医疗技术和人力资源是影响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的关键因素,如何在有限资源条件下,最大程度地整合优化,将存量利用好、将增量发展好,推动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转变、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向注重人力资源发展转变,是医院管理的精髓所在。

“十三五”时期,渭南市中心医院立足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强专科、补短板、塑中心,产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肝胆外科4个科室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培育专科,妇科、肿瘤外科、急诊科等21个科室获批市级重点专科。

2016年,医院成立渭南市心血管病医院和渭南市肿瘤医院两个院中院。2017年,引进肾病专家薛晓霞,成立肾病内科,独立开展肾脏穿刺活检术、结肠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转位术、杂合式抗凝等新业务,填补我市肾病诊疗技术多项空白;引进唐都医院曲友直教授团队,成立脑血管病治疗中心,开展脑血管介入造影、动静脉瘤夹闭、机械取栓等手术,部分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2018年,成立以关节疾病诊治为主的骨三科,开展的骨盆微创手术,填补我省骨盆骨折手术领域空白。2019年,签约国家级名老中医王三虎,带动我市中医事业不断发展。2020,通过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西京医院紧密合作,心脏外科在全市率先完成体外循环下升主动脉成形术,心内科独立完成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迈上新台阶。

今年,医院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以打造黄河金三角区域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增强区域辐射力和示范力为目标,加快建设“五+五专科中心”。一方面借力省卫健委基层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整合院内医疗资源,不断建全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急诊急救医疗网络,以多学科协作为基础,围绕畅通生命绿色通道,缩短接诊流程、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效率,降低死亡率。另一方面,加强重症、呼吸、麻醉、院感防控等疫情防治重点学科建设,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加速推进医院疾病诊疗救治能力提升。“十四五”期间,医院将积极创建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10—15个省级重点专科,实现市级重点专科全覆盖,以专科建设带动医院“医、教、研、管”全面提升。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根基,也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十三五”期间,医院共引进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56人、本科生269人,学科带头人及骨干人才12名,长期聘请9名专家定期来院进行坐诊、查房、业务指导。医院研究制定人才引进“百人计划”,即引进博士10人、学科带头人15人,引进医、技、护、管骨干人才25人、基础人才50人。同时,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温州医科大学合作,通过派驻执行主任,探索“双主任制”,有效带动学科发展。配套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通过提高薪酬待遇、提供专家公寓、帮助解决配偶就业、子女教育问题、提供发展平台等方式,将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盘活人力资源。过去五年,医院共选派135医生、93名护士赴国内顶尖医疗机构进行研修,7人赴英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地进行交流学习。为激活人才潜力,创新建立职称晋升长效机制,公开竞聘、择优选用。“十四五”开局之年,医院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定岗定责、竞聘上岗、定期轮岗,科学制定目标责任考核指标。选派18名中青年骨干参加华西管理培训班,丰富管理人才储备。医、技、护分类分级制定人员考核管理办法。鼓励在职人员主动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和技术素养。制定返聘、院聘专家管理办法,多角度评价人员专业技术、科研带教、综合服务等能力,以绩效考核和价值评价为举措,最大限度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激发人力资源发展潜力。

探索“互联网+健康” 开启健康服务新模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新时代“大卫生、大健康”背景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在医疗模式上进行创新,把预防观念贯穿到工作和管理的全过程,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进行转变。要在服务技术上进行创新,以信息化为支撑,通过智慧医疗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同时,要做好重点人群、重点疾病、重点项目的医疗救治。

探索“互联网+健康”模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迅速上线“新冠肺炎专问”在线免费咨询平台。2020年3月18日,上线全市首家互联网医院,配套建成全市第一家互联网药房。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医院第一时间上线自助核酸采集系统,核酸采集免收挂号费,有效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缓解排长队现象。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发展,医院将进一步借助大数据、云存储,发挥互联网及新媒体平台优势,将健康科普、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在线诊疗等服务项目做实、做细,不断在便民惠民举措上下功夫。

运行全市健康管理中心。医院正在建设的健康管理中心,将于上半年投入运行,通过男女分区、医检分离,有效满足群众个性化的体检需求,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同时,以推进肺癌、消化道肿瘤、男女两癌等早癌筛查工作为重点,逐步建成全市健康管理数据中心,依托大数据平台为群众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

试点儿童和青少年近视防治。青年一代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医院要加强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的监测和干预,持续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依托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技术指导中心,加快开展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率普查和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推广试点。

提升妇幼健康保障能力。创建生殖医学中心,完善不孕不育门诊,建立生殖实验室,开展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新技术新项目,让全市11万育龄夫妇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提升产前诊断水平,建设产前诊断中心,对胎儿先天性畸形或遗传性疾病及时作出诊断,降低全市遗传病和先天畸形发生率。升级产房、新生儿室设施设备,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安全、舒适、温馨的医疗环境,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就医需求。

打造医养结合型友善医院。提升老年健康服务供给能力,实现医疗和养老的有机融合,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慢病防治、健康指导、定期跟踪,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等一体化健康服务,在全社会形成“大病可医、小病可疗、无病可养、居家可护、临终可孝”的功能布局。

推进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继续深化与陕西中医药大学的交流协作,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广泛进行健康宣教。办好名中医馆、中医大讲堂,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创建中医专科联盟。发挥综合医院专科优势,创新发掘中医与儿科、康复、消化、肿瘤等专业结合方式,在中西医融合中让民族瑰宝绽放更多光彩。

引领区域合作 带动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区域医疗服务体系绩效考核背景下,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深化医联体建设、带动全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是新时代渭南市中心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使命。

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加快推进渭南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医院将以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契机,推动全市医联体逐步向健康联合体升级。通过建立实时区域医疗中心数据平台、区域影像中心、区域临检中心、区域心电中心、区域病理中心及包含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远程教学、手术示教的分级诊疗平台,实现全市所有医疗机构的跨院区数据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通过管理帮扶、技术帮扶、人员帮扶,辐射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减少患者跨区域就诊,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带动全市科教能力提升。在全市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的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通过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温州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合作,积极创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为全市慢病管理、地方病研究提供科研平台。在“十四五”期间,力争取得国家级、省级科研成果新突破。继续强化全科及内科、外科、妇产科、急诊科、麻醉科5个国家级住培基地教学质量,充分运用互联网资源,实现区域内科研、教学、管理等资源共享。

加强慢性病分级诊疗管理。以分级诊疗转诊政策落地实施为契机,医院在上转、下送过程中,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人员技术互通、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数据平台共享,保障患者“小病不出县、大病不出市”。通过专家下派、慢病网格化管理、电话跟踪回访等路径,开展一系列健康服务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以加强慢性病分级诊疗管理为基础,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和通道,逐步构建整合型服务体系,为适应区域医疗服务体系绩效考核做好充分准备,推动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刻认识“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扎实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来源:渭南市中心医院

上一篇新闻

奚梦瑶三年抱俩扶摇直上?想多了吧,看看婆婆梁安琪对她的态度

下一篇新闻

【從劉畊宏到王心凌─歷盡千帆 歸來仍是那抹甜】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