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吃阿胶,中医文化知多少(上)
鲁润药业集团“阿胶博物馆”设计中的文化元素(文化篇)
鲁润阿胶工业旅游文化园区
摘 要
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阿胶,犹如一颗明珠,在医药界留下救死扶伤的济世美誉。它蕴涵着丰富的医学文化内涵,凝聚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探索、心血和智慧。如今,阿胶已成为中华民族中医药成果的重要象征。阿胶,在古代社会中状态是作为中医药药品价值存在的,而随着社会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和生物制药的不断创新,其应用领域已经成功地涉及到保健营养品行业以及餐桌养生食品行业,甚至还作为休闲饮品,更多的种类和形式正一步步走进社会大众家庭。其深厚的文化历史也越来越清晰地由从业者和相关研究者挖掘出来,得到广泛地传播。
在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备受设计师和艺术家关注、研究并加以应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展示空间中的不断创新、不断开拓,让大众可以更多地接受并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目前,阿胶历史文化与展示空间设计结合的理论研究及形式上的整合,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所以,对阿胶历史文化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梳理,并对其运用的方法与手段等理论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本次课题以“鲁润阿胶博物馆”为例通过以下三点深入探讨阿胶历史文化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1、探讨国内阿胶历史文化的现状解读,全面分析并归纳阿胶历史文化的特色以及所包含的地域人文艺术特征;2、阐述阿胶历史文化在展示空间的实践表现形式,剖析阿胶博物馆设计要素以及展陈表现实施方法;3、结合室内展陈的构思,来探讨室外空间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阿胶文化;鲁润阿胶;博物馆;展示设计;实践应用
阿胶
引言
阿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医学应用,在中国医药宝库中占据着不可或少的位置,被称为国药瑰宝。中国历代医家都重视它特有的工艺和疗效,一直延续两千多年,为人类健康医学所推崇。阿胶从业者靠着传统的制胶工艺、悠久的阿胶文化、自然的生产条件,经过一代代的继承发展,这个古老的传统中药不断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已成为医疗领域和健康保健领域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阿胶文化在中华传统医药文化中得以独树一帜,世代流传,以致今日成为中华民族一支重要的特殊文化元素。阿胶文化在继承与发扬的历程中,创造出辉煌的精神和灿烂的文化,留存于山东省内,名扬于四海内外,山东各地丰富的历史文献遗迹,就是最好的证明。
笔者自2010年开始接触阿胶行业,并先后为多个阿胶企业与阿胶历史文化研究行业进行过设计服务,在这过程中,逐步了解了阿胶文化发展背景和相关的文化常识,有较好的历史文化研究基础,加上自身多年来一直从事规划与展示设计行业,所以选取本课题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本次课题,是在前人基础上更加专业性地把自身专业技术知识结合到阿胶历史文化中来,为将来的阿胶历史文化研究者做实践应用的基础,也为系统全面、真实考证的结论下,探讨阿胶历史文化的室内展示应用,把艺术设计语言运用到阿胶历史文化传播中,为行业研究者提供一个全新的启示引导。
本次课题以下四种方法进行:①拟采取问卷调查(分别就阿胶行业、中医行业、医院医疗机构、医学院、山东各地方学院、连锁药房、旅游景区、文博馆等领域摘选代表性区域做问卷调查)。②古籍考证(各大图书馆、史料馆、县志办、市志办、医学机构做详细的文献摘录)。③专家与民间艺人访谈(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聊城市东阿县、菏泽市巨野县、济宁市嘉祥县、泰安市东平县等地区有关阿胶业从业者的访谈)。④案例研究(东阿阿胶博物馆、福牌阿胶博物馆、宏济堂博物馆、鲁润阿胶文化馆、东阿阿胶养生园、东阿影视基地等已经建设完毕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回归分析,进行详细的整理,进行课题研究。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详细系统地整理归纳出阿胶自起源发展至今过程中各历史时期遗留下的文化特色,并以当代展示空间的视角来审视阿胶文化的表现方向和传播多样性,让更多人走近阿胶文化,了解阿胶文化,进而可以更好地传承发展阿胶文化。
阿胶
第一章 中国阿胶历史文化概述
1.1 中国阿胶文化的历史现状
两千年来,阿胶从业者靠着传统的制胶工艺、悠久的阿胶文化、自然的生产条件,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继承发展,这个古老的传统中药不断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如今已成为医疗领域和健康保健领域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阿胶文化在中华传统医药文化中得以独树一帜,世代流传,终至今日成为中华民族一支重要的特殊文化元素。阿胶文化在继承与发扬的历程中,创造出辉煌的精神和灿烂的文化,留存于山东省内,发扬于四海内外,山东各地丰富的历史文献遗迹,就是最好的证明。
阿胶历史文化在山东生根发芽,是有历史考证的,也正是因为山东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魅力才得以延续至今。追溯到汉代对阿胶的记载的医术《神农本草经》开始,历经各朝代传承至今,存世医术不下上百著作;记录阿胶的诗词歌赋也有几十篇章;民间历史传说故事有十几个版本;与阿胶有关的知名历史人物,仅记录在册的就有二十多人;传世家书、家信中对阿胶有提及的更是多不可数。其历史文化更是跨域了医学、文学、美学、地理学、动物学、历史学、考古学等不同专业领域,而且各个领域均有其不可获取的文化研究价值。
过去,提及阿胶,绝大部分人会第一时间联想到“医疗、药引”等医药领域。如今,从“OTC”国药准字号到“保健食品”文号,再到如今的营养品、食品、礼品,已经逐渐被社会大众普遍认可。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与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的生活理念较之过去有了全新的认识与追求,同时,大众健康审美观念革新也使得阿胶行业进入大众消费阶段,阿胶产品也逐步走进千家万户。
鲁润阿胶工业旅游文化园景观雕塑
1.2 中国阿胶文化的建设发展
世界阿胶看中国,中国阿胶看山东
阿胶作为国药文化,也是齐鲁文明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遗产。近几年来,以山东省平阴县、东阿县、巨野县等地区为代表的阿胶生产企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好形势下,将阿胶产品从小到大逐渐波及到全国乃至东南亚。将兼含着传统配方、时代创新的阿胶食药保健品推上了医疗保健行业前列,从而,为当今中国大健康产业又增添了一枝别具特色的奇葩。目前,国内为阿胶文化建设有代表性的有:东阿阿胶集团,将阿胶制作技艺申请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完成中国阿胶博物馆、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东阿药王山景区等主题旅游区;福胶集团,复修了古东阿明清时期阿胶作坊、建设了福胶博物馆、阿胶文化园等主题文化区;鲁润阿胶,规划建设了华夏阿胶文化园、华夏阿胶研究基地、鲁润阿胶博物馆等工业旅游主题景区。
二十四节气养生与阿胶
从实际现状出发,调研得出结论,阿胶文化研究者多是医学界和企业界背景。虽然他们已经接触了中国千年来阿胶文化,但他们的着眼点依然是医疗医药专业或企业自身文化为本的,大部分都是站在医药角度谈阿胶的成份、化验、医学成果、药品检验等成果或阿胶生产企业宣传、自身品牌推广效益,要么是科普医学,要么是各执一词。这些研究建设成果虽然已经提升了阿胶文化在社会中的影响,但很难将阿胶文化“系统、公正、纯粹”地介入到公共空间系统中,“医疗为本”与“产业为本”的工作取向造成了建设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层次将阿胶文化在展示空间中的应用得到社会性支持系统,没有系统了解并传承千百年来阿胶带给我们的璀璨遗产,更不可能会把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实践到当代现实生活中来。
近年已有学者开展了阿胶文化探源的研究工作,这些成果无疑涉及到了阿胶文化在社会关系中的认知层面,但缺少实际和有力的社会支持,缺乏相关的社会服务提供。这类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没有在实践上引入到现实生活中来。
因此,这为阿胶文化研究者(尤其是空间应用方向)的介入提供了空间。阿胶文化应该被系统整理出来呈现给全社会去关注,尤其是站在“空间展示”的角度会更直观表现,更容易立体化地供各领域人群体验、了解、传承!
鲁润阿胶博物馆
第二章 阿胶历史文化展示空间特色与表现方向
2.1 阿胶历史文化展示空间特色解析
2.1.1 阿胶历史与地域文化的构成关系
中国的传统中医药有广泛的来源,每一种药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散发出丰富的文化氛围,某一种中药在某一地区所得的名称是当地独有的传统文化特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深深影响到人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生存发展关系。传统中药的地区差异都能和当地的地貌、气候、土质、水质等因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冠以地名来命名的中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阿胶。作为道地药材,阿胶的质量与它的地域产地、加工过程、水和原料皮质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水质,是保证质量过硬的最关键因素。那么,我们围绕这个线索展开其地域文化的探究。目前最早介绍阿胶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上经》(东汉时期)对阿胶(称之为“傅致胶”)有了这样的记载:“味甘,平,无毒。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南朝粱代医药学家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上品·卷第一》里有了更明确记载 “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按照当前古籍记载,得出“东阿”和“阿胶”的确有着密切的地域构成关系。翻开有关县志资料,研究发现古代所谓的“东阿”在春秋时期名“柯邑”,大约在今阳谷县阿城镇西北三公里处,正是古济水流域。秦朝改阿邑为东阿,立东阿县,属东郡。汉承秦置,至北魏时治所东迁,至明代洪武年间迁至谷城县,即今平阴县东阿镇,改谷城为东阿县。建国后以黄河为界,国家重新划定辖区,东阿镇属平阴县延续至今。
《禹贡》记载:“济水所经,清冽而甘,汲出日久不变味,煮黑驴皮为胶,可疗风疏痰。”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记载:“东阿有井大如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记载:“东阿亦济水所经,取井水熬胶,谓之阿胶。”明代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阿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用搅浊水则清。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盖济水清而重,其性趋下。”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载:“阿胶,其功效在于水。”
古代中医记载阿胶药效
由此可见,古东阿地下水来源于古济水。据乾隆帝《济水考》记载:“清莫过于济”,意思说江河中最清澈的就是济水。并称其水质重,比其他水每立方重8公斤左右。按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元的观点,济水合于心,人之血脉宜伏而不宜见,宜沉而不宜浮,济水制胶正于血脉相宜。《宋史·地理志》记载:“宣和元年,改为东平府。贡绢、阿胶。县六:须城,阳谷,中都,寿张,东阿,平阴。济州,上,济阳郡,防御。贡阿胶。县四:钜野,任城,金乡,郓城”,记载当时作为贡品上纳朝廷阿胶者,除郓州外,尚有济州。按宋代郓州辖六县,即须昌、阳谷、中都、寿张、东阿、平阴;济州辐四县,即钜野、任城、金乡、郓城。(宋史卷八十五志第三十八地理一)可见宋代时期除了东阿之外,济宁、巨野、郓城、阳谷等其他地区也存在阿胶生产环境。
史书记载的这些地方正是古济水流域,尤其以巨野最为特殊。古济水的流向在《禹贡》中这样记载:“导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菏泽,古泽名),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结合《菏泽县志》记载:“自汉以后济水故道有二:一是自河南仪封县界流入曹县北三十里,又东北经定陶县南谓之南济;二是自隶东明县流入,经菏泽县南谓之北济,二水在巨野合流(入巨野泽),北经郓城县南,又东北入东平州界(现在的东平县、平阴县、东阿县等地区)”。
古济水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哺育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阿胶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以她独有的文化形式,代表山东地方精神的一种道地药材而一直和淳朴、勤劳、智慧的人们一起共同见证历史、传承文明。
鲁润阿胶工业旅游文化园景观雕塑
2.1.2 阿胶历史与人文文化的构成关系
阿胶文化的本质是医学文化,是中医文化的中药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医疗养生、滋补保健为根基,经过历史的长期发展并不断丰富后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除了在医学医药界占据了重要位置之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阿胶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从中提炼出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丰厚的人文情感,在此基础上借助不同历史时期的史脉、文脉、商脉、礼脉等平台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其文化魅力。
阿胶,在封建社会生活医药行业中所占分量非常高,深受封建贵族所喜好,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大宝”,被历代文人妙称“仙药、灵丹、妙药、圣药”,在我国的外交史上,阿胶与瓷器、丝绸、茶叶,一直被定为礼交上品,被誉为“中国四大国礼”, 并随着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贸易商道,传播四方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籍和传说故事。
最早的相关记载,历来传说西汉《淮南子》中有“阿胶一寸,不能止黄河之浊”[3]一句话,是比喻再好的良药,它的功效也不是无限的,是在现有的“阿胶”记载中最早诗词所述,得出秦汉时期阿胶已闻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把驴从西亚引进中原地区的,《史记》里称其为“奇畜”,奠定了后来驴皮做阿胶的材料基础。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之子、大诗人曹植在封为东阿王的三年间作了十几篇诗文,其中《飞龙篇》:“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诗中所指的仙药,就是阿胶。
唐代诗人罗隐《黄河》:“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借用阿胶和黄河作比喻,暗示当时的科举考试的虚伪性,揭露官场和黄河一样污浊,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都倾进去,也无济于事,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唐代肖行澡《全唐诗·宫词补遗》:“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录自《全唐诗》之《官词补遗》卷五,是形容杨贵妃天生丽质,皮肤细腻,原因全都是因她悄悄服用了阿胶的缘故!
鲁润蒸阿胶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秋叶梧桐雨·锦上花》:“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这首曲子,是写杨贵妃的,将阿胶与芝麻、核桃一起服食的养生之道。
明代朱克生《秋舫日记》之《莞尔唐史》:“虢国夫人娥眉长,酥胸如兔裹衣裳。东莱阿胶日三盏,蓄足冶媚误君王。”以夸张诙谐的口吻说杨贵妃的姐姐一天喝三次阿胶,以便取悦唐明皇。明代嘉靖时期何良俊以其《清森阁集》著作闻世,其中有《思生》诗曰:“万病皆由气血生,将相不和非敌攻。一盏阿胶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是说阿胶能补气养血、和中益气的神奇功效。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他驾驶的宝船之上除了丝绸瓷器还有中药材,其中就有阿胶。这是阿胶出口海外的最早记载,也说明阿胶是中国特有的珍贵产品。《南洋年鉴》及《明史·满剌加国传》均有记载。
调研过程中得知,清咸丰年间,懿嫔(后来的慈禧)得病“血症”,治疗多次仍不见好转。户部侍郎陈宗妫奏告咸丰皇帝,建议她服用山东阿胶治疗,后便听从他的意见,试着服下阿胶以调经止血,果然血止病愈,后来顺利的产下了后来的同治皇帝。于是,慈禧对阿胶青睐有加,视为珍宝,常年食用,并赏赐四品朝服黄马褂一身,进出宫用的手折子一个(和当年“圣旨”一起存放于福胶博物馆内),现在故宫博物院钟还收藏有当时宫廷所用的阿胶。《曾国藩家书》载:“兹因金竺虔南旋之便,付回五品补服四付,水晶顶二座,阿胶二封,鹿胶二封,母亲耳环一双。竺虔到省时,老弟照单查收。阿胶系毛寄云所赠,最为难得之物,家中须慎重用之。(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九日)”可以看出阿胶在当时社会地位及珍贵程度。
中国近代史中最著名的人口迁移----闯关东,人口迁移时,他们所承载的价值取向、生产生活方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也必然随之移动。从明末到民国初期,均有山东移民关东物产中关于阿胶的记载,可见阿胶在这一历史事件中见证的文化迁移。
中国与东盟创始五国传统医药交流与合作的历史系统研究发现:自汉代以来,中国陆续同五国的古国建立了朝贡和贸易关系,在近两千年的交流历史中,传统医药互相影响补充,共同推动了各自传统医药的发展。南洋报社有限公司发行的《南洋年鉴》可以看到:当时在新加坡的中药品种包括了生药、熟药、成药和滋补品等,中国每年向新加坡输送的成药销售量最大者有陈李济之苏合抱龙、源吉林之盒仔茶、云正记戒烟药水、粤东的济众水、如意油、白凤丸以及各种小儿药散,还有闽南的范神曲、华北的阿胶、华中的六神丸等。
阿胶起源于本土传统医药文化,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贸易与交流。阿胶文化的发展,由历史的发展而影响,由多元文化的发展而影响。阿胶文化向世界普及发展,也影响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是东方文明史研究中的一个文化符号。
《一山一水一圣人》主题浮雕
2.2 阿胶文化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方向
阿胶文化是处于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特定的地空间中形成、演变而存在的,所以阿胶文化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性、民族性、传承性和社会性。作为中药材的这一重要物种,其药用价值和传统饮食方面的应用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医药文化。从古至今,中医药行业经过大量的经验积累及临床应用,孜孜不倦地对阿胶进行研究推广,从而产生了有关阿胶的大量医药成果,包括药性记载、地理史学、诗词歌赋、药理研究、贸易名人轶事、中医养生、药方及医案等。[20]同时,作为一种滋补保健食品,以阿胶养生保健也成为一种健康生活理念,推广了越来越多继承传统、科技创新的医药行业品质,这都是千年阿胶独特的文化所在。
为了加强阿胶文化建设推广,体现阿胶文化的基本特征,加深市民对阿胶文化的认识认知为主,更直观、更清晰、更系统地展现阿胶文化的特色优势,满足人们对阿胶文化的需求,并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加快阿胶文化建设,针对阿胶文化的特征而进行艺术设计,可大致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独树一帜。阿胶文化,尤其是中医药籍和历史地理方向的探究,在其寻本溯源,突出“道地”阿胶出自山东济水流域,把人文相关最具有代表性和传播性,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使其历史文化更是丰富悠久。因此,把阿胶的历史出处以及学术价值、文学与史学、医学作为首要方向需要通过艺术设计手法来表现。
二、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中医药行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创造了人类医学史上不计其数的辉煌成就,阿胶作为中医药界一颗璀璨的明珠,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它与东方人的体质相关,与季节转换的节气元素密不可分,与人的性别及年龄而滋补分析,因此,把阿胶养生文化方向作为第二个重点方向需要通过艺术设计手法来表现。
阿胶赋(笔者撰)
三、本土文化丰富多彩。当代社会情形不同与古代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成就了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互相交融。把阿胶文化融入到本土文化中来,以时间轴穿线讲述本土乡土文化,构建文化多元化方向通过艺术设计手法来表现。
四、技艺文化匠心独具。阿胶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时间与实践,繁琐而有序的技艺积累, 一代代先民就是以这样的传统工匠精神来制作阿胶。每块阿胶的背后,都蕴含着传统工匠的专注精神与不断探索的文化传承职责。阿胶工艺的传承,更兼顾着一直以来国人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为打造出高品质阿胶产品,从业者们不仅融入知识与劳动,还高度谨慎每一个细微的制胶过程,再经过严格的品质鉴定,以确保每块阿胶出产的至臻至品。所以,将传统制胶技艺文化的表现方向作为第四个方向通过艺术设计手法来表现。
五、共享文化百花齐放。在研究阿胶文化的过程中,有幸接触到了大量和阿胶有关的具有一定文物价值、收藏价值、观赏价值及经济价值的实物,这些物件中,有上百年历史的中医药工具器皿书籍、彰显代表时代象征的荣誉物件、各种时期的包装礼盒、体现贸易往来的单据证明、稀有珍贵的图像造像以及当代的影视作品等各个领域、各种门类、各种形式的智慧结晶,虽然物有所属,但是其自身文化属于公共大众共享的资本,也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果实,才造就了阿胶文化的枝叶延伸。将这些碎片整理起来,运用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法借助空间展示平台系统地陈列出来,是最为阿胶文化传承必不可少的表现方向。
六、传承文化砥砺前行。没有古人的智慧结晶,便没有后世的文化传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停步在传统技艺的环境里,服务当代人是远远不够的!唯有科技的进步,不断创新才是当代从业人该去探索的目标。这是一个工业化的快节奏时代,是一个多元化开放的时代,也是讲究更高层次更高品质的时代,阿胶文化要想继续传承下去,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从最初的“熬胶”理念,到后来“炼胶”实验,到倡导“蒸胶不上火”的温馨人性化养生习惯,一步一步不停地摸索、实践,从而更好地进步,服务大众健康养生的生活态度。我们无法预测后人会有什么样更好的超越行为,但我们始终坚信“文化传承不间断,未来必将有突破”!所以,把传承阿胶文化作为激励发展的艺术表现方向。
鲁润阿胶博物馆序厅
阿胶赋
天地之始,华夏篇章,
中医济世,万古流芳。
千年岁月,日月阴阳
国之瑰宝,阿胶妙方。
大野泽畔,牡丹花香,
南北济聚,举世无双。
济水文明,源远流长,
江河淮济,四渎之上。
国之乌驴,肌健神旺,
温驯耐劳,其貌不扬。
劳役忠勤,固执拗强,
皮之上品,气血滋养。
百卷医经,盖世良方,
精气元神,救死扶伤。
食之平衡,蒸蒸日上,
道法自然,大爱能量。
承古拓今,奋发图强,
科技创新,再谱华章。
之墨
庚子仲春
(未完待续,下篇“设计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