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镜头两端的时代精神

来源:人民网

寻找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镜头和屏幕的这一端,有这么一群创作者,他们或走入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或深入到别人难以触及的专业领域,将他们的所见所得记录下来,装在短视频的盒子里,装在图文的信封中,分享给我们。

镜头和屏幕的另一端,我们也在观看、搜索与发现,影响着他们的创作内容。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拿起工具,发现自己生活中与众不同的美。在互联网平台的帮助下,所有人的好奇心将被前所未有地激发出来,打开了探索世界的全新一页。

重温林海雪原里的热气腾腾,他们发现了家乡的温暖

镜头两端的时代精神

“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为了生计奔波操劳,童年最大的乐趣就是在长白山里面漫山遍野地疯跑疯玩。18岁那一年,自己去天津和北京当兵,第一次真正离开了家乡。”大海哥说。

当兵的那段日子让大海哥开阔了眼界,也学会了做饭的手艺。退伍后,他辗转河北、山东多地,打过工,也单干过,厨师、洗车等行业尝试了个遍。“在外面待久了,心里面时不时想起自己的家乡,想起那一片自由自在的林海雪原,加上父母也慢慢变老,我就决定回到家乡发展。”

2019年11月28日,大海哥在百度百家号发布了第一条视频《长白山零下20多度,鸭绿江边冬捕,冰天雪地炖20多斤大鱼,真过瘾》。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短短一天时间,视频点击率突破了40多万,上千条催更留言,让这个30多岁的汉子激动不已。

“为了验证该视频是否只是运气的原因,我接着发布了类似风格的《零下将近30度,冻的骨头疼,长白山脚下炖杀猪菜,真香啊》,播放量在当天也达到几十万。这两个作品确定了今后我的短视频一定要展示原汁原味的东北生活和东北美食,让大家看看我的家乡长白山有多么地美。”大海哥说。

自此,大海哥的内容创作之路走得越来越顺。2019年12月17日,他发布了一条名为《雪地里杀年猪,差点没摁住,场面真壮观,喝酒吃肉,宴请乡亲四邻》,播放量高达1529万,3000多条评论。

网友留言说,“兄弟,这个视频看得我热泪盈眶,不在东北很多年,小时候家里也是这样。”“现在都不怎么下大雪了,好想回去再体验体验。”……

在大海哥的镜头里,生活变得特别自然、纯粹,一只羊头可以炖一整天,温一壶老酒就能宴请乡亲。走到哪里,有一条黑狗伴他左右,即使身处深山,也没有孤独感。

有网友这么形容看完关东大海哥拍的视频感受:“没有城市夜晚的霓虹闪烁与车水马龙,有的只是阵阵带着寒意的冷风,大海守着大山,守着心中那份宁静,守着自己心里那份最真的梦。”

大海哥做了短视频后,还把自家的优质人参通过短视频传送给全国,帮全村的人一起卖人参。百家号的工作人员会也帮大海哥解决直播卖货中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或使用度咔剪辑这样的工具提高视频生产效率。有了百家号这样的平台,这个偏僻悠远的人参之乡就有了新的发展机会。

谈及未来的规划,关东大海哥说:“希望可以将东北文化更深地融入到视频中,让人们知道长白山不光有人参,还有很多很美好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人参等家乡特产分享给大家,让父老乡亲们过上更加美满幸福的生活。

复活七千年前的好声音,他们发现了遗失的传统

镜头两端的时代精神

2006年的一天,15岁的吴苏芯来古镇闲逛,第一次遇到了埙。“当时觉得特别神奇,拿在手里玩的泥巴居然吹出这么好听的声音,一下子爱上了它。”吴苏芯回忆道。

自此,吴苏芯开始了对埙的探索,家里、田野上、小溪边总有他吹埙的声音。但当时他接触到的大多是单腔类型的八孔埙、九孔埙,音域较窄,能吹奏的曲子十分有限,触发了他对埙改良的兴趣。

2008年,吴苏芯来到了“中国笛乡”——杭州余杭铜岭桥。在这里,爱好变成了职业,他成为了民乐调音师,并熟练地掌握了陶埙制作的精髓,了解泥土收缩对音准、音色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把控这些不利因素最终烧制出完美的陶埙……

一年后,吴苏芯带着“让更多的人听见来自七千年前的声音”的信念离开了铜岭桥,开起了制埙室,让更多热爱埙的人能够买到真正可供演奏的埙。同时,他也不断打破埙演奏的边界。2012年,他录制了一个用埙吹奏的二胡曲《赛马》视频并发布到网上,引起很多人的关注。2013年,他和伙伴制作出单隔板宽音域双腔陶埙,使平吹音域达到十三度,提升了陶埙演奏的表现力。

此后,吴苏芯开始尝试原创埙曲。2016年,他发布《墨色·埙迹》埙乐专辑,其中一首《墨雨》,被央视《国家宝藏》节目相中,用作故宫国宝多种釉彩大瓷瓶登场时的背景音乐。

埙的传承需要融古通今,由一代代人创新传承下去。七千年前的乐器,如何让当代的年轻人接受,是吴苏芯一直思考的问题。

“随着自媒体的悄然兴盛,我发现这是向年轻人传播埙文化很好的契机。自己入驻了百度百家号等平台,把年轻人喜欢的潮流音乐与拥有独特音色的埙结合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并了解这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乐器。”吴苏芯说。

同时,对于吴苏芯这样的相对细分的知识文化领域创作者来说,百度的平台特性,更能帮助他找到自己的受众群体。

随着《绿野仙踪》《唱支山歌给党听》《海底》《红颜劫》《天空之城》等一首首不同风格的乐曲被大家熟知,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学习埙,他也开始了线上教学,吸引了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爱好者前来学习,有老者也有小朋友。

“很多人通过我的视频,了解了埙,走上了埙文化传播之路,这让我特别有成就感,这也是让我持续做下去的动力。未来自己想多发布一些埙制作过程的视频,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埙,让全世界听到来自七千多年的中国好声音。”吴苏芯开心地说。

尝过600种水果的酸甜苦辣,他们发现了自然的馈赠

镜头两端的时代精神

火龙果是仙人掌的一种;榴莲有臭味是因为它不新鲜;酒店不允许带山竹入内,是因为山竹壳一旦沾到床单就洗不掉……这些水果冷知识,都能在水果猎人杨晓洋那里找到答案。

杨晓洋出生在河南农村,从小就喜欢植物。在那个水果稀缺的年代,外婆总是把舍不得吃的苹果放在老式衣柜里,隔一段时间拿出来一个给他吃。

童年的经历埋下了热爱的种子。2013年,杨晓洋辞掉了自己在新加坡的精密仪器工程师工作,回到中国,开启了水果科普之旅。迄今为止,杨晓洋去过世界各地数不清的森林和植物园,见过3万多种植物,尝过600多种水果。

在探索水果科普的道路上,杨晓洋发布的一则“住酒店不能带山竹”视频是转折点。“这个视频发布后,有一天我姑姑要去买山竹,她就搜索山竹该怎么挑,马上就搜到了我制作的视频。我姑姑看完后给我发消息说,‘孩子,你真厉害,视频做得真好,以前只知道你是研究水果,现在发现你做的事情还是很有意义的嘛’。”杨晓洋笑着说。

自此杨晓洋更加坚定了做好中国水果科普的决心。在他看来,中国从来不缺少好吃的水果,缺少的是了解它们的渠道。国外的有些水果是从中国引进过去的,比如奇异莓、奇异果,它们的老家就是中国,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而已。在中国平价能买到的水果,到了国外就变成了非常高级的水果。

他的短视频和图文分享,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备。最让他自豪的不是展示给大家一种没见过的水果,而是网友告诉他,因为看了他的分享,他们可以区分水果之间不同的品牌,买水果的时候知道怎么挑选水果了。

正因为此,从山竹怎么选、西瓜怎么挑、椰子怎么开、芒果怎么吃,到鼻涕果尝起来真有鼻涕味儿吗、鸡屎果好吃到爆为啥背负上这么个“臭名”……都是他的科普选题。

如今,杨晓洋已经有数百万的关注者。“如果知识没有放对地方,可能它的影响力、传播力就会大打折扣。”他表示,为了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水果知识,他选择了短视频来做科普。

“我做水果科普,是想让更多人知道中国水果的丰富和美好,提升大家对于中国水果的认知,让更多的同胞有一种水果自信,提升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杨晓洋表示,希望大家通过水果多样性了解植物多样性,提高大家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构建人和自然和谐的关系,这也是当初自己转行做科普的初心。

发现精神,是进步的最大动力

短视频和图文的世界是无限的,各种各样的生活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无论是植根家乡的大海哥,还是复活传统文化的吴苏芯;无论是展示中国水果自信的杨晓洋,还是致力于宣传防范犯罪知识的肥肥小警,无论是记录养桑蚕、种玉米、捕鱼、唱山歌的壮乡小莫,还是展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我在新疆养狼……这些创作者的不断探索,带领我们发现生活中忽略的美好,也为我们拓宽了生活的边界,推动了知识的传递。

如果把搜索引擎比喻成我们今天在互联网海洋上发现、学习知识的“探险船”的话,这些创作者们就是“船长”,是当今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现家”,把远方、知识与希望带到每个人的眼前。

今天的创作者们可以借助百家号这样的平台创作、传播自己的作品,特别是一些细分垂直领域或知识文化类的创作者,能够通过搜索引擎和信息流更加精准地连接有需求的读者和用户;而充满好奇心的读者、用户借助搜索引擎和信息流这样的工具,不断向平台发送自己的需求,获得新的发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新发现”的闭环,滋养着生生不息的发现精神。

学海无涯,求知为舟。在短视频平台上,镜头和屏幕的这一端,挖掘出了动人的艺术与精彩的知识,镜头和屏幕的另一端,也寻找到了平凡生活中那些不平凡的故事。知识的消费者和创作者,一个提供了需求,一个提供了供给,互联网平台将镜头和屏幕两端的他们高效连接,与时代精神共振。

每个人的新发现精神就像一个小小的光点,汇聚到一起才会形成漫天星河,这是时代的活力,推动整个社会走向更加强大的明天。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上一篇新闻

Everlife 收购RI和其他仪器提供商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 | 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新加坡高校工学学科排名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