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挡孩子成功的最大的绊脚石是什么?PISA告诉你答案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在2018年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调查结果今天公布。
排名如下
(图源:联合早报)
PISA测试
新加坡教育素质全球屈指可数,新加坡的学校高度竞争,学生们要面临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学习讲究的是严格的纪律。
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一项三年一次的研究项目,旨在调查和比较教育体系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参与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它评估了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在他们解决各种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进行分析、推理和有效沟通的能力。
去年的PISA测试共有75个国家学生参加。新加坡学生继三年前首次在国际学生评估的阅读、数学和科学三项数据测试同时居冠后,今年的评估下滑了一个名次,位居世界第二。
新加坡学生表现亮眼
教育部副教育总司长孙振炜说:
“我国学生的表现并没有退步,在阅读方面还取得明显进步。中国学生这次的表现非常强,教育部不为此感到担心,因为参加评估不是以居冠为目的,而是找出可改进的范围,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提升学习成效。”
不过,新加坡学生三项测试的平均得分仍远高于经合组织平均分,在阅读测试取得高分的学生比率也是各经济体中最多的。
另外,新加坡学生各项测试中获得高分的比率持续走高,获得低分的比率也持续走低。
在阅读测试中获高分的新加坡学生占26%,是各经济体中比率最高的。在数学测试中获高分的新加坡学生占37%,在科学获高分的新加坡学生占21%。
只是,相较于2009年的调查数据,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有所下降。
49%的新加坡学生把阅读当做爱好,高于经贸组织的平均数值34%,但是低于2009年54%的新加坡爱好阅读学生数量的比率 。
另外,22%的新加坡学生认为阅读是在浪费时间,这一比率高于2009年的13%的学生数量比率。
教育部指出,阅读兴趣减弱的趋势与其他经贸组织经济体相同,新加坡学校会继续和家长协作,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数学生对失败感到恐惧
PISA在去年的调查问卷中新添了几道问题,来衡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思维。
调查结果如下
(图源:联合早报)
60%的新加坡学生具备“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相信自己能凭后天努力开发和提升智力,高于多数亚洲教育体系的学生,但略低于63%的经合组织平均比率。
86%的新加坡学生认为自己碰到困难时一般有办法解决问题,高于经合组织的平均比率84%,说明新加坡学生在困难面前对自己能完成学习任务具有很高的信心。
然而,调查结果同时表现出:
在面临失败时,72%的学生会担忧别人的眼光;78%会怀疑能否落实自己对未来的计划;而经合组织平均比率分别为56%和54%。
教育部说:害怕失败在某种程度上能鞭策学生争取好表现,但过度恐惧失败可能会弄巧反拙,并希望通过小学离校考试积分制改革和中学科目编班制等措施,改变学生对分数过于重视的心态。
新加坡人有多“怕输”?
中国有位“差不多先生”,暗喻中国人不求甚解、得过且过;那么,新加坡也有一位“怕输先生”(Mr. Kiasu),凡事怕输、争第一,活脱是新加坡人性格的翻版。
Kiasu“怕输”
Kiasu是闽南话里的一个词,Kia的意思是"担心、害怕",su是输掉,所以Kiasu就是“惊输”,意思就是“怕输”。
2007年,这个词被收进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将其解释为"一种贪婪而自私的态度"。
2015年新加坡做的一项有关国民价值观的调查显示,“怕输”位于他们对新加坡社会看法前10名,名列前茅的还有竞争性和自我为中心。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之前总要面临无数次失败。但是和成年人相比,孩子的心思更加灵敏,也更容易受到冲击。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
第一,有意识地让孩子品尝一些生活的磨难和挫折,正确指引孩子,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坎坷的,要学会在挫折中接受教育,这对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意识、应付困难的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要了解挫折教育是贯穿在每一天中的,要注意那些小细节或小事,因为那些在成人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事进行,能很好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应对挫折。
第三,家长既要有把孩子置于艰苦和困难中的勇气,又要有引导孩子走出挫折和困惑的耐心。一方面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获得战胜困难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增强自信。
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有些挫折的产生无法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来阻挡、回避。对待它们,我们要教孩子合理运用一些心理防卫机制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