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 星期三

融合,长期的日常工作

国民融合理事会10周年大会

在不久前举行的国民融合理事会10周年大会上,新加坡国际商会总裁米洧德提到34年前,他到新加坡的首个深刻印象。他说,不同种族的人可以一起社交和工作,令他大为惊讶。

新加坡国际商会总裁米洧德

“这和1980年代的英国很不一样,和我生长的北爱尔兰也大不一样。这和我来新加坡以前,在快脱离英殖民地的香港工作的经验也不同。新加坡让人耳目一新,我喜欢这里的平等主义,不必在意我是哪个种族。”已经入籍新加坡的米洧德说,这是让他以身为新加坡人为荣的重要原因。

说到融合,他以已有182年历史的新加坡国际商会为例说,这个商会在前100年只代表英国和欧洲公司。在新加坡独立后的最初20年,也只代表由政府邀请来发展新加坡的跨国公司,但如今,在600个公司会员中,半数是新加坡人持有的公司。

他认为现在的商业环境,需要不同的想法来创新,与时并进。雇主在招聘时看重的一个工作态度,是必须能合群协作。

是什么把我们拉在一起?

国民融合理事会配合10周年庆典,出书感谢推动融合的各界人士。右四为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傅海燕

这个大会聚集了200名来自88个社区团体、移民社团、本地和国际学校、公司、商会和工会的代表。他们当中,很多都出席了国民融合理事会先前主办的“是什么把我们拉在一起?”的小组讨论,分享如何增进社会融合的看法。

在全球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高涨的当下,新加坡人如何看待在这里工作、读书和生活的外国人呢?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与种族和谐资源中心OnePeople.sg,在去年8月至今年1月,对4000人展开了相关调查。

高达90%受访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认为,不同国籍的人住在同个邻里,是好事。87%也认为可以从移民身上学习到不同文化,不过67%觉得移民在融入新加坡的生活上,还不够努力。

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马修博士

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马修博士在大会上,分享这组新数据时说,和五年前相比,国人对新移民的接纳度保持平稳,并有较多不同种族的亲密朋友。

他说:“面对经济放缓的情况,国人或许更难找到工作,也容易和外来移民作比较,这或许让一些新加坡人感到不安。但数据显示,大多数国人都了解新加坡需要外来人力以保持竞争力。新加坡并不是一个排外的国家。”

至于国人认为移民在融入新加坡方面,做得不够,他认为可能是视角问题。“我们可能没有注意到移民的贡献,例如他们也参与社团和社区工作。”

新移民还可以做些什么?

是的,在融合问题上,可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过去,为确保新公民融入本地社会,新公民在领取公民证书前,必须参加名为“新加坡公民之旅”的活动,上网了解新加坡历史与政策,参观我国历史古迹与重要景点,并参加分享会。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傅海燕在大会上致词时宣布,政府将成立工作小组,集合国人的意见,更新新公民引入计划的活动内容,包括编写反映国人价值观、社会常态、以及共同文化与国家历史的内容,协助新公民更好地融入本地社会。

然而,融合其实是每个机构,每个人在每天的日常上可以做的事。共13个机构及三名个别人士,获得国民融合理事会颁奖表扬他们在促进社会融合上的贡献。其中包括主办“我的新加坡未来”微电影大赛的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这个项目让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因共同的兴趣而聚在一起创作,分享他们的新加坡梦。

主办“我的新加坡未来”微电影大赛的宗乡总会获国民融合理事会表扬,傅海燕部长(右)颁奖给宗乡总会代表——社会事务委员会委员吴纬缌(中)、运佳博士(左)

新加坡管理大学则帮外地学生配对本地家庭,让这些在异乡的学生感受到家庭温暖。校方也为外地学生安排国际营和分发帮助他们融入本地生活的手册。

竹脚妇幼医院主办的“文化日”集合了550名本地和外籍护士,参加以新加坡为主题的问答比赛,让职工更了解新加坡的多元文化,以及如何处理不自觉的偏见。

三名个人得奖者包括宗乡总会社会事务委员会主席周兆呈博士。他除了举办一系列促进融合的活动外,作为新移民组织的领导人,他也鼓励新移民做出贡献,并加强和本地社团的联系。另两名得奖人是保健服务雇员联合会会长丹娜乐芝米,及印度教基金管理局执行长拉贾·瑟伽。

社交媒体成为大会讨论的焦点之一,其高速传播和激发情绪的强大力量,受到高达关注。

融合,是长期而日常的工作。(图片由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提供)

上一篇新闻

重磅消息! !2020年5月IB考试安排新鲜出炉啦

下一篇新闻

2019一波出入境新加坡新政来袭,殃及到全岛居民及中国人!一不小心就会被关小黑屋哦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