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定居新加坡的武汉姑娘:对武汉封城我为何从质疑到点赞?

据世卫组织数据,截至北京时间13日16时,全球累计确诊超过177万例。美国累计死亡超过2.3万例,意大利累计死亡超过2万例。欧洲多国确诊病例数仍持续攀升,英法等国纷纷延长出行限制措施。

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包括旅居海外的中国华人。思翌是武汉人,二十多年前在自己的故乡遇到了丈夫亚历山大(Alexander),之后一起去了英国,几年后,小家庭又从英国移居新加坡。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她不停关注三地的疫情动态和防控措施,对于武汉的措施,思翌内心经历了从质疑到认同的变化。

“不解”

武汉解封的那一天,身在新加坡的思翌,转发了一条朋友圈,那篇微信文章里,有她熟悉的故乡,长江大桥、东湖樱园、武昌江滩的照片,一张张看过来,好像回到了20年前,“我们是2000年在武汉认识的”,那一年,思翌遇到了自己的丈夫,两个人一起去英国生活了6年,之后又移居新加坡。

思翌的心思,从一月下旬开始,慢慢被分成了三瓣:一份悬在武汉,父亲、姑姑、叔叔,还有很多亲戚朋友生活在这里;一份在新加坡;还有一份在英国,婆婆住在西南部海边的一个小镇上。

定居新加坡的武汉姑娘:对武汉封城我为何从质疑到点赞?

思翌与丈夫亚历山大

起初,思翌没太在意疫情,12月份大半的时间,是带着孩子在加拿大旅行度过的。疫情的消息,后来在武汉的同学群里多了起来:“我们班上有很多同学都是同济和协和的医生,到1月23号以后,大概每天都在讨论。”

不过, 1月23日,看到武汉正式关闭离汉通道的消息,还是觉得有点震惊。那时,新加坡的措施以劝说为主,思翌管这个叫“佛系抗疫”,政府给人们的建议是,“如你没有感到不适,不用戴口罩。” 对比起来,武汉封城有些“不可思议”。

身在英国的婆婆是药剂师,也觉得这只是严重一些的流感。“我婆婆自己本身是一个医疗工作者、药剂师,她觉得我们中国的反应是过激的。我婆婆说,英国每一年冬天,流感去世的老人都有几千个人,这很正常,可能就是一个比较厉害一点的流感,不需要这么紧张,美国的流感都是去世了1万多。”

思翌的工作与金融有关,她的心里还在做一道算术题:“从投资的角度上面,封城是不是对 GDP的影响、企业的影响太大了?牺牲这么多的财力来做这个事情,是不是太过了?”

婆婆早前就计划好一月末来看望他们,与他们在新加坡共度农历中国新年。团圆如期而至,“因为我婆婆是到这儿来度假的,第一次在新加坡一起过年,所以每天都要一块出去吃饭,我老公那个时候也没觉得有什么。”

“困难”

彼时,更多的焦虑放在了武汉亲人的身上。

令思翌没想到的是,哪怕将面临很多的不便,生活在武汉亲人、朋友都觉得,城是非封不可的,“他们都特别拥护,认为一定要封城,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压下去,不能让它蔓延,而且都非常老老实实,在家哪儿都不去。因为我姑姑他们本来每一年春节都会出去旅行的,后来就都没有人出门。”

叔叔出门买菜,把自己的装备拍了照片发出来,“戴了一个游泳眼镜,衣服外面还要加件戴帽子的雨衣,我们都觉得特别搞笑,他说这个不是开玩笑的,就要这样。”

定居新加坡的武汉姑娘:对武汉封城我为何从质疑到点赞?

叔叔戴游泳眼镜出去买菜

困难随后到来,并传到了思翌那里。父亲患有肾衰竭,需要每周按时去医院做透析,“疫情来了,被封住了,那可能医院就是一个很危险的地方,照顾他的人肯定会很害怕,也许就不愿意照顾他了。后来我姑姑告诉我,担心的事发生了。”

那一段时间,思翌每天关注着各种新闻,感觉自己好像深入到了武汉,甚至不太想跟家里人聊天。她身上有股武汉女人坚韧、强烈的气质,不爱平白无故给别人添麻烦,也不喜欢低头抱怨,“当时我联系了很多地方,居委会、政府,我也不能够要求亲戚(接送),因为都上有老下有小的。”

这期间,很多热心人联系思翌,做志愿者的邻居问过她两回,“主动找我,说你安排好了没有?要没安排好,我要在家做准备,穿防护服出来,带你爸爸去,我心里特别感动,我跟他素不相识。我说我不想找你,因为你还这么年轻,如果你去了医院被感染了,我觉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难题在几天后得到解决:父亲被转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南京路院区继续治疗。怎么保证按时去,也有了解决办法——思翌请家里小时工的丈夫帮忙,接送父亲就医,“出了很高的价钱,但也无法感谢在这种时期的这份情。”

“离别”

二月中旬,婆婆要回英国了。当时的武汉,随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措施的落实,确诊病例数直线上升。思翌给婆婆塞了两个从当地“黑市”上买来的口罩,“在新加坡她是肯定不戴的,我就跟她说,你看现在新加坡这边查出来的,大部分都是坐了飞机以后感染的,所以她就拿了两个,而且她自己也知道,一定要保持手的干净。”

思翌说,那个时候开始,一些英国人似乎才有些紧张,比如思翌婆婆的一些医生朋友主动跟婆婆提出,“等14天以后我才来见你。”

好不容易买来的口罩,还被思翌寄给了武汉的家人。2月15号凌晨,她发了条朋友圈:“这是20年来,第一次没有鲜花的情人节,只有恰巧终于到了武汉父亲家的口罩,才让这一天有了些意义。”

生活被疫情包裹了,“我们家有一个叔叔也感染了,他就住在雷神山医院里面,他还拍了视频,会发出一些他吃的药甚至食品,我们觉得,他是感觉政府在这个方面做得挺好的。”

三月份,收治病人的数量越来越少,社区的车终于有余力送父亲就医,武汉的疫情也渐渐地迎来转机。

定居新加坡的武汉姑娘:对武汉封城我为何从质疑到点赞?

思翌爸爸与外孙在一起

在大家都觉得可以松口气的时候,4月1号早上,噩耗传来:多年患病的父亲还是没有熬过这个春天,在医院去世了,“医院也确实做了很多努力,还是保证了一周两次的透析,我爸爸还是去世了。4月1号去世的。”

那天傍晚,思翌发了一条朋友圈:“对不起,爸爸,在你弥留之际,我们只能对着手机屏幕呼唤你,让你坚强,让你不要害怕。对不起,让你独自面对死神,孤独地离开这个你还在牵挂的世界。对不起,没有来得及跟你说再见,也再也没有机会告别。对不起……爸爸,您一路走好。”

定居新加坡的武汉姑娘:对武汉封城我为何从质疑到点赞?

思翌爸爸和外孙、外孙女

爸爸去世三天后,就是清明节。思翌又更新了一张武汉一元广场公祭现场的照片:“我恸哭,我默哀,为疫情中去世的亲人;为千万个逝去的受难者和英雄;我呐喊,我祈祷,不要再有事故,灾难和战争,不要再有受难的人和就义的英雄。”

几天后,叔叔康复出院,接受隔离。4月8日,武汉解封。

“转折”

新加坡、英国的疫情急转直下。

3月8号之前,包括思翌在内的很多人认为,新加坡的防控措施效果不错,“那时候因为国家小,每个人就进行追踪,控制也不错”,但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天之后,新增病例突然开始较大幅度增加,而且,相当多感染来源不明。当地的专家表示,这意味着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因为怎样的原因感染,只有将这些人早发现早隔离,才能减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封闭的措施慢慢展开。先是入境限制,部分人员需履行14天居家通知。3月19日,工作准证持有者及其家属,入境前须获批。3月30日,大部分政府公共设施,包括健身房、游泳池、室内体育馆等暂时关闭。为老年人举办的活动暂停,商场、娱乐场所陆续关闭,“以前有时候,我先生晚上还去跟朋友去喝酒什么的。所有的酒吧、娱乐场所都关了,除了去超市买点东西,我们就都没怎么出门了。”

4月7号,非必需行业工作场所已经关闭,4月8号,孩子们转为远程教学,思翌和丈夫在家中办公,婆婆每天会打电话来,“在意大利的数字开始升高,英国也开始出现死亡以后,我的婆婆和爱人,才真正的开始害怕起来。我婆婆非常明显,她现在是每天都要给我们打电话,先生现在出门都是要戴口罩。”

定居新加坡的武汉姑娘:对武汉封城我为何从质疑到点赞?

孩子们转为远程教学,在家上网课

两个多月以来,中国、新加坡和英国三国对待疫情的态度和举措,在思翌的心中纠缠。

如今,回过头想一想,经历过无助、伤心、质疑之后,心中多了对祖国的感动和认同,“武汉一部分解封,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现在看起来,决策确实是正确的。”

“希望”

碰到困难,中国人不躲不退、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样子,是令身在异乡的思翌最动容的,这是了不起的品格与民族精神,“那么短的时间建成方舱,那么多医护人员,那么多志愿者,包括我跟我老公和婆婆聊起这个事情,他们都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思翌打算,全球疫情好转之后,带着丈夫、孩子回趟中国、回趟家——那个他们相识的的城市,春天有樱花,夏天有夜市,“最近也看到一些网上的消息,指责中国,我就跟老公讲了,我老公觉得不可理解,它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情,它是全世界、整个地球村的人都要共同努力的事情。希望大家都能够珍惜当下,好好的珍惜自己的生命。”

“世界在改变。

时间会走远。

记忆里,始终有一处留给2020年。”

这些写在朋友圈里,没来得及同父亲当面说的思念与告别,也将在那时一一倾诉。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土豪打造1379万泳池,家里不用走路,可以直接游过去

下一篇新闻

71岁TVB绿叶王许绍雄新加坡豪宅曝光,三层楼带泳池花园装修时尚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