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 星期二

涵盖六主题 新加坡将展出近200年华人社群发展史

中新网4月16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广惠肇碧山亭建文物馆的展览突出六大主题,即守礼、守地、守根、守家、守候和守道,介绍广东社群祖先南来的历史背景及碧山亭的变化。广惠肇碧山亭建文物馆展出从中国广东南来华人近200年的历史与文物。配合新加坡文化遗产节的举行,文物馆22日将提早开放给公众参观,并提供中、英、粤语的导览服务。

涵盖六主题 新加坡将展出近200年华人社群发展史

文物馆内展览了1880年由梅氏族人捐赠给广福古庙的一口铜钟。(新加坡《联合早报》陈斌勤摄)

耗资超过60万新加坡元打造,并获国家文物局部分拨款资助的文物馆占地面积约550平方米,其中270平方米是室内展览馆。这里原本计划兴建安老院,后改成文物馆,以延续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使命。

碧山亭文物馆委员会主席施义开(80岁)受访时表示,碧山亭早在10多年前就想建文物馆,如今总算落成。他指出:“其实碧山亭本身就是一个大文物馆,有许多富有文化历史价值的文物。这是大文物馆里面的小文物馆,集中、浓缩我们的历史和文物,让公众清楚看到200年的历史,亲身接触文物。”

文物馆顾问李国梁(57岁)是策展人,他说:“碧山的变迁就是一部本地华社的发展史,代表着华人在异乡自力更生,保留传统孝道的可贵精神,成为新加坡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足迹。”

文物馆的展览突出六大主题,即守礼、守地、守根、守家、守候和守道,介绍广东社群祖先南来的历史背景及碧山亭的变化。展览也反映昔日甘榜山亭的经济活动、乡村生活、文化教育等,并以多媒体、实物与照片方式呈现。

在“守地”展区,参观者可转动10来个白圆筒,了解碧山亭的重要里程碑,包括1900年代碧山亭如何从坟山发展成社区、1936年碧山亭学校成立和1973年碧山亭封山等。

“守根”展现了广东人清明节的祭拜礼俗,除了祭品模型,还展示一副在1980年代清山时挖掘出来的陪葬瓷棺材。文物馆还制作了迷你亭,让访客体验何谓碧山“亭”。

“守家”则重构甘榜山亭的样貌,包括甘榜里常见的帆布床、旧式熨斗、煤油灯,以及广东四邑人过去使用的竹筒烟管等。

上一篇新闻

吸电子烟耍酷 小心上瘾

下一篇新闻

「健康」它比香烟还毒7倍,会导致多种癌症!很多人却还在用!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