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本期疫情报道重点为:

一、李显龙: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之路,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二、若每周病例增长率低于1,将考虑放宽措施

三、今天通报传染率1.14

四、未满12岁儿童病例新增205人,住院病例维持在66人

五、昨天通报6起死亡病例

六、ICU和输氧重症增至418起,ICU病床占有率78%

七、普通隔离病房住院人员增至1262人

八、居家康复人数降至1万7725人

九、逾68万人已接种加强针

十、科兴、国药近日接种人数大增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李显龙: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之路

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李显龙总理昨晚(10月23日)在脸书发文指出,许多民众致函表示对限制措施感到不满,有些人则认为新加坡开放得太快。

李显龙在帖文中写道:“我完全理解你们的感受。这是一个漫长的路程,持续的不确定性和干扰对大家而言都是艰难的。像是餐饮业等领域,更经历了特别困难的时期。”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图源:李显龙总理脸书)

李显龙表示,新加坡不能无限期封锁下去,停滞不前,却也不能放手不管。这是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的必经之路,但希望一路上尽可能减少死亡。

“政府跨部门抗疫工作小组制定的方向,反映了我们认为怎么做才是最好的。”

他呼吁大家继续履行社会责任,如果受邀接种疫苗或加强针,请去接种,因为这将降低重症和住进ICU病房的风险。

每周病例增长率低于1

将考虑放宽措施

财政部长黄循财昨天(10月23日)在记者会上宣布,虽然当局延长“稳定疫情阶段”一个月,不过一旦每周病例增长率低于1,并且医院和ICU病房的情况稳定,将从三方面放宽措施:

考虑恢复团队运动,例如:两个五人小组可一起踢足球,或进行其他有肢体接触的运动
  • 在学校和高等学府恢复更多活动
  • 允许五名同住、完成疫苗接种的家人在外用餐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每周病例增长率是当局密切关注的关键指标之一,黄循财指出,每周病例增长率曾是1.5,意味着病例约每两周会翻倍。如今下跌到略高于1,代表增速减缓,但病例仍在增加。

今天通报传染率1.14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根据卫生部10月24日通报,新加坡社区的冠病传染率为1.14,意即在过去七天,每100人传播给114人,感染圈仍在扩大。

未满12岁儿童病例新增205人

住院病例维持在66人

从10月16日至24日,小学生一连九天不必到校。下一次返校上课是明天,10月25日。

新加坡昨天0岁至11岁孩童病例新增205人。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普通隔离病房0岁至11岁住院病人则为66人,与前一天同。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我们继续观察。

昨天通报6起死亡病例

年龄介于61岁至91岁

新加坡卫生部昨天通报6起死亡病例,四女二男,皆是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年龄介于61岁至91岁。

4人未接种疫苗,2人完成接种;皆有基础病病史。

这6起死亡病例,2起发生在10月22日,4起发生在23日。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根据《新加坡眼》统计,从卫生部通报死亡病例的疫苗接种情况以来,新加坡一共出现267起病例,分布如下: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从身体健康情况看,约95%是有基础病病史的;从疫苗接种情况看,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的有79人,占29.6%。

此79人皆为有多种基础病病史的年长者,其中多数为八九旬高龄老人。

所谓基础病大多为: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癌症、肺炎、糖尿病、肾病等。

总体病死率维持在0.177%

从2020年1月23日出现首起病例,至10月23日,新加坡一共出现16万9261起确诊病例,其中300起死亡,病死率维持在0.177%,与前一天同。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分解到社区病例层级,病死率从前一天的0.325%降至0.322%(见上图),社区病例绝大多数在60岁以上有基础病人员。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本波疫情的总体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250%降至0.247%;相比之下,本波之前的病死率为0.058%。

本波疫情的社区病例至今出现263起死亡病例,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302%降至0.300%,是本波之前社区病例病死率的32%。

本波社区病例的病死率比本波之前低,一个原因是疫苗的保护作用,另一个原因是病程未完全发展。

希望本波疫情病死率能维持在上一波的病死率以下。究竟如何发展,目前言之尚早。

《新加坡眼》盘点自8月18日以来的确诊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如下: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我们密切关注接下来几周重症和死亡病例的走势。

10月23日疫情回顾

新增3598起确诊病例

现在回顾新加坡卫生部昨夜通报的疫情数据。

截至10月23日中午1200时,新增确诊3598起,累计16万9261起。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在昨天的新增病例当中,境外输入4起,本土病例3594起,其中包括客工宿舍病例790起。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昨天新增社区病例按年龄分布如下: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ICU和输氧重症合计418起

截至10月23日中午1200时,ICU重症病房住院有58人,比前一天增1人;需氧重症住院360人,比前一天增22人。

昨天ICU重症病患当中,70岁以上有30人,61岁至70岁有15人,40岁至60岁有13人。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输氧重症有360人,其中91人虽无须插管,并非病危,但需要密切观察,因此住进ICU病房。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一般输氧重症病人有269人,比前一天增24人,使用的是普通隔离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机,无创,无须建立人工气道,不插管。

输氧重症和ICU重症住院人数合计比前一天增23人,为418人。

新加坡目前已开362个ICU重症病床,目前58个提供给冠病插管病人使用;另有91个提供给非病危但须密切监护的病人使用;非冠病病人使用134个;未用病床79个。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普通住院病患人数升至1262人

普通隔离病房的非输氧病例比前一天增48人,为1262人。按年龄分布如下: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居家康复降至1万7725人

年长者社区治疗中心住院升至960人

居家康复现有1万7725人,比前一天少41人。

病情稳定但有基础病病史的年长者住在社区治疗中心,密切观察,有960人,比前一天增37人。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中症以上病患昨天从医院出院155人,累计9122人;死亡病例新增6起,累计300起。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至于轻症和无症状病患,在社区护理中心接受治疗/隔离的,昨有2万8052起,比前一天增9人;在社区护理中心隔离之后病愈3357人,累计13万零107人。

逾68万人已接种加强针

卫生部通报,截至10月22日,新加坡人口85%已接种至少一剂疫苗,84%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这里指的是全人口比例,包括未满12岁儿童。

在国家疫苗接种计划下,一共462万8321人接种了辉瑞/复必泰、莫德纳疫苗,首剂接种人员比前一天增1534人。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辉瑞/复必泰、莫德纳疫苗累计接种975万2204剂,比前一天增2万9884剂,包括2万5950剂加强针;已经接种加强针的累计68万零979人。

凡三旬以上、大约半年前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的,皆可接种加强针。当局会发接种邀请。

目前,当局已邀请大约91万人接种第三剂疫苗;逾68万人已接种,约8万8000人已预约接种。

科兴、国药疫苗近日接种剂量大增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至于世卫组织批准紧急使用的其他疫苗(科兴、中国国药),则累计12万1555人接种,比前一天增961人;累计接种剂量为23万7336剂,比前一天增3168剂,包括首剂、第二剂、加强针以及首剂施打mRNA疫苗,第二剂改用灭活疫苗的。

过去28天新增病例

病情轻重与疫苗接种的关系

在过去28天内,新加坡新增8万3141起本土病例,其中8万2015起(98.6%)为无症状或轻症,788起(0.9%)曾为/现为普通输氧重症,77起(0.1%)曾为/现为ICU观察输氧重症,92起(0.1%)曾为/现为ICU插管病危重症,累计169人(0.2%)死亡。百分比数据四舍五入。

李显龙: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安全共存,希望尽可能减少死亡

输氧重症和ICU重症合计957人,约53.6%未接种疫苗或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约46.4%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死亡169人,其中116人(68.8%)未接种疫苗或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种,53人完成疫苗全程接种。

根据卫生部信息,大多数输氧病例在输氧二天至五天之后,病情转轻,不再需要氧气支持。

上一篇新闻

白礁岛:小小的新加坡敢跟马来西亚抢岛?而且马来西亚拿它没办法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新一轮解封措施“潜规则”你看懂了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