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2016年,北大同学几天凑齐95万元,拯救患癌的兄弟,结局如何?

4岁的儿子手里拿着一张杂乱的涂鸦跑到床前:“爸爸,你得了癌症,要是你没有了,这是我送给你的最好最好的礼物。”

看着儿子清澈的眼神,那一刻,魏延政的心里,充满了说不出的酸楚。

他不知道该如何告诉孩子,要如何面对死亡。

更不知道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该给孩子留下些什么。

魏延政忍不住问儿子:“你知道爸爸得了癌症可能会死,那你知道什么是死亡吗?”

儿子说:“就像超市里的死鱼,它们的爸爸妈妈再也见不到宝宝了,宝宝也再不能见到它们的爸爸妈妈了。”

魏延政说:“对,那么爸爸没了,就再也不能教你学知识了,你现在为什么不能珍惜爸爸在你身边的时间呢?”

儿子问:“要是你没了,要是我很想你,你还能回来吗?”

魏延政说:“不能了。”

儿子继续问:“要是我很想很想很想你呢?”

魏延政说:“那我也回不来了。”

2016年,北大同学几天凑齐95万元,拯救患癌的兄弟,结局如何?

(魏延政一家)

幼小的孩子在茫然了一阵之后,泪水止不住地落下。

他似乎懂得了什么叫死亡,什么叫再也见不到。

而此时,爸爸魏延政的心已被四分五裂,疼痛难忍。

他曾被称为“计算机天才”,从小到大,都是家长们眼里“别人家的孩子”。

他的年薪达到税后收入百万以上,娶了娇妻,在上海买了房。

他是多少人羡慕的存在啊!

然而,当直面死亡时,他才真正明白,面对命运,自己也只是毫无缚鸡之力的普通人。

是啊,即使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终究没有翻出如来佛的五指山。

当时,他每天想得最多的事,就是能为孩子和爱人留下些什么。

2016年,北大同学几天凑齐95万元,拯救患癌的兄弟,结局如何?

魏延政,1975年6月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

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是家庭妇女。

六口之家的生活,全都重重地压在父亲一人的身上。

日子虽然清贫,但魏延政从小生活在关爱里。

3岁时发烧,母亲会将小小的药片切成四瓣,彻夜未眠地照顾他。

5岁时,父亲带他去爬山。

下山时,看见羊肉串,父亲会一次给他买二十串,让他吃个够。

7岁时,二姐放学回家,会把他抱在身上,给他讲英语课本里渔夫的故事。

出去疯玩回家,大姐已经把饭做好,等着一家人一起吃饭。

9岁的时候,哥哥带着他将楼门的螺帽偷回家。

因为害怕,他又偷偷地把螺帽装了回去。

12岁时,有做不完的数学竞赛题。

母亲对他说:“不要着急,妈陪着你,做不完,你不睡觉,妈也不睡觉。”

父亲串门回来后,也在一旁静静地陪着他。

要是遇到不会解的题,父亲会和他一起做。

家庭的温暖,让他的身上积聚起努力学习的力量。

他认为,这是报答他们最好的方式。

20世纪80年代初,新疆的生活水平、教育资源普遍还很落后、匮乏。

但即便上学后,读的是教育质量不高的职工子弟学校,也并没有拉低魏延政的学习成绩。

他依靠自身的天赋和后天的刻苦,在班上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2岁那年,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他,参加了乌鲁木齐小学数学竞赛,并且拿到了好成绩。

中学时,他参加各种中学生数理化竞赛,拿了不少名次。

高二时,上大二的哥哥遭遇意外,不幸离世。

突如其来的横祸,使得这个原本幸福温暖的家庭,一夜之间笼罩上一层灰色。

家里仅剩他一个男孩,从那以后,父母对他更是格外上心,只想让他留在身边。

也就是在这一年,魏延政下定决心,一定要考新疆最好的大学。

而他认为,新疆最好的大学非新疆大学莫属。

高三时,他参加了全国数学竞赛,取得全国数学联赛三等奖。

在化学知识竞赛上,还拿了一等奖。

还没开始高考,魏延政就已经被北大的招生老师“看”上了。

1994年,高考成绩公布后,魏延政顺利地被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录取。

在父母看来,这个学校不仅远在千里之外,学费还很贵。

即便内心并不满意,但为了儿子的前途,他们还是选择了放手,让儿子单飞。

2016年,北大同学几天凑齐95万元,拯救患癌的兄弟,结局如何?

(高中时的魏延政(最左侧))

同年9月,魏延政第一次只身一人坐上了远行的列车。

那时候,开学季的火车票一票难求。

为了能顺利报到,魏延政在朋友的帮助下,爬进了车厢。

被查票时,他紧张又窘迫。

列车长问他:“一看就是学生,学生证呢?”

魏延政回:“我是新生,第一次报到。”

列车长看一看他,说到:“录取通知书拿出来,凭这个半价。”

接过录取通知书,列车长很惊异,竟抓到一个北大新生,真是个人才啊。

列车长不由地对魏延政另眼相待:

哟,北大的?计算机系!

我们家孩子做梦都想上北大,原来名额是你拿走的!

你爸妈也不送送你,就你一个苦孩子,连票都没有就挤上来了。

要是我孩子拿到了这张通知书,我一张飞机票就送到北京去。

阿姨不罚你款了,手续费也不要了,就补半价吧,64块5毛钱。

到了北京,别辜负你爸妈……

列车长不带喘息地说了一长串话,都没给魏延政一丝插话的机会。

但那一刻,他似乎明白了这64块5毛钱中的含义。

这是父母的希望,是自己的希望……

2016年,北大同学几天凑齐95万元,拯救患癌的兄弟,结局如何?

来到北京,到了卧虎藏龙的北大,魏延政依然是闪闪发光的存在。

20世纪90年代,IT业是国内最热门、发展前景最好的行业。

即便魏延政已经妥妥地端上了这个“金饭碗”,但在没有真正地踏入社会之前,他认为,仅仅学习计算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正所谓:技多不压身。

当他看到北大中国研究中心招收经济学双学士通知时,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对此,魏延政曾打趣道:“家有仙妻,还可再娶一房。”

就这样,在学习IT的同时,魏延政还攻读了经济学位。

期间,他还操练了一把商业模式——卖电影票。

2016年,北大同学几天凑齐95万元,拯救患癌的兄弟,结局如何?

(大学时期的魏延政)

有一天,魏延政心血来潮,跑去海淀工人文化宫电影院,准备看场电影。

却发现电影票要15块钱一张,这对他这个穷学生来说,真的太贵了,根本舍不得买。

又想看电影,又舍不得花钱,怎么办?

他想到了批发。

于是,魏延政跑去窗口咨询售票员:“我买30张电影票,能不能便宜点?”

售票员高兴地说:“可以啊,13块钱一张,每张便宜2块钱。”

魏延政仿佛看到了商机,他决定先买30张试试看。

拿到30张电影票的那一刻,魏延政紧紧地攥着,生怕弄丢了,更怕砸在手里。

毕竟,这可是自己几个月的生活费啊。

魏延政骑着自行车返回学校,开始在人来人往的食堂门口,大声地吆喝:“现场售票!不用排队!”

没多久,30张电影票被一抢而空。

魏延政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那一刻,他的内心激动无比。

他连饭都没顾上吃,骑上自行车又去了电影院。

这一次,他拿出所有的钱,买了100张电影票。

又返回到学校食堂,站在门口继续叫卖。

没多久,又一售而空。

2016年,北大同学几天凑齐95万元,拯救患癌的兄弟,结局如何?

有了经验以后,魏延政便搞起了副业,从此在卖电影票这条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而电影院见他有这么好的销售渠道,索性给了他底价。

对于魏延政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事。

底价越低,自己越有赚头,而他每天最多的时候能赚4位数。

要知道,这在1998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

很多家庭一个月都不一定能赚到这么多钱,而魏延政一个还没有毕业的大学生,一天就赚到了。

后来,电影院的经理直接告诉魏延政:“得啦,咱也别批发了,我给你包场,你敢不敢接?”

魏延政毫不迟疑地告诉他:“敢!”

于是,魏延政的电影票事业走出了北大,延伸到了周边的学校、单位。

一直到毕业离校时,魏延政才不得不放手。

2016年,北大同学几天凑齐95万元,拯救患癌的兄弟,结局如何?

1998年5月,是北京大学的百年校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长和副校长应邀来访。

学校安排魏延政做陪同向导兼翻译,短短几天的交流下来,魏延政的学识和能力,得到了两位校长的赏识。

校长表示,愿意提供全额奖学金的名额,邀请他到国立大学进修。

魏延政当时认为,老师只是客套而已,并没当真。

一年后,想要继续深造的魏延政想起了这回事。

他很诚恳地写了一封申请信,反复琢磨之后向新加坡国立大学递交了申请。

没想到的是,对方很快回复了消息:“录取通知书一年前就发给你了,你没有收到吗?”

就这样,魏延政顺利地去了新加坡深造,攻读电子工程硕士学位,导师正是那位来北大参观的副校长。

2016年,北大同学几天凑齐95万元,拯救患癌的兄弟,结局如何?

(魏延政)

不仅如此,导师还给了魏延政做助教的机会,让他站上讲台进行锻炼。

每天除了学习,魏延政还要负责数据结构和微处理器部分的日常教学,把教授讲授过的知识,用案例再讲一遍。

对他来说,这是很大的挑战,因为学校的课堂上完全是英文教学。

为了避免出错,魏延政只有反反复复地演练。

慢慢地,总算是上手了。

刚开始,老师只分给他3个班的教学任务,后来又增加了3个。

因为魏延政讲课方式随性洒脱,又很有趣,不少学生还常常混到他的班级里来蹭课。

为此,他曾一脸骄傲地说:“太高兴了。”

在平常人看来,魏延政的整个青少年时期过得极为幸运,一切看上去也都顺理成章。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魏延政一直以来的努力和刻苦,那些珍贵的机会,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掉在他的身上。

从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毕业后,魏延政想继续攻读博士。

而他的导师,也很愿意推荐他到剑桥去攻读博士。

但是,他委婉谢绝了导师的好意。

魏延政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人工智能信息检索。

而这个专业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那位36岁就获得英国皇家工程院士头衔的导师,对自己的吸引力更大。

在经过激烈、严格的选拔和考核之后,魏延政再一次顺利地走上他的求学之路。

2016年,北大同学几天凑齐95万元,拯救患癌的兄弟,结局如何?

(2000年,魏延政硕士毕业前夕)

只是,这一次并没有像以前那么顺利。

读博的第六个月,他就读不下去了。

因为他用数学模型搭出的构架,被老师提出质疑,认为行不通。

如果魏延政不能用数学模型,证明自己的构架是最优化的,那整个课题就废了。

第二导师嗤笑着说:“买张机票回家吧!”

虽然第二导师质疑魏延政,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模式是正确的。

甚至,为了证明第二导师是错的,魏延政不惜以自己的未来做赌注。

他说:

如果我不能证明我的模型,这个博士我不读了!

2016年,北大同学几天凑齐95万元,拯救患癌的兄弟,结局如何?

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魏延政整天茶饭不思,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论证模型这件事情上。

好在,在自己不断地琢磨下,他最终完美地论证了第二导师提出的质疑。

可第二导师并不认可,他的态度,让魏延政有一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感觉。

他怎么都没想到,第二导师会是这样一个不敢承认结果的人。

而魏延政又是一个执着的主儿,为了能让第二导师服气,他又提出:

“我写一篇论文,投到当期Call for Paper本领域每年一度最大的全球学术大会上。

如果有任何评委说我的论证有问题,我退出这个博士学习!”

魏延政的第一导师,很欣赏他在面对导师质疑的情况下,还能如此不惧困难险阻的勇气和精神。

他说:“魏的提议很好,我愿意和他联名投这篇论文!”

后来,魏延政的文章,成为了那一届大会上唯一正式入选并发表的论文。

魏延政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也向别人证明,自己并非是因为一路幸运,才走到今天。

最终,是内心对求知的渴望,还有学无止境的钻研精神,让他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就顺利地博士毕业。

2016年,北大同学几天凑齐95万元,拯救患癌的兄弟,结局如何?

(博士毕业的魏延政)

博士毕业后,魏延政选择暂时留在英国发展,并在英国电信研究所找到了工作。

研究院里的中国人,几乎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有一天中午,他正在食堂吃饭,看到了一群中国人。

一番了解后,魏延政才知道,他们是华为欧洲地区驻英国的代表。

一番交谈过后,他和欧洲区总经理成为后来的好友。

原本,他想先在英国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再回国发展。

但却因这次机缘巧合,被好友推荐回国,直接进入华为深圳总部工作。

他从不因为自己够优秀而自带优越感,反而永远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学生,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通过半年的努力,魏延政夺得公司无线内部的两次营销大比武冠军。

而且他还完成从计算机信息搜索博士,向无线通信营销专家的华丽转身。

2009年,魏延政被调往上海履新,成为无线产品营销部总裁助理。

这是公司战略规划的核心部门,未来整个公司做什么、卖什么,都要从这里发出信号。

他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各项待遇随之得到提升。

年轻有为,年薪百万,就是他当时的风光写照。

2016年,北大同学几天凑齐95万元,拯救患癌的兄弟,结局如何?

(魏延政妻子孙艺玮)

不过,好像还缺点儿什么。

缺的那点儿东西,说来就来。

同一年,魏延政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个叫孙艺玮的女孩。

因为同在新加坡留过学,当在工作中有了接触后,他们渐渐互相吸引。

与她初遇时,魏延政曾打趣地说:“你挺漂亮的,你的漂亮属于哪种类型呢?怜香惜玉?冷艳冰美?”

孙艺玮直言不讳地回答:“我属于国民党女特务型的。”

仔细打量了一番,魏延政觉得好像还真是。

泛黄的头发,深深的眼窝,高挺的鼻子,是电影里典型的女特务形象。

有一次,在二道桥大巴扎,连新疆人都觉得,孙艺玮比他更像新疆人。

也许是两人都曾有在异国漂泊的经历,也许是对家庭生活的强烈渴望。

两个有共同语言的人,很快组建了自己的小家。

此时,魏延政仿佛成为了人生最大的赢家。

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一切都那么顺利、完美。

2016年,北大同学几天凑齐95万元,拯救患癌的兄弟,结局如何?

2011年2月,已身为公司高管的魏延政参加完巴塞罗那通信展回来后,右脚无名指上长了许多小疙瘩。

开始只是轻微的疼痛,后来,竟然连路都走不成了。

妻子推着他,一个科室、一个楼层的走,直到做完一系列的检查。

可看到结果的那一瞬间,他慌了,仿佛自己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更不再有当年与导师打赌时的自信。

因为诊断书上显示,他患上了透明细胞肉瘤。

原本还在庆幸不会是什么大病的他,被这个检查结果砸蒙了。

医生叹息着说:“这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你看你……”

2月的天气已经开始回暖,可魏延政觉得,全身上下都是刺骨的冰冷,冻得瑟瑟发抖。

2016年,北大同学几天凑齐95万元,拯救患癌的兄弟,结局如何?

(魏延政患病住院)

看着妻子微微隆起的肚子,这一刻,他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原来,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真的是那么弱小,就像这大千世界里的一粒尘土。

最让他绝望的是,当时的化疗药对这种病几乎无效。

而这种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居然达到80%。

魏延政不断地在网上反复查阅相关资料,即便在工作,每天也犹如行尸走肉般地内心煎熬着。

到最后,他不得不承认残酷的现实。

那段时间,他和妻子几乎夜夜无眠,夜夜无语。

他们都害怕对方伤心,害怕对方哭泣。

即便检查结果很残酷,但妻子依然每天挺着个大肚子,帮他四处联系专家。

她对魏延政说:

只要还活着,我们都不能放弃。

是啊,他还要等待素未谋面的孩子出生。

还想听孩子叫自己一声爸爸,还要带孩子去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专家对魏延政说:“现在,唯一的治疗方案,就是要么切掉半只脚,要么切掉整个脚。”

魏延政找了个僻静的角落,静静地坐了一下午。

临近下班时,想起办公室有工作还没做完,又急急忙忙地赶回了公司。

可没想到的是,这么久以来强忍着悲痛的心,却因为岳父一条短信破防了。

短信里说:

小子,人生总有风浪。在你的年纪,你已经经历太多。

我们都是你坚强的后盾,相信你一定能战胜一切!

你的妻儿需要你,你的儿子将来一定比你更出色……

内容没看完,魏延政再也忍不住了,眼睛变得湿漉漉的,泪水倾泻而下。

他太需要发泄了,太想放声大哭一场。

就这样,在那天下午的地铁里,一个36岁的男人,为了不影响到别人,躲在角落里偷偷地哭着,呜咽着……

2016年,北大同学几天凑齐95万元,拯救患癌的兄弟,结局如何?

魏延政决定再赌一把,他要去做手术。

所有人都相信他可以,为什么自己要先放弃呢?

医生很快给他安排了手术,没想到的是,手术很顺利。

这之后,他的病情有所好转。

医生告诉他:“一个月之后,就可以下地走路了。”

医生的话,让他如获新生。

那一刻,他只想到一句话——珍惜当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魏延政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即便每天走路都需要蹒跚而行,但他依然会出现在国内外的差旅途中。

只要人还活着,就不能辜负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然而,命运并没有打算放过这个太过优秀的男人。

他腿部的疼痛竟日趋加重,不得不再次去医院检查。

医生拿着检查结果,表情凝重地告诉他:

癌细胞已经转移了,小腿和脚骨已经被腐蚀出3个洞,随时可能出现骨折的情况。

肺部也出现了多个病灶,已经是晚期了。

这一次,他的内心反而很平静,没有像第一次那般痛苦。

他对妻子说:

没什么,不就是晚期嘛,要是能换你和孩子一生平安,我的命随时可以被拿去!

2016年,北大同学几天凑齐95万元,拯救患癌的兄弟,结局如何?

(魏延政和儿子)

即便如此,魏延政那从不向困难妥协的精神,再一次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在网上搜索相关肉瘤类癌症的医学知识,一边学习一边分析自己的情况。

还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理性而又残酷的方案,先截肢,再放疗,最后是化疗。

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向加州大学洛杉矶研究骨瘤的专家咨询了医疗方案。

他还联系到美国肿瘤协会会长越洋的咨询和诊断,他们肯定了魏延政的治疗方案。

这更加坚定了魏延政对自己制定的治疗方案的信心,他说:

这或许就是读博的好处,多读书的好处。

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冷静理性地寻找答案,甚至,可以挽救自己。

但国内首屈一指的专家都不建议他截肢,理由是:

反正结果是一死,不如留着腿好好珍惜活着的这段时间。

可魏延政就不是一个认命的人!

他亲眼见证了孩子的到来,又亲手剪掉了与妻子相连的肚脐。

他为儿子取名“未来”,这也是一种寄托吧。

他想要尽可能地多活一些日子,多陪他们一些时候,这又有什么问题呢?

魏延政强硬地做了截肢手术,回家休养的时候,孩子已经8个月大了。

孩子还小,夜里总是醒来,会哭闹。

为了让魏延政好好休息,妻子让他搬去了另外的房间住。

一天夜里,魏延政听到妻子的卧室里有低声啜泣的声音。

他单着腿蹦到了门口。

轻轻打开门,他看到了妻子正强忍着压抑,独自垂泪的画面。

他紧紧握着妻子的手说:“别怕,我还在呢!”

在相爱的人面前,或许怕的不是分离,而是在分离之后的再也不见吧!

他们又何尝不怕呢?

截肢后的魏延政常常出现幻肢痛。

因为没有药物可以完全止痛,那犹如撕裂般的持续性疼痛,早已压制住了他承受痛苦的心。

从2013年10月到2014年4月底,他断食了三次。

每次一个月,每天除了喝白开水,什么也不吃,体重也从原来的83公斤降到了53公斤。

目的只有一个:阻断机体给癌细胞寄养。

不仅如此,他还尝试了各种中医、艾灸等方法。

为了生存,他一直在奋力而搏。

而接下来的日子,是意料之中的,也是最难熬的,魏延政开始了放疗、化疗。

2016年,北大同学几天凑齐95万元,拯救患癌的兄弟,结局如何?

(魏延政三次断食记录)

因为是罕见疾病,所用的剂量都比普通的癌症要大上许多。

而在一系列的治疗后,随之而来的都是强大的副作用。

他几乎每天都要经历把胆汁吐尽的经历,好不容易熬过今天,第二天又接着继续。

他所经历的这一切,并没有告知父母。

直到化疗结束后,他才回到家乡,面对面地向二老如实相告。

渐渐衰老的父亲早已经不复当年的强壮,他喃喃自语,不愿相信:“不可能啊!癌症是老年人才得的病啊!”

这一生,他们再也承受不起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了。

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面对头发灰白的父母,魏延政实在不忍心看着他们,在本应享受儿孙之乐的晚年又一次心痛、失望。

2016年,北大同学几天凑齐95万元,拯救患癌的兄弟,结局如何?

从2013年开始,魏延政在养病期间,开始尝试做独立咨询。

他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所学知识,帮助一些企业做项目、解决问题,还去大学兼职授课。

他说:

我要把自己一生所学到的东西,都毫无保留地讲出来。

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做下去。

不能浪费我所学到的东西,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企业和学生。

他如此拼尽全力地努力,但命运并没有给他再次喘息的机会。

2015年8月,魏延政的检查结果出来了。

医生告诉他:“肿瘤已经长大了,切除手术已经不能再做了。”

回到家,他对妻子复述着医生的话。

眼前跑过来刚过完4岁生日的儿子,他的内心有说不出的酸楚。

儿子手里拿着一幅涂鸦抬头看着他:“爸爸,你得了癌症。

要是你没有了,这是我送给你最好最好的礼物。”

那一刻,魏延政也开始想,如果自己突然没了,那他能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些什么呢?

他每天都在心里盘算着。

时间已经不允许他一字一句、一幅画一幅图地去教给他什么了,一时半会也讲不完这世间的道理。

2016年,北大同学几天凑齐95万元,拯救患癌的兄弟,结局如何?

(魏延政写给儿子的字)

那自己该给孩子和爱人留下些什么呢?

终于,他拉着儿子走到了小黑板前,写下了四个字“智力、毅力”。

他掷地有声地说:“跟爸爸大声地念,人生做事,第一要靠智力和毅力!”

他告诉儿子这四个字的意思:

“智力就是你聪不聪明,毅力就是一件事如果没做好,就要有长年累月的决心,一定要把它做好。

毅力和智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人天生就一辈子都聪明。

小时候聪明,但是没有毅力不努力,也就消失了。

只有有毅力的人,才可以把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

第二天,他教了儿子四个字“朋友、助力”。

他让儿子记住,长大后就要自己去创造生活,做人在先,做事在后。

所谓做人,简单来讲就是多交朋友,一群人的力量总比一个人大得多。

对朋友要真诚,你帮朋友,朋友帮你,这样才能做大事。

第三天,他又教了儿子四个字“眼界、定力”。

他说:

“一个人能力变强了、能做的事变多了,他就能见识到、接触到一般人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事情,他就比一般人懂的多得多,这就叫眼界;

当一个人能力强、能做的事多了,就会有很多人和事都想找他来做,好事、坏事都有。

甚至好事里面都可能蕴藏着坏事,只是短时间内很难看清楚。

这时这个能力强、眼界大的人,就需要禁得住诱惑、少犯错误、多做好事,这就叫定力。”

他将要失去继续陪伴儿子成长的机会,也只能这样给孩子留下人生道理。

此后的每一天,他都会让儿子把这三组词背上一遍。

魏延政总觉得,自己上辈子肯定是什么革命英雄,才能娶到如此娇妻。

他为妻子写下了人生的第一首诗,也是最后一首:

我不知是前世祈来的福,只为那天与你相见;

我不知是今生修到的缘,只为今天与你相伴;

我愿来生再让今日重现,只为途中把你手牵;

我愿今夜拨转昨日金轮,只为梦中把你挂念;

我愿今生匍匐拜上山巅,只为你我永不分别;

我愿来世再次回到山前,只为你回眸把我瞥见。

如果真的有来生,他希望,能和妻子再一次相遇。

2016年,北大同学几天凑齐95万元,拯救患癌的兄弟,结局如何?

(临终前的魏延政)

而彼时的魏延政,身体也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胸腔积液已经导致他无法正常呼吸。

最后延续他治疗病症的钱,是他无奈之下向北大密友开口,大家短短几天时间,悄悄凑起来的95万元“兄弟友情钱”。

一向意气风发的他,在生命的临界点,收到了公司的20万补偿金和一纸辞退信。

当时,因为这件事,还引起一场社会舆论争议。

孰是孰非,对错难评,站的角度不同,自有不同角度的考虑。

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如此有才华、有肚量的男人,如果命运能再给他一次机会,再大的磨难他也可以跨过去,重拾昔日风光。

但无奈的是,命运偏偏不给他这样的机会。

医生通知他的妻子:“做好心理准备吧。”

2016年春节前夕,魏延政的第五节脊椎骨被癌细胞侵蚀,已到了生命的结点。

最终,41岁的魏延政在和癌症抗争了5年之后,在2016年的8月去世。

曾有人问他,患病后最大的烦恼是什么?

他说:“除了对父母的挂念,再没什么烦恼了。

当一个人直面死亡,他就会清晰地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不会再做浪费时间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忙忙碌碌地为了生活奔波。

即便到生命终止的那一刻,也不曾知道,人这一生活着的真正意义。

海伦曾说: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

在大部分人看来,即便魏延政最终没有战胜病魔,他也是幸运的,他有丰富的学识和能力;

他有限的人生经历,是许多人一生都达不到的高度。

可却不曾想过,他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坚定。


作者:朱小鹿&廿一


关注我@朱小鹿,阅读更多百万级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后,也是武汉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主业一门心思搞科研,副业用零碎时间写稿。

用动人的笔触,写走心的真实故事。

关注我@朱小鹿。或者点赞、评论、私信我,互相探讨学习,一起努力蜕变,成为更优秀的人。


2016年,北大同学几天凑齐95万元,拯救患癌的兄弟,结局如何?

上一篇新闻

中国拔罐器惊艳国外00后,称中医是“强大的东方力量”

下一篇新闻

记者在扶贫一线 | 一株艾草承载的致富梦想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