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21日 星期二

毛主席80岁时患白内障不愿手术,孟锦云出面后,毛泽东:我做

作者|宁镜诚

提起“孟锦云”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感到有些陌生。但如果你看过1976年9月13日的报纸,那么就会发现在给毛主席守灵的一大串名字中,“孟锦云”三字赫然在列。

孟锦云,是守灵名单中的最后一人。

熟悉历史的朋友必然知晓,毛主席在晚年时,有两个女人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且只有她们能随意出入主席的房间。

她们一个是护士孟锦云,另外一个就是机要秘书张玉凤。

毛主席80岁时患白内障不愿手术,孟锦云出面后,毛泽东:我做

毛主席和孟锦云

按下张玉凤不提,孟锦云之所以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是因为其为人十分低调。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毛泽东去世前的489天时间里,孟锦云亲眼见证了这位东方巨人的陨落。

在毛主席人生中最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这篇文章就带领大家回顾一下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一、

1948年,孟锦云出生于湖北。她从小就展露出了过人的艺术天赋,年仅12岁就考入空政文工团,成为了一名舞蹈演员。

1963年4月,15岁的孟锦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后来她更是通过层层选拔,长期担任毛泽东的护士。

孟锦云担任毛主席护士前,毛泽东身边已经有了机要秘书张玉凤和护士小李。可因为小李大大咧咧的性格,对于细心看护毛主席的工作不能胜任,所以没过多久就被安排到了其他工作岗位。

小李调岗后,孟锦云就接替了她的工作。

孟锦云和毛主席相处的模式中,除了日常护理日渐年迈的毛泽东外,她还很喜欢听毛主席给她讲故事。

毛主席80岁时患白内障不愿手术,孟锦云出面后,毛泽东:我做

“孟夫子,来,我给你讲个故事。”每当毛泽东给孟锦云讲故事时,就会这么称呼她。

孟锦云把椅子向毛主席身前稍微挪了一点,就像幼年时听爷爷讲故事一样,听毛泽东用一口湖南话给她娓娓道来。

这次,毛泽东讲的是关于清代乾隆帝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乾隆皇帝和一个大臣来到一个庙里,里面是个大肚子弥勒佛。乾隆便问大臣,弥勒佛为什么对着我笑啊?那大臣说,这是‘佛见佛笑’。乾隆听了很高兴。

当他往佛的侧面走几步之后,又回头一看,见弥勒佛正对着那大臣笑,于是便又问那大臣:‘弥勒佛为什么也对你笑?’那大臣赶紧回答说:‘他笑我今生不能成佛。’”

毛泽东话音刚落,孟锦云便脱口而出道:“这个大臣也太能溜须拍马了。”

毛泽东笑着看了一眼孟锦云,称赞道:“讲得不错嘛,好聪明的丫头!”

渐渐地,孟锦云明白,原来毛主席之所以肚子里装着那么多故事,原因就是因为他爱读书。

二、

众所周知,毛泽东喜欢读史,众多历史类书籍中,他又对《资治通鉴》情有独钟。

早在1912年,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高等中学后,教育家符定一便对其青睐有加,并推荐他阅读清代史学著作《通鉴辑览》。

这本《通鉴辑览》是毛泽东系统学习中国正史的开端,正是凭借《通鉴辑览》打下的良好基础,两年后,毛泽东才开始学习《资治通鉴》。

直到晚年,他的床头一直放着一本《资治通鉴》。这本已经被他翻烂的书,有好多页都需要用透明胶粘住,足见其用功之深。

有那么一阵子,毛泽东读《资治通鉴》到了痴迷的程度,一看书就是半天,直到累了才换个姿势继续看。这种嗜书如命的状态,也深深地感染了一旁的孟锦云。

毛主席80岁时患白内障不愿手术,孟锦云出面后,毛泽东:我做

一次吃过午饭后,毛主席指着桌上的《资治通鉴》问孟锦云:“孟夫子,你知道这部书我读了多少遍?”还没等孟锦云接话,毛泽东接着说道:“一十七遍。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恐怕现在是最后一遍了,不是不想读而是没那个时间啰。”

更令孟锦云佩服的是,毛主席不仅好读书,还将自己读书的经验总结成了一套方法。

毛泽东在和孟锦云谈论“如何读书”时提到:

“读书,一要读,二要怀疑,三要提出不同的意见。不读不行,不读你不知道呀。凡是人都是学而知之,谁也不是生而知之啊。但光读不行,读了书而不敢怀疑,不敢提出不同看法,这本书算是白读了。”

这就是著名的“三步读书法”。

在笔者看来,毛泽东的这套方法其实是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俗化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升华,即“提出不同的意见”。

读书绝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广纳百家之言,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体系。这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毛主席80岁时患白内障不愿手术,孟锦云出面后,毛泽东:我做

孟锦云长期受毛主席熏陶,自然进步很快。有一次,她看过毛主席:

“这部书叫《资治通鉴》,是让统治者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照照自己,可为什么不从有史以来就写,而是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呢?”

听到孟锦云问出这个问题,毛泽东很高兴,这显然是经过一番思考才问出的问题。毛泽东解释道:

“这个问题提得好,孟夫子真是动了脑筋。看来,你是嫌这面镜子不够大,怕照得不够全面。其实,这面镜子已经不小了,统治者如果认真照一下的话,恐怕不会一点益处没有。如书里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清朝的雍正皇帝看了很赞赏,并据此得出了结论,治国就是治吏。如果臣下个个寡廉鲜耻,贪得无厌,那非天下大乱不可。”

当然,随着毛泽东逐渐年迈,他有时候看书看累了,就让孟锦云给他读唐诗、宋词和古文。

众多诗词中,孟锦云发现毛泽东对杜甫的《赠卫八处士》情有独钟,杜甫是这么写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毛泽东说:“全诗以口语写心中之事,毫无雕琢之工。”

或许在毛主席眼中,大巧若拙的类的事物,才是他所喜爱的。

三、

1973年,已然80岁高龄的毛泽东收到了白内障的困扰,导致不能正常读书。尽管周围很多人劝他做手术,但毛主席他老人家还是不愿轻易动手术。

转眼两年后,一次,孟锦云看毛主席精神头不错,便对他说:“主席,您做个手术吧,很简单,手术之后,您就能看清楚我们大家了。”

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次,毛泽东没有否定动手术的建议。当天下午,毛主席对孟锦云说:“我要做手术。”孟锦云听后,立刻打电话通知主席的医务人员。

半个小时后,一切准备就绪。

可能有读者会问,这次手术的准备就如此草率么?其实不是的。

早在1975年年初,中央就提前安排唐由之医生主刀,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为毛泽东做白内障手术。

这场手术,早就已经准备了半年之久,只等毛主席同意。

毛主席80岁时患白内障不愿手术,孟锦云出面后,毛泽东:我做

主刀医生唐由之在给毛泽东做手术前,已经成功地做过数千例白内障针拨术。其中,难度最大的要数为柬埔寨前首相宾努亲王做手术。

手术前,唐由之先给毛主席的左眼眼角部位打了一针麻药,针刚打完,毛主席突然提出要听京剧。

守护一旁的孟锦云赶紧找来唱片,放了京剧《李陵碑》。她知道,这是毛主席的最爱。于是,毛泽东边听京剧,大夫边给他做手术,一个小时过后,毛泽东顺利地做完了这次白内障手术。

在手术恢复的那段时间,由于不能着急用眼,于是毛泽东便让孟锦云给他读《鲁迅全集》中的作品。毛主席常感言他与鲁迅“息息相通”,并称赞鲁迅的骨头最硬,没有掺杂丝毫的谄媚成分。

过了一段时间,毛泽东的视力恢复后,这让他开心了好一阵子。

如果说迈入晚年的毛主席最怀念谁,那么他的妻子杨开慧必然是其中之一。

一年夏天,一直梳辫子的孟锦云突然想换个发型,改变一下精神面貌。于是,她问毛泽东:“主席,我和张姐(张玉凤)想去理个发,您看理什么样的好?”

毛泽东想了想,回答说:“剪个短发好,前面有刘海,后边齐齐的那种样子很好看。”

孟锦云见毛主席说得这样具体,实在出乎她的意料。但她起初也没把这件事放心上,后来去北京饭店看见有人烫头,便也赶了个时髦,烫了头。

后来毛主席一看孟锦云和张玉凤都换了发型,但和自己建议的大相径庭,于是对她们说:“你们就是不听我的话。”

毛主席80岁时患白内障不愿手术,孟锦云出面后,毛泽东:我做

杨开慧

直到后来,张玉凤和孟锦云谈及此事,两人才想到:杨开慧原来一直留的就是这样的发型,这么多年过去了,毛主席始终还是放不下她。

那首《蝶恋花 答李淑一》,就是毛泽东怀念杨开慧的最好佐证: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斯人已去,但她却永远留在了毛泽东的心里。

如果说,上述几件小事,都是作为护士的孟锦云从毛主席身上学到的点滴智慧的话,那么,在周恩来去世那段时间,陪在毛主席身边的孟锦云则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恩来在解放军305医院病逝。

得知噩耗后,警卫局副局长张耀祠第一时间将消息告知了护士小于,小于当即将周总理去世的消息写于白纸之上,并搁在条桌中央。

那天,恰逢孟锦云在毛主席的卧室值班。她看到条桌上的消息后,先是一惊,随即又马上强迫自己控制情绪,以免影响毛主席休息。

回到毛泽东卧室后,孟锦云内心非常煎熬:到底告不告诉毛主席?

现在就说吧,担心毛主席情绪失控,心脏病复发;不说吧,周总理去世可是一件大事……

思量再三,她决定,还是等毛主席睡醒之后再说。

午饭之后,毛泽东休息了两个小时。

下午3时许,中央派人送来了周恩来逝世的讣告。孟锦云见毛主席精神尚可,就打算趁着给他读报的机会,将噩耗告诉毛主席。

孟锦云先是读了些无关紧要的新闻作铺垫,之后她稍微顿了一下,缓慢而又低沉地念道:

“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76年1月8日与世长辞……”

毛泽东先是闭眼倾听,听到“与世长辞”后突然睁大眼睛望向孟锦云,似乎没明白是什么意思。一会,他反应过来了,于是对孟锦云点了点头,又慢慢闭上了双眼。

几乎是一瞬间,泪水从毛主席眼中夺眶而出。

毛主席80岁时患白内障不愿手术,孟锦云出面后,毛泽东:我做

1月14日下午,孟锦云又向毛泽东念周恩来追悼大会上的悼词稿。听悼词时,早已83岁高龄的毛主席再也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泪如泉涌,嚎啕大哭。

后来几天,每当孟锦云给毛泽东读有关悼念周恩来活动的文章和各国唁电时,毛主席都会默默地流泪。这个时候,孟锦云便再也读不下去了,她忽然想起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的叮嘱:主席岁数大了,身体又不好,就不要多读这样的文章了。

那段毛主席的战友接连去世的日子,孟锦云一直陪在他的身旁。最让孟锦云印象深刻的,是1976年的春节。

午夜时分,中南海外的鞭炮声噼啪作响。毛主席看着身旁的张玉凤和孟锦云,用低沉而有些沙哑的声音说:“放点鞭炮吧,你们也应该过过节。”

可是谁又能想到,这竟是毛泽东的最后一个春节。

五、

1976年5月12日,83岁高龄的毛泽东会见了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会见时,早已无法站立的毛泽东由张玉凤和孟锦云搀扶着,这次走到接见大厅的沙发上。

当李光耀来到大厅,张玉凤和孟锦云连忙把主席扶起来后,就站在了屏风后面。

只见毛泽东刚站起来与李光耀握完手,就“扑通”一声坐下。张孟二人在屏风后看得清清楚楚,她们的心不由得揪成一团。

对于毛泽东的病情,孟锦云十分清楚。毛主席那阵子经常两腿发软,无法站立,这次突然坐下,是他实在难以支撑,才被迫坐下。

就这样,毛泽东接见李光耀,全程仅寒暄了几句就迅速结束了。

毛主席80岁时患白内障不愿手术,孟锦云出面后,毛泽东:我做

毛泽东和李光耀

8月28日,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来到病榻前看望父亲,毛泽东躺在床上微睁双眼,看清是女儿后,便紧握住李敏的手,闭目不语。

4天后,他的病情日益加重。

孟锦云回忆说:9月8日晚7时10分,毛主席对她说了最后一句话:“我很难受,叫医生来!”

紧接着,毛主席陷入昏迷、血压下降,使用药物都难以维持。

只见时针划过9月9日零点,10分钟后,毛主席与世长辞。

毛主席逝世后,孟锦云选择在北京的一所高中担任老师。她为人低调,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只有举办纪念毛主席的活动时,人们才能看到她的身影。

每当这时,孟锦云仿佛又记起了毛主席给她讲故事的那段日子:“孟夫子,来,我给你讲个故事。”

一一END一一

(关于我@宁镜诚,每天和你分享一些不一样的历史干货,期待您的关注、转发和点赞。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新闻

官宣定了!新加坡6月2号开始解封!分三个阶段复工复学

下一篇新闻

结束“断路器”抗疫阶段,新加坡政府激励民众过渡到新阶段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