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 星期日

中国学霸vs新加坡学霸,中新真正的教育差异原来在这里

中国篇:家庭更重要?

2018年高考后有一项《2018年高考学霸问卷调查》,发放给全国31个省份的60余名状元,共收回27份有效问卷,涵盖19个省份的高考文理科考生。

这项调查旨在“揭露”中国学霸的家庭背景!

公务员+教师:这样的中国家庭更易出学霸

一如过去两年调查所得,今年调查亦显示“老师的孩子成绩好”:

在受访考生中,母亲职业为教师的例比超过29%,而父亲职业为教师的占比超过18%。

其次,公务员职业所占比例亦十分显著:

在今年的调查中,父亲职业为公务员的占比仍然高居第一,达到29.63%,而母亲职业为公务员的则占比18.52%。

而根据2017年数据,35%的受访考生父亲为公务员,母亲占比则达到22.5%。

父母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逾半

受访考生中,父母亲学历普遍较高。

27名考生中,父亲为本科学历有12人、硕士学历3人、博士学历2人,即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近63%。

受访考生母亲则有11人是本科学历,4人是硕士学历,即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55%:

此外,有16.67%的受访考生父母为硕士以上学历,相比于2017年的11.25%和2016年的8.33%,父母学历总体水平显著提升。

不同的家庭教育

我们家人从来不说脏话。我和爸妈比较关注国家大事、舆论热点,有时会争吵但还是很和气。

我的父亲曾获“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平时父亲也会和我经常普及这方面的知识。

天津理科状元周同学的爸爸则是南开大学的化学教授,妈妈是中学的化学老师。

她说尽管父母平时对其学业几乎不过问,但她本人深受潜移默化:

“我觉得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我父母的工作经常涉及一些实验,每次面对学术研究他们都非常严谨,这也慢慢影响了我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新加坡:制度更重要?

我们只知道中国学霸多,但事实上新加坡才真正盛产学霸,新加坡学生不仅在全球高校成绩领先,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上也成绩斐然……

这跟新加坡的教育体制和对教育的投资、重视有着极大关系。

菁英+双语教育:新国学霸养成之路

1978年,前总理李光耀基于对教育现况的不满,指派吴庆瑞博士率领11位年轻的系统工程师,对教育部行政组织与教育问题,做全面的研究检讨及建议改善。

随后新加坡政府认为有必要为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及学习兴趣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课程。

从此新加坡着手实施学制的改革,于国民教育阶段实施“分流教育”制度,成就了如今新加坡的“菁英教育”:

从幼儿园开始就启动双语制度,小一开始就分流,小六还有一次离校会考;

小学中学义务教育长达10年,要往上考大学还得先经过GCE考试,以及大学预科教育,就是要筛选下菁英中的菁英;

尤其公立大学仅仅6所,为了挤进大学,因此从小就开始培育竞争能力!

菁英教育

新加坡奉行菁英教育,但同时也兼顾大众教育,不会要求所有学生在学习上都达到一个水准,而是根据孩子本身的学习能力和先天条件,选择不同的教材和学习方向,颇有“因材施教”的意味。

新加坡学生从小学毕业就开始分流,成绩好的学生进入重点学校和快捷班,成绩一般的学生进入普通班。

不一样的班级教授难度不一的课程,学生根据考试成绩最终可以进入国立大学、理工学院、技术学校学习。

因此在精心“打造”学霸的同时,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可谓既保证了资质好的学生接受最好的教育,又为普通的学生提供了出路,而不是所有的人都只有一种选择。

双语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沿袭英联邦体制,教学用语是英语,但其教育制度的一大独特竞争优势是双语教育。

除了学习英语以外,学生还可以在学校学习自己的母语,如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等。

双语教育政策在全球化的世界环境下,提高了新加坡人竞争力,让不少东南亚国家争相效仿。

另一方面实行双语教育也可以保证学生继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比如新加坡不少知名中小学都开设华文班,华裔学生可以选择高级华文作为一门考试课程:

在双语教育下的学生,英语水平接近欧美母语国家学生,不仅成为他们今后就业的一大优势,也让他们在进入国际一流高校后,不存在任何语言障碍,相比欧美学生也能保持相当大的优势。

在国外留学时,身边很多新加坡人的学习成绩都非常厉害,全系第一都很正常。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针对测试10岁儿童阅读能力,2011年该研究数据显示,新加坡小学四年级学生英语水平在49个国家中名列第四位,较美国和爱尔兰等以英语为单一母语的国家还要高,十分厉害。

根据EF英语指标,新加坡英语水平在72个国家中排名第六,亚洲区更是第一(中国香港排名第30),但这72个国家不包括英语为母语的英国、美国等国家。

新加坡政府将教育视为重点产业,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的4.9%,位列全球第二。

新加坡政府投资教育总是优先考虑对人的投资,而不是对设备的投资,把关注点落在学生和老师身上。

李光耀当年是剑桥的第一,李光耀的儿子也是剑桥的全系第一,新加坡人从小学四年级开始跟过筛子似的一遍一遍淘汰,所以都有很强的危机感。因此在Singlish里有一个专门的词,叫kiasu(怕输)。

面对全球变化迅速的环境,仅为“弹丸之地”的新加坡为自己定下原则:

永远不要安于现状,把身上的“热情”和“价值”完全发挥、燃烧殆尽直到巅峰,才能让自己身强体壮的职涯黄金期,不留下未来的遗憾。

——这是新加坡的学霸养成之路!

上一篇新闻

A水准考试刚刚结束,未来这几条道路可以供广大考生选择

下一篇新闻

坡坡12月活动大盘点,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